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四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四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章)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四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章)
1.(2024八上·安吉期中) 江南大地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下列有利于构建人水和谐的是(  )
A.直接向河流中排放生活废水 B.及时清理河道垃圾
C.大量抽取地下水作工业用水 D.过度繁殖水生植物
2.(2024八上·安吉期中) 据我市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 “小雨,温度:6~11℃,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微风级。”对于这则预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6~11℃是通过温度计测得的
B.“小雨”说明这一天是受高气压控制
C.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的
D.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的
3.(2024八上·安吉期中) 如图同学们在操场上放飞气球时,气球在斜向上升空的过程中,受到空气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  )
A.F1 B.F2 C.F3 D.F4
4.(2024八上·安吉期中)大气压强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工具属于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
A.破窗锤 B.打气筒
C.吸尘器 D.真空采血管
5.(2024八上·安吉期中)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克,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  )
A.加入20克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200克3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克
6.(2024八上·安吉期中) “生命吸管”可以解决野外极限环境中的饮水问题。如图是“生命吸管”的内部结构,其中没有用到的净水方法是(  ).
A.蒸馏 B.吸附 C.消毒 D.过滤
7.(2024八上·安吉期中)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取一定量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8.(2024八上·安吉期中) 航天员在空间站完成任务后都会乘坐“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要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9.(2024八上·安吉期中) 我国的文字和词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在以下的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有(  )
①鹅毛大雪 ②长夏无冬 ③阴转多云 ④四季如春 ⑤雷电交加 ⑥冬暖夏凉 ⑦和风细雨 ⑧冬雨夏干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⑧ C.①③⑤⑦ D.②③⑥⑧
10.(2024八上·安吉期中) 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读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近地面大气运动流向判断的正确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2024八上·安吉期中) 据《说文解字》记载,在神农氏时代人们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通过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通过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D.通过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12.(2024八上·安吉期中) 在气象观测中,温度计通常放置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内,下列关于百叶箱的说法,错误的是( ˊ )
A.百叶箱漆成白色时能更好地反射阳光
B.百叶箱内每天测出的最高气温都会出现在午后2时
C.它的箱门朝北开可避免阳光直射对气温测量的影响
D.百叶箱的高度设置为1.5米是因为这个高度气温较稳定,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
13.(2024八上·安吉期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很大。下列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多
B.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
C.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D.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年较差较大
14.(2024八上·安吉期中) 潜水艇从海水高密度区驶入低密度区,急剧下降的过程称为“掉深”。如图,潜水艇从a处驶入低密度海水区,“掉深”到b处。与a处相比,潜水艇在b处(  )
A.受到浮力大小变小 B.受到浮力大小变大
C.排开液体重力不变 D.排开液体重力变大
15.(2024八上·安吉期中) 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A.20℃时,20g氯化钠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70g氯化钠溶液
B.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的硝酸钾晶体质量比氯化钠晶体的质量大
C.50℃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通过加水、升温等方式能将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16.(2024八上·安吉期中) 读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 图中数字④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
(2) 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除了地球的引力外,还来自   。
(3)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    填名称) 环节。
17.(2024八上·安吉期中) 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小明用饮料吸管制作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如图所示,分别用它来测量盐水和水的密度时,吸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F1   F2(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下同)。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 则 h1   h2。
18.(2024八上·安吉期中) 地球周围的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不同的变化特点,观察下面的图像,并回答相关问题。
(1) 图甲,如果在C处加热、则回形管中的红墨水将向   (填“左”或“右”)运动。由此推测,夏天的房间内安装空调时,应将空调按在房间墙面的   (填“上端”或“下端”)。
(2) 图乙,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大气的   (填序号)层。
19.(2024八上·安吉期中) 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3支试管甲、乙、丙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状。
(1) 甲试管中是    选填“乳浊液” “悬浊液”或“溶液”)。
(2) 若其他条件不变,3支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上下分层现象的试管有   。
(3) 这3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   中液体; 这3种液体都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
20.(2024八上·安吉期中) 如图所示为我国台湾岛的剖面示意图,图中山脉为台湾的中央山脉。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 甲、乙、丙三地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2) 乙、丙两地年降水较多的是   地,造成两地降水多少差异的因素是由于   不同。
21.(2024八上·安吉期中) 如图所示,把内装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然后往烧杯里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不久后拿起烧杯时发现木块粘在烧杯的底部,说明硝酸铵溶解时要   热量,温度   而使木块上的水结冰。
22.(2024八上·安吉期中) 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 完善思维模型,①处应填   (选填“开放”或“密闭”),②处应填   (选填“增大”或“减小”)。
(2) 中医拔火罐时,先用点燃的棉球加热火罐,再将火罐平贴于皮肤,不一会儿压强差使皮肤向罐内凸起。根据思维模型,火罐平贴于皮肤后通过   的方式减小罐内气压。
23.(2024八上·安吉期中) 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阅读配料表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
同学们猜测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为验证假设,准备了如下实验装置。
(1) 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    。
(2) 要验证假设,应当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 开展对照实验; 若   (填字母)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请判读并说明理由   。
24.(2024八上·安吉期中) 小明在一次放学途中看到图1所示的场景:一位同学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 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起,发生形变。于是小明进行了相关探究。
(1) 猜想:
伞面受力大小可能与空气的   有关。
(2) 实验与数据:
小明自制了一个上凸下平的模型,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如图2所示。在模型的正前方用电风扇迎面吹风,模拟气流,并记录数据。
风速 无风 低速 高速
托盘测力计示数 (N) 18 16 10
分析:
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模型受到向上的升力; 空气流速越大,升力就越   。
(3) 拓展:
