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期末模拟试题(二)(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上期末模拟试题(二)(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七上科学期末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厚朴为《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中药(如图),其树皮、花和种子皆可入药。厚朴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2.一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5.46厘米、25.45厘米、25.66厘、25.42厘米、25.44厘米,则课本长度的测量值应取(  )
A.25.486厘米 B.25.4425厘米 C.25.49厘米 D.25.44厘米
3.如图,在北半球用照相机对着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拍摄,可以得到以北极星为圆心的星迹影像,原因是(  )
A.地球绕着北极星运动
B.北极星位于银河系中心
C.恒星都绕着北极星公转
D.地球的自转轴正对着北极星
4.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5℃;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95℃。当该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为(  )
A.36℃ B.38℃ C.40℃ D.42℃
5.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
6.如图甲乙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是细胞膜,能够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
B.④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C.③是叶绿体,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的结构
D.①是细胞壁,主要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7.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调焦成功,可随意移动显微镜位置继续观察
B.粗准焦螺旋①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C.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发现视野变暗
D.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马上转动物镜转换器
8.某同学根据四种淡水鱼的外都特征编制了右下方的检索表。表中“丙”对应的是(  )
1a 鳞片较大,背鳍延展至尾部 2 1b 鳞片细小,背鳍未延至尾部 3 2a 头部较短,嘴边无短须 甲 2b 头部较长,嘴边有短须 乙 3a 体表深色,有斑纹 丙 3b 体表白色,无斑纹 丁
A.鲫鱼 B.鲤鱼 C.白鲢鱼 D.鳙鱼
9.2023年3月24日夜晚,“金星合月”亮相天宇,金星登上了“月亮船”,如图所示。下列描述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金星能自行发光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这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D.2023年,这一天宁波黑夜最长
10.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
B.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C.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
D.地球从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11.如图是模拟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拍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孙悟空”模型和“蓝天白云”背景板组成。为了让孙悟空从背景板的甲处移到乙处,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背景板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孙悟空:第二种方式是孙悟空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背景板。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背景板按下列方向移动可以实现的是(  )

A. B.
C. D.
12.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
B.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C.宁波位于亚欧板块
D.地震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中央
13.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
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
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
14.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甲、乙两车在40s时速度相等
D.甲车比乙车先到达1000m的路程
15.如图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条件”的实验。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这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水分
