资源简介 2025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导学案:文言文阅读之写景咏物一、知识点复习《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译文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假如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夏季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隔,不能通航。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生于官宦家庭,但仕途坎坷,好学博览,文笔深峭,爱好游历,著有《水经注》四十卷。郦道元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三)知识链接——《水经注》《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所列举大小河道137条,内容非常简略。郦道元结合自己所学及游历见闻,为之详细作注并大为扩充,著成《水经注》。《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水经注》受楚辞、汉赋影响,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文体骈散相间,富有文学气息,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四)重点实词略无阙处 (略:完全;阙:同“缺”,空隙、缺口)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月 (曦:太阳)至于夏水襄陵 (襄:升到高处;陵:山陵)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绝:断)或王命急宣 (宣:宣布,传达)有时朝发白帝 (朝:早晨)暮到江陵 (暮:傍晚)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的马;御:驾)不以疾也 (疾:快)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回清倒影 (回清:回旋的清波)绝巘多生怪柏(绝:极;巘:山峰)清荣峻茂 (荣:茂盛)每至晴初霜旦 (霜:降霜;旦:早晨)林寒涧肃 (肃:肃杀;凄寒)属引凄异 (属:连续;引:延长)空谷传响 (响:回声)哀转久绝 (转:同“啭”,婉转;绝:消失)(五)重点虚词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自非亭午夜分 (自:如果)其间千二百里 (其:这)虽乘奔御风 (虽:即使)或王命急宣 (宣:宣布,传达)不以疾也 (不以:不如)则素湍绿潭 (则:表轻微转折,可不译)良多趣味 (良:甚;很)故渔者歌曰 (故:所以)(六)通假字1.略无阙处 (“阙”通“缺”,缺口,中断)(七)一词多义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介词)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连词)2.绝①沿溯阻绝(隔断)②绝巘多生怪柏(极,副词)③哀转久绝(消失,动词)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②清荣峻茂(清澈)4.素①素湍绿潭(白色的)②可以调素琴(不加装饰的)(八)古今异义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古义:如果。 今义:自从)2.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3.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4.夏水襄陵。(襄:古义:升到高处。 今义:帮助)5.良多趣味。(良:古义:甚,很。 今义:好)(九)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形容词作名词,流势急的河水。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响:形容词作名词,回声)4.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5.清荣峻茂。(清、荣、峻、茂四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十)文言句式1.省略句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省略定语“三峡”)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省略主语“两岸”)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省略主语“(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二)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秫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作品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三)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一文正是如此。(四)重点实词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2.四时俱备(四时:四季)3.晓雾将歇(晓雾:早晨的雾;歇:消散)4.夕日欲颓(颓:坠落)5.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奇:指奇山异水)(五)重点虚词1.山川之美(之:的)2.实是欲界之仙都(实:确实,的确。是:这)3.自康乐以来(自:从)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未:没有。者:……的人)(六)一词多义1.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2.自①自康乐以来(从)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3.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③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七)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八)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又因官终柳州(今属广西)刺史,人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一。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代表作有寓言《三戒》,诗歌《江雪》《渔翁》,散文“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三)重点实词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走。伐竹取道:砍伐。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近岸:靠近。青树翠蔓:藤蔓。蒙络摇缀:缠绕。参差披拂:随风飘拂。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许:表示约数。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往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斗折蛇行:前行。其岸势犬牙差互:形状。不可知其源:源头。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包围。悄怆幽邃:悄怆:凄凉。邃:深。不可久居:停留。乃记之而去:离开。(四)重点虚词1.以①全石以为底(把)②卷石底以出(连词,而)③以其境过清(因为)2.而①潭西南而望(表修饰)②乃记之而去(表顺承)③隶而从者(表顺承)3.其①其岸势犬牙差互(它的)②不可知其源(它的)③以其境过清(这,那)4.为①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②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5.与似与游者相乐(介词,跟,同。)(五)一词多义1.环①如鸣佩环(名词,玉饰)②四面竹树环合(动词,环绕)2.清①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其凄清)3.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久居(可以,能够)4.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②隶而从者(跟从)5.游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②同游者(游览)(六)古今异义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古义:大约。 今义:动词,许可。2.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七)词类活用1.方位名词作状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②下见小潭:在下面。③日光下澈:向下。2.名词作状语①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②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③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3.形容词意动用法心乐之:以……为乐。4.形容词使动用法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八)文言句式1.省略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省略主语“潭边”)《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而成为先秦诸子作品之中的经典,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二)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空前残酷。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力一展抱负改变现状,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的自由环境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三)译文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四)重点实词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志怪者也:记载。水击:击水,拍打水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去以六月息:去:离开。息:气息,这里指风。野马也: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亦若是则已矣:这样。(五)重点虚词1.之①其翼若垂天之云(的)②鹏之徙于南冥也(结构助词,用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而①怒而飞(连词,表修饰。)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③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因果。)3.其①其名为鹏(代词,它的)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还是……)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代词,代大鹏。)4.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5.为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叫、称)②化而为鸟(成为)(六)一词多义1.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鹏之徒于南冥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2.其其名为鲲(代词,它的)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示选择)(七)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2.是鸟也(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3.野马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珍稀动物)4.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八)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同“溟”,海)(九)文言句式1.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2.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一)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色彩,文辞优美,气度豁达。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庆历四年(1044)春,朦子京遭诬被贬官至岳州(现在湖南岳阳)。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去参知政事的职务,贬放到邓州(现在河南邓州)任地方官。滕子京治理岳州颇有政绩,于是重修岳阳楼,将此楼的历史沿革、周围环境、建筑特点等写在信上,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一幅,派人送给范仲淹请他作记。