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中考科学备考集训30: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2.观察方框中的分子模型,并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一种圆圈代表一种原子)( )A.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B.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C.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D.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3.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是( )A.原子核 B.质子 C.电子 D.中子4.科学研究院团队对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进行研究,发现钛(Ti)在月壤中的含量是地球土壤平均含量的6倍多。T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9,质子数是22。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9 B.22 C.27 D.715.无论白酒、啤酒,还是红酒中都含有乙醇(俗称酒精),乙醇对人有麻醉作用,所以不提倡中学生饮酒。乙醇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关于乙醇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乙醇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乙醇是由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C.1个乙醇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核D.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6g6.下列关于H2O2、Na2O、SO2三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两个氧原子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7.最近,科学家制造出了含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一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针对以上事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新型“氧分子”与氧气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B.每个新型“氧分子”与每个氧气分子含有氧原子个数不同C.氧气分子与新型“氧分子”的化学性质应该有不同之处D.一个新型“氧分子”由2个氧气分子构成8.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氮气 B.水C.氯化钠 D.金刚石9.下列关于H2O2、MnO2、CO2、ClO2、O2五种物质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分子C.都含有氧元素 D.都含有2个氧原子10.据媒体报道,“金星快车”号探测器发现金星大气中存在15N2。构成15N2的15N具有7个质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N的核电荷数为15B.15N的核外电子数为8C.构成15N2的15N具有8个中子D.15N带15个单位正电荷11.如图形象地表示了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氯化钠的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B.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C.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子数相同D.氯化钠分子是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12.有关Mg和Mg2+两种粒子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②化学性质相同③核外电子总数相同④属于同种元素⑤相对原子质量相同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13.推理是初中科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①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②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③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A.只有① B.只有②C.只有③ D.①②③都不正确14.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C.氕原子与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D.氕原子与氚原子不属于同种元素15.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α粒子质量相当二.填空题(共9小题)16.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铝④氯化钙⑤氖气⑥石墨⑦甲烷,由分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构成的是 ,由离子构成的是 。(填序号)17.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微粒中:(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有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 。(3)带正电的微粒有 。(4)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5)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 。18.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1)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具有的关系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19.下图是甲、乙、丙三个原子的结构模型,请通过比较归纳:(1)在上述原子中,画出“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甲、乙、丙都属于 元素.20.如图为原子核聚变(原理是让两个原子核发生聚合作用,生成一个新的原子核)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分别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聚变前后的微粒种类不变,各微粒总数也不变。(1)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2)微粒“”所带的电荷类型是 。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21.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的学科,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甲是 。(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3)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4)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22.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甲烷 B.金刚石 C.水银 D.氮气(2)如图分别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①图1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改变的是 ;②图2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在变化前后,一定改变的是 。23.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1)汤姆森主要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 观点。(2)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科学家们都运用了 法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24.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一百多年来,科学家通过实验与推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逐步揭开原子结构的奥秘。史料一:188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史料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散射实验,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史料三:1919年,卢瑟福用高速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内含7个质子),实验中发现两种新粒子——氧原子(内含8个质子)和另一种新粒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史料一中汤姆生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请问他推测的依据是 。(2)从现代原子观点看,史料三中发现的新粒子是 。(3)结合以上关于原子结构发现的历程,我们认识到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B.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C.科学猜想和假设是可以凭空想象的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E.模型总是放大研究对象2025中考科学备考集训30: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D D C B C D D D C C D题号 12 13 14 15答案 C D A A一.选择题(共15小题)1.【解答】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错误;故选:D。2.【解答】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例如氢分子。故A正确;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例如甲烷分子等,故B正确;C、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二氧化碳分子和一氧化碳分子,故C正确;D、不同的分子里可能有相同的原子,例如甲烷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碳原子,故D错误。故选:D。3.【解答】解: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的粒子就是电子。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4.【解答】解: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故选:B。5.【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一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1个乙醇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核,故选项说法正确。