B.通过甲、乙的对照,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
C.设置丙的目的是排除乙中的大量微生物可能来自水
D.通过乙、丙的对照,说明这些微生物为自养生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6.给下列测量或估算结果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个乒乓球的直径为0.38 ;
(2)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720 ;
(3)科学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为70 ;
(4)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 吨。
17.下列仪器中,用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请写出工具C的名称 ,请写出工具F的名称 。(填序号)
18.科学研究、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1)小科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如图甲所示),沿 (选填“A”、“B”、“C”或“D”)方向观察易于读数,图乙是另一支温度计,此时读数为 ℃;
(2)小科在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如图丙所示),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测量结果为 cm。
19.仔细观察图中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A、B与图中其它动物的主要区别是身体内部没有 。若根据体温是否恒定进行分类,图中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填字母)
(2)C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 进行,幼体用 呼吸
(3)F家兔的胚胎发育方式特点是 ,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4)下列关于G草履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数字)
①由一个细胞构成 ②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营养
③通过纤毛运动 ④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
20.小科对生活中观察到的植物桂花树、苏铁、肾蕨、紫菜进行分类,制得如图所示的检索表。
(1)请把检索表补充完整。
(2)紫菜对应检索表中字母 。(填字母)
(3)小科若将P归为一类,Q、R、S归为一类,则他的分类依据是 。
21.今天(6月29日)地球运行的位置变化是图甲的(图中涂黑部分表示夜) → (选填图中A、B、C、D字母)。若地球的上昼夜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这天的是 日(选填“冬至日”“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P地再过9小时左右将进入 半球。(选填“昼”、“夜”)
22.健走是介于散步和竞走之间的一种运动方式,不仅不受年龄、性别、体力等方面的限制,还便于用智能手环记录,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最好的运动。
(1)如图甲是健走者手环记录的信息,配速是指每千米平均用时8′20″(8分20秒),则该健走者通过的距离是 米;
(2)人在健走时,以手为参照物,手环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3.如图是小敏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凸透镜B相当于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用该装置观察时,保持两凸透镜之间距离不变,缓慢向上移动两镜的过程是在 (选填“对光”或“调焦”)。请对该装置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建议: 。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4.小应开展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的探究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①用玻璃制成长、宽、高均为60cm的实验舱3个,其上方的玻璃盖可移动(以便放入绿萝),实验舱一侧开一圆孔(以便通入香烟烟雾),并编号A、B、C。
②选取符合实验要求的绿萝分别放入3个实验舱,并在玻璃盖接口处涂抹凡士林密封;
③实验具体设置及历时72小时后绿萝呈现的状态见下表,其中A、B组通过实验舱一侧的圆孔通入的香烟烟雾(由2支同型号香烟完全燃烧产生),A、C组通过胶布封闭圆孔进行密封,B组通过每间隔2小时粘揭胶布进行间隔通风。
组别 绿萝 香烟烟雾 密闭情况 绿萝呈现状态(截至72小时)
A组 放置 通入 密闭 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
B组 放置 通入 间隔通风 少数叶尖发黄,叶面偶见水渍状斑点
C组 放置 无 密闭 个别叶尖微黄,叶面未见水渍状斑点
回答问题:
(1)步骤②中需选取符合实验要求的绿萝,则此要求为 。
(2)A、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
(3)根据本实验,小应认为通风能改善舱内空气质量,减轻香烟烟雾对绿萝的伤害。证据是 。
25.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常看到蚂蚁吃饼干之类的含糖食物,但从未看过它们吃辣味的,难道是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吗 为了验证这一点,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个大小、材质相同的洁净棉团,分别标记为1号、2号。
②将1号棉团滴入糖水,2号棉团滴入等量的清水,同时并排放置在玻璃槽内的一侧。
③将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小窝蚂蚁放在玻璃槽内的另一侧。
④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假设是 。
