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上13湖心亭看雪 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古代诗文皆为传统的名家名篇,散文均为名胜记游之作,诗词则偏于抒发个人的情志抱负。《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张岱的小品文,写于明亡之后。作者以回忆的方式,淡雅的语言记述了一次湖心亭看雪的往事,表现了西湖雪后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其中隐含着淡淡的故国之思,故国之悲。以白描手法写景记事,用互见手法表情达意,辞约而简,意深而长,堪为美文。学情分析:《湖心亭看雪》设置在九上第一学期。关于小品文,此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对此类文体有一定了解。对于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也具备了两年的积累。对《湖心亭看雪》的初步感知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要对文中万籁俱寂、天人合一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对作者的“痴”进行感受和理解,仍需要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后完成。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梳理,正音正字,疏通文意。2、通过鉴赏,体会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白描手法。3、通过思考,联系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通过鉴赏,体会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白描手法;通过思考,联系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江雪》和《湖心亭看雪》,感知两篇诗文“绝”和“独”不同的意蕴。 任务一 山水小品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你觉得山水小品有什么特点呢?预设:短小、景物描写优美、反映作者感受和思考。明确:山水小品是散文品种之一,短小灵活,形式自由,舒卷自然,文短意长。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感悟,表达作者情感思想和人生哲理。集自然性、感悟性、文学性为一体,深受读者喜爱。任务二 小品山水环节一:品读文本①为了更好地品读,我们先组内合作解决重点字音和节奏的问题。易错字读音:zhēn gēng ná cuì sōng hàng dàng崇祯 更定 余拏 一小舟 毳衣 雾凇 沆 砀 jiè qiǎng一芥 强饮 三大白易错朗读节奏: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②完成正音正字后,大家集体朗读课文三次。③请大家借助重点字词的注释疏通文意,完成翻译并组内展示。重点字词解释: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罢了)是(这)日更定(晚上八时左右)矣上下一(全)白 湖中焉得(哪能)更(还)有此人惟(只)长堤一痕重点字词解释:余强(尽力)饮三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而别是金陵人,客(客居)此 余舟一芥(草,叶等细微事物)及(等到)下船环节二:品析文意◆品雪景张岱,那是一个顶顶有趣之人。他在《自为墓志铭》中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正可谓“夜航船中卧,疏雨闲敲窗”。出生于明末绍兴显宦之家,幼年读书三万卷,被誉为“神童”,一生著述等身,《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均成为晚明散文的巅峰。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前半生风流后半生风骨,披发入山,誓死不仕清朝。①崇祯五年十二月的夜晚,他独往湖心亭看雪,那他看到了怎样的雪景?用我认为()写得好,写出了()的特点”品读雪景预设:我认为“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得好,从听觉角度写出了“西湖雪夜空寂”的特点我认为“天与云与山与水”写得好,写出了“西湖雪夜纯粹净雅”的特点 我认为……②他是如何把西湖的雪景描写得如此绝妙传神的?请以小组合作形式从描写手法,用词角度来赏析。预设:作者从大处着笔,宏观描写西湖,三个“与”字将天,云,山、水连接在一起,白茫茫浑然难辨。作者用词越来越小,从'一痕'到'一点'到'一芥'到'两三粒',营造出一种融入天地山水的感觉。明确:用简单朴素的线条勾勒出对象特点的方法叫白描。◆品痴行刚刚我们说张岱此人极为有趣,笔下山水固然可圈可点,生活也颇有意趣。大家可以根据以下问题,近距离的走近张岱,一起看看他的生活。①记忆中的那晚,张岱是在何种情境下出门赏雪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张岱遇上了谁?亭中人③遇到后,张岱还和亭中人喝了酒,他们心情怎么样?有什么样的言行?“大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④这里说明他们有共同的情趣爱好,这样的情趣爱好有什么特点呢?高雅⑤文中舟子对张岱有一句评价是什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品痴行:张岱特立独行,高雅脱俗◆品痴情文中有一处很有意思的地方,“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同学们注意到没有?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贯,张岱写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请小组结合材料和作家生平讨论。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投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明确:金陵终究还是和明朝有些关联的,亭中人含蓄地用了金陵这个古称,可见对南京这个地方是有深意的。不论是“金陵人”,还是开篇的“崇祯”二字,可见张岱内心怀有对于亡国的沉痛、怀念等复杂的感情。品痴情:对故国伤感怀念环节三:品鉴文法◆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妙处?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运用白描手法,以简洁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以及亭中人物的状态,如同一幅颇具意境的水墨画,使文章具有一种淡雅、空灵的艺术美感,同时也蕴含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和独特的心境。这种手法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也让这篇短文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痴于雪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痴于独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作者特立独行,率性认真的一面。痴于深情——“崇祯五年”“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作者的故国之思,饱含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本句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词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出,实则也是作者的心语,作者和金陵客人都以为他们自己是唯一来湖心亭看雪的人,但是双方的“独”都被对方的到来消解,所以有惊讶之语。舟子的喃喃之语则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与客人谁更“独”,谁更“痴”的问题,实则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以另一种形式的回响。而道出客为“金陵人”,更潜藏着故国之思。这种错落互见的表现手法,以此含彼,以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 。本课小结:本文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叙写了在湖心亭的奇遇,表达了作者与众不同的闲情逸趣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感慨和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板书设计13湖心亭看雪品读文本品西文意品鉴文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