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6.【解答】解:A、H2O2、Na2O、SO2三种物质均为纯净物,都不含氧气,故A错误;B、H2O2、SO2两种物质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Na2O中不含氧原子,含有的是氧离子,故B错误;C、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SO2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Na2O是由钠离子与氧离子构成的,均不含氧分子,故C错误;D、H2O2、Na2O、SO2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故选:D。7.【解答】解:A、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新型“氧分子”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故A说法正确;B、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B说法正确;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故C说法正确;D、新型“氧分子”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不是由2个氧气分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故选:D。8.【解答】解:A、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9.【解答】解:A、H2O2、MnO2、CO2、ClO2四种物质均是纯净物,均不含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B、H2O2、MnO2、CO2、ClO2四种物质中均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H2O2、MnO2、CO2、ClO2、O2五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D、H2O2、MnO2、CO2、ClO2、O2五种物质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0.【解答】解:A、15N含有7个质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则15N的核电荷数为7,故选项说法错误。B、15N含有7个质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15N的核外电子数为7,故选项说法错误。C、15N具有15﹣7=8个中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15N的原子核带15个单位正电荷,15N为电中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1.【解答】解:A、由形成过程图可知,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变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变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核内质子数不变,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2.【解答】解:①由分析可知,Mg和Mg2+两种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正确;②由分析可知,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镁离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Mg和Mg2+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错误;③由分析可知,Mg和Mg2+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不相同,故错误;④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⑤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忽略不计,因此Mg和Mg2+两种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故正确。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有①④⑤。故选:C。13.【解答】解:①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等,故推理错误。②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推理错误。③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推理错误。故①②③都不正确。故选:D。14.【解答】解:根据题图可知:氕和氚的质子数相同,氕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氚的原子核内有两个中子,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解答】解: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金原子核带正电,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共9小题)16.【解答】解:①二氧化碳、⑦甲烷均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别是由水分子、甲烷分子构成的;②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③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⑤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⑥石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④氯化钙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钙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①②⑦;③⑤⑥;④。17.【解答】解:(1)分子和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故填:分子、原子;(2)分子、原子和中子是呈电中性的微粒,故填:分子、原子、中子;(3)阳离子、质子和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微粒,故填:质子、原子核;(4)电子是质量最小的微粒,故填:电子;(5)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填:质子、电子。故答案为:(1)分子、原子;(2)分子、原子、中子;(3)质子、原子核;(4)电子;(5)质子、电子.18.【解答】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是53,所以核外电子数也是53。(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因为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两者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故答案为:(1)53;(2)A。19.【解答】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由于甲的核外有一个电子因此核内有一个质子,再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要求,对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即可.故答案为:(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三种原子的核外都只有一个电子所以质子数都是1,由于质子数相同元素种类一定相同,所以它们都是同种元素(氢元素).故答案为:同一种(或氢)20.【解答】解:(1)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①②,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2)根据原子核的聚变反应可知:微粒“”是中子,中子不带电,故C正确,AB错误。故选:(1)①②;(2)C。21.【解答】解:(1)原子结合成分子,分子再分为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了离子,所以甲是原子。(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汞。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3)从微观角度微粒的变化来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4)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C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表示混合物。故答案为:(1)原子;(2)汞;水分子;(3)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4)C。22.【解答】解:(1)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水银是由原子构成的,氮气是由分子构成的,故填:BC;(2)图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故答案为: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②由图②可得到: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原子,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而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故答案为:分子。23.【解答】解:(1)道尔顿认为原子很小且不可再分,而汤姆森发现了比原子还要小的电子,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原子不可再分观点;(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故答案为:(1)原子不可再分;(2)模型。24.【解答】解:(1)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但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所以可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但原子核的质量大于质子的质量,所以猜想原子核内含有质子;(3)A.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在当时是认为正确的,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发现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也不全对,因此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B.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在当时是认为正确的,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发现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也不全对,并没有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完美的境界,故B错误;C.科学猜想和假设不可以凭空想象,应当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合理猜想和假设,故C错误;D.利用模型,人们对原子的认识会越来越多,逐渐接近其本质,故D正确;E、模型有可能放大、缩小研究对象,故E错误。故答案为:(1)原子对外不显电性;(2)质子;(3)AD。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