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认识物体的形状》 课件(共25张PPT+配套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认识物体的形状》 课件(共25张PPT+配套教案)

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版一年级下册
认识物体的形状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1~2年级 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②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教材分析】
1、课标
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三课,对应2022版课标中“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这一核心概念,要求学生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物体和材料的外部特征,能说出空气和水的形态特点,能依据一些外部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能口述或利用图形表达想法。
2、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物体的特征”,是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本单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对其特征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试着根据物体的一些特征给物体分类,从而强化对于“特征”和“属性”的理解。本单元共7课,可分为2个板块。前4课主要对常见固体进行研究,练习并掌握基础研究方法如测量、比较、编号等;后3课对水和空气这两种最基本的液体、气体进行简单探究,为后续三年级上册的课程进行铺垫。
3、课时
在本课,学生将对“形状”这一物体的重要特征展开研究。以“如果把物体装进盒子里,怎样装得更多?”为问题导向,逐步加深对物体形状的理解。通过了解、动手操作、交流、修改、再等环节逐步认识物体的形状,使学生体验到物体的形状对其占据空间的影响。再通过“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得更多吗?” 发现同一物体不同面的形状也可能不一样。由此,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本课核心认知为: 不同的物体形状不同,同一物体不同面的形状也可能不同,形状会影响物体占据空间的方式。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部分班级还未上始业课及第一课)。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形状,使用的手段是“摆放”。 这节课认识“形状”是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来理解的,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由于“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对学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材用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来使这个概念具象化。虽然教材对活动的难度做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空间感较为陌生,所以需要教师引导与梳理。因此,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地指导,在研讨时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不同物体形状不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六边形等形状。
2.科学思维目标
在摆放活动中,发现不同的形状占据空间的效果不一样。
3.探究实践目标
①能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②尝试运用数字描述摆放结果,感受物体占据空间,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③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每个面形状有的是不同的,有的是相同的。
4.态度责任目标
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用多种物体完成不同摆放方式,并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组织图表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教学思路】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建情境 小猪佩奇一家四口帮爷爷运货物 激发学习兴趣
角色扮演 不同的小组扮演不同角色,将不同物体装入盒子,对比全班的实验数据 形状不同,占据空间的方式不同
升级挑战 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装入更多“货物” 同一物体不同面的形状可能不同
拓展思考 我们的货车完全被“填”满了吗? 挖掘空间想象
【教学过程】
一、聚焦:创设情境
情境:小猪佩奇一家周末去探望爷爷,爷爷正好在搬运货物,想让爸爸妈妈佩奇和乔治帮帮忙,爷爷给他们分配了不一样的任务……
二、探索:角色扮演
[材料准备:盒子,小方块(正方体)、小球(球体)、橡皮(长方体)、螺帽若干]
情境:爷爷的货车非常矮,所以只能铺一层货物,小猪们要想想办法,怎样一次装得多,这样帮忙才更快。
1.提问:什么是铺一层?(预设:平铺、不能叠起来)。
2.实验:这些物体铺一层各需要多少个?
要求:不同的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将不同的“货物”装进盒子中,记录实验数据(个数),填写在活动手册“第1次”这一栏中。
3.为什么每只小猪得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呢?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教师贴纸加板书。(物体的形状不同)
预设:因为大小不一样…因为形状不一样…物体占的位置(空间)不一样大
4.一起来认识这些形状吧。
三、研讨:升级挑战
1.提问:这些货物换一种方式摆放,可以摆得更多吗?
2.学生展示:同一种物体不同小组的铺法不同。(螺母和橡皮)
3.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预设:不同的面大小不一样。)
4.演示:这两种物体每个面的形状大小不一样,因此铺满同样大小的地方数量不同。
5.提问:乒乓球和木块换个面铺数量会发生改变吗?(预设:不会,因为各个面大小相同)
6.总结:这两种物体每个面形状都一样,所以无论怎么换面铺,数量都一样,而另外两个每一面形状大小不一样,所以数量发生改变了。
四、拓展思考
1.提问:我们铺货的时候,整个车厢都被填满了吗?
(预设:木块填满了,其他的没有填满)
再次感受形状对于占据空间的影响。
【教学板书】
3.认识物体的形状(共25张PPT)
认识物体的形状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版一年级下册
帮爷爷装货物吧
橡皮
木块
乒乓球
螺母
一层能够平铺多少个呢?
要求:
1.装满盒子。
2.分工合作。
3.及时记录数据在活动手册上。
4.做完放在纸盒里,不要倒回塑料袋里。
时间:3分钟
记录第1次平铺一层放入盒子里物体的数量
我们组放的是______,一层可以放_____个。
为什么小木块放入盒子中的数量要比乒乓球多?
认识
物体的形状
认识
不同
换一种平铺的方法,
能装得更多吗?
时间:3min
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记录第2次平铺一层放入盒子里物体的数量
我们组找到了新的摆放方法,我们是这样摆的……
就像这换种方法
就像这样换种方法:
竖起来
有不同形状的面
有不同形状的面
1
2
1
2
3
只有一种
有不同种
木块为什么没有其他摆放方式?
螺母为什么
有不同的摆放方式?
同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结果一样吗?
tónɡ yī zhǒnɡ wù tǐ de liǎnɡ zhǒnɡ pínɡ pū fānɡ fǎ jié ɡuǒ yí yànɡ mɑ
各个面的形状都相同
各个面的形状都相同
都是圆形
都是正方形
总结
( )和( )无论怎么摆放,其平放在盒子里的数量是一样的。
( )和( )以不同的方式平铺,数量差异很大。
木块 乒乓球
螺母 橡皮
认识
不同的面形状
不同
我认为……,因为……
认识物体的形状
练一练
一、快乐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物体的形状( C )。
A.都是完全相同的
B.都是完全不同的
C.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2.同一种物体用不同的方法平铺在盒子中,装的数量是不同的,这与物体的( B )有关。
A.轻重 B.形状 C.颜色
C
B
3.乒乓球的形状是( A )。
A.球形 B.方形 C.不规则形
4.下列物体中,没有固定形状的是( A )。
A.牛奶 B.木块 C.橡皮
A
A
二、快乐判一判。(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乒乓球和小木块的形状是相同的。 (   )
2.不同的物体形状一般不同。 ( √ )
3.相同物体的平铺方式不同,平铺的数量有可能不同。 ( √ )



三、快乐连一连。(用线把物体与相对应的形状连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