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 地球上的水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预学任务【核心概念1】 水的循环阅读教材 P3 结合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上的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 海洋 、 陆地 、 大气 和 生物休 中。(2)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通过水循环和各环节联系在一起,如图:① 水汽输送 , ② 降水 ,③ 蒸发 ,④ 降水 ,⑤ 地表径流 ,⑥ 蒸腾 ,⑧ 下渗 ,⑨ 地下径流 。目前,人类修建水库主要是改造上述水循环中的⑤ 地表径流 环节。(3)水循环分为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① 陆地 内循环:湖泊水蒸发、冰川 升华 成大气水,植物 蒸腾 成大气水,水蒸气通过 降水 回到陆地上;② 海上 内循环:海洋水 蒸发 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降水回到海洋;③ 海陆间 循环:海洋水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 水汽输送 到内陆,内陆的大气水通过降水回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下渗到地下,陆地水通过 地表径流 和地下径流回到海洋。(4)水循环的成因:水的物理性质,即 水的三态变化 (内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5)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 淡水资源 得到补充和更新。使地球上的 水,大气,岩石,生物 发生了密切的联系。(6)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更新最快— 大气水 ,更新最慢— 冰川 。二、课后任务(一)基础性作业1.如图表示水循环中的海陆间循环,其中丙、丁分别表示陆地水和海洋水,则环节①表示的是( )A.水汽输送 B.径流C.蒸发、蒸腾 D.降水【答案】A【解析】海陆间循环是最大的水循环,水循环的途径有降水,蒸发,植物蒸腾,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所以①是水汽输送,把海洋上空的水汽运输到陆地上空;A正确;2.从太空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答案】 B【解析】地球上的水占地球总面积的71%;水资源中最多的水是海洋水,占97.53%;3.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答案】 D【解析】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淡水资源有限;虽然亚洲的水资源最多,但是因为亚洲的人口众多,所以人均拥有的数量是最少的。4.2022年超强台风“轩岚诺”北上经过浙江省东部海域,为全省大部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台风雨”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是( )A.水汽输送 B.下渗 C.水汽输送和降水 D.蒸发【答案】 C【解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台风雨体现了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和降水;5.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1)上图表示自然界的水循环。其中①表示 ;(2)水循环的动力除了地球的吸引力外还有 。(3)“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状况有所改善,据图回答。“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 (填序号) 。【答案】 (1)水汽输送(2)太阳辐射(3)⑤【解析】水循环的成因有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⑤水汽输送。(二)拓展性作业6.某科研团队利用碳基吸收体(吸光性强)设计生产的一款人工增雨器,海水可通过海水通道到达碳基吸收体,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1)顶端设计成像蘑菇一样的伞状结构,是为了 。(2)若在现实中大量投入使用该装置,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环节施加影响。【答案】(1)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2)蒸发【解析】(1)顶端设计成像蘑菇一样的伞状结构,是为了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2)若在现实中大量投入使用该装置,主要是对水循环的蒸发环节施加影响。7.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下列资料是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紧缺型 人均水量/[立方米/(人·年)]轻度缺水 1700~3000中度缺水 1000~1700重度缺水 500~1000极度缺水 <500(1)上述资料显示,浙江省属于 缺水城市。(2)“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保护好各引水渠中的水源,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①在引水渠岸边堆放垃圾 ②向引水渠中排放工业废水③在引水渠两岸植树 ④向引水渠中倾倒生活污水(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例如水龙头滴水、跑水的问题。如果一个水龙头按每秒钟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 mL来计算,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是多少升 【答案】(1)轻度(2)①②④(3)解: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为 =8640 mL=8.64 L。答: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是8.64 L。【解析】(1)浙江省人均水量为2000立方米/(人·年),根据表示数据可知,浙江省属于轻度缺水城市。(2)①在引水渠岸边堆放垃圾 ,污染环境,不正确。②向引水渠中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环境,不正确。③在引水渠两岸植树 ,正确。④向引水渠中倾倒生活污水,污染环境,不正确。故做法中不正确的是①②④。(3)如果一个水龙头按每秒钟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 mL来计算,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8640 mL=8.64 L。答: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是8.64 L。三、整理任务(1.错题原因分析、解决方法;2.存在的疑点及对策......)在本课时内容讲解分析之后,根据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整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 地球上的水一、预学任务【核心概念1】 水的循环阅读教材 P3 结合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上的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 、 、 和 中。(2)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通过水循环和各环节联系在一起,如图:① , ② ,③ ,④ ,⑤ ,⑥ ,⑧ ,⑨ 。目前,人类修建水库主要是改造上述水循环中的⑤ 环节。(3)水循环分为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① 内循环:湖泊水蒸发、冰川 成大气水,植物 成大气水,水蒸气通过 回到陆地上;② 内循环:海洋水 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降水回到海洋;③ 循环:海洋水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 到内陆,内陆的大气水通过降水回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下渗到地下,陆地水通过 和地下径流回到海洋。(4)水循环的成因:水的物理性质,即 (内因); (外因)(5)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 得到补充和更新。使地球上的发生了密切的联系。(6)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更新最快— ,更新最慢— 。二、课后任务(一)基础性作业1.如图表示水循环中的海陆间循环,其中丙、丁分别表示陆地水和海洋水,则环节①表示的是( )A.水汽输送 B.径流C.蒸发、蒸腾 D.降水2.从太空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3.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4.2022年超强台风“轩岚诺”北上经过浙江省东部海域,为全省大部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台风雨”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是( )A.水汽输送 B.下渗 C.水汽输送和降水 D.蒸发5.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1)上图表示自然界的水循环。其中①表示 ;(2)水循环的动力除了地球的吸引力外还有 。(3)“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状况有所改善,据图回答。“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 (填序号) 。(二)拓展性作业6.某科研团队利用碳基吸收体(吸光性强)设计生产的一款人工增雨器,海水可通过海水通道到达碳基吸收体,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1)顶端设计成像蘑菇一样的伞状结构,是为了 。(2)若在现实中大量投入使用该装置,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环节施加影响。7.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下列资料是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紧缺型 人均水量/[立方米/(人·年)]轻度缺水 1700~3000中度缺水 1000~1700重度缺水 500~1000极度缺水 <500(1)上述资料显示,浙江省属于 缺水城市。(2)“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保护好各引水渠中的水源,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①在引水渠岸边堆放垃圾 ②向引水渠中排放工业废水③在引水渠两岸植树 ④向引水渠中倾倒生活污水(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例如水龙头滴水、跑水的问题。如果一个水龙头按每秒钟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 mL来计算,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是多少升 三、整理任务(1.错题原因分析、解决方法;2.存在的疑点及对策......)在本课时内容讲解分析之后,根据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整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任务型作业设计】浙教版科学八上 1.1 地球上的水 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 【任务型作业设计】浙教版科学八上 1.1 地球上的水.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