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期末】2024年新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狙击期末】2024年新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狙击期末】新浙教版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空3分,总计45分)
1. 开学了,小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新的学校。他在校园中发现了很多新奇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以下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我们班的科学老师上课是否生动有趣? B.我的新书包肩带做的宽一点的原因是什么?
C.校园里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D.校园里哪些地方容易找到蚯蚓?
2. 下列单位换算中,不正确的是( )
A.1.7m=1.7m×100cm=170cm B.6.9m=6.9×100cm=690cm
C.8.8km=8.8×1000m=8800m D.5.4m=5.4×1000mm=5400mm
3.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两个形状不同的玻璃杯甲和乙,制成了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每隔10mL标注了一个刻度线,甲杯最多能装水100mL,乙杯最多能装水200mL,则( )
A.甲杯量程大,刻度均匀 B.甲杯量程小,刻度不均匀
C.乙杯量程小,刻度均匀 D.乙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匀
4.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C. D.
5. 为了上网买合适的鞋,小科同学测量了脚的长度,分别是24.1厘米、24.3厘米、23.9厘米、26.0厘米、24.4厘米。则小科脚的长度是( )
A.24.54厘米 B.24.5厘米 C.24.18厘米 D.24.2厘米
6.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B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
7.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8.如图为新版50元人民币,要测量一张50元纸币厚度,采用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
A.直接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币厚度
B.把一张纸币折成5层后用刻度尺测量厚度,然后再除以5
C.先测量100张同样纸币的总厚度,然后再除以100
D.先测量橡皮和一张纸币的总厚度,再减去橡皮的厚度
9.下列估测数值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外墙的厚度约为10cm B.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一名普通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kg D.人体适宜的环境温度约为37℃
10.近期感冒又流行起来,为监测体温,小科买回来一水银体温计,对其进行探究。回答下列小题。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为37.3℃后,忘记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又依次测量了其他四位病人甲,乙,丙、丁的体温,测量结果分别为37.3℃,37.3℃.38.4℃,38.4℃,其中一定发烧的病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小余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测量结果”汇总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B 用未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偏小
C 用测过发烧病人的体温计,未甩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 偏小
D 用吸水后膨胀的木质米尺测量课桌长度 偏小
A.A B.B C.C D.D
12.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装入固体粉末 B.加热液体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处理废弃药品
13.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是10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在把该温度计挂在墙上示数为50摄氏度,这教室里的实际温度为( )
A.50℃ B.45℃ C.55℃ D.40℃
14.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A. B. C. D.
15.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42分)
16.(4分)今年暑假新建的校园景观——“丹溪园”,园中亭子顶部木制构件连接采用中国特有榫卯结构。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如图,榫要插入卯中,则榫的宽度要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卯的宽度约1    (选填“mm”或“cm”或“dm”)。
17.(6分)天安门广场举行2022年元旦升国旗仪式,观众手持小国旗祝祖国繁荣昌盛。小明用文具盒里的毫米刻度尺测量了小国旗的长度,4次数据分别:21.01厘米、21.03厘米、21.02厘米、21.01厘米。
(1)同一面小国旗的测量结果会不同的原因是测量值与    间存在误差。
(2)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小明应采取的措施是    ,这面小国旗的长度应记为   厘米。
18.(4分)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的量程都是50mL(设底部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25mL的液体,对量筒而言,所装液体的液面将    ,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9.(4分)小北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读数为    cm。
(2)若该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另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2cm、2.43cm、2.42cm、2.45cm、2.64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测量值应取    cm。
20.(10分)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分度值为0.1℃,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由于液柱太细难以准确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   方向观察(填“A”、“B”或“C”)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新冠期间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学的体温如图甲所示,则他的体温为   ℃,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图丙所示,则测量的结果
   (选填“准确”或“不准确”)
21.(8分)一般情况下固体、液体、气体都会热胀冷缩。利用这个原理,因此人们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图甲是十七世纪伽利略设计的一个温度计:一根细的玻璃管,一端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整个装置不漏气。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    B处(选填“<”、“=”或“>”),由此可以推测相同情况下    (选填“水”或“空气”)热胀冷缩效果明显。
(2)如图乙是小科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如图丙所示: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铷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由此可推测,铜与铁的膨胀程度相比较,   膨胀程度快(选填“铜片”、“铁片”或“无法确定”)。
22.(6分)小琰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
(1)第一种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种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由一开始的R减小到R0,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完长度后又想测出整卷圆筒纸的圆周长,他先把一条矩形纸条轻轻地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然后在纸条重叠部分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出两孔间的距离,如此测出圆周长的方法  __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或“正确”)
三、探究题(每空2分,总计24分)
23.(6分)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制作酸奶需要多长时间?制作的最适温度是多少?科学兴趣小组打算一探究竟。
(1)为防止杂菌影响,制作酸奶前对容器和原料必须    。
(2)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一系列探究后,得到如下结果:
发酵时间 牛奶状况
2h 呈液态,无酸味
4h 呈液态,略带酸味
6h 呈蛋花状,微酸
8h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10h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分析结果可知:制作酸奶以发酵    h为宜,最佳温度为    ℃左右。
24.(6分)在“练习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的实验中:
(1)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按合理的顺序排列    。
A.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B.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时间
C.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估计被测液体温度
E.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2)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在测量烧杯中水温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错误:   。
(3)如图2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与A处相差5摄氏度的液柱的位置,则B处的温度是    ℃。
25.(6分)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①饲料配制 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加酶饲料和普通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烘干后储存.