(2)2号棉团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
(3)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 号棉团处聚集,则说明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
(4)为了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 。
A.设置重复实验 B.求平均值 C. 设置对照组 D.排除无关变量
(5)实验中若发现有个别蚂蚁选择的是加清水的棉花团,在记录实验数据时,正确的做法是 。
A.舍弃这部分数据 B.修改这部分数据
C.想办法把蚂蚁引导到加糖水的棉花团处 D.如实记录数据
26.如图(1)所示是研习小组用饮料瓶自制水火箭来探究水火箭飞行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场景,图(2)为水火箭的原理图。
【建立假设】
水火箭飞行的水平距离:与发射角度有关;与加水质量有关;与箭体内气压大小有关……
(1)根据生活经验,请你再提一个合理的假设 ;
【进行实验】
为了探究水火箭水平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的关系,研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选用同一支水火箭,往水火箭中加入1/3的水,并充入5个大气压的气体;
步骤2.依次改变水火箭的发射角度为20°、30°、40°、50°、60°、70°;
步骤3.水火箭发射后,测量落地点到发射点的距离,记录在下表。
水火箭的发射角度不同时,测量的水平距离
序号 条件 角度(度) 水平距离(米)
1 同个水火箭,箭体内水量和气压相等 20 14.81
2 30 31.32
3 40 43.60
4 50 53.07
5 60 49.82
6 70 35.42
【交流与讨论】
(2)本实验设计还有不够完善的方面,水平距离的测量结果可能存在较大误差,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
(3)小组同学得出:在相同条件下,发射角度为50°时,水火箭发射距离最远。对此,小东提出质疑,认为该结论中发射角度为50°时最远不够准确,还须继续以下实验:
使水火箭的发射角度在 之间,用更小的角度梯度做重复实验;
(4)请举出一个与本实验科学研究方法相同的教材中学过的实验名称 。
四、解答题(第27—29题每空2分,第30题10分,共34分)
27.洋葱为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有浓绿色圆筒形中空叶子,花为伞形花序,呈白色,由数百朵小花组成(如图甲)。小科同学想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小科同学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如图乙所示,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如图所示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填序号)。
(3)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玻片时,在视野中发现一个小黑点。当移动玻片时,小黑点不动;转动目镜时,小黑点仍在原处。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目镜不干净B.反光镜不干净
C.物镜不干净D.玻片不干净
(4)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
B.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
D.向左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28.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器材开展“制作简易温度计”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调试、改进四个环节。
器材:玻璃瓶(带塞)、玻璃管、硬纸、刻度尺、酒精、冰水混合物、40℃的温水等。
【设计】
(1)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温度计,其原理是 ;
【制作】
小明根据图甲制作温度计,并在硬纸上标定刻度值。查阅资料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酒精的体积变化量也相同,故温度计的刻度均匀;
①标定“0”刻度:(2) ;(填写具体操作)
②标记“40”刻度:将温度计玻璃瓶放入40℃温水中,待液柱高度稳定后,标记刻度为40。
③利用刻度尺对刻度进行细分。
【调试】
(3)小明将标好刻度的温度计放入24℃的液体中,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判断该简易温度计标记的温度是否准确,并说明原因 ;
(4)应标记该简易温度计A刻度线的温度为 ℃;
【改进】
(5)为提高简易温度计的精确度,小红提出了下列方案:①用更长的玻璃管;②用更细的玻璃管;③用更大的玻璃瓶。请选择其中一项可行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
29.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地球仪”的实践活动。
【材料准备】乒乓球、粗铁丝、剪刀、量角器等。
【制作过程】
①确定两极和赤道,如图甲所示;
②在乒乓球上画出若干条经线和纬线;
③制作地轴,如图乙所示:
④组合固定,如图丙所示并进行调试。
(1)图甲中,乒乓球的黏合线代表地球仪上的 ;
(2)制作过程中,量角器的作用是 ;
(3)请根据评价量表中的“科学性”维度对图丙地球仪展开评价,该项得分为 。
地球仪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2分 1分 0分
科学性 经纬线均正确 经纬线有一处错误 经纬线均错误
实用性 能灵活旋转 能旋转 不能旋转
稳定性 旋转时不会倾倒 旋转时会倾倒 放在桌上时会倾倒
30.一列长150米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向东运动通过一条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50s。
(1)相对于火车,隧道是向 运动的;以火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 的。
(2)隧道的长度为多少?
