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表格式)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表格式)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学设计
课件名称 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高中政治 教材版本 人教版必修四
章节 第六课第二节 年级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2.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3.法治意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依法参与社会生活,自觉守法,维护革命先烈尊严。 4.公共参与:通过写一封回信,以实际行动告慰革命先辈,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基本特征及标准 教学难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及标准
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同时,学生在第六课第一框学习的基础上,对价值、价值观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为本框题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了理论基础。 2.能力水平: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对社会现象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第七届1+3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进行价值冲突事件的处理上缺乏理性思考。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例如抢答游戏、翻翻卡、课堂讨论、PK作答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掌握本节课重难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学活动(师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猜人物导入 教师:课堂导入:猜一猜这位人物是谁? 展示座右铭、著作、头像。——方志敏 展示方志敏同志的生平简介。 教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革命先烈方志敏来走进今天的课堂,了解方志敏同志如何做出他的人生选择。 媒体作用: 翻翻卡: 根据人物特征猜 设计意图:为整节课做好铺垫,提高学生听课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新课讲授 议题一: 感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涵 观看视频 思考1:方志敏同志为什么会在20世纪20年代投身于革命?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状况? 时间要求:1分钟自由讨论 教师:利用抢答功能找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教师小结:当时,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军阀混战,统治黑暗,民不聊生,这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称为事实判断。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方志敏同志意识到民众生活艰难,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把这称为价值判断。那么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方志敏同志选择马克思主义,毅然决然投身革命之中,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PPT展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是事实判断。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判断,而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选择。(板书) 实战演练(分类活动) 问题:材料中的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分别是什么? 一个儿童滑冰时不慎落水,考验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A、冷眼旁观,幸灾乐祸 B、事不关己,没必要为别人冒险 C、拨打110,呼喊人们来救人 D、和求救者讲价钱,衡量值不值 E、奋不顾身的救人,然后悄然离开 教师:利用实战演练,重申三者关系。 判断题:(随机选人) 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错) 继续,相信大家可以看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主观范畴的概念,在社会历史观当中,我们把这叫做什么? 学生:社会意识 教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任何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PPT展示) 媒体作用: 抢答、随机选人: 强调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 分类活动: 明确概念含义 设计意图: 1.检验学习成果,提高课堂效率。 2.提高学生听课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议题二: 辨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 (那么到这里,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问同学们) 思考2: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是否也要像方志敏同志一样“抛头颅、洒热血”,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去呢? 教师:为什么呢?有哪一位同学可以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总结:在战争年代,方志敏同志为了社会安定需要投身革命事业去为此而奋斗,而今天的我们处在和平年代,步入新时代就有新要求,我们应立足于实际,做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选择,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因此,这也意味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我们把这称为社会历史性。(板书) (PPT展示) 相关链接: “忠孝”是儒家传统的核心要义之一。在封建的等级社会,“忠孝”往往意味着效忠皇上或儿子无条件服从父亲。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孝”也不是“愚孝”,而是地位平等下的法律和道德义务。“忠孝”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表明什么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媒体作用: 学生讲: 了解和掌握知识情况 设计意图: 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巩固知识点。
议题三 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过渡)因此我们说方志敏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可是在当时,也会收到不同的声音,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听听方志敏的妻子对他做出的选择有什么样的态度? (教师播放视频)(视频播放完毕)看完视频,我们来思考下: 思考3:面对方志敏同志的选择,为什么他的妻子既怪他又不怪他了呢? 前后6位同学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时间为3分钟,讨论开始。 时间到,讨论结束。我们请小组同学派代表起来分享一下小组成果。(PAD讨论区) 教师点评总结:①他的妻子怪他是因为站在家庭的立场上思考,方志敏的选择意味着牺牲家庭,甚至面临着生离死别。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所处的立场不同,需要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对同一件事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第二个主体差异性。(板书) ②他的妻子又不怪他是因为理解他做出的选择是为了救国救民。在当时的社会中,他们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选择革命事业。这体现了阶级性。(板书)大家可以看这首古诗,同样是下雨,农民和贵族的想法却不同。一个是渴望和欣喜,一个是厌恶。大家可以整理笔记。 思考4:方志敏选择的目标能实现吗?为什么?(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能实现,这要求我们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和价值选择。(板书) 尽管存在主体差异性和阶级性,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方志敏的妻子最终还是选择和方志敏同志一起投身于革命事业当中,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这也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第二个衡量标准。(板书) 总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和标准 习题巩固(PK作答) (单选)1.混放是垃圾,分类成资源。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既是对新发展理念的贯彻,也是生活方式的转型,如垃圾焚烧发电既产生了“环境效益”,又带来了“能源效益”。这说明( ) ①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没有标准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③垃圾变资源是由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决定的 ④事物的价值能够随着时空及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媒体作用: 讨论: 及时发表意见,实时分享观点。 PK作答: 增强竞争力,提高参与能力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 学生:1.诵读可爱的中国 2.现在,先辈梦想已成现实,中华盛世如其所愿。作为时代的中学生,如果让你也写一段信跨越时空的话给方志敏先辈,你会写些什么?(PAD讨论区) 3.课堂检测 教师总结:中国现在的可爱之处真是数也数不尽,诚如方志敏先生在当时所述那般,变得更加可爱,更加美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媒体作用: 试题统计:借助智慧课堂的答题卡功能开启全班作答,统计的学生的正确率和所选答案。 讨论区: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 通过这样的情感升华,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最终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依据课标要求,采取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流程更加流畅、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同时,在课堂中以方志敏的故事为主线运用了智慧课堂多种互动方式,实现了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的结合,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但在课堂学生活动中,教师时间安排和把控课堂能力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