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预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二上学期预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简介

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常见电信诈骗的手法,提高防范意识。
2.让学生能够识别和避免电信诈骗。
3. 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常见电信诈骗的手法及防范措施。
2.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电信诈骗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二)知识讲解:介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如冒充公检法、冒充熟人、虚假中奖等。
1.刷单诈骗。犯罪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得消费记录后,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会很快收到回报,而当完成更多的业务时,骗子就会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从而实施诈骗。
2.代办信用卡、贷款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发送虚假贷款App链接,或者直接拨打受害人电话、诱使受害人下载假冒贷款App,之后,通过贷款App内客服,以受害人流水不够、信用不够、银行卡账号输入错误等理由,诈骗受害人资金。
3.冒充客服退款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买家订单信息,之后冒充客服人员,谎称买家的网购订单存在问题要求给买家退款。通过手机短信或QQ给买家发送退款链接,一旦买家点击链接并填写信息,犯罪分子就可获取买家的账户名、卡号、密码等付款信息,完成诈骗。
4.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诈骗(俗称“杀猪盘”诈骗)。犯罪分子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在婚恋网站、社交软件上发布交友信息,诱骗受害人,前期跟受害人聊天、谈感情,时机成熟之后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前往虚假的投资平台或者赌博站进行投资或赌博等方式,进而骗取受害人钱财。
5.注销“校园贷”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银行或贷款公司工作人员,以“不注销之前办理的贷款会影响受害人银行征信”为由,进而诱导受害人进行汇款实施诈骗。
6.游戏装备诈骗。犯罪分子在游戏、QQ群、微信群中发布买卖游戏装备的广告信息,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交易。随后,犯罪分子以金额不足需要充值、不能自动发货、交易需要交纳保证金等为由,进一步实施诈骗。
7.虚假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途径,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等廉价转让信息,一旦受害人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8.伪基站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发送网银升级、三大运营商的积分兑换现金等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可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诈骗。9.引诱裸聊敲诈勒索。犯罪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与被害人建立联系,步步引诱受害人进行“裸聊”,从而获取受害人不雅照片、视频,以此敲诈受害人。
10.冒充公检法。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以受害人名下的银行卡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继而实施诈骗。11.冒充领导、熟人诈骗。犯罪分子非法获取受害人的电话号码、姓名、虚拟身份信息等资料,以打电话或微信聊天等方式联系受害人,冒充受害人的领导或亲友,要求帮忙转账到指定的银行账户,实施诈骗。
(三)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相关经历,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情况。
(四)小组活动:分小组设计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方案。
(五)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再次强调电信诈骗的危害和防范方法。
防诈骗方法: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2、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号等随意提供给他人,以防被人利用;3、对陌路之人切不可轻信,更不要将钱款借给不了解的陌生人;4、切不可轻信马路广告或网上及手机的求职应聘等信息,勤工助学必须通过正规渠道,防止上当受骗;5、防止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行为,遇到把握不准的事,应及时向父母、老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不要盲目从事;6、切不可贪图小便宜或谋取私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谨防掉进骗子设计的陷阱;8、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以学业为主,积极参加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不要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匿名交流而无法自拔;9、要守网法,讲网德。要做聪明的“网虫”和聊天客,不要轻易的给别人留下你的电子身份资料和个人信用卡资料;10、一旦遇到麻烦应立即向有关老师、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证据协助调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法:讲解电信诈骗的基本知识。2.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信诈骗的危害和防范方法。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
析,提高学生应对电信诈骗的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分小组设计一个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方案。
2.与家人分享所学的防骗知识,提醒他们警惕可能的电信诈骗。
3.完成一份关于电信诈骗的手法的调查问卷,了解自己对电信诈骗的认知情况。
4.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1.PPT:展示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法和防范方法。
2.真实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图片、视频素材: 用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4.教学软件:用于课堂互动、小组讨论
等环节,方便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七、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常见电信诈骗的手法和防范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生也明白了不轻信陌生人的道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话,避免上当受骗。提高电信网络安全意识,要警惕奇怪的陌生人,不提供父母的手机及银行账号等信息,电话手表不外借,不要有占到便宜的心态,更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在此次班会课上,班主任通过讲述新型骗局案例、视频播放等形式开展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同学们还进行了场景模拟,了解遇到陌生人来借手机、电话手表时,要如何应对,如果不小心借了,回家后要如何补救,并且学习了防诈小口诀。班会内容紧凑而实用,同学们也深有感悟。其实电信诈骗离我们并不遥远,但只要做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安全软件要安装,提高自己的防诈骗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警觉,那么电信网络诈骗,别想骗我!
八、教学反思
本次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电信诈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电信诈骗手法仍难以辨别,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防骗技巧,提高防范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电信诈骗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