①如图3所示,小汽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当一辆飞奔的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车的总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为解决某“工”字形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案,如下图4所示。其中黑色部分为墙面凸出部分,“M”表示安装在过道顶的换气扇,下列方案中既有效又节能的是    。
25.(2024八上·安吉期中) 下图是某同学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有:①溶解; ②称量; ③计算; ④装瓶存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序号)。
(2) 该实验中应称取蔗糖的质量是   克。
(3)该实验中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应选择   (选填“10”或“50”)毫升规格的量筒。
(4) 若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
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 ②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 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
26.(2024八上·安吉期中) 小明发现木头在水中是漂浮的,而铁块在水中会下沉,他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有关。为此他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
实验思路:
(1) 选取体积相同、    不同的物体A和B分别浸没在水中,测出其所受浮力并进行比较。实验过程:
(2) 按照实验思路依次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从甲图中可知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   N。观察乙图可知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   N,并计算出了物体B所受的浮力大小。
(3)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7.(2024八上·安吉期中) 小科学了大气的压强后,借助注射器(容积为5mL)、铁架台、小桶、细绳等器材设计组装如图装置估测大气压的值。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首先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上端未封口,接着往小桶内缓慢加水,直至活塞恰好开始下滑时,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出小桶和水的总质量为78g。
②重新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并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口,将步骤①中的装水小桶(水未倒出)重新挂在注射器下端,缓慢向小桶内加水,直至活塞又恰好开始下滑,再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其总质量为548g。
③取下注射器,并用刻度尺测出其壁上全部刻度部分的长度为10cm。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应以   (选填“注射器”、“活塞”或“小桶”)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所受大气压力。
(2) 步骤①可排除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对实验的影响外,还可排除   的影响。
(3) 上述实验中,可得出大气压强的值约为   。
(4) 步骤②中注射器针头处有少量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28.(2024八上·安吉期中) 气压的变化或者不同,会引发多种不同的现象与影响。观察下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烧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瓶内的水会再次沸腾的原因是:   。
(2) 图乙将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   。
(3)在图丙中,风的方向应该是:     (选填字母)。
29.(2024八上·安吉期中) 科学既要从宏观层面研究物质,又要从微观层面探析本质。请根据图示回答。
(1) 宏观角度辨识水的组成如右图所示,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   ,说明是氧气,经验证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2) 微观角度探析水的分解
由右图可知,反应过程中   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并重新结合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
30.(2024八上·安吉期中) 如图为高压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 空心柱上带有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的气体会顶起限压阀逸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小,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
已知空心柱小孔横截面积为 10mm2,大气压为 ,锅内压强最大为 。 (g取10N/ kg)
(1)用此高压锅烧水至沸腾时,水的温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00℃。
(2) 计算高压锅工作时锅内外气体的最大压强差
(3) 计算限压阀的质量多少千克
31.(2024八上·安吉期中) 读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回答问题。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克/厘米3)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克/厘米3) 0.98 0.95 0.94 0.91 0.90
(1) 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   。
(2) 将100克12%的氨水稀释成3%的溶液,在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的   质量将保存不变。同时需要加水多少克
(3) 配制100克12%的硫酸溶液,需要24%的硫酸溶液多少毫升 (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2.(2024八上·安吉期中) 如图“海葵一号”是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亚洲首艘浮式石油生产装置,工作时“海葵一号”漂浮在大海上,而且平台上有直升机水平停机坪。
小安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海葵一号”的质量是 ,满载石油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 。(g取10N/ kg, 海水的密度为 )
(1)当直升机降落到“海葵一号”的水平停机坪上后,“海葵一号”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海葵一号”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3)“海葵一号”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解答】 A、生活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直接向河水中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合题意;
B、及时清理河道垃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符合题意;
C、大量抽取地下水作工业用水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不合题意;
D、过度繁殖水生植物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风;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 天气表现为气温、降水、风向、风速、阴晴等,其测试仪器不同。
【解答】 A、测试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高气压气流下沉,水汽难以凝结,所以“小雨”说明这一天不可能受高气压控制,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C、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课本内容可知,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由图可知,气球在斜向上升空过程中受到空气浮力的方向是F3。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 A.破窗锤的工作原理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A不合题意;
B.打气筒的工作原理为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故B不合题意;
C.吸尘器的工作原理为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利用大气压强工作,故D符合题意;
D.真空采血管利用人体的血压完成,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先求出氯化钠的质量,蒸发前后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列出等式解答即可。
【解答】10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0%=10g,溶剂的质量为100g-10g=90g。设需要蒸发的水的质量为x克,(100g-x)×20%=100g×10%,x=50g,由于原溶液中水的质量少于100g,而不是蒸发后溶液中还剩50克水,则蒸发掉20克水,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A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 根据“生命吸管”中用到的净水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的方法,使低沸点物质先蒸发,再冷凝而得以分离的一种实验操作,“生命吸管”中没有用到的净水方法是蒸馏,故选项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选项错误。
C、抗菌球起着消毒的作用,故选项错误。
D、超滤膜可起着过滤的作用,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
7.【答案】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取一定量粗盐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
B.溶解时,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它是测量工具,故B错误;
C.过滤时,液体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蒸发结晶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从而使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 大气层分为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解答】A. 大气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可以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A选项正确;
B.风、雷、雨、电等强对流活动都发生在对流层,B选项正确;
