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核心素养检测”科学训练题(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苏教版一、单选题1.夜晚我们能在灯下读书写字,主要是利用了( )原理。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2.“大河向东流”的原因是我国地势( )。A.西高东低B.东高西低C.盆地东西部地势起伏不大3.在寒冷的冬天,穿上毛衣和羽绒服可以让身体暖和起来,这是因为( )。A.衣服可以产生热量B.衣服可以传递热量C.衣服可以阻止身体热量散失4.做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时,我们用( )模拟熔岩。A.番茄酱 B.土豆泥 C.泥沙5.下列不属于科学家收集有关地球内部信息的途径是( )A.研究火山和地震B.研究地热和温泉C.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6.下面的材料在阳光下,( )升温最快。A.黑色纸 B.铝箔纸 C.白色纸7.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米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做法最合适的( )A.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大声呼救B.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室内,跑到广告牌下躲起来C.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问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8.向容量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相同温度的热水,摸一下外壁发现( )。A.不锈钢杯先热 B.陶瓷杯先热 C.塑料杯先热二、判断题9.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看到敌人阵地的情况。( )10.有光我们才能看见物体。( )11.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时,玻璃杯中物体的温度越低,玻璃杯外壁上水蒸气凝结成的水珠越多。( )12.几乎各种物体都可以反射光,越粗糙的表面,反射光的效果越好。( )13.地球从内到外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14.雨过天晴,天空中很多小水珠能把太阳光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这样就形成了彩虹。( )三、填空题15.热是一种 ,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16.“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等成语都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17.芳芳透过吸管看灯光,当吸管是直的时候,她 看到灯光,弯折吸管后 看到灯光。(填“能"或“不能”)18.潜水艇上装有 ,当潜水艇潜到水下时,水兵常常利用它来观察海面上的情况。19.神经系统由 、 和 共同组成。20.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同的,导热性好的物体叫作 ,导热性不好的物体叫作 。21.同学们用毛巾、树枝来研究地震的成因,当手用一定力,使小木棍会断裂,此时,手有麻木或震动的感觉,小木棍和毛巾相当于地球的 圈层,手用的力表示地球受到来自 的力。四、简答题22.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至少写出两点)列举人们利用光的反射服务于生活的实例,至少两个。五、连线题24.连线①盆地 ②山地 ③丘陵 ④高原 ⑤平原 A.峰峦高耸,地势崎岖 B.海拔较高,地面宽阔 C.低平而宽阔 D.四周是高山,中间很平坦 E.海拔不高,山项浑圆六、实验探究题25.用一个长方体牙膏盒,在侧面的上端,剪开一个方形的口。在它对面的下端,也开 一个相同的口。然后在左右两面,和对角沿直线切开两个口子,可以插下小镜片。 最后,用胶带将镜片从外边固定住。如图所示, 一个简易的潜望镜就做成了。(每空2分,共6分)(1)请在图中用箭头线画出光的传播路线。(2)用潜望镜可以从暗处观察到 处的物体,而不被对方发觉。(3)实验结论,潜望镜是根据光的 原理制成的。七、综合题26.制作地球模型。(1)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我们需要按照地壳、地幔、地核的 数据来制作。(2)某科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到下列数据:地壳厚度约为17 千米,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核平均半径约为3500千米。据此可知,需要用 种颜色的橡皮泥来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3)制作时,应该 (填“从里到外”或“从外到里”)逐层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4)为了使模型更精准,制作时,要把 的厚度做得最薄。答案解析部分1.B2.A3.C4.C5.C6.A7.C8.A9.正确10.正确11.正确12.错误13.错误14.正确15.能量;热传导16.直线17.能;不能18.潜望镜19.脑;脊髓;周围神经20.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21.岩石;内部22.如影响气候。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影响。 破环环境。火山灰和暴雨结合会形成泥石流等。引发海啸,海底火山喷发会引发大海啸,对海岸居民造成威胁等。23.照镜子(平面镜)、汽车的外后视镜(凸面镜)、 台灯的灯罩等等。24.25.(1)(2)亮(3)反射26.(1)厚度(2)3(3)从里到外(4)地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