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育才中学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重庆市育才中学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1.(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重庆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战国时期的青铜乐器——虎纽錞于,它被誉为“錞于王”。下列青铜器制作过程中一定涉及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粉碎矿石 B.火法炼铜 C.冷凝成型 D.雕刻花纹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A、粉碎矿石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火法炼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冷凝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雕刻花纹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来解答。
2.(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研究了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闵恩泽 C.道尔顿 D.门捷列夫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 拉瓦锡最早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符合题意;
B. 闵恩泽为中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故不符合题意;
C.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故不符合题意;
D.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变质了元素周期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3.(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在教室做深呼吸时,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约占78%,氧约占21%,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都是氮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4.(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物质分类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液氧 B.水蒸气 C.过氧化氢 D.澄清石灰水
【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B. 水蒸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C. 过氧化氢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D. 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是由氢氧化钙、水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5.(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关于液体的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吸取液体
C.加热液体 D.振荡液体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往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管要略微倾斜,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倾倒,避免液体溅出,故正确;
B. 胶头滴管吸取液体 应先挤出滴管内的空气,然后将滴管伸入液体中,松开胶头吸取液体,图中没有挤出滴管内的空气,故错误;
C. 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故错误;
D. 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是通过手腕的力量进行左右摆动,使试管内的液体得到有效振荡,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B、根据胶头滴管吸取液体 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振荡试管的操作分析。
6.(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
A.导电性 B.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灭火,说明不导电,故不符合题意;
B. 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说明没有腐蚀性,故不符合题意;
C. 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说明不助燃,故符合题意;
D. 七氟丙烷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说明沸点低,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
7.(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校园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以提高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质量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
B.加强大气监测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可以导致酸雨
D.空气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空气质量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通过大气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污染源、评估污染程度,并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溶解在雨水中形成的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空气的污染物有粉尘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空气质量级别越大污染越严重,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酸雨来解答。
8.(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密切联系,下列对应关系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物质的用途 主要利用的性质 性质类别
A 氧气用于炼钢 氧气的可燃性 化学性质
B 医用酒精用于伤口消毒 酒精的挥发性 物理性质
C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氮气不活泼 化学性质
D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
B、医用酒精用于伤口消毒,是因为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与酒精的挥发性无关,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做保护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航标灯,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软、溶解性、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挥发性等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来解答;
B、根据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医用酒精用于伤口消毒来解答;
C、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做保护气来解答;
D、根据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航标灯来解答。
9.(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图关于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方法制氧气的原料来源广泛 B.该分离过程是化学变化
C.说明液氧比液氮沸点低 D.该液体物质是纯净的氧气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该方法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空气来源广泛,符合题意;
B、该分离过程,只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分离液态空气时,氮气先分离出来,说明液氮比液氧的沸点低,不符合题意;
D、该液体物质是由氧气、稀有气体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以及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工业上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氮气和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液体主要成分是氧气的混合物来解答。
10.(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下列实验不能实现的是
A.气体从端通入,可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
B.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瓶内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C.要利用水将瓶内原有气体排除并收集,水应从端注入
D.用该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处
【答案】B
【知识点】万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A.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进入瓶内时,是先在瓶底积聚,所以从长口端a进气,将空气从b口排出,达到收集气体的目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收集难溶于的气体,气体会从水中逸出,所以应从短口进气,将水从长口彻底排出,因此从b进气,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水的密度一般较大,所以会聚集在瓶底,排出内部气体时,应从长口进水,从短口排气,因此从 a进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进入瓶内时,是先在瓶底积聚,所以从长口端a进气,将空气从b口排出,氧气满了会从b口逸出,故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气体应该从短管通入,空气从长管排出;反之,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气体应该长管导入,空气从短管排出。
用于检验,除杂,排水法收集气体,干燥气体时,注意导管应是长管进短管出。
11.(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某同学欲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以下用游码),发觉指针向右偏转,此时他应该
A.减少砝码 B.添加砝码 C.减少食盐 D.添加食盐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某同学欲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以下用游码),先将天平调节平衡,然后在天平的右盘加砝码的质量为25g,再将游码拨到0.3的位置,然后在左盘加食盐,发觉指针向右偏转,说明食盐的质量偏少,则此时应该继续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在左盘加物质,发觉指针向右偏转,说明物质的质量偏少,分析判断。
12.(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量筒液面读数为,倒入部分液体后,俯视量筒液面读数为,则倒入的液体的体积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量筒液面读数为,会导致读数偏小,则实际液体体积大于,倒入部分液体后,俯视量筒液面读数为,会导致读数偏大,则最终实际液体体积小于,因此倒入的液体的体积小于,
故答案为:B。
【分析】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13.(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实验室里区分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铜丝与铁丝——观察颜色
B.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小木条
C.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D.水与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适量二氧化锰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检验、鉴别
【解析】【解答】A. 铜丝是紫红色,铁丝是银白色,所以通过观察其颜色就可辨别,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所以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鉴别氧气和空气,故不符合题意;
