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古诗词诵读-锦瑟/李商隐《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极具代表性的朦胧诗。从诗歌的体裁来看,它属于七言律诗,但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却突破了传统律诗的固有模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等,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更使得诗歌的旨意变得隐晦迷离,引发了后世读者无尽的解读与猜测。其语言优美华丽,辞藻丰富,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在有限的字数内蕴含了深刻而复杂的情感,涵盖了诗人对爱情、身世、人生等多方面的深沉感慨,是李商隐诗歌创作风格的典型体现,对于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多元风貌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深邃意蕴具有重要的文本价值。(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准确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 “锦瑟”“弦”“柱”“晓梦”“望帝”“沧海”“蓝田” 等的读音和含义。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梳理诗歌的结构层次,明确各联所描绘的意象以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典故、象征、比兴等,并能举例说明。(二)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及其营造的意境氛围,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从意象入手解读诗歌情感。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以及同时代诗人的作品,体会李商隐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掌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诗歌鉴赏方法,提高文学鉴赏的综合素养。(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诗人在诗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包括对美好年华的追忆、爱情的失落、身世的飘零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等,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中细腻情感的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探究诗中典故的来源和文化内涵,如庄子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珠、蓝田日暖等典故所蕴含的道家思想、神话传说等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拓宽文化视野。体会诗歌所体现的唐代社会文化风貌和文人精神世界,理解中国古典诗歌在传承文化、反映时代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教学重点意象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中 “锦瑟”“蝴蝶”“杜鹃”“沧海”“明月”“蓝田” 等意象的含义及其组合所构建的意境,这是把握诗歌情感的关键。例如,通过对 “庄生晓梦迷蝴蝶” 中 “蝴蝶” 意象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其象征的虚幻、迷离之感,进而理解诗人对往昔美好却又难以捉摸的情感追忆。表现手法剖析:详细讲解诗歌中典故、象征、比兴等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使学生明白诗人如何借助这些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内心复杂情感。如讲解 “望帝春心托杜鹃” 中杜鹃啼血这一典故,让学生明白诗人借此传达出的哀怨、凄切的情感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痛惜。(二)教学难点诗歌主旨的把握:由于诗歌旨意隐晦,多种情感交织融合,且李商隐生平经历复杂,学生在准确把握诗歌主旨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创作风格以及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诗歌所蕴含的关于爱情、身世、人生哲理等多重主题,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诗歌主旨的合理理解,避免单一化、片面化的解读。朦胧意境的体悟:本诗意境朦胧,诗意空灵,学生较难深入体会这种独特的艺术美感。教师要通过反复诵读、引导联想与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沉浸于诗歌的语言和意象之中,感受诗歌所营造的那种含蓄、深邃、悠远的朦胧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感受力,使学生能够领略到李商隐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在黑板上写下 “诗谜” 两个字,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古代诗歌的海洋中,有一些诗作犹如神秘的谜语,它们用精美的文字、奇妙的意象编织谜面,而谜底则藏在诗人的内心深处,等待着后人去揭晓。今天,我们就来探寻这样一首千古之谜般的诗作 —— 李商隐的《锦瑟》。大家对李商隐都有哪些了解呢?” 引导学生回忆李商隐的生平经历、诗歌风格以及代表作等相关知识,从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活动:学生们积极思考,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提到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歌情感细腻、意境朦胧;有的学生则列举出李商隐的其他诗作,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夜雨寄北》等,并简单介绍了这些诗歌的大致内容和情感基调。通过回忆和交流,学生们对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有了初步的印象,也激发了他们对《锦瑟》这首诗的探究兴趣。二、初读感知教师活动: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全诗,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并标注出不认识或不确定读音的字词。范读结束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全文,重点讲解 “锦瑟”“弦”“柱”“华年”“晓梦”“望帝”“沧海”“蓝田” 等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然后带领学生齐声朗读全诗,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和语言的节奏感。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倾听教师的范读,跟随教师的朗读节奏进行标注和跟读。在教师讲解生字词时,学生们专注地做好笔记,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及时提问。随后,在齐声朗读中,学生们努力做到读音准确、节奏恰当,初步体会到诗歌的朗朗上口和音韵和谐,对诗歌的整体风貌有了初步的感知。三、文本解读(一)意象分析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提出问题:“同学们,让我们仔细品味每一句诗,找出其中的意象,并思考这些意象给你带来怎样的直观感受。比如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里的‘锦瑟’就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有什么特点?又能让你们联想到什么呢?” 通过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意象背后的内涵,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阅读诗句,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对于首联中的 “锦瑟” 意象,有的学生认为锦瑟的弦多而细密,声音繁复悠扬,可能象征着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经历;有的学生则联想到锦瑟华美的外观,猜测这或许与诗人对往昔美好岁月的回忆有关。在讨论 “庄生晓梦迷蝴蝶” 中的 “蝴蝶” 意象时,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蝴蝶轻盈灵动,代表着梦幻、自由和美好却又难以把握的事物;有的则结合庄子梦蝶的典故,指出蝴蝶象征着虚幻不实、扑朔迷离的人生境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逐步深入挖掘诗歌中意象的丰富内涵,体会诗人借助意象传达情感的精妙之处。(二)表现手法探究教师活动:在学生对意象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分析了诗中的意象,那么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意象来表达情感的呢?大家看看诗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比如‘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呢?” 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典故、象征、比兴等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及其对表情达意的独特效果。学生活动:学生们结合之前对意象的分析和教师的问题提示,仔细揣摩诗句,发现了诗歌中多处运用的表现手法。对于 “望帝春心托杜鹃” 一句,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或回忆所学知识,了解到望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哀怨凄切的典故,明白了诗人借此典故来寄托自己内心的哀怨、愁苦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悲痛之情,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委婉含蓄、深沉动人。在分析其他诗句时,学生们也能敏锐地指出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中运用的象征手法,体会到诗人以沧海遗珠、良玉生烟等象征自己的才华被埋没、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和悲哀,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三)主旨探讨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 “《锦瑟》这首诗的主旨究竟是什么” 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引导学生从诗人的生平遭遇、创作背景、诗歌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诗歌的主旨,避免片面和单一的解读。例如,提示学生思考李商隐所处的晚唐时代的社会风貌、政治局势以及他个人在仕途、爱情等方面的坎坷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诗句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证。学生活动:学生们分成小组,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小组从爱情的角度出发,认为诗歌是诗人对自己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的回忆与追思,诗中的意象如 “蝴蝶”“杜鹃” 等都与爱情的悲欢离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小组则侧重于诗人的身世遭遇,提出诗歌是李商隐对自己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感伤与慨叹,“沧海月明珠有泪” 正是诗人自比明珠,却在黑暗现实中被埋没、流泪的生动写照;还有的小组从人生哲理的高度来解读诗歌,认为诗中蕴含着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思考和对世间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无奈与惋惜。各小组在讨论结束后,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本小组的讨论成果和观点,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质疑和补充意见,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学生们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深化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