C.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C选项正确;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 ,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解答】 ①③⑤⑦描述的是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属于天气;②④⑥⑧描述的是某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 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气压的高低的判定要从气体的温度的高度来判定,由海水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来分析物体吸热后温度的高低。
【解答】 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的比热容,白天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陆地上方空气升高的温度比海洋上空空气的温度升高的多,所以陆地上方空气的气压低,海洋上方空气的气压高,风从气压高的海洋流向气压低的陆地,故①错误,③正确;
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海洋上空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②正确,④错误。
故答案为:B。
11.【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利用海水晒盐,就是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出来,故选项说法错误。
B、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风吹日晒使溶液有饱和变为不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C、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
D、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日晒可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 百叶箱,是气象台站用于以安置测定空气测试和温度仪器的防辐射装置。百叶箱的四壁由两层薄的木板条组成,外层百叶条向内倾斜,内层百叶条向外倾斜,百叶条与水平的交角是45度。
【解答】A.百叶箱漆成白色时能更好地反射阳光,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百叶箱内每天测出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B错误,符合题意;
C.它的箱门朝北开可避免阳光直射带来的热量对气温测量结果的影响,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百叶箱的高度设置为1.5米是因为这个高度气温较稳定,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季风;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解答】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少,较为干旱;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东南季风不能到达我国西部地区,那里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区;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较大。故A错误,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4.【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利用F浮=G排=ρ液gV排分析即可。
【解答】 某潜水艇从a处高密度海水区驶入b处低密度海水区时,由于V排不变,海水密度减小,由F浮=G排=ρ液gV排可知其受到的浮力减小、其排开液体的重力减小,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15.【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进行分析判断 。
【解答】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20g氯化钠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18g+50g=68g氯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的硝酸钾晶体质量不一定比氯化钠晶体的质量大,因为饱和溶液质量未知,降温多少也不确定,故选项说法错误。
C、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5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通过加水、升温等方式能将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1)水汽输送
(2)太阳辐射
(3)地表径流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水循环分为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海上内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海陆间水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内陆循环等。
【解答】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图中数字④代表的环节是水汽输送。
(2)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外部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的水通过地面沟渠输送到北方,则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
17.【答案】等于;小于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密度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吸管浸入两种液体的体积和深度关系。
【解答】 密度计在盐水中和水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其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的重力,故两次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即F1=F2=G;由于密度计在盐水和水中所受浮力相等,且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由F浮=ρ液gV排可知,密度计排开盐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水的体积,则密度计浸入盐水中的深度要小于浸入水中的深度,即h1<h2。
18.【答案】(1)右;上端
(2)③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 (1)图甲中,如果在C处加热,则C处的水受热膨胀上升,横管D处的水流过来补充,则回形管中的红墨水将向右运动形成顺时针环流圈;由此推测,夏天的房间内安装空调时,应将空调安在房间的上端。
(2)图乙中①是高层大气,②是平流层,③是对流层,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大气的对流层③。
19.【答案】(1)乳浊液
(2)甲乙
(3)丙;混合物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 (1)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3支试管甲、乙、丙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状,则甲试管中是乳浊液,乙试管中是悬浊液,丙试管中是溶液。
(2)若其他条件不变,3支试管静置片刻后,看到的现象是甲中小液滴和水上下分层,乙中固体小颗粒和水上下分成,丙中不分层。
(3)这3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丙中的液体,3种液体的共同点是都是混合物。
20.【答案】(1)甲
(2)乙;地形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地形既会影响气温,也影响降水。据甲、乙、丙的位置特点解答。
【解答】 (1)在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方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海拔最高的甲地。
(2) 由图可知,乙、丙两地中,位于暖湿气流迎风坡的乙降水量更大,多地形雨。乙、丙两地自然差异主要是由于乙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丙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导致的。
21.【答案】吸收;温度降到0℃以下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 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浓硫酸等;也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
【解答】 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到0℃以下,木板上的水结冰,从而使烧杯与木块粘在一起。
22.【答案】(1)密闭;增大
(2)降低温度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 探究气体压强的变化时,应密闭气体;气体的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一定质量的气体的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解答】 (1)思维模型中的①处应填密闭;气体的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所以②处填写增大;
(2)本实验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来减小集气瓶中的气压的。
23.【答案】(1)食盐
(2)b和c;c
(3)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 根据溶液的组成来分析;根据实验目的以及实验设计来分析;根据实验现象以及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来分析。
【解答】 (1)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
(2)探究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应当选择图中的b和c开展实验对照;若c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
24.【答案】(1)流速
(2)大
(3)小于;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 对于流体来说,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 (1)根据题意,一阵大风吹来,空气流动速度改变,伞面被“吸”起,发生形变,我们可以猜想伞面受力大小可能与空气的流速有关;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当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示数等于模型重力,当风速变为低速,直到高速,托盘测力计示数变小了,说明模型受到了向上的升力,并且空气流速越快,这个力越大;
(2)小汽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根据上面实验结论上方凸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汽车受到向上的升力,所以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的重力;