C. 氮气和二氧化碳均具有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氮气和二氧化碳均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则不可以通过燃着的小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D. 向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而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且产生一种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的气体,则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可以通过加入二氧化锰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区分物质的方法:1.物理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14.(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列装置操作及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 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不符合题意;
B. 该选项用的是压气法,原理为: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打气时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的管中被压入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不符合题意;
C. 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打气时长导管口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符合题意;
D. 若正常大气压下,U型管中液体高度必然相等,若可以形成稳定的高度差,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大气压原理进行分析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
15.(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时,则下列概念间属于交叉关系的是
A.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B.缓慢氧化与氧化反应
C.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D.混合物与纯净物
【答案】A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有氧参与的反应,是交叉关系,故符合题意;
B. 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是包含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 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是并列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D. 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是并列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分析。
B、根据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概念分析。
D、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16.(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纵坐标可以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②纵坐标可以表示剩余固体的质量
③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
④、、三点对应的固体物质种类关系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①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未开始时,二氧化锰的质量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锰的质量增加,直到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为止,与图像不对应,故错误;
②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与图象对应,故正确;
③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过程中质量变化,由一定时间内质量未变化,说明横坐标t表示加热时间,高锰酸钾加热后会很快反应,但不是一加热就立即反应,故错误;
④a点所示高锰酸钾还未分解,所以a点对应的物质中只有高锰酸钾;b点对应的是高锰酸钾部分分解,所以该点所示物质是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c点对应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物质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正确;
正确的有2个,
故答案为:B。
【分析】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根据图像,a点所示高锰酸钾还未分解,b点所示高锰酸钾正在反应,c点对应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分析判断。
17.(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氦元素   ;
(2)钾元素   ;
(3)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产生的黑色固体是   ;
(4)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变潮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   。
【答案】(1)He
(2)K
(3)CuO
(4)H2O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 氦元素的元素符号是He。
(2)钾元素的元素符号是K。
(3)铜丝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4)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逐渐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化学式为H2O。
【分析】(1) 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分析。
(2)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分析。
(3)铜丝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4)根据饼干据u疏松多孔结构,能吸收空气中有水蒸气,进行分析判断。
(1) 氦元素的化学符号是He。
(2) 钾元素的化学符号是K。
(3)铜丝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4)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逐渐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化学式为H2O。
18.(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探究物质性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实验现象,在描述现象时,需要注意区分“烟”、“雾”、“光”、“火焰”。
(1)“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雾”:蜡烛燃烧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由此可推断蜡烛中一定含有   元素。
(3)“光”: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该现象中镁条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4)“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答案】(1)
(2)氢
(3)
(4)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是指红磷与空气中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
(2)蜡烛燃烧时,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这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的原则,可以推断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3)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是指镁条与空气中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符号表达式为:。
(4)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指硫与空气中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书写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
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上表明条件。
(1)红磷燃烧是指红磷与空气中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故填写:。
(2)蜡烛燃烧时,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这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的原则,可以推断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填写:氢。
(3)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是指镁条与空气中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符号表达式为:,故填写:。
(4)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指硫与空气中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符号表达式为:,故填写:。
19.(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图是初中教材中的三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丙中的水起防炸裂作用的是图   (选填“甲”或“丙”)。
(2)图乙中木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3)图丙中铁丝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4)硫燃烧的产物   (选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1)丙
(2)
(3)
(4)不能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集气瓶底留少量水的目的吸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防治污染环境。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留少量水的目的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故丙中的水起防炸裂作用。
(2)碳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
(3)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
(4)硫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气体,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分析】(1)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有毒,能溶于水,分析判断。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留少量水的目的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分析判断。
(2)碳与氧气在点燃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铁丝和氧气在点燃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4)根据硫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气体,易溶于水,分析判断。
(1)硫在氧气中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集气瓶底留少量水的目的吸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防治污染环境;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留少量水的目的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故丙中的水起防炸裂作用;
(2)碳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
(3)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
(4)硫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气体,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20.(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列是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判断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选填“大”或“小”)。
(2)图2中,烧杯中的现象是   ,由此证明蜡烛燃烧产生了   (填化学符号)。
