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是九年级语文的重要课文。文章以“智取”为核心,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智勇双全和杨志的急躁冲动。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同时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此外,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也极具匠心,通过“天气热”的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总的来说,《智取生辰纲》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展现了高度的艺术价值,是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能力和赏析水平的重要素材。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小说已有一定阅读基础,部分同学可能接触过《水浒传》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对故事背景有所了解。然而,文章采用古白话并夹杂方言,篇幅较长且情节复杂,对学生理解文章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熟悉文本,理解文章大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深入领略作品的文学魅力,理解其深刻内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2、引导学生赏析环境描写,理解作者铺设情节的匠心。3、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众人的言行。赏析精妙的环境描写的作用。2、教学难点: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品评人物。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一天正是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酷热难当。南山北岭,崎岖小径之间,一行十五人押着十一担金珠宝贝,走上黄泥冈。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光天化日,在众位看官的眼皮子底下,一场八个人打劫了十五个人的好戏就这么发生了。这就是令无数读者拍案叫绝的一场著名劫案:“智取生辰纲”。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者及背景介绍简介作者施耐庵。简介《水浒传》及其成书背景。介绍生辰纲的由来及本文节选部分的背景。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二)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然后用简短的话来概括一下《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分别站在杨志和吴用的视角复述故事。(默读要求同学们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站在杨志角度】六月初四那天,杨志押送生辰纲,尽管一路小心翼翼,但在黄泥冈松树林,还是被等在那里的吴用、晁盖等人劫去,押送生辰纲失败。【站在吴用角度】在六月初四那天,吴用、晁盖等八位好汉,在黄泥冈松树林,用计谋智取了杨志押送的生辰纲。2.梳理故事线索杨志一行:上路——中计——失纲吴用一行:定计——施计——劫纲3.两条线索的区别在哪?预设:我们能够在文章中对杨志一行的遭遇都能清楚地看到,所以这是一条明线。而吴用一行施计的行为,我们一开始也都是不知道的,直到最后真相大白时我们才读懂,所以这是一条暗线。4.明暗两线并行的结构有什么好处呢?分享心得:明暗两线相交织,故事情节更紧凑。(三)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杨志的性格特征。从杨志的言行举止中分析其性格特点。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如调整赶路时间、对待军士的态度、对卖酒汉子的警惕等。归纳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小心谨慎、急功近利、不善沟通。2、分析吴用等人的智谋。从吴用等人的言行举止中分析其智谋。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如伪装客商、利用天气、下药等。归纳吴用等人的智谋特点:足智多谋、团结一心、环环相扣、滴水不漏。3、比较杨志与吴用的智谋高低。从杨志的失败和吴用的成功中分析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杨志失败的原因不仅在于吴用的智谋更高明,更在于他自身的性格缺陷。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读课文,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四)赏析环境描写找出课文中有关“热”的环境描写。如“六月初四正午,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酷热难当。”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人物心情:炎热的天气使杨志一行人心烦意乱,为后来的中计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炎热的天气使杨志一行人急于找地方休息,为吴用等人下药提供了机会。暗示主题:生辰纲是不义之财,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是劫富济贫的义举,炎热的天气象征着腐败的统治和人民的苦难。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学会赏析环境描写。(五)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杨志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启发。教师引导学生从内部关系、外部环境和自身性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角色扮演:帮杨志再闯一次关。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杨志,你有办法将生辰纲平安地运到东京吗?学生分组设计台词和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各组的表现,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促使学生思考怎样的语言表达更加得体、更加有利于解决问题、达成交流的目的。同时,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六)拓展延伸赏析《水浒传》中的其他精彩情节。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风雪山神庙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情节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探究《水浒传》中的农民起义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浒传》中的农民起义精神是反抗压迫、追求平等和自由的精神。分析农民起义的局限性:缺乏明确的政治纲领和领导力量等。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水浒传》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七)、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赏析、合作探究等。强调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会赏析环境描写,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布置作业:阅读《水浒传》的其他章节,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继续阅读《水浒传》,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梳理故事情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氛围较好。但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古白话理解存在困难,影响了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把握。今后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影视片段、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也要加强对古白话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