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第四章:多种多样的运动复习(二)核心知识点:地球的自转1、地轴指向:2、地轴倾斜角度:3、地球自转周期:北极星66.5度一年地球自转方向:西 东从赤道方向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素养评价1、图中,哪一侧为昼半球,哪一侧为夜半球?2、此刻,D位置与B位置的时间分别为几点?A位置与C位置的昼夜情况如何变化?D为正午12点;B为午夜12点。A点刚好是昼转夜;C点刚好是夜转昼。3、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台风、水的漩涡;北极上空地球自转俯视示意图读地球光照图,回答问题。A、B两点此时是日出还是日落 _ _, 这一 天B正午太阳高度是 _此时,北京时间是___ 月__ 日。(3)图中从A点到B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 :素养评价日落90度12 22昼变长,夜变短核心知识点:地方时各地产生地方时有差异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偏东的地方时间早,偏西的地方时间晚。素养评价1、北京时间8点钟,英国伦敦(中时区),埃及开罗(东二区)、华盛顿(西五区)分别是几点?0点、2点、前一天晚上(7点)19点2、下列从图中得到的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正确的一组是( )。①这一天是我们一年中正午影子最短的一天②这一天是一年中天安门升旗仪式开始最晚的一天③“梦断天鸡喔,起看旭日升”的地点是A, A地比B地的时间早④A、B两地都能体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C核心知识点:太阳光直射与斜射太阳光直射与斜射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同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地表的面积比直射时大,所以斜射时相同地表面积上所接受太阳辐射量比直射时少。素养评价请在图中画出地球在四个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节气。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素养评价:23.50N23.50S00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请说出各阶段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比夜长,秋分日到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比夜短。但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素养评价: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甲)和经纬网图(图乙) ,回答下列问题:(1)某一日期时地球处于b处,则再过三个月,地球所处的位置是___ (填字母)。a处附近 B. c处附近 C.在a和b的正中间 D.在b和c的正中间(2 )当地球公转到c处时,请分析出现下列现象的原因:现象一:②地能够看到午夜的太阳 :现象二:正午时,③地的人们看不到自己的影子:现象三:此时,④地正处在冬季:极昼当地太阳高度角90度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B核心知识点:太阳高度角与杆影长短东西在北半球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是怎么变化的?杆影长短和移动方向是怎么变化的?北半球一天中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后变小,正午最大,杆影先变短后变长,正午最短,杆影移动方向为从西到东。一天中杆影长短变化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正午的杆影引起杆影一天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引起正午杆影季节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素养评价:家住杭州的小科,在自家的飘窗上做“观竿测影”的实验,实验中用铅笔代替竿子,如图是其上午某时刻的实验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时小科面对的方向偏北B. 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C.正午小科得到的竿影长度不为零D. 一天内,竿影的长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C北回归线上的太阳运动轨迹同一天,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不同核心知识点:太阳直射点变化素养评价:如图用透明塑料盖(半球形)和圆形纸板等做成的装置,可以模拟一天中杆影随太阳高度变化的情况。实验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圆形纸板作为底板模拟地平面,牙签(插在纸板中间O点处)模拟地面上的旗杆, ABC连成的弧线(手电筒沿透明塑料盖运动的轨迹)模拟太阳在夏至日这一天中的运动轨迹。(1 )实验中,让光始终对准牙签的顶端照射,在纸板底面上会出现牙签的影子,这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2)图中OP、 0Q、OS都是杆影,其中可以表示夏至日该地正午时刻的杆影的是 :(3 )如果要模拟该地冬至日这一 天中杆影变化的情况,那么应将手电筒沿透明塑料盖移动,把光与纸板的夹角调__ (填“大”或“小”)一些。(4)为了使底层住户的阳台全年正午时分都有阳光照射,杭州市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 日的楼影来计算。直线OQ冬至小素养评价:(1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地球的_ _ 运动造成的。(2 )北纬40°位于___ (填“低”“中”或“高”)纬度。一年中,路径A这一天正午太阳升得最_ ,正午影子长度最(3)路径B的日出时间是_ , 日落时间是18:00 ,昼夜长短情况是:(4)路径C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 _ ,此时当地更适宜的穿着是图乙中的 (填序号)。自转中大短昼夜等长6:00冬至1素养评价:下面是"探究影响杆影长度”的实验的主要内容。实验材料: 1米长的木杆1根、卷尺1个、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探究过程:①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竖直固定在地上,用卷尺测量杆影的长度;②把测量结果记录③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和绘图。(1)观测结果:图甲是某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标注观测时间,现在无法判断两幅图的观测时间了。请你断: A图是 _ (填“冬”或“夏”)季测绘的。归纳分析:影响杆影长度的原因是 :拓展延伸:若A、B两图为我国南、北方两名同学同一时间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的同学测绘的是 图。(2) 如图乙所示,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_ (填“冬”或“夏”)季的光照情况。 ( 3 )嘉兴和广州两地设计住宅楼群时的楼间距要求有何差异 嘉兴的应 (填“大于”或“小于”)广州的。冬地球公转B大于核心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中沿 直线传播。同一种均匀介质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月食、日食、等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 m/s光速大小顺序:真空、空气、水、玻璃素养评价: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的烛焰在半透明薄膜 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 (2)要想观察到的像变大,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是 (填字母)。 