(3)图3中,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此白烟是   。
【答案】(1)小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3)石蜡蒸气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3)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
【分析】(1)根据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分析判断。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根据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分析判断。
(1)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符号:CO2;
(3)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
21.(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六种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是一种暗紫色固体,是黑色固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都是无色液体。反应③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条件略去,请分析作答。
(1)写出物质的名称   。
(2)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为   。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反应③可以通过燃烧甲烷来实现。已知甲烷的化学符号为,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甲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答案】(1)锰酸钾
(2)
(3)分解反应
(4)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根据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所以推断A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根据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D为氧气;
根据B是黑色固体,、都是无色液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则B为二氧化锰、C为锰酸钾、E为过氧化氢、F为水。
(1)由分析可知,C为锰酸钾。
(2)由分析可知,A为高锰酸钾、B为二氧化锰、C为锰酸钾、D为氧气,则反应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3)由分析可知,B为二氧化锰、D为氧气、E为过氧化氢、F为水,则反应②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1)由分析可知,C为锰酸钾;
(2)由分析可知,A为高锰酸钾、B为二氧化锰、C为锰酸钾、D为氧气,则反应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3)由分析可知,B为二氧化锰、D为氧气、E为过氧化氢、F为水,则反应②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
22.(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备或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水槽里的水变成紫红色,可能原因是   ;若收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3)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氧气时,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4)与装置相比,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
(5)常温下,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液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则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   (填序号)作装置组合。
【答案】(1)酒精灯
(2)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导管刚产生气泡就收集或收集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
(3)
(4)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5)BD或C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高锰酸钾为粉末状药品,其水溶液颜色为紫红色,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试管口需放一团棉花,实验结束时发现水槽里的水变成紫红色,可能原因是实验前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用F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排出的装置中的空气,若导管刚产生气泡就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收集前集气瓶年内未装满水,混有部分空气,也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3)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即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符号表达式为。
(4)与装置相比,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氧气,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5)常温下,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液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只能选择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BD或CD作装置组合。
【分析】(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适合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分析判断。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4)根据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氧气,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分析判断。
(5)根据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液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选择收集方法。
(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高锰酸钾为粉末状药品,其水溶液颜色为紫红色,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试管口需放一团棉花,实验结束时发现水槽里的水变成紫红色,可能原因是实验前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用F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排出的装置中的空气,若导管刚产生气泡就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收集前集气瓶年内未装满水,混有部分空气,也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3)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即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符号表达式为;
(4)与装置相比,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氧气,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5)常温下,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液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只能选择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BD或CD作装置组合。
23.(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重温教材实验】
(1)在进行图1实验时,弹簧夹最合理的打开时间是________(选填“反应刚结束时”或“冷却到室温时”)。打开弹簧夹后,现象是________。
(2)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选择试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填序号)。
A. 所选试剂不是气体
B. 在空气中反应时只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C. 生成物无污染
D. 生成物不是气体
【深度实验探究】
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来探究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①:氧气没有剩余;
猜想②:氧气有剩余。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
步骤1: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
步骤2: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3)图3是该小组同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________(填序号)。
a.段 b.段 c.段 d.段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是猜想②正确。
【拓展延伸】
(4)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反应,生成磷酸,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反思评价】
(5)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能否精确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原因是什么?________。
【答案】(1) 冷却到室温时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即刻度“1”处
(2) A,B,D
(3) d
(4)
(5) 红磷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气体膨胀,待装置冷却至室温,白烟消失再打开止水夹。
(2)A、此实验原理是氧气消耗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测量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反应物是气体会占空间,测量不准确,因此所选试剂不能是气体,故正确;
B、此实验原理是氧气消耗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测量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在空气中反应时只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如果与气体气体反应测量不准确,故正确;
C、此实验是在密封装置中进行,生成物最后溶于水中,生成物不污染空气,故错误;
D、此实验原理是氧气消耗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测量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生成物是气体会占空间,测量不准确,故正确;
故答案为:ABD;
(3)在图3中C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段。
(4)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反应,生成磷酸,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5)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能否精确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原因是红磷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分析判断。
(2)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3)根据图3中C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段,分析判断。
(4)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反应生成磷酸。
(5)根据使用步骤,红磷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分析判断。
24.(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重庆育才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在制备氧气的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氯化铁粉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有大量气泡生成,于是小明和同学们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氯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提出问题】氯化铜是否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呢?