范仲淹了解滕子京被贬岳州后一直很有感伤情绪,所以趁作记之机,借题发挥,一方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劝慰滕子京与自己共勉。(三)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四)重点实词越明年(越:到了,及)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增其旧制(制:规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朝晖夕阴(晖:日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壮丽景象。)若夫淫雨霏霏(淫雨,连绵不断的雨。)连月不开(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日星隐曜(曜:光芒)山岳潜形(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樯倾楫摧(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至若春和景明(景,日光。)岸芷汀兰(汀:小洲,水边平地。)郁郁青青(郁郁:形容草木茂盛。)而或长烟一空(或:有时。)此乐何极(极:穷尽。)心旷神怡(怡,愉快。)宠辱偕忘(偕:一起。)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面对。)其喜洋洋者矣(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五)重点虚词1.夫①予观夫巴陵胜状(那)②若夫淫雨霏霏(那)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表感叹语气)2.极①此乐何极(穷尽)3.于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译为“在”)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译为“在”)4.其①其喜洋洋者矣(“其”在这里是一个代词,可译为“那”)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代词,“他们的”)③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代词,他们,指古仁人)5.以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②属予作文以记之(介词,表示目的,相当于“来”)6.何①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为什么”)②然则何时而乐耶?(疑问代词,“什么”)③此乐何极(副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六)通假字1.百废具兴(同“俱”,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七)古今异义1.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 今义:微小)2.越明年(古义:及,到 今义:跨过,跳过)3.至若春和景明(古义:日光 今义:景致,风景 )4.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义:指示代词,那 今义:丈夫)5.沙鸥翔集(古义:停息 今义:泛指聚集)(八)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废: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2.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后:名词作状语,在……之后)4.忧谗畏讥(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6.而或长烟一空(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7.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北: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南:向南)(九)文言句式1.倒装句①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2.判断句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3.省略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其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有《欧阳文忠公全集》传世。(二)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被罢去职务。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醉翁亭记》就写于他到酴州上任的第二年。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少有舟车往来,百姓安于农事,生活简朴安闲,民风淳朴欧阳修正值盛年却遭贬谪,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做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心境愉快闲适,把内心的抑郁释放在山水和诗酒之中。(三)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是山。它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并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喝酒上。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了,(太阳落山)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下落,石头露出,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是滁州人在游览。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水酿酒,泉水清,酒水香, 山中的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苍老的容颜,满头白发,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游人离开,鸟雀就欢乐起来。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郡人欧阳修。(四)重点实词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面下)名之者谁名(名:命名,给....取名。)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野芳发而幽香(芳:花)佳木秀而繁荫(秀:茂盛)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泉香而酒洌(洌:清)山肴野蔌(蔌:菜蔬)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弈者胜(弈:下棋)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苍颜白发(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倒下的样子)树林阴翳(翳:遮盖)(五)文言虚词1.“而”用法: ①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②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③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⑦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⑧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⑨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⑩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临溪而渔(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2.“之”用法: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②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③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⑤山水之乐(助词,的)⑥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⑦宴酣之乐(助词,的) 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也:①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 ③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 ④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陈述) ⑤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 ⑥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 ⑦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 ⑧在乎山水之间也(助词,表感叹) ⑨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 ⑩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 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 而乐亦无穷也(助词,表感叹)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陈述)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 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判断)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表感叹)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六)通假字1.佳木秀而繁阴。(“阴”通“荫”,覆盖)(七)一词多义1.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③暮而归(回来)2.谓:①太守谓谁(为,是)②太守自谓也(命名)3.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②临溪而渔(靠近)4.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5.乐①山水之乐(乐趣)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6.而①溪深而鱼肥(表并列)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③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八)古今异义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5.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6.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九)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 (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名之者谁 (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3. 自号曰醉翁也 (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4.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5. 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6. 杂然而前陈者 (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7. 太守宴也 (宴:设宴,名词作动词)(十)文言句式1.倒装句: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状语后置句)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2.判断句:①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断语气。)④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⑤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⑥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⑦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⑧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⑨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⑩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庐陵欧阳修也。(“也”表示判断语气。)3.省略句: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