(3)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C C C C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D C D
1.A
【分析】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详解】厚朴树皮、花和种子皆可入药。说明厚朴有花,能够结果,具有被子植物的特点,属于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没有果实,蕨类植物只有根茎叶,苔藓植物有假根和茎、叶。
故选A。
2.D
【详解】从测量值来看,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厘米,估读到0.01厘米。几次估读的数值有差异是正常的,但分度值及以上数位测量应该是一致的,故判断25.66厘米不准确。物体的长度应该是多次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且数位与测量值一致,物体长度为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详解】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故A错误。太阳位于银河系中心,故B错误。恒星都绕着太阳公转,故C错误。地球的自转轴正对着北极星,北极星位于北极点,故D正确。故选D。
4.C
【详解】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温度计示数为5℃;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温度计示数为95℃;则该温度计的1℃表示的温度
当该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为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是偏小的,所以会导致实际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大于V1,所以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其实是偏大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以实际水和石头的总体积V2是偏小的,所以用该数据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也是偏大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所以读数V2是比真实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读数也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C符合题意;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 ,会导致V2偏大,所以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的数值也会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解答即可。
【详解】A.②细胞膜除了具有保护作用,还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故A正确。
B.④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故B正确。
C.③是叶绿体,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才含有叶绿体,其它部位如根部细胞就没有,故C错误。
D.①是细胞壁,主要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7.C
【分析】图中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高倍物镜,③是低倍物镜。
【详解】A.观察时,不要随意移动显微镜的位置,因为移动显微镜位置会造成反光镜反射光线角度改变,而使视野变黑,需要重新对光,B错误。
B.①是粗准焦螺旋,其作用是大幅度升降镜筒,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它不能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B错误。
C.②是高倍物镜,③是低倍物镜,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发现视野变暗,C正确。
D.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应该先向右下方移动装片,使④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D错误。
故选C。
8.D
【分析】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程度,按照生物分类单位编制出了检索表,通过查阅检索表可以确定每种生物的分类单位,并判断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
【详解】A.鲫鱼呈流线型(也叫梭型),体高而侧扁,前半部弧形,背部轮廓隆起,尾柄宽;腹部圆形,无肉稜。头短小,无须,鳞片大。侧线微弯。背鳍长,外缘较平直。腹部为浅白色,背部为深灰色,A不符合题意。
B.鲤鱼身体侧扁而腹部圆,口呈马蹄形,须2对。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B不符合题意。
C.鲢鱼体色较淡,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又叫白鲢,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C不符合题意。
D.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背面黑暗色,并有不规则黑点,因而 又叫花鲢, 鳞片细小,背鳍未延至尾部,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对应检索表中的丙,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金星为行星,不能发光,A错;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B对;月相非上弦月,C错;宁波位于北半球,12.22日当天黑夜最长,D错;故选B。
10.D
【详解】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A错;地球是一个不规则椭球体,B错;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C错;地球从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D对;故选D。
11.D
【详解】当孙悟空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背景板时,让孙悟空从背景板的甲处移到乙处,则以悟空为参照物,背景板向右下运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详解】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A错误;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而形成的,B错误;宁波位于亚欧板块,C正确;地震火山带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D错误;故选C。
13.D
【详解】AC.由图知道,主旗杆上的旗帜向右飘,说明风相对于地面一定向右吹;甲的火焰向左偏,说明甲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并且甲运动的速度大于风的速度,故AC错误;
BD.乙的火焰向右偏,乙火炬手可以静止,可以向左运动,还可以向右运动但是速度必须小于风的速度,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14.C
【详解】A.由图可知,前10s,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乙通过的路程为200m,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车到达600m所用时间为20s,乙车到达450m所用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甲、乙两车在30s~40s时间内平均速度分别为