A.保持小孔和半透明薄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靠近小孔 B.保持小孔和半透明薄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小孔 C.保持蜡烛和小孔的位置不变,将半透明薄膜靠近小孔 D .保持蜡烛和半透明薄膜的位置不变,将小孔靠近蜡烛 (3)在完成了以 上实验后,小科用剪刀将小孔钻成了稍大些的方形孔,此时半透明薄膜上的光斑形状 (填“改变”或“不变”),亮度 (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4)晴天的中午, 小科走在公园的树林下,他看到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缝隙在地面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些圆形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 (填“树叶间缝隙大小不同”或“树叶间缝隙离地面的高度不同”)。实像C不变变亮树叶间缝隙离地面的高度不同核心知识点:月球的运动地球公转自转正面背面1、为什么月球总是同一面朝向地球?如果没有自转,我们能看到月球背面吗?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能2、你知道月球公转引起的月相变化吗?以及大概的时间吗?新月,农历初一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满月,农历十五十六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素养评价;2024年6月19日(农历五月十七),这一天月球的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A.1~2之间 B.2~3之间 C.5~6之间 D.7~8之间C核心知识点:日食和月食日全食形成过程月全食形成过程对比日食和月食,归纳有哪些不同点?1、三球位置 2、形成原因 3、亏损过程 4、出现的时间 5、看见范围素养评价: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若该图反映日食状况,则各图所示日食状况中,反映日全食的是,反映日偏食的是_ ; 按照日全食过程,将各图序号进行排序:_ ;此图中未反映出的日食类型是(2) 若该图反映月食状况,则各图所示月食状况中, 按照月全食的过程,将各图序号进行排序:①②③⑤⑥⑦⑧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日环食⑥⑤③⑧④①②⑤⑥作业布置”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观察到金星从太阳上移过的现象,图1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①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图2中金星的位置应在②“金星凌日”现象发生的原理与_ _ (填“日食”或“月食”)发生的原理相似。③会不会出现类似于日全食或月全食的现象 理由:(2 )图3为地球和月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当月球全都位于地球本影中时,发生___ ,此时月球位于A、B、C、D四处中的处丁日食不会,金星离太阳更近,而且比太阳小多了月全食C核心知识点:地壳变动的学说1、魏格纳搜集了地形、化石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证据,努力从不同领域搜集证据来支持他的大陆漂移学说。2、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它们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岩浆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就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3、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①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成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③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就是不同板块的分界线。素养评价:请根据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把下列各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④③B.③①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④②①D素养评价: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中合理的是(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等地,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②“海底扩张学说”在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并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分布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A.①②B.①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B素养评价:地表的形态在持续的改变中。 如图所示为夏威夷群岛的主岛(编号为1)与其三个链状火山岛屿(编号为2、3、4)的分布示意图,许多地质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的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的“ 热点”。上移喷发岩浆并凝固形成的。 读回答下列问题:下列结构中,体积最大的是___。 (填字母)A.夏威夷群岛B.链状火山岛屿C.地壳D.太平洋板块(2)从链状火山岛屿(编号为4, 3 , 2)到夏威夷群岛的主岛(编号为1)的年龄分布呈现的特点是(3)板块的运动方向是 (填“向左”或“向右”)。C越来越年轻向左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请说一说大西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素养评价:如图所示,小乐用铝盆、 海绵、 蜡烛和水等物品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分别向左、右两侧运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 )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为 (填“碰撞”或“张裂”),板块边界类型为_ _ (填“生长”或“消亡”)边界。( 2 )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上述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___ (填字母)。A.东非大裂谷B.马拉雅山C.大西洋D.青藏高原张裂生长AC核心知识点:火山和地震世界地震带与火山带主要集中板块交界处,板块的碰撞和张裂产生火山和地震。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素养评价:下图是地震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震源,B是震中AB是震源深度BC和BD都是震中距地震对D的影响大于对B的影响D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