【实验探究】
定性实验:分别量取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的试管中。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实验1 向试管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小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未分解或分解速率较慢
实验2 向试管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和氯化铁,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氯化铁______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3 向试管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和______氯化铜,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氯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实验1目的是   。
(2)实验2的结论是氯化铁   (选填“能”或“不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3)实验3的操作中应填入的数据是   。
(4)反思评价:如果要验证氯化铜是否为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测定其   是否发生改变。
定量实验:分别取的二氧化锰粉末、氯化铁粉末、氯化铜粉末置于三个烧瓶中,各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三种物质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效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5)实验中用手触摸烧瓶有发热感觉,该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6)综上所述,相同条件下,上述三种物质中   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最好。
【答案】对比实验;能;0.5g;质量和化学性质;放热;二氧化锰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1)该实验目的是其他的金属化合物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做实验1的目的是对比实验。
(2)实验2:向试管B中加入10mL5%的H2O2溶液和0.5g氯化铁,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氯化铁能加快H2O2的分解。
(3)实验3:实验结论是氯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除了向试管C中加入10mL5%H2O2溶液外,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变量唯一,则还应加入0.5g氯化铜。
(4)若要证明氯化铜是否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5)实验中用手触摸烧瓶有发热感觉,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6)由图可知,三个实验中完全分解过氧化氢用时最短的是实验4,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最好。
【分析】(1)根据该实验目的是其他的金属化合物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做实验1的目的是对比实验,分析判断。
(2)根据实验2:向试管B中加入10mL5%的H2O2溶液和0.5g氯化铁,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分析判断。
(3)根据实验3:实验结论是氯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分析判断。
(4)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5)根据实验中用手触摸烧瓶有发热感觉判断。
(6)根据图可知,三个实验中完全分解过氧化氢用时最短的是实验4,分析判断。
1 / 1重庆市育才中学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1.(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重庆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战国时期的青铜乐器——虎纽錞于,它被誉为“錞于王”。下列青铜器制作过程中一定涉及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粉碎矿石 B.火法炼铜 C.冷凝成型 D.雕刻花纹
2.(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研究了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闵恩泽 C.道尔顿 D.门捷列夫
3.(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在教室做深呼吸时,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4.(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物质分类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液氧 B.水蒸气 C.过氧化氢 D.澄清石灰水
5.(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关于液体的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吸取液体
C.加热液体 D.振荡液体
6.(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
A.导电性 B.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
7.(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校园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以提高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质量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
B.加强大气监测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可以导致酸雨
D.空气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碳
8.(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密切联系,下列对应关系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物质的用途 主要利用的性质 性质类别
A 氧气用于炼钢 氧气的可燃性 化学性质
B 医用酒精用于伤口消毒 酒精的挥发性 物理性质
C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氮气不活泼 化学性质
D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
A.A B.B C.C D.D
9.(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图关于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方法制氧气的原料来源广泛 B.该分离过程是化学变化
C.说明液氧比液氮沸点低 D.该液体物质是纯净的氧气
10.(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下列实验不能实现的是
A.气体从端通入,可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
B.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瓶内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C.要利用水将瓶内原有气体排除并收集,水应从端注入
D.用该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处
11.(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某同学欲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以下用游码),发觉指针向右偏转,此时他应该
A.减少砝码 B.添加砝码 C.减少食盐 D.添加食盐
12.(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量筒液面读数为,倒入部分液体后,俯视量筒液面读数为,则倒入的液体的体积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13.(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实验室里区分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铜丝与铁丝——观察颜色
B.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小木条
C.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D.水与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适量二氧化锰
14.(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列装置操作及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A.
B.
C.
D.