(3)为解决某地下商城“工”字形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让过道中空气流动起来,那就要使过道两侧通道空气流速不同,从而使两侧通道压强不同,通过这个压强差促使通道内空气流动产生通风的效果,根据探究实验结论,我们只要在两通道的其中一个加凸起,就可以保证两侧有压强差,为了节能我们也没有必要加装换气扇。
故答案为:C。
25.【答案】(1)③②①④
(2)7.5
(3)50
(4)①②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来分析解答;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来分析解答;根据量筒的选取原则来分析解答。
【解答】 (1)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④;
(2)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则应称蔗糖的质量是50克×15%=7.5克;
(3)该实验中应取水的体积为(50克-7.5克)÷1克/毫升=42.5毫升,应选择50毫升规格的量筒;
(4)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则称取的蔗糖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①符合题意;
②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②符合题意;
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溶液具有均一性,则质量分数不变,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②。
26.【答案】(1)密度
(2)1.2;2.8
(3)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密度无关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利用重力与拉力之差测量浮力,并比较两种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是否相同,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1)小明猜想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有关,因此应选择密度(或质量)不同的物体进行浮力的测量和比较;
(2)根据受力平衡,A所受的浮力应该等于其重力与拉力之差,即浮力为3N-1.8N=1.2N;
由乙图可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8N,即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2.8N,再利用重力与浮力之差算浮力,大小为4N-2.8N=1.2N。
(3)根据(2)的分析,两个密度不同的物体浸没状态下所受浮力相等,故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密度无关。
27.【答案】(1)活塞
(2)活塞重力
(3)9.4×104Pa
(4)偏小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该实验中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所受大气压力;影响测量大气压大小的因素有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活塞的重力等;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当活塞刚刚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答】 (1)该实验中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2)在步骤①中,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上端未封口,接着往小桶内缓慢加水,直至活塞恰好开始下滑时,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出小桶和水的总质量,可求出小桶和水的总重力,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即活塞受到向下的拉力)等于活塞受到摩擦力和重力的合力,所以步骤①的目的是排除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对实验的影响,还排除了活塞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3)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摩擦力等于重力,f=F1=G=mg=0.078kg×10N/kg=0.78N,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为F2=(0.548-0.078)kg×10N/kg=4.7N,
这就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注射器的容积为5mL=5cm3,这注射器上的全部刻度线由刻度尺测量得出为10cm,故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S==0.5cm2=0.5×10-4m2
将其代入公式得p==9.4×105Pa。
(4)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减小,由压强公式可知,将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强值偏小。
28.【答案】(1)重新沸腾
(2)降雨、大风和降温
(3)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风;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冷水倒在烧瓶上,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冷气团移向暖气团,导致暖气团抬升,形成冷锋,据此分析可能出现的天气;空气是从高压向低压移动,而甲处气压比乙处气压高,据此判断丙处的风向。
【解答】 (1)在图甲中,冷水倒在烧瓶上,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表明液面上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2)冷气团移向暖气团,导致暖气团抬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将会带来的天气是降雨、大风和降温。
(3)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如要知道图中某点的风向,先经此点画一条与等压线垂直的虚线,这条虚线的箭头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由图可知,只有B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故风向是B
29.【答案】(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和氧
(2)水分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氧气具有助燃性,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解答】 (1)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如图1所示,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经验证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由图可知,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0.【答案】(1)大于
(2)高压锅工作时锅内外气体的最大压强差为:Δp=1.8×105Pa-1×105Pa=0.8×105Pa
(3)由p=可得,此时作用在出气口的压力:F限=ΔpS=0.8×105Pa×10×10-6m2=0.8N,此时限压阀的重力:G'=F限=0.8N,限压阀的质量:m'==0.08kg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 高压锅内水上方的空气压强大于标准气压,因此水的沸点高于100℃;当高压锅内的限压阀要起来而未起来时,外面的大气压强、限压阀重力产生的压强和锅内压强之间的关系为:p内=p外+p重力,据此计算锅内外的压强差。锅内外的压强差就是由于限压阀的重力产生的,因此根据G=F=ΔpS计算限压阀的重力,再根据G=mg计算限压阀的质量。
【解答】 (1)用此高压锅烧水至沸腾时,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水的温度大于100℃。
31.【答案】(1)减小
(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12%=(100g+x)×3%,解得x=300g;
(3)配制100克12%的硫酸溶液,设需要24%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y,则100g×12%=24%y,解得y=50g;24%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17g/mL,即需取24%的硫酸溶液的体积为50g÷1.17g/mL≈42.7mL。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根据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由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减小;
(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12%=(100g+x)×3%,解得x=300g;
(3)配制100克12%的硫酸溶液,设需要24%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y,则100g×12%=24%y,解得y=50g;24%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17g/mL,即需取24%的硫酸溶液的体积为50g÷1.17g/mL≈42.7mL。
32.【答案】(1)变大
(2)满载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1.0×108kg,则其重力为:G=mg=1.0×108kg×10N/kg=1.0×109N
“海葵一号”漂浮在海面上,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其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海水的重力,F浮=G=1.0×109N;
(3)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m石油=m排-m0=1.0×108kg-3.7×107kg=6.3×107kg。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根据其满载时的排水量,可计算其所受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浮力;用满载时的排水量,减去“海葵一号”自身的质量,就可得出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
【解答】(1) 当直升机降落到“海葵一号”的水平停机坪上后,“海葵一号”自身的重力增大,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受到的浮力变大;
(2)满载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1.0×108kg,则其重力为:G=mg=1.0×108kg×10N/kg=1.0×109N
“海葵一号”漂浮在海面上,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其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海水的重力,F浮=G=1.0×109N;
(3)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m石油=m排-m0=1.0×108kg-3.7×107kg=6.3×107kg。