②鲈鱼饲养 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苗,在两个相同的海水鱼池中各随机放养600尾鲈鱼苗,给一个鱼池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的    .
③结果记录 8周后,从每个鱼池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量,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在烘干加酶饲料时,要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    ;
(2)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    ;
(3)根据实验的记录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6.(6分)科学小组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任务】自制温度计,并用于温度测量。
【项目准备】基础材料:塑料瓶、吸管、水、橡皮泥、刻度尺、记号笔。
优化材料:自选。
【评价量规】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制定了评价量规,表中为部分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装置结构 结构完整,能较为直观地显示温度变化 结构完整 结构密闭性较差,无法显示温度变化
指标二:最小刻度 达到1℃ 达到5℃ 达到10℃
【项目制作】小组同学使用水进行温度计的制作。将组装好的自制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一起放入水中,根据温度变化,标记好刻度。
【小组研讨】(1)小科认为,用红墨水来制作效果会更好,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间研讨】(2)小组展示时发现,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温度计,放入相同温度的水中,液面上升的速度和最终液柱高度都不同(如图所示,液柱高度:甲<乙<丙),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项目评价】(3)根据评价表,甲温度计“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合格”。为使该温度计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温度计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8分)学完“温度的测量”后,班级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小灵、小溪、小镇在家利用生活中常见器材做了甲、乙、丙三个温度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灵用空瓶子、可弯曲导管、橡胶塞等制作了简易温度计(如图甲)。当温度升高,导管内液柱将如何移动?为什么? 
(2)小溪制作了乙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
①这个温度计的A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    。
t/℃ 17 19 21 23 25 27
h/厘米 30.0 24.9 19.7 14.6 9.4 4.2
②用此温度计不能测 29℃及以上的温度,请结合上表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镇利用吸管、玻璃瓶、硬纸和豆油在常温 (20℃) 环境下自制简易温度计(如图丙)。他将刚做好的温度计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烧杯中。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自制温度计内液体的相关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是    。
A. B. C. D.
四、综合题(28题4分,29题5分,总计9分)
28.(4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一支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10厘米,最大刻度A处离顶部2厘米。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B离顶部6.2厘米,如图所示。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表示人体正常体温37℃的刻度值位置距顶部    厘米。
29.(5分)小科学了体积测量后,对固体、液体的体积测量有了一定心得。对下列物体进行了测量与计算。
(1)图甲是圆柱体,已知底面积为S=8dm2、高度为H=10cm,求其体积。
(2)图乙是容积为480厘米3的瓶子,瓶子下端为均匀的圆柱体。加入一定水后,瓶中水的高度为10厘米,再将瓶子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出瓶中无水部分的高度为6厘米。求瓶中水的体积为多少?
(3)小科将体积相同的20个小玻璃球轻轻放入乙瓶中,如图丙所示测得此时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匀部分)。求每个小球的体积为多少?
狙击期末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考点】科学探究的意义.