15.(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时,则下列概念间属于交叉关系的是
A.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B.缓慢氧化与氧化反应
C.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D.混合物与纯净物
16.(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纵坐标可以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②纵坐标可以表示剩余固体的质量
③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
④、、三点对应的固体物质种类关系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7.(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氦元素   ;
(2)钾元素   ;
(3)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产生的黑色固体是   ;
(4)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变潮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   。
18.(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探究物质性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实验现象,在描述现象时,需要注意区分“烟”、“雾”、“光”、“火焰”。
(1)“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雾”:蜡烛燃烧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由此可推断蜡烛中一定含有   元素。
(3)“光”: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该现象中镁条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4)“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19.(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图是初中教材中的三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丙中的水起防炸裂作用的是图   (选填“甲”或“丙”)。
(2)图乙中木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3)图丙中铁丝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4)硫燃烧的产物   (选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20.(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列是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判断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选填“大”或“小”)。
(2)图2中,烧杯中的现象是   ,由此证明蜡烛燃烧产生了   (填化学符号)。
(3)图3中,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此白烟是   。
21.(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六种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是一种暗紫色固体,是黑色固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都是无色液体。反应③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条件略去,请分析作答。
(1)写出物质的名称   。
(2)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为   。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反应③可以通过燃烧甲烷来实现。已知甲烷的化学符号为,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甲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22.(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备或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水槽里的水变成紫红色,可能原因是   ;若收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3)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氧气时,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4)与装置相比,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
(5)常温下,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液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则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   (填序号)作装置组合。
23.(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重温教材实验】
(1)在进行图1实验时,弹簧夹最合理的打开时间是________(选填“反应刚结束时”或“冷却到室温时”)。打开弹簧夹后,现象是________。
(2)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选择试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填序号)。
A. 所选试剂不是气体
B. 在空气中反应时只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C. 生成物无污染
D. 生成物不是气体
【深度实验探究】
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来探究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①:氧气没有剩余;
猜想②:氧气有剩余。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
步骤1: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
步骤2: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3)图3是该小组同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________(填序号)。
a.段 b.段 c.段 d.段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是猜想②正确。
【拓展延伸】
(4)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反应,生成磷酸,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反思评价】
(5)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能否精确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原因是什么?________。
24.(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重庆育才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在制备氧气的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氯化铁粉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有大量气泡生成,于是小明和同学们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氯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提出问题】氯化铜是否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呢?
【实验探究】
定性实验:分别量取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的试管中。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实验1 向试管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小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未分解或分解速率较慢
实验2 向试管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和氯化铁,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氯化铁______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3 向试管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和______氯化铜,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氯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实验1目的是   。
(2)实验2的结论是氯化铁   (选填“能”或“不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3)实验3的操作中应填入的数据是   。
(4)反思评价:如果要验证氯化铜是否为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测定其   是否发生改变。
定量实验:分别取的二氧化锰粉末、氯化铁粉末、氯化铜粉末置于三个烧瓶中,各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三种物质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效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5)实验中用手触摸烧瓶有发热感觉,该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6)综上所述,相同条件下,上述三种物质中   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最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A、粉碎矿石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火法炼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冷凝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雕刻花纹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来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 拉瓦锡最早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符合题意;
B. 闵恩泽为中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故不符合题意;
C.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故不符合题意;
D.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变质了元素周期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约占78%,氧约占21%,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都是氮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B. 水蒸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C. 过氧化氢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D. 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是由氢氧化钙、水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5.【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往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管要略微倾斜,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倾倒,避免液体溅出,故正确;
B. 胶头滴管吸取液体 应先挤出滴管内的空气,然后将滴管伸入液体中,松开胶头吸取液体,图中没有挤出滴管内的空气,故错误;
C. 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故错误;
D. 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是通过手腕的力量进行左右摆动,使试管内的液体得到有效振荡,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B、根据胶头滴管吸取液体 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振荡试管的操作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灭火,说明不导电,故不符合题意;
B. 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说明没有腐蚀性,故不符合题意;
C. 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说明不助燃,故符合题意;
