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 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教学内容分析 考点要求: 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2.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举措。 考点解读:本讲内容是近年高考高频考点,考点集中在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主要矛盾的理解,重点考点是新的发展理念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选择题多以体现类、原因类和措施类为主,考查对新时代主要矛盾、新发展理念的区分。非选择题主要以体现类和措施类为主,主要考查如何坚持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及其具体措施。 在备考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政府经济建设中的主要施政策略等内容,加深对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对于知识的掌握不但能从基础入手,而且能够准确掌握知识,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的狭隘,难于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同时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缺乏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在一轮复习中要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更好的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目标确定 经过学习本节复习课后,学生能联系实际解决《经济与社会》主观题中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内容,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主体、不同方式上来理解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构建知识体系,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难点:构建新发展格局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展示时政新词—新质生产力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新质生产力提出背景和含义 引出: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以中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要求之一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引出讲课的内容中国式现代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观看课件,认真学习时政新词,提取关键词语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精彩的导入是思政课成功的基础。通过教师设置的时政新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进入新的情景开展有效复习。环节二: 讲授复习课教师活动:展示链接高考、联时事,做预测和全书知识框架、近三年高考概况回顾,明晰必备知识。和学生一起总结出题特点: 选择题居多,围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民生建设、乡村振兴等热点,考查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观题多以意义类和措施类试题形式呈现,往往会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考查生态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考查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联时事 做预测 结合十四五规划和二十大等国家的方针政策对2024年高考作了预测,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心国家大事。 展示并讲解经济与社会整体体系,全书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线索建构全书逻辑,第一课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二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课分配制构成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制度支撑。接着展示第三课框架,经济发展的任务是高质量发展,要求新发展理念做指导,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发展的要求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环节三:师:什么是高质量发展? 展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 师:议一议: 整合我们所学过的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知识,谈谈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总结:出示课件并加以总结高质量发展需要理念做指导,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 展示课件:制度支撑,师总结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经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做支撑。 展示课件:资源配置,师总结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源,需要有效市场和有效政府相结合,总结答题术语。 展示课件:调结构转方式,重点解释需求侧和供给侧,引导学生关注二十大中有关消费和投资的作用,引导学生把常考的选择题和主观题的知识点加以区分和记忆。 展示课件:开拓市场,讲解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主要从生产:主要侧重供给侧改革,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新旧动能转换;流通:要优化要素市场配置;进行市场交换;打通各环节堵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分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税收改革促进公平提升效率;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创新消费模式,激发潜能带动消费升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展示课件:微观主体,除了上述要素外还需要市场主体,企业和消费者,涉及到企业如何经营成功?国家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对于消费者主要涉及到选必二中的自由选择,自主消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学生活动:观看并思考、学生代表回答所提问题并记好笔记。 学生活动:个别同学分析和讲解。提前了解高考动向,明确必备知识,有重点的加以记忆和掌握。 学生活动:单个学生进行讲解并提炼关键词学生活动:认真整合所学知识,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小组1代表: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并分析每一发展理念要解决的问题及要求。 小组2代表:光有理念做引导并不能完全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完备的社会制度来提供制度保障。不仅需要社会基本经济制度还需要社会保障制度。 小组3代表:有了理念的引领来把握方向,有了制度作保障,还需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源,要充分发挥“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结合来发挥作用。有效市场的优点局限性和规范市场秩序和有为政府,政府的经济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 小组4代表: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所以高质量发展要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小组5代表: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设新发展格局,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强对需求侧的管理,打通制约经济的关键堵点,补齐短板,畅通生产、消费、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因此,我们要加快形成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效能。 小组6代表:宏观大方向的理念、制度、市场都已经包括了,我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从微观角度来说的:市场主体:企业和消费者。6.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围绕“中国青年的国家担当,为保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完成演说稿并开展演说(150字左右)8.教学反思与改进 1.在本节复习课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运用二十大相关内容和时政材料,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知识整合能力。把教材知识打乱顺序再重新整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据此形成自己的认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创新能力。 2.活动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活动《议一议》让学生分析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培养学生对于独立思考与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点然了思维的火花,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 3.在家园情怀的培养上,教师引导青年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增强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4.不足之处:在时间把握上应注意。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