【分析】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
【解答】解:A、我们班的科学老师上课是否生动有趣,是属于学校教学方面的问题,与科学学科无关,故A错误;
B、我的新书包肩带为什么要做的宽一点?是压强方面的知识,属于科学学科的范畴,故B正确;
C、校园里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是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属于科学学科的范畴,故C正确;
D、校园里哪些地方容易找到蚯蚓,是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属于科学学科的范畴,故D正确。
故选:A。
2.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此题换算过程中单位不统一,等号后面的1.7m不应带单位m,故A错误。
B、C、D三题的换算过程中,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正确,单位统一,
故B、C、D三题正确,
故选:A。
3. 【答案】D
【解析】【解答】解:每隔10mL标注了一个刻度线,甲杯最多能装水100mL,乙杯最多能装水200mL,所以乙的量程大,但乙杯下小上大,则乙的刻度不均匀。
故选:D。
4. 【答案】D
【解析】【考点】体积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分析】(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若仰视测量结果偏小,若俯视测量结果偏大。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和容器壁;
(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
【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B错误;
C、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C错误;
D、因为是测量圆的直径,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的直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量筒、温度计、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5. 【答案】D
【解析】【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计算时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解答】解:从题中数据可知,26.0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26.0cm是错误的,应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小科脚的长度为:
L==≈24.2cm。
故选:D。
6. 【答案】C
【解析】【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答】解:A、为了防止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逸出,因此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A正确;
B、换用更细的玻璃管使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更加明显,B正确;
C、实验时用手握住试管会导致试管内压强改变,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
D、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D正确。
故选:C。
7. 【答案】A
【解析】【考点】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分析】伽利略温度计使用空气制成的,因此它是根据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瓶中的空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迫使红色液柱向下降,并且外界温度越高,红色液柱越向下。
【解答】解:
由图中的伽利略温度计知道,当液面由B下降到A时,是因为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使水面下降。而瓶内压强增大,是因为外界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
说明此时的温度升高,故A正确。
故选:A。
8. 【答案】C
【解析】【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
【解答】解: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所以在各选项的方法中,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相同纸币的厚度,再除以100得到一张纸币的厚度,能够使测量结果的误差更小,故C正确。
故选:C。
9. 【答案】C
【解析】【考点】估值.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合理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教室外墙的厚度约为30cm,故A不符合实际;
B、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名普通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kg,故C符合实际;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人体适宜的环境温度约为25℃,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分析】在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体温计下方有一缩口,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
【解答】解: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为37.3℃后,忘记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又依次测量了其他四位病人甲,乙,丙、丁的体温,即体温计的初始温度是37.3℃,甲、乙的测量结果都是37.3℃,说明甲、乙的体温是低于或等于37.3℃,甲、乙不发烧;
测量丙、丁的示数为38.4℃,38.4℃,说明丙的体温一定是38.4℃,丁的体温是低于或等于38.4℃,所以丙一定发烧,丁可能发烧也可能不能发烧。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
【分析】根据对液体体积测量、天平使用、体温测量和长度测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解:A.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偏大,故A不合题意;
B.用未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故B不合题意;
C.发热病人体温较高,用测过发烧病人的体温计,未甩几下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测量结果会偏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吸水后膨胀的木质米尺,它的刻度间距变大,则测量课桌长度时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分析】A.根据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废弃药品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固体,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然后竖直试管,故A正确;
B.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要用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B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错误;
D.废弃药品,不能直接倒入水池进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故D错误。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考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分析】摄氏温标定义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点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已知此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5℃,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105℃,中间是105﹣5=10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温度计悬挂在教室显示温度是50℃,距离5℃有50﹣5=45个小格,求出45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5℃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教室的实际温度。
【解答】解: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1℃;
温度计显示温度为50℃时,教室的实际温度1℃×(50﹣5)+0℃=45℃。
故选:B。
14.【答案】A
【解析】【考点】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分析】①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②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③冰属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由图知,温度计的示数是25℃,说明环境温度是2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水混合物放在这一环境中会吸收热量,其中的冰会熔化,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
所以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开始时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温度计中液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体积收缩,温度计示数变小,直到与冰水混合物温度相同;
当冰全部熔化成水,温度升高,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也随着升高,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
所以温度计内液体体积先减少接着保持不变,随后体积膨胀,最终保持不变。
故选:A。
15.【答案】C
【解析】【考点】体积的测量.
【分析】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正确的步骤如下: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用量筒测体积读数时,主要应该平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
【解答】解: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是偏小的,所以会导致实际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大于V1,所以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其实是偏大的;故A错误;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以实际水和石头的总体积V2是偏小的,所以用该数据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也是偏大的,故B错误;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所以读数V2是比真实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读数叶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C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会导致V2偏大,所以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的数值也会偏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6.【答案】小于;mm。
【解析】【考点】估值.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解:要将榫插入卯中,榫的边长要略小于卯的边长,所以榫的宽度略小于卯的宽度,为保证两者结合紧密,结实,间隙要很小,所以小于1mm。
故答案为:小于;mm。
17.【答案】(1)真实值;(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1.02。
【解析】【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1)测量值与真实值间存在误差;
(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实验误差;取其4个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确定测量结果保留的位数。
【解答】解:(1)因为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值与真实值间存在误差,所以同一面国旗的测量结果会不同;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使测量结果接近真实值,必须采取的措施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小国旗的长度L=≈21.02cm。
故答案为:(1)真实值;(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1.02。
【点评】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18.【答案】等于;大于
【解析】【考点】量筒.