D. 七氟丙烷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说明沸点低,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空气质量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通过大气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污染源、评估污染程度,并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溶解在雨水中形成的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空气的污染物有粉尘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空气质量级别越大污染越严重,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酸雨来解答。
8.【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
B、医用酒精用于伤口消毒,是因为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与酒精的挥发性无关,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做保护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航标灯,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软、溶解性、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挥发性等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来解答;
B、根据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医用酒精用于伤口消毒来解答;
C、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做保护气来解答;
D、根据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航标灯来解答。
9.【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该方法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空气来源广泛,符合题意;
B、该分离过程,只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分离液态空气时,氮气先分离出来,说明液氮比液氧的沸点低,不符合题意;
D、该液体物质是由氧气、稀有气体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以及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工业上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氮气和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液体主要成分是氧气的混合物来解答。
10.【答案】B
【知识点】万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A.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进入瓶内时,是先在瓶底积聚,所以从长口端a进气,将空气从b口排出,达到收集气体的目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收集难溶于的气体,气体会从水中逸出,所以应从短口进气,将水从长口彻底排出,因此从b进气,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水的密度一般较大,所以会聚集在瓶底,排出内部气体时,应从长口进水,从短口排气,因此从 a进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进入瓶内时,是先在瓶底积聚,所以从长口端a进气,将空气从b口排出,氧气满了会从b口逸出,故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气体应该从短管通入,空气从长管排出;反之,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气体应该长管导入,空气从短管排出。
用于检验,除杂,排水法收集气体,干燥气体时,注意导管应是长管进短管出。
11.【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某同学欲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以下用游码),先将天平调节平衡,然后在天平的右盘加砝码的质量为25g,再将游码拨到0.3的位置,然后在左盘加食盐,发觉指针向右偏转,说明食盐的质量偏少,则此时应该继续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在左盘加物质,发觉指针向右偏转,说明物质的质量偏少,分析判断。
12.【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量筒液面读数为,会导致读数偏小,则实际液体体积大于,倒入部分液体后,俯视量筒液面读数为,会导致读数偏大,则最终实际液体体积小于,因此倒入的液体的体积小于,
故答案为:B。
【分析】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13.【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检验、鉴别
【解析】【解答】A. 铜丝是紫红色,铁丝是银白色,所以通过观察其颜色就可辨别,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所以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鉴别氧气和空气,故不符合题意;
C. 氮气和二氧化碳均具有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氮气和二氧化碳均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则不可以通过燃着的小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D. 向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而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且产生一种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的气体,则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可以通过加入二氧化锰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区分物质的方法:1.物理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14.【答案】C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 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不符合题意;
B. 该选项用的是压气法,原理为: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打气时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的管中被压入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不符合题意;
C. 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打气时长导管口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符合题意;
D. 若正常大气压下,U型管中液体高度必然相等,若可以形成稳定的高度差,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大气压原理进行分析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
15.【答案】A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有氧参与的反应,是交叉关系,故符合题意;
B. 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是包含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 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是并列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D. 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是并列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分析。
B、根据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概念分析。
D、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16.【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①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未开始时,二氧化锰的质量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锰的质量增加,直到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为止,与图像不对应,故错误;
②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与图象对应,故正确;
③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过程中质量变化,由一定时间内质量未变化,说明横坐标t表示加热时间,高锰酸钾加热后会很快反应,但不是一加热就立即反应,故错误;
④a点所示高锰酸钾还未分解,所以a点对应的物质中只有高锰酸钾;b点对应的是高锰酸钾部分分解,所以该点所示物质是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c点对应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物质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正确;
正确的有2个,
故答案为:B。
【分析】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根据图像,a点所示高锰酸钾还未分解,b点所示高锰酸钾正在反应,c点对应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分析判断。
17.【答案】(1)He
(2)K
(3)CuO
(4)H2O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 氦元素的元素符号是He。
(2)钾元素的元素符号是K。
(3)铜丝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4)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逐渐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化学式为H2O。
【分析】(1) 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分析。
(2)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分析。
(3)铜丝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4)根据饼干据u疏松多孔结构,能吸收空气中有水蒸气,进行分析判断。
(1) 氦元素的化学符号是He。
(2) 钾元素的化学符号是K。
(3)铜丝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4)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逐渐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化学式为H2O。
18.【答案】(1)
(2)氢
(3)
(4)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是指红磷与空气中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
(2)蜡烛燃烧时,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这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的原则,可以推断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3)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是指镁条与空气中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符号表达式为:。
(4)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指硫与空气中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书写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
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上表明条件。
(1)红磷燃烧是指红磷与空气中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故填写:。
(2)蜡烛燃烧时,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这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的原则,可以推断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填写:氢。
(3)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是指镁条与空气中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符号表达式为:,故填写:。
(4)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指硫与空气中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符号表达式为:,故填写:。
19.【答案】(1)丙
(2)
(3)