1 / 1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四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章)
1.(2024八上·安吉期中) 江南大地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下列有利于构建人水和谐的是(  )
A.直接向河流中排放生活废水 B.及时清理河道垃圾
C.大量抽取地下水作工业用水 D.过度繁殖水生植物
【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解答】 A、生活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直接向河水中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合题意;
B、及时清理河道垃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符合题意;
C、大量抽取地下水作工业用水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不合题意;
D、过度繁殖水生植物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024八上·安吉期中) 据我市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 “小雨,温度:6~11℃,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微风级。”对于这则预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6~11℃是通过温度计测得的
B.“小雨”说明这一天是受高气压控制
C.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的
D.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的
【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风;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 天气表现为气温、降水、风向、风速、阴晴等,其测试仪器不同。
【解答】 A、测试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高气压气流下沉,水汽难以凝结,所以“小雨”说明这一天不可能受高气压控制,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C、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课本内容可知,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4八上·安吉期中) 如图同学们在操场上放飞气球时,气球在斜向上升空的过程中,受到空气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  )
A.F1 B.F2 C.F3 D.F4
【答案】C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由图可知,气球在斜向上升空过程中受到空气浮力的方向是F3。
故答案为:C。
4.(2024八上·安吉期中)大气压强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工具属于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
A.破窗锤 B.打气筒
C.吸尘器 D.真空采血管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 A.破窗锤的工作原理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A不合题意;
B.打气筒的工作原理为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故B不合题意;
C.吸尘器的工作原理为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利用大气压强工作,故D符合题意;
D.真空采血管利用人体的血压完成,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2024八上·安吉期中)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克,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  )
A.加入20克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200克3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克
【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先求出氯化钠的质量,蒸发前后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列出等式解答即可。
【解答】10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0%=10g,溶剂的质量为100g-10g=90g。设需要蒸发的水的质量为x克,(100g-x)×20%=100g×10%,x=50g,由于原溶液中水的质量少于100g,而不是蒸发后溶液中还剩50克水,则蒸发掉20克水,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24八上·安吉期中) “生命吸管”可以解决野外极限环境中的饮水问题。如图是“生命吸管”的内部结构,其中没有用到的净水方法是(  ).
A.蒸馏 B.吸附 C.消毒 D.过滤
【答案】A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 根据“生命吸管”中用到的净水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的方法,使低沸点物质先蒸发,再冷凝而得以分离的一种实验操作,“生命吸管”中没有用到的净水方法是蒸馏,故选项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选项错误。
C、抗菌球起着消毒的作用,故选项错误。
D、超滤膜可起着过滤的作用,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
7.(2024八上·安吉期中)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取一定量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答案】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取一定量粗盐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
B.溶解时,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它是测量工具,故B错误;
C.过滤时,液体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蒸发结晶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从而使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故D正确。
故选D。
8.(2024八上·安吉期中) 航天员在空间站完成任务后都会乘坐“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要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 大气层分为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解答】A. 大气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可以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A选项正确;
B.风、雷、雨、电等强对流活动都发生在对流层,B选项正确;
C.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C选项正确;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 ,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9.(2024八上·安吉期中) 我国的文字和词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在以下的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有(  )
①鹅毛大雪 ②长夏无冬 ③阴转多云 ④四季如春 ⑤雷电交加 ⑥冬暖夏凉 ⑦和风细雨 ⑧冬雨夏干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⑧ C.①③⑤⑦ D.②③⑥⑧
【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解答】 ①③⑤⑦描述的是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属于天气;②④⑥⑧描述的是某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
故答案为:C。
10.(2024八上·安吉期中) 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读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近地面大气运动流向判断的正确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 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气压的高低的判定要从气体的温度的高度来判定,由海水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来分析物体吸热后温度的高低。
【解答】 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的比热容,白天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陆地上方空气升高的温度比海洋上空空气的温度升高的多,所以陆地上方空气的气压低,海洋上方空气的气压高,风从气压高的海洋流向气压低的陆地,故①错误,③正确;
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海洋上空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②正确,④错误。
故答案为:B。
11.(2024八上·安吉期中) 据《说文解字》记载,在神农氏时代人们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通过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通过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D.通过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利用海水晒盐,就是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出来,故选项说法错误。
B、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风吹日晒使溶液有饱和变为不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C、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
D、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日晒可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4八上·安吉期中) 在气象观测中,温度计通常放置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内,下列关于百叶箱的说法,错误的是( ˊ )
A.百叶箱漆成白色时能更好地反射阳光
B.百叶箱内每天测出的最高气温都会出现在午后2时
C.它的箱门朝北开可避免阳光直射对气温测量的影响
D.百叶箱的高度设置为1.5米是因为这个高度气温较稳定,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
【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 百叶箱,是气象台站用于以安置测定空气测试和温度仪器的防辐射装置。百叶箱的四壁由两层薄的木板条组成,外层百叶条向内倾斜,内层百叶条向外倾斜,百叶条与水平的交角是45度。