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乙车在做加速运动,故在40s时,乙的速度大于甲,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在20s~30s时间内,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300m,表明速度相同,乙车在做加速运动,故在30s时,乙的速度大于甲,假设两车同时到达1000m处,则剩余200m乙车需要的时间小于甲,乙车先到达1200m处,不符合题意,如果乙先到达1000m处,也是乙先到达1200m,也不符合题意,故只甲车比乙车先到达1000m处,两车才可能同时到达1200m,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D
【分析】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探究实验的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
【详解】A.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在甲、乙这一组实验中,除了有无水分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自变量是水分,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甲没有变化,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乙、丙这一组实验中,除了有无面包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变量是面包。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而丙中没有微生物的原因,是由面包引起的。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设置丙的目的是排除乙中的大量微生物可能来自水,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的结果是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而丙中没有微生物,说明面包上的微生物利用面包中的有机物在水分和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导致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因此这些微生物不是自养生物,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 dm mm μm g 5×10-5
【详解】[1]目测一个乒乓球的直径约为四五厘米左右,而1分米等于10厘米。故其直径为0.38分米。
[2]一般来说,学生的身高约170厘米,合1700毫米,故填毫米。
[3]一页纸的厚度约为十分之一毫米,1毫米合1000微米,故一页纸的厚度为70微米。
[4]10个鸡蛋约一斤(500g),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克。
[5]鸡蛋的质量为
17. A C 胶头滴管 铁架台
【详解】上述仪器中,可用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故填A;
能够用来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填C;
由图可知,仪器C的名称是胶头滴管,故填胶头滴管;
仪器F的名称是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18. B -22 1mm 3.80
【详解】(1)[1]水银体温计中的水银柱过细,不易观察,透过体温计的楞观察时,体温计的楞相当于放大镜,将水银柱放大,便于观察,所以从B方向观察。
[2]观察图乙中温度计发现,温度计刻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以液柱所在位置在0℃以下,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示数为-22℃。
(2)[3]观察刻度尺发现,刻度尺上1大格为1cm,被平均分成10小格,1小格表示0.1cm,即1mm,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mm。
[4]物体左端对齐刻度尺的刻度为6.00cm,物体右端对齐刻度尺的刻度为9.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9.80cm-6.00cm=3.80cm
19. 脊柱 EF 水中 鳃 胎生、哺乳 细胞 ②
【分析】图中的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螃蟹属于节肢动物,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蜥蜴属于爬行动物,E家鸽属于鸟类,F家兔属于哺乳动物,G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
【详解】(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A蚯蚓、B螃蟹与图中其它动物的主要区别是身体内部没有脊柱。若根据体温是否恒定进行分类,图中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E家鸽和F家兔
(2)两栖动物的生殖是有性生殖,卵生。雌雄抱对时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两栖动物的幼体是蝌蚪,它用鳃呼吸,必须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属于变态发育;所以C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3)F家兔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F家兔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4)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但是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通过纤毛在水中运动,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不具备系统这一结构层次,通过口沟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故②错误。
20. 种子包被 S 有无果实
【分析】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1)2表示有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因此结合图中的信息,2a应该是种子包被。
(2)紫菜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因此紫菜对应检索表中字母S。
(3)桂花树有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对应字母P;苏铁有种子,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对应字母Q;肾蕨无种子,有根、茎、叶的分化,对应字母R,紫菜对应字母S。小科若将P归为一类,Q、R、S归为一类,则他的分类依据是有无果实。
21. A B 夏至日 昼
【详解】由图分析可知,6月29日位于A夏至(6月22日左右)和B秋分(9月23日前后)之间,图乙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自转15°是1小时,故若地球的上昼夜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这天是夏至日,P地再过9小时左右将进入昼半球。
22. 3500 静止
【详解】(1)[1]根据题意知道,配速8′20″是指每千米平均用时8分20秒,即行走的路程
所用时间
则健走者的速度
由图甲知道,健走的总时间
由知道,该健走者通过的距离
s=vt=2m/s×1750s=3500m
(2)[2]由乙图知道,手环固定在右臂上,若以右手为参照物,则手环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手环是静止的。
23. 物镜 调焦 加装反光镜等(合理即可)
【分析】靠近物体的透镜是物镜;保持两凸透镜之间距离不变,缓慢向上移动两镜是对显微镜进行调焦;视野的亮暗跟进入的光线多少有关。
【详解】由图可知,凸透镜靠近通光孔,即靠近物体,所以B是物镜;因为两透镜的距离不变,所以在上移过程中是调焦的过程;为了使视野更明亮,可以加装反光镜。
