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版体育与健康(2024)版一年级上册 第四课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华东师范版体育与健康(2024)版一年级上册 第四课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 题 《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备课人 授课日期
教 学 目 标 (1)学生能够了解常见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种类、症状及传播途径,掌握预防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基本方法和措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应对和处理呼吸道疾病的突发情况。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个人和家庭的呼吸道疾病预防计划。 (3)增强学生对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公共卫生的良好品德,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教 学 重 点 与 难点 重点:常见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种类、症状及传播途径,预防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方法和措施。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预防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在公共卫生事件中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
媒 体教 具 (1)多媒体设备,播放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视频。 (2)挂图,用于展示传染呼吸道疾病的危害。
教 学 方 法 1.讲授法:讲解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定义、种类、症状、传播途径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危害和预防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预防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 学 过 程
一、课程导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教师活动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播的视频或讲述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同学们,什么是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同学们回答道咳嗽、发烧等。大家回答非常正确! 接下来老师讲解定义,向学生解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那你们知道这一疾病除了感冒外还包括哪些吗? 教师揭晓答案,列举常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并且利用挂图展示具体疾病的特征。 预设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思考教师的问题,并且积极举手回答,表达个人的想法。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视频+教学挂图这一导入形式,激发学生对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兴趣,并且通过问答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学习——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特征 教师活动 简单介绍每种疾病的主要症状,结合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如流行性感冒会有发热、头痛、乏力、咳嗽等症状;肺结核有午后低热、咳嗽、咳血、胸痛等表现;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等。 此外,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这类疾病传播能力强,容易对人的免疫系统造成损伤。 预设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观看教学视频,听取教师的讲解,总结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症状,熟记这类疾病的传播途径。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视频和教师讲解相结合,降低了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利用图画的形式方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介绍咳嗽和打喷嚏的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 教师讲解咳嗽和打喷嚏要遮挡口鼻,正确的遮挡方式为在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用纸巾遮挡时,要将口鼻完全遮住,用过的纸巾要丢入垃圾桶。如果来不及拿纸巾,可用肘部的衣物遮挡,避免用手直接捂住口鼻,因为手接触其他物品会将病菌传染给他人。 要保持距离:告知学生在咳嗽和打喷嚏时,要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建议至少 1 米以上,减少飞沫传播给他人的风险。 此外,还要强调咳嗽或打喷嚏后要及时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消毒,避免手上残留病菌。如果有咳痰,要将痰液吐在纸巾上包好,再丢入垃圾桶,不能随地吐痰。 最后,室内环境要通风:在室内时,咳嗽或打喷嚏后要及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菌在室内的滋生。 讲解完毕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咳嗽和打喷嚏的正确做法与错误做法,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加深学生的理解。 预设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学习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注意事项,并且积极参与上台实践具体行为,其他学生对台上同学的行为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教师对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注意事项进行划分,总结各个部分的重点,旨在提高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邀请学生上台实践,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实践活动——患上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应该怎么做? 教师活动 举例:小明患上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他应该怎么做?谁能教教他?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具体做法,教师进行点评,然后讲解正确做法。 ①及时就医:告诉学生如果出现咳嗽、发热、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查明病因,接受专业的治疗。 ②居家休息:患病后要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前往学校、工作场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防止传染给他人。 ③多喝水:讲解多喝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身体排出毒素,缓解病情,如稀释痰液,减轻咳嗽症状等。 ④注意饮食:提醒学生患病期间要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⑤遵医嘱治疗:强调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病情没有好转或出现加重的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 ⑥做好个人防护:教导学生在患病期间仍要注意个人防护,如咳嗽和打喷嚏时要正确遮挡,勤洗手,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等。 预设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小明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上台展示个人行为,并且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自我检查,对于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 运用具体案例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引出患病后应该如何正确操作这一内容,将课堂氛围引入高潮,强化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游戏:摸鼻子 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展示,学生在座位上闭眼模仿动作,教师做摸鼻子的动作并说“摸鼻子”,同学们采用闭眼进行摸自己的鼻子,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动作,教师说捂口鼻,同学们也试着捂口鼻,看谁能摸到正确的位置。 (通过课堂游戏,来培养学生的正确防护动作,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 合作探究——面对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我们有办法! 教师活动 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对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有了深刻了解,那你们知道今后面对这类疾病,应该怎么做了吧?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定义、常见疾病、咳嗽和打喷嚏的注意事项以及患病后的应对措施。 拓展提问: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如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传递给家人和朋友,共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设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再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补充,在今后生活中养成讲卫生的健康习惯。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思考预防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注意事项,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
板 书设 计 (1)什么是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2)患上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应该怎么做? (3)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作业布置 回家后,收集关于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措施,并且将所有措施进行总结,做成个人防护小贴士,将预防措施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该行为进行记录。
教学反思 反思是否对传染呼吸性疾病的知识讲解得足够深入和全面。例如,是否仅仅简单介绍了常见疾病的症状,而忽略了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深层次的内容。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疾病,如肺结核、新冠肺炎等,学生可能需要更深入的理解才能真正掌握其特点和防治方法。在后续教学中,应进一步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更系统的学习。 回顾教学内容是否紧密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传染呼吸性疾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流感的季节性爆发、公共场所的感染风险等。如果教学中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相联系,学生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预防疾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疾病的危害和预防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