【解答】A.百叶箱漆成白色时能更好地反射阳光,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百叶箱内每天测出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B错误,符合题意;
C.它的箱门朝北开可避免阳光直射带来的热量对气温测量结果的影响,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百叶箱的高度设置为1.5米是因为这个高度气温较稳定,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2024八上·安吉期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很大。下列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多
B.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
C.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D.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年较差较大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季风;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解答】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少,较为干旱;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东南季风不能到达我国西部地区,那里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区;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较大。故A错误,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4.(2024八上·安吉期中) 潜水艇从海水高密度区驶入低密度区,急剧下降的过程称为“掉深”。如图,潜水艇从a处驶入低密度海水区,“掉深”到b处。与a处相比,潜水艇在b处(  )
A.受到浮力大小变小 B.受到浮力大小变大
C.排开液体重力不变 D.排开液体重力变大
【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利用F浮=G排=ρ液gV排分析即可。
【解答】 某潜水艇从a处高密度海水区驶入b处低密度海水区时,由于V排不变,海水密度减小,由F浮=G排=ρ液gV排可知其受到的浮力减小、其排开液体的重力减小,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15.(2024八上·安吉期中) 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A.20℃时,20g氯化钠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70g氯化钠溶液
B.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的硝酸钾晶体质量比氯化钠晶体的质量大
C.50℃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通过加水、升温等方式能将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进行分析判断 。
【解答】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20g氯化钠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18g+50g=68g氯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的硝酸钾晶体质量不一定比氯化钠晶体的质量大,因为饱和溶液质量未知,降温多少也不确定,故选项说法错误。
C、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5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通过加水、升温等方式能将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4八上·安吉期中) 读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 图中数字④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
(2) 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除了地球的引力外,还来自   。
(3)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    填名称) 环节。
【答案】(1)水汽输送
(2)太阳辐射
(3)地表径流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水循环分为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海上内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海陆间水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内陆循环等。
【解答】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图中数字④代表的环节是水汽输送。
(2)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外部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的水通过地面沟渠输送到北方,则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
17.(2024八上·安吉期中) 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小明用饮料吸管制作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如图所示,分别用它来测量盐水和水的密度时,吸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F1   F2(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下同)。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 则 h1   h2。
【答案】等于;小于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密度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吸管浸入两种液体的体积和深度关系。
【解答】 密度计在盐水中和水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其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的重力,故两次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即F1=F2=G;由于密度计在盐水和水中所受浮力相等,且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由F浮=ρ液gV排可知,密度计排开盐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水的体积,则密度计浸入盐水中的深度要小于浸入水中的深度,即h1<h2。
18.(2024八上·安吉期中) 地球周围的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不同的变化特点,观察下面的图像,并回答相关问题。
(1) 图甲,如果在C处加热、则回形管中的红墨水将向   (填“左”或“右”)运动。由此推测,夏天的房间内安装空调时,应将空调按在房间墙面的   (填“上端”或“下端”)。
(2) 图乙,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大气的   (填序号)层。
【答案】(1)右;上端
(2)③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 (1)图甲中,如果在C处加热,则C处的水受热膨胀上升,横管D处的水流过来补充,则回形管中的红墨水将向右运动形成顺时针环流圈;由此推测,夏天的房间内安装空调时,应将空调安在房间的上端。
(2)图乙中①是高层大气,②是平流层,③是对流层,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大气的对流层③。
19.(2024八上·安吉期中) 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3支试管甲、乙、丙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状。
(1) 甲试管中是    选填“乳浊液” “悬浊液”或“溶液”)。
(2) 若其他条件不变,3支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上下分层现象的试管有   。
(3) 这3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   中液体; 这3种液体都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
【答案】(1)乳浊液
(2)甲乙
(3)丙;混合物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 (1)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3支试管甲、乙、丙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状,则甲试管中是乳浊液,乙试管中是悬浊液,丙试管中是溶液。
(2)若其他条件不变,3支试管静置片刻后,看到的现象是甲中小液滴和水上下分层,乙中固体小颗粒和水上下分成,丙中不分层。
(3)这3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丙中的液体,3种液体的共同点是都是混合物。
20.(2024八上·安吉期中) 如图所示为我国台湾岛的剖面示意图,图中山脉为台湾的中央山脉。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 甲、乙、丙三地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2) 乙、丙两地年降水较多的是   地,造成两地降水多少差异的因素是由于   不同。
【答案】(1)甲
(2)乙;地形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地形既会影响气温,也影响降水。据甲、乙、丙的位置特点解答。
【解答】 (1)在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方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海拔最高的甲地。
(2) 由图可知,乙、丙两地中,位于暖湿气流迎风坡的乙降水量更大,多地形雨。乙、丙两地自然差异主要是由于乙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丙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导致的。
21.(2024八上·安吉期中) 如图所示,把内装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然后往烧杯里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不久后拿起烧杯时发现木块粘在烧杯的底部,说明硝酸铵溶解时要   热量,温度   而使木块上的水结冰。
【答案】吸收;温度降到0℃以下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 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浓硫酸等;也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
【解答】 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到0℃以下,木板上的水结冰,从而使烧杯与木块粘在一起。
22.(2024八上·安吉期中) 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 完善思维模型,①处应填   (选填“开放”或“密闭”),②处应填   (选填“增大”或“减小”)。