24. 控制单一变量 是否通入香烟烟雾 不通风的A组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通风的B组少数叶尖发黄,叶面偶见水渍状斑点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实验为了控制单一变量,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步骤②中需选取符合实验要求(植株大小相同,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萝,则此要求为控制单一变量。
(2)A、C两组实验变量是否通入香烟烟雾,两组实验相比较,通入香烟烟雾的A组绿萝的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不通入香烟烟雾的C组绿萝的个别叶尖微黄,叶面未见水渍状斑点。
(3)A、B两组实验变量是否通风,两组实验比较,不通风的A组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通风的B组少数叶尖发黄,叶面偶见水渍状斑点。所以通风能改善实验舱内空气质量,减轻香烟烟雾对绿萝的伤害。
25. 蚂蚁可能喜欢吃甜味食品 对照 1 A D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详解】(1)根据题干中的问题: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吗 可以提出假设:蚂蚁可能喜欢吃甜味食品。
(2)对照组是变量没有改变、条件正常的一组,因此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加清水的棉花团。
(3)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1号的棉花团处聚集,较少的或没有蚂蚁聚集在2号的棉花团附近,则说明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4)为了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设置重复组,能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故选A。
(5)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假设不一定正确,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有时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不一样,或者与课本知识不一致,这时要对实验的设置和实验过程进行检查,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多做几次实验,若实验结果仍然与预期的或者与课本知识不一致,此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相关知识提出质疑,故选D。
26. 水火箭飞行的水平距离与形状有关 每个角度多测几次水平距离, 并求平均值 40°~60° 比较水和沙的比热大小的实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植被对泥石流的影响等合理即可
【详解】(1)[1]水火箭飞行的水平距离可能与发射角度有关;与加水质量有关;与箭体内气压大小有关,进一步猜想,水火箭的形状也可能会影响水火箭的飞行距离。
(2)[2]飞行距离较远,落地后可能由于惯性继续移动,使得落地点确定不够准确,因而在水火箭表面涂色,确定落地的位置,可以使测量距离更准确;也可以每个角度多测几次水平距离, 并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时测量误差。
(3)[3]发射角度为50°时,水火箭发射距离不一定最远,还应使水火箭的发射角度在之间,用更小的角度梯度做重复实验,使结论更准确。
(4)[4]本实验控制了气体压强、水量等条件不变,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课本上采用此方法的实验很多,例如: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比较水和沙的比热大小的实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植被对泥石流的影响等,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27. ④③①② ①④ C D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图中①②有螺纹是物镜;③④无螺纹是目镜。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详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小科同学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如图乙所示,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③①②。
(2)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即放大倍数最小, ① ②是物镜,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③ ④ 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选择 ①④ 。
(3)移动玻片小黑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玻片上;转动目镜小黑点仍然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上;那最可能的是物镜不干净。
(4)由甲图到乙图,是放大的过程;甲图中物像在左侧,因此要先向左移动玻片,使物像在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再通过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即D符合题意。
【点睛】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以及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需要同学们能够牢固掌握。
28. 液体的热胀冷缩 见解析 见解析 48℃ 见解析
【详解】(1)[1]如图甲所示的简易温度计,其原理是液体(或酒精)的热胀冷缩。
(2)[2]标定“0”刻度:将温度计玻璃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水柱高度稳定后,标记刻度为“0”。
(3)[3]将制作的温度计放入已知的温度的液体中,看显示的温度是否准确。
(4)[4]温度计A刻度线的温度为
(5)[5]选用②方案可行,玻璃管越细,改变相同温度膨胀相同体积的长度就越长,选用③方案可行,玻璃瓶越大,改变相同温度膨胀的体积就越大。
29.(1)赤道
(2)测量地轴与底座间的角度/倾斜角度等
(3)1
【详解】(1)与南极和北极距离相等的线为赤道,图中乒乓球的黏合线代表地球仪上的赤道。
(2)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其与底座的夹角为66.5°,量角器方便测量角度。
(3)地球绕着地轴转动为地球自转运动,拨动地球仪可以旋转运动;读图可知,经线的特点是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极点,图中经线制作有误,因此分数为1分。
30.(1) 西 静止
(2)1150m
(3)65s
【详解】(1)[1]以在匀速向前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隧道与列车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隧道是向西做匀速运动。
[2]以火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相对火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2)由于
v=72km/h=20m/s
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50s,则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加上车身长即为隧道长度
(3)列车长150m,它以72km/h(合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1150m长的隧道,由知道,行驶时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