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上13湖心亭看雪 公开课教学设计【课标解读】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2.赏析本文白描表现手法,体会本文审美意境。3.联系作者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家国之思。【教学重点】赏析本文白描表现手法,体会本文审美的意境。【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家国之思。【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西湖雪景图、古筝音乐等。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张岱基本情况及创作背景。3.准备小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座醉翁亭见证了欧阳修寄情山水的意趣,也寄托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在杭州的西湖湖心也有一座亭子,这座亭子有着怎样的风景?又引来了怎样的文人雅士?今天,让我们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探究竟。二、课题解读湖心亭看雪明确: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初读感悟,读出画面1.顺畅读(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断句和情感。(2)教师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3)指生示范朗读,学生点评,教师总结性点评。(4)集体朗读,自我评价,教师评价。2.理解读分小组展示朗读,其他组认真聆听并作出评价。师:同学们朗读张岱的这篇小品文真是渐入佳境,老师听着大家的朗读就好像自己也站于银装素裹的西湖畔,感受着那份静谧美好!思考:(1)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做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点评>明确:作者在崇祯五年十二月的雪后晚上去湖心亭赏雪。(2)作者为什么要在如此特殊的时间地点去赏雪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点评>明确:作者与众不同的心态和不同凡俗的生活雅趣。(3)作者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点评>明确: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四、品读鉴赏,读出美感1.作者所看到的雪景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小组合作交流探讨,代表举手分享,教师总结点评>明确:白描: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不加渲染的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白描手法特点:抓住写作对象的特征,不用华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不精雕细刻,不加渲染。2.对比赏析: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代表举手分享,教师总结点评>【原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修改后】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明确:三个“与”字,给人一种天地之间苍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觉,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量词一个小似一个,给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于茫茫天地之间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欣赏图片,直观感受>3.探究: 作者此行除了欣赏到了绝美雪景之外,还有没有遇到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点评>明确:作者前往湖心亭赏雪,遇到了金陵二客,与金陵二客对饮亭中。暗含淡淡故国之思。五、精读探究,读出情思思考: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评价张岱。<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点评>明确:痴!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痴情于国愁家思。【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此文背景综合评价张岱】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所著多为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张岱痴迷夜游西湖赏雪,似有东坡夜游庭院赏月之影,二者都是“闲人”,只是张岱虽少了份东坡的贬谪之悲凉却更添一分国愁家思。或正是这份国愁家思的沉重才让张岱痴迷于山水丽景,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能觉得自己鲜活于这自然尘世,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能梦回故朝,追忆往昔纷繁。在绝静的自然尘世中感受昔日旖旎或许这也是张岱的处世之道吧!六、主旨归纳本文作者以回忆的方式、淡雅的语言,记述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体现了作者痴迷于物我合一的闲情雅致,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七、作业布置请同学们用白描手法描写校园一角的风景。【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目标完成度较高。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路敏捷,踊跃发言,不论是个人思考还是小组讨论积极性都较高。本课堂的对比赏析环节真正做到了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观点,可喜的是大部分学生的分析比较到位,更甚还有课前预习比较扎实的同学竟能拓展出一些新的内容出来。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唯美的雪景画面。后面的教学我会合理把握课堂时间,充分完成教学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