(2) 中医拔火罐时,先用点燃的棉球加热火罐,再将火罐平贴于皮肤,不一会儿压强差使皮肤向罐内凸起。根据思维模型,火罐平贴于皮肤后通过   的方式减小罐内气压。
【答案】(1)密闭;增大
(2)降低温度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 探究气体压强的变化时,应密闭气体;气体的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一定质量的气体的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解答】 (1)思维模型中的①处应填密闭;气体的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所以②处填写增大;
(2)本实验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来减小集气瓶中的气压的。
23.(2024八上·安吉期中) 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阅读配料表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
同学们猜测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为验证假设,准备了如下实验装置。
(1) 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    。
(2) 要验证假设,应当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 开展对照实验; 若   (填字母)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请判读并说明理由   。
【答案】(1)食盐
(2)b和c;c
(3)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 根据溶液的组成来分析;根据实验目的以及实验设计来分析;根据实验现象以及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来分析。
【解答】 (1)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
(2)探究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应当选择图中的b和c开展实验对照;若c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
24.(2024八上·安吉期中) 小明在一次放学途中看到图1所示的场景:一位同学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 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起,发生形变。于是小明进行了相关探究。
(1) 猜想:
伞面受力大小可能与空气的   有关。
(2) 实验与数据:
小明自制了一个上凸下平的模型,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如图2所示。在模型的正前方用电风扇迎面吹风,模拟气流,并记录数据。
风速 无风 低速 高速
托盘测力计示数 (N) 18 16 10
分析:
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模型受到向上的升力; 空气流速越大,升力就越   。
(3) 拓展:
①如图3所示,小汽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当一辆飞奔的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车的总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为解决某“工”字形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案,如下图4所示。其中黑色部分为墙面凸出部分,“M”表示安装在过道顶的换气扇,下列方案中既有效又节能的是    。
【答案】(1)流速
(2)大
(3)小于;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 对于流体来说,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 (1)根据题意,一阵大风吹来,空气流动速度改变,伞面被“吸”起,发生形变,我们可以猜想伞面受力大小可能与空气的流速有关;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当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示数等于模型重力,当风速变为低速,直到高速,托盘测力计示数变小了,说明模型受到了向上的升力,并且空气流速越快,这个力越大;
(2)小汽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根据上面实验结论上方凸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汽车受到向上的升力,所以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的重力;
(3)为解决某地下商城“工”字形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让过道中空气流动起来,那就要使过道两侧通道空气流速不同,从而使两侧通道压强不同,通过这个压强差促使通道内空气流动产生通风的效果,根据探究实验结论,我们只要在两通道的其中一个加凸起,就可以保证两侧有压强差,为了节能我们也没有必要加装换气扇。
故答案为:C。
25.(2024八上·安吉期中) 下图是某同学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有:①溶解; ②称量; ③计算; ④装瓶存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序号)。
(2) 该实验中应称取蔗糖的质量是   克。
(3)该实验中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应选择   (选填“10”或“50”)毫升规格的量筒。
(4) 若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
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 ②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 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
【答案】(1)③②①④
(2)7.5
(3)50
(4)①②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来分析解答;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来分析解答;根据量筒的选取原则来分析解答。
【解答】 (1)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④;
(2)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则应称蔗糖的质量是50克×15%=7.5克;
(3)该实验中应取水的体积为(50克-7.5克)÷1克/毫升=42.5毫升,应选择50毫升规格的量筒;
(4)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则称取的蔗糖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①符合题意;
②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②符合题意;
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溶液具有均一性,则质量分数不变,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②。
26.(2024八上·安吉期中) 小明发现木头在水中是漂浮的,而铁块在水中会下沉,他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有关。为此他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
实验思路:
(1) 选取体积相同、    不同的物体A和B分别浸没在水中,测出其所受浮力并进行比较。实验过程:
(2) 按照实验思路依次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从甲图中可知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   N。观察乙图可知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   N,并计算出了物体B所受的浮力大小。
(3)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答案】(1)密度
(2)1.2;2.8
(3)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密度无关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利用重力与拉力之差测量浮力,并比较两种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是否相同,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1)小明猜想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有关,因此应选择密度(或质量)不同的物体进行浮力的测量和比较;
(2)根据受力平衡,A所受的浮力应该等于其重力与拉力之差,即浮力为3N-1.8N=1.2N;
由乙图可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8N,即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2.8N,再利用重力与浮力之差算浮力,大小为4N-2.8N=1.2N。
(3)根据(2)的分析,两个密度不同的物体浸没状态下所受浮力相等,故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密度无关。
27.(2024八上·安吉期中) 小科学了大气的压强后,借助注射器(容积为5mL)、铁架台、小桶、细绳等器材设计组装如图装置估测大气压的值。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首先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上端未封口,接着往小桶内缓慢加水,直至活塞恰好开始下滑时,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出小桶和水的总质量为78g。
②重新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并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口,将步骤①中的装水小桶(水未倒出)重新挂在注射器下端,缓慢向小桶内加水,直至活塞又恰好开始下滑,再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其总质量为548g。
③取下注射器,并用刻度尺测出其壁上全部刻度部分的长度为10cm。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应以   (选填“注射器”、“活塞”或“小桶”)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所受大气压力。
(2) 步骤①可排除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对实验的影响外,还可排除   的影响。
(3) 上述实验中,可得出大气压强的值约为   。
(4) 步骤②中注射器针头处有少量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活塞
(2)活塞重力
(3)9.4×104Pa