(4)不能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集气瓶底留少量水的目的吸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防治污染环境。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留少量水的目的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故丙中的水起防炸裂作用。
(2)碳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
(3)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
(4)硫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气体,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分析】(1)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有毒,能溶于水,分析判断。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留少量水的目的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分析判断。
(2)碳与氧气在点燃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铁丝和氧气在点燃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4)根据硫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气体,易溶于水,分析判断。
(1)硫在氧气中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集气瓶底留少量水的目的吸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防治污染环境;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留少量水的目的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故丙中的水起防炸裂作用;
(2)碳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
(3)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
(4)硫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气体,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20.【答案】(1)小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3)石蜡蒸气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3)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
【分析】(1)根据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分析判断。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根据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分析判断。
(1)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符号:CO2;
(3)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
21.【答案】(1)锰酸钾
(2)
(3)分解反应
(4)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根据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所以推断A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根据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D为氧气;
根据B是黑色固体,、都是无色液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则B为二氧化锰、C为锰酸钾、E为过氧化氢、F为水。
(1)由分析可知,C为锰酸钾。
(2)由分析可知,A为高锰酸钾、B为二氧化锰、C为锰酸钾、D为氧气,则反应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3)由分析可知,B为二氧化锰、D为氧气、E为过氧化氢、F为水,则反应②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1)由分析可知,C为锰酸钾;
(2)由分析可知,A为高锰酸钾、B为二氧化锰、C为锰酸钾、D为氧气,则反应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3)由分析可知,B为二氧化锰、D为氧气、E为过氧化氢、F为水,则反应②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
22.【答案】(1)酒精灯
(2)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导管刚产生气泡就收集或收集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
(3)
(4)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5)BD或C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高锰酸钾为粉末状药品,其水溶液颜色为紫红色,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试管口需放一团棉花,实验结束时发现水槽里的水变成紫红色,可能原因是实验前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用F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排出的装置中的空气,若导管刚产生气泡就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收集前集气瓶年内未装满水,混有部分空气,也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3)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即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符号表达式为。
(4)与装置相比,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氧气,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5)常温下,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液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只能选择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BD或CD作装置组合。
【分析】(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适合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分析判断。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4)根据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氧气,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分析判断。
(5)根据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液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选择收集方法。
(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高锰酸钾为粉末状药品,其水溶液颜色为紫红色,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试管口需放一团棉花,实验结束时发现水槽里的水变成紫红色,可能原因是实验前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用F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排出的装置中的空气,若导管刚产生气泡就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收集前集气瓶年内未装满水,混有部分空气,也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3)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即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符号表达式为;
(4)与装置相比,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氧气,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5)常温下,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液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只能选择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BD或CD作装置组合。
23.【答案】(1) 冷却到室温时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即刻度“1”处
(2) A,B,D
(3) d
(4)
(5) 红磷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气体膨胀,待装置冷却至室温,白烟消失再打开止水夹。
(2)A、此实验原理是氧气消耗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测量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反应物是气体会占空间,测量不准确,因此所选试剂不能是气体,故正确;
B、此实验原理是氧气消耗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测量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在空气中反应时只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如果与气体气体反应测量不准确,故正确;
C、此实验是在密封装置中进行,生成物最后溶于水中,生成物不污染空气,故错误;
D、此实验原理是氧气消耗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测量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生成物是气体会占空间,测量不准确,故正确;
故答案为:ABD;
(3)在图3中C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段。
(4)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反应,生成磷酸,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5)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能否精确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原因是红磷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分析判断。
(2)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3)根据图3中C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段,分析判断。
(4)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反应生成磷酸。
(5)根据使用步骤,红磷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分析判断。
24.【答案】对比实验;能;0.5g;质量和化学性质;放热;二氧化锰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1)该实验目的是其他的金属化合物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做实验1的目的是对比实验。
(2)实验2:向试管B中加入10mL5%的H2O2溶液和0.5g氯化铁,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氯化铁能加快H2O2的分解。
(3)实验3:实验结论是氯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除了向试管C中加入10mL5%H2O2溶液外,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变量唯一,则还应加入0.5g氯化铜。
(4)若要证明氯化铜是否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5)实验中用手触摸烧瓶有发热感觉,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6)由图可知,三个实验中完全分解过氧化氢用时最短的是实验4,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最好。
【分析】(1)根据该实验目的是其他的金属化合物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做实验1的目的是对比实验,分析判断。
(2)根据实验2:向试管B中加入10mL5%的H2O2溶液和0.5g氯化铁,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分析判断。
(3)根据实验3:实验结论是氯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分析判断。
(4)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5)根据实验中用手触摸烧瓶有发热感觉判断。
(6)根据图可知,三个实验中完全分解过氧化氢用时最短的是实验4,分析判断。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