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电信诈骗和电信诈骗的种类。2.引导学生认识电信诈骗的危害,学会基本的防范措施。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自我反思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法及防范措施。2.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电信诈骗的识别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真实案例导入 ,引起学生兴趣和重视。近日,深圳海普瑞药业:子公司遭电信诈骗超9000万元,专家称追回概率较小。(1) 教师讲述一个真实的电信诈骗案例,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听过这样的骗局吗?你们会怎样防止这种骗局呢?2.知识讲解:教师进行电信诈骗的基本知识和类型的讲解。(1)通过课件展示电信诈骗的定义、类型和案例。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分析各种电信诈骗的手法和特点,重点讲解 "冒充公检法"、"冒充客服"等常见骗局。①刷单诈骗。②代办信用卡、贷款诈骗。③冒充客服退款诈骗。④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诈骗(俗称“杀猪盘”诈骗)。⑤注销“校园贷”诈骗。⑥游戏装备诈骗。⑦虚假购物诈骗。⑧伪基站诈骗。⑨引诱裸聊敲诈勒索。⑩冒充公检法。冒充领导、熟人诈骗。3.小组讨论:分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看法。(1)小组内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防范电信诈骗的经验。(2) 讨论:如果你遇到了电信诈骗,你会怎样应对?4. 安全演练:模拟一个真实的电信诈骗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演练。(1)教师扮演骗子,与学生进行模拟对话。(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应对方法。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2、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号等随意提供给他人,以防被人利用;3、对陌路之人切不可轻信,更不要将钱款借给不了解的陌生人;4、切不可轻信马路广告或网上及手机的求职应聘等信息,勤工助学必须通过正规渠道,防止上当受骗;5、防止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行为,遇到把握不准的事,应及时向父母、老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不要盲目从事;6、切不可贪图小便宜或谋取私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谨防掉进骗子设计的陷阱;7、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以学业为主,积极参加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不要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匿名交流而无法自拔;8、要守网法,讲网德。要做聪明的“网虫”和聊天客,不要轻易的给别人留下你的电子身份资料和个人信用卡资料;9、一旦遇到麻烦应立即向有关老师、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证据协助调查。5. 总结反馈: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加深印象。(1) 学生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感悟?(2) 教师补充讲解学生应注意的要点和易忽视的问题。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实践与反思。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和案例,提高教学效果。3.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分析一些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并给出应对建议。2.作业:课后布置相关主题的观后感或读后感,让学生反思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课件:包含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案例及图片等。2.教学视频:播放一些关于电信诈骗的宣传片或新闻报道,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电信诈骗的危害。3.角色扮演道具:用于模拟电信诈骗场景,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和应对能力。4..图片资料:提供一些关于网络电信诈骗的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其形式和手段。5.视频资料:选择一些有关网络电信诈骗的新闻报道或警示视频,进行播放。6.图书资料:推荐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和防骗方面的书籍或资料,供学生课外阅读。七、结论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了解了电信诈骗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手法,掌握了防范电信诈骗的基本措施和方法。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安全演练,学生提高了对电信诈骗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八、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更符合他们认知的教学内容。2.在安全演练环节中 ,教师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更为丰富的道具和场景,以便更好地模拟真实的电信诈骗场景。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