(4)偏小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该实验中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所受大气压力;影响测量大气压大小的因素有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活塞的重力等;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当活塞刚刚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答】 (1)该实验中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2)在步骤①中,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上端未封口,接着往小桶内缓慢加水,直至活塞恰好开始下滑时,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出小桶和水的总质量,可求出小桶和水的总重力,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即活塞受到向下的拉力)等于活塞受到摩擦力和重力的合力,所以步骤①的目的是排除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对实验的影响,还排除了活塞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3)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摩擦力等于重力,f=F1=G=mg=0.078kg×10N/kg=0.78N,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为F2=(0.548-0.078)kg×10N/kg=4.7N,
这就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注射器的容积为5mL=5cm3,这注射器上的全部刻度线由刻度尺测量得出为10cm,故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S==0.5cm2=0.5×10-4m2
将其代入公式得p==9.4×105Pa。
(4)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减小,由压强公式可知,将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强值偏小。
28.(2024八上·安吉期中) 气压的变化或者不同,会引发多种不同的现象与影响。观察下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烧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瓶内的水会再次沸腾的原因是:   。
(2) 图乙将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   。
(3)在图丙中,风的方向应该是:     (选填字母)。
【答案】(1)重新沸腾
(2)降雨、大风和降温
(3)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风;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冷水倒在烧瓶上,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冷气团移向暖气团,导致暖气团抬升,形成冷锋,据此分析可能出现的天气;空气是从高压向低压移动,而甲处气压比乙处气压高,据此判断丙处的风向。
【解答】 (1)在图甲中,冷水倒在烧瓶上,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表明液面上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2)冷气团移向暖气团,导致暖气团抬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将会带来的天气是降雨、大风和降温。
(3)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如要知道图中某点的风向,先经此点画一条与等压线垂直的虚线,这条虚线的箭头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由图可知,只有B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故风向是B
29.(2024八上·安吉期中) 科学既要从宏观层面研究物质,又要从微观层面探析本质。请根据图示回答。
(1) 宏观角度辨识水的组成如右图所示,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   ,说明是氧气,经验证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2) 微观角度探析水的分解
由右图可知,反应过程中   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并重新结合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
【答案】(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和氧
(2)水分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氧气具有助燃性,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解答】 (1)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如图1所示,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经验证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由图可知,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0.(2024八上·安吉期中) 如图为高压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 空心柱上带有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的气体会顶起限压阀逸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小,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
已知空心柱小孔横截面积为 10mm2,大气压为 ,锅内压强最大为 。 (g取10N/ kg)
(1)用此高压锅烧水至沸腾时,水的温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00℃。
(2) 计算高压锅工作时锅内外气体的最大压强差
(3) 计算限压阀的质量多少千克
【答案】(1)大于
(2)高压锅工作时锅内外气体的最大压强差为:Δp=1.8×105Pa-1×105Pa=0.8×105Pa
(3)由p=可得,此时作用在出气口的压力:F限=ΔpS=0.8×105Pa×10×10-6m2=0.8N,此时限压阀的重力:G'=F限=0.8N,限压阀的质量:m'==0.08kg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 高压锅内水上方的空气压强大于标准气压,因此水的沸点高于100℃;当高压锅内的限压阀要起来而未起来时,外面的大气压强、限压阀重力产生的压强和锅内压强之间的关系为:p内=p外+p重力,据此计算锅内外的压强差。锅内外的压强差就是由于限压阀的重力产生的,因此根据G=F=ΔpS计算限压阀的重力,再根据G=mg计算限压阀的质量。
【解答】 (1)用此高压锅烧水至沸腾时,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水的温度大于100℃。
31.(2024八上·安吉期中) 读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回答问题。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克/厘米3)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克/厘米3) 0.98 0.95 0.94 0.91 0.90
(1) 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   。
(2) 将100克12%的氨水稀释成3%的溶液,在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的   质量将保存不变。同时需要加水多少克
(3) 配制100克12%的硫酸溶液,需要24%的硫酸溶液多少毫升 (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1)减小
(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12%=(100g+x)×3%,解得x=300g;
(3)配制100克12%的硫酸溶液,设需要24%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y,则100g×12%=24%y,解得y=50g;24%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17g/mL,即需取24%的硫酸溶液的体积为50g÷1.17g/mL≈42.7mL。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根据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由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减小;
(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12%=(100g+x)×3%,解得x=300g;
(3)配制100克12%的硫酸溶液,设需要24%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y,则100g×12%=24%y,解得y=50g;24%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17g/mL,即需取24%的硫酸溶液的体积为50g÷1.17g/mL≈42.7mL。
32.(2024八上·安吉期中) 如图“海葵一号”是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亚洲首艘浮式石油生产装置,工作时“海葵一号”漂浮在大海上,而且平台上有直升机水平停机坪。
小安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海葵一号”的质量是 ,满载石油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 。(g取10N/ kg, 海水的密度为 )
(1)当直升机降落到“海葵一号”的水平停机坪上后,“海葵一号”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海葵一号”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3)“海葵一号”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答案】(1)变大
(2)满载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1.0×108kg,则其重力为:G=mg=1.0×108kg×10N/kg=1.0×109N
“海葵一号”漂浮在海面上,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其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海水的重力,F浮=G=1.0×109N;
(3)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m石油=m排-m0=1.0×108kg-3.7×107kg=6.3×107kg。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根据其满载时的排水量,可计算其所受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浮力;用满载时的排水量,减去“海葵一号”自身的质量,就可得出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
【解答】(1) 当直升机降落到“海葵一号”的水平停机坪上后,“海葵一号”自身的重力增大,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受到的浮力变大;
(2)满载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1.0×108kg,则其重力为:G=mg=1.0×108kg×10N/kg=1.0×109N
“海葵一号”漂浮在海面上,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其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海水的重力,F浮=G=1.0×109N;
(3)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m石油=m排-m0=1.0×108kg-3.7×107kg=6.3×107kg。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