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走向共和》油画第18课 辛亥革命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其局限性。图 2 时事漫画《时局图》清朝末年的民众为何会觉醒?大清帝国图 1 1820年清朝疆域图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皆以失败告终清朝末年的民众为何会觉醒?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材料一:托克维尔定律:“一个政权最危险的时刻通常是在其开始改革之际。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材料二: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清朝末年的民众是如何觉醒的?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星星之火檀香之声 兴中会成立1894年11月东京传响 中国同盟会成立1905年8月碧血黄花 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材料三: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林觉民《与妻书》材料四: “泽如先生大鉴: 事冗未获时同音问,罪甚,罪甚!本日亲赴阵地,誓身先土卒,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望。”——黄兴《绝命书》阅读以下信件感悟革命党人的报国热忱为国奉献、为民牺牲;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材料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孙中山《<民报>发刊词》结合教材与材料内容,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材料五:“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一面保留了中国文化旧传统,一面采纳了世界新潮流,调和折衷,揭示出一大纲领。”——钱穆《国史新论》局限: 此时主要关注政治革命, 对社会革命考虑不多积极意义: 调和中西、先进全面,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有利时机:保路运动(1)时间:(2)含义:(3)性质:1911年清政府收回路权,但没有退还先前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4)影响:维护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性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四川掀起了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被调往四川进行镇压,致使武昌兵力空虚,革命党人趁势而起。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6.军事基础:各地武装起义背景小结:5.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4.社会: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速了革命的爆发3.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经济和阶级: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1.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民族危机空前加深。7.有利时机:保路运动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武昌起义(1)时间:(2)力量:(3)结果:1911年10月10日新军①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②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材料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山东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清政府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集中在南方思考中央权力下移的过程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中华民国成立(1)时间:(2)地点:(3)总统:1912年1月1日南京共和政体(4)政体: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五色旗民国纪年?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材料七: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清帝逊位诏书》(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与北洋将领合影辛亥革命形势图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民国初立南北和议《民国共和万岁》海报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列强清政府革命党重用支持武力威胁政治手腕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施压清帝溥仪逊位诏书思考:失败的原因?①袁世凯的武装力量和政治手腕②帝国主义的干涉③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 将领合影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结合课本113页,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时间和内容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的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责任内阁《临时约法》能达到目的吗?沦为一纸空文,难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进步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三、辛亥革命的评价中山先生并没有健全的革命党做他的后盾。至于革命军更谈不到。当时军队的政治认识仅限于“排满”一点,此外都是些封建思想和习惯,只能够做反动者的工具。中山先生既然没有健全的革命党和健全的革命军帮他推动他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他就毅然决然让位于袁世凯,……希望袁世凯能不为大恶…………我们在三十世纪所需要的,是一个认识新时代而又能领导我们向近代化那条路走的伟大领袖。袁世凯绝不是个这样的人,他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级大政客。……等到他于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死的时候,他没有做一件于国有益、于己有光的事情。袁死了以后,靠利禄结合的北洋军队当然四分五裂了。大小军阀遍地皆是,他们混战了十年,他们都是些小袁世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2.局限性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旧官僚和偏远地区的下层群众,旧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三、辛亥革命的评价本课小结面对民族危机,不同阶级的抉择政治基础:清政府统治腐朽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基础:三民主义军事基础:武装起义清政府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立宪派积极立宪请愿运动革命派提出纲领武装起义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革命压倒了改良袁世凯盗取革命果实课堂拓展辛亥革命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从政治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从此,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从帝国到民国从臣民到国民从君权神授到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写一篇小论文,评价孙中山或者袁世凯。假使中华民族不是遇着帝国主义压迫的空前大难关,以一个曹操、司马懿之流的袁世凯当国主,树立一个新朝代,那我们也可马虎下去了。但是我们在二十世纪所需要的,是一个认识新时代而又能领导我们向近代化那条路走的伟大领袖。袁世凯绝不是个这样的人。他不过是中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大批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1915)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等到他于民国五年(1916)六月六日死的时候,他没有做一件于国有益、于己有光的事情。——节选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写一篇小论文,评价孙中山或者袁世凯。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2023·全国卷)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2、(2024·浙江卷)1902年12月25日,《北洋官报》第1期“译报第一”栏目有一段相当于“编者按”的文字:“五洋六洲广漫漫,我国其中如弹丸。苍鹰疾视长蛇蟠,日砺牙角刷羽翰。各各远害谋利安,腾口掉舌辞翻澜。吁嗟!我民可以观。”据此可知,该报刊载外国新闻的目的是( )A.了解世界,挽救危机 B.开启民智,实业救国C.分析形势,倡导革命 D.传播新知,宣扬民主课堂练习3、(2021·广东卷)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课堂练习4、(2023·全国甲卷)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 )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5、(2020·全国Ⅲ卷)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课堂练习6、(2022·湖北卷)如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9、(2021·北京卷)1912年1月,列宁起草了一份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 )A.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B.孙中山领导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C.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D.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