【分析】量筒与量杯都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它们的最大不同在于:量筒是圆柱形,而量杯是下细上粗的敞口形状,表现在刻度上,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度则是“下疏上密”的。据此来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即可。
【解答】解:如右图所示,量筒是圆柱形,而量杯是敞口的,所以当在量程为50mL的量筒和量杯中分别倒入25mL的液体时,量筒中所装液体的液面将等于,量杯中所装液体的液面高度将大于。
故答案为:等于;大于。
19.【答案】2.80;2.43
【解析】【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1)先看清分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带分度值的下一位;
(2)先去掉错误的数据,剩余的数据相加除以个数即为物体的长度。
【解答】解:刻度尺的一大格是1cm,每一大格是10小格,则每小格是1mm,此时物体的起始端在5.50cm,末端在8.30cm处,物体的长度为L=8.30cm﹣5.50cm=2.80cm;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先将错误的数据2.64cm舍去,剩余的数据相加除以个数即为物体的长度即:L==2.43cm。
故答案为:2.80;2.43。
20.【答案】热胀冷缩;A;放大镜;38.1;准确。
【解析】【考点】体温计读数.
【解答】解:(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体温计的读数与一般的温度计方式不同,它有特殊的结构,即很细的弯管和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起到放大镜的作用,便于观察体温。因此,要从A处观察体温。
(3)根据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如图所示,温度计的量程是35~42℃,每一大格分10小格,每小格0.1℃,液柱在38℃后1格,读数为38.1℃。
(4)原来示数为38.1℃,忘记甩就用它测量小军的体温时,图丙体温计的示数是38.9℃,液柱会受热膨胀向上升高,故此次测量是准确的。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A;放大镜;38.1;准确。
21.【答案】(1)<;空气;(2)增大瓶子的容积或换用更细的玻璃管;(3)铜片
【解析】【解答】解:(1)伽利略温度计是气体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温度越高,气体受热膨胀,则液柱高度越低,故A处的温度<B处温度;气体的热胀冷缩效果更明显;
(2)为了使自制温度计变化更明显,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或更大容积的玻璃瓶;
(3)由丙图可知指针向右偏转,说明铜片一侧受温度影响更大。
故答案为:(1)<;空气;(2)增大瓶子的容积或换用更细的玻璃管;(3)铜片。
22.【答案】(1);(2);(3)正确。
【解析】【考点】长度的测量.
【解答】解:(1)第一种方法:不可能把纸拉直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
则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r2);
纸的厚度为d,则纸的总长度(L)的计算表达式。
(2)第二种方法:卷筒纸的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r2);
被拉开的部分卷筒纸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R02);
纸的厚度为:;
则 纸的总长度(L)的计算表达式:;
(3)题上提到用矩形纸只是一种误导,因为无论用什么来测量都只需要一条线 所以无论垂直于否都没有关系,因此测出圆周长的方法正确。
故答案为:(1);(2);(3)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对于微小的长度、质量等物理量采用累积法,认识到纸的厚度为d与纸的总长度为L的乘积等于横截面积π(R2﹣r2)是关键。
三、探究题
23.【答案】(1)灭菌(2)8;40
【解析】【考点】猜想与事实验证.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解答】解:(1)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把制作酸奶前对容器和原料进行高温灭菌,目的是杀死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和真菌的孢子等,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2)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乳酸菌),无氧的条件下发酵。结合题表数据可知,8h酸奶已经是呈凝固状,酸度适中了,没有必要再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延长到10h。所以,制作酸奶以8小时为宜,最佳温度为40℃左右(活菌数目最多)。
故答案为:(1)灭菌(2)8;40
24.【答案】(1)DAFBCE;(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3)﹣5。
【解析】【考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答】解:(1)由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在使用温度计的时候应该先估计被测温度,根据估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在测量的时候温度计的液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待示数稳定后读数,且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所以正确的顺序是:D A F B C E。
(2)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左图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A处的温度为0℃;瓶内气体推动液柱由A处向C处移动时,表示温度上升,液柱由A处向B处移动时,表示温度下降,所以B处的温度为﹣5℃。
故答案为:(1)DAFBCE;(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3)﹣5。
25.【答案】(1)酶失去活性;(2)加酶饲料;(3)植酸酶能够促进鲈鱼的生长.
【解析】【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分析试验设置可知:该实验是以植酸酶为变量形成的对照试验,目的是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
【解答】解:(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
(2)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植酸酶)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植酸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步骤②应该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的加酶饲料.
(3)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本实验中投喂普通饲料的是对照组、投喂加酶饲料的是实验组,由实验结果“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可知:植酸酶能够促进鲈鱼的生长.
故答案为:(1)酶失去活性;(2)加酶饲料;(3)植酸酶能够促进鲈鱼的生长.
26.【答案】(1)同意,红墨水能使现象更明显;(2)空气的受热膨胀比水明显,丙中空气多,故液柱上升最高;(3)换用直径更细的吸管。
【解析】【分析】(1)用红墨水来制作效果会更好,因为红墨水能使现象更明显;
(2)空气的受热膨胀比水明显,据此分析;
(3)换用直径更细的吸管或换用更大的塑料瓶,可使液柱变化明显。
【解答】解:(1)小科认为,用红墨水来制作效果会更好,这个观点正确,因为红墨水能使现象更明显;
(2)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温度计,放入相同温度的水中,液面上升的速度和最终液柱高度都不同,液柱高度:甲<乙<丙,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空气的受热膨胀比水明显,丙中空气多,故液柱上升最高;
(3)为使该温度计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改进建议:换用直径更细的吸管或换用更大的塑料瓶。
故答案为:(1)同意,红墨水能使现象更明显;(2)空气的受热膨胀比水明显,丙中空气多,故液柱上升最高;(3)换用直径更细的吸管。
27.【答案】(1)当温度升高,烧瓶中的气体膨胀,对导管中的液体有向外的力,而导管伸向左侧,故液柱向左移动;
(2)①玻璃泡;②分析表中数据能看出,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约会下降5cm,故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该温度计不能测出29℃及其以上的温度;(3)A。
【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
(2)与常规温度计进行对比;
(3)晶体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
(1)当温度升高,烧瓶中的气体膨胀,对导管中的液体有向外的力,而导管伸向左侧,故液柱向左移动;
(2)①据实验用温度计的构造可知,这个温度计的A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②分析表中数据能看出,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约会下降5cm,故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该温度计不能测出29℃及其以上的温度;
(3)将刚做好的温度计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烧杯中,温度开始下降,并降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0℃不变,当冰块全部熔化后,其温度又逐渐升高至室温20℃,并保持室温不变,故CD错误;
温度计内的液体(豆油)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温度计内液体在温度降低时其体积减小,在冰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不变、体积也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最终温度不变,其体积也保持不变,所以A正确,B错误,故选A。
故答案为:(1)当温度升高,烧瓶中的气体膨胀,对导管中的液体有向外的力,而导管伸向左侧,故液柱向左移动;(2)①玻璃泡;②分析表中数据能看出,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约会下降5cm,故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该温度计不能测出29℃及其以上的温度;(3)A。
四、综合题
28.【答案】热胀冷缩;5。
【解析】【考点】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分析】(1)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2)因为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表示B处代表35℃.B离顶部6.2厘米,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可以得到,温度升高5℃时,液柱升高3cm,即1cm代表的温度是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再以B处的35℃为起点,求出37℃处距离顶端的距离。
【解答】解:(1)温度计的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B处代表35℃,B离顶部6.2cm,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cm处,由此可知,温度升高5℃时,液柱升高3cm,即1cm代表的温度是℃,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37℃与B处的距离:,B处离顶部6.2cm,所以37℃与顶部的距离为6.2cm﹣1.2cm=5cm。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5。
29.【答案】(1)8×103cm3;(2)300cm3;(3)3cm3。
【解析】【考点】体积的测量.
【分析】(1)圆柱体的体积可以用公式V=SH计算;
(2)列出水的体积的表达式,列出上面空白部分的表达式,再利用这两部分体积之和为瓶子的容积,即可解出瓶子的底面积,再利用体积公式计算出水的体积;
(3)先求出水与球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即可求出球的总体积,然后除以球的个数即可得到一个球的体积。
【解答】解:
(1)利用体积公式V=SH得出:
V=SH=8×102cm2×10cm=8×103cm3,
(2)已知瓶子容积是480cm3,设瓶子的底面积为S,则水的体积是V水=S×10cm,倒放时无水部分的体积是V空=S×6cm,根据题意可得:
V水+V空=V,
即:S×10cm+S×6cm=480cm3;
S=30cm2,

(3)水与球的总体积:
V总=V水+V球=S×h=30cm2×12cm=360cm3,

则每个球的体积为:。
答:(1)甲图中圆柱体的体积是8×103cm3;
(2)图乙中瓶中水的体积是300cm3;
(3)图乙中每个小球的体积为3cm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