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一篇科普性质的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揭示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进而发明了雷达的故事。这篇文章结构清晰,内容生动有趣,既介绍了科学知识,又展现了科学家的智慧和探索精神。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仿生学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科学家如何从自然现象中获取灵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文章也强调了观察和实验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培养细心观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整体而言,这是一篇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佳作,适合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夜间飞行的秘密》学情分析显示,学生对这篇课文普遍表现出浓厚兴趣。一方面,他们对蝙蝠和雷达这些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二者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家反复试验揭示秘密的过程,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科学探索的魅力和严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提出问题,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展现出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同时,这篇课文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未知的热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常用字,掌握“雷达、蚊子”等12个词语。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了解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揭示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借助问题清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掌握多音字,会写常用字和词语。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能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蝙蝠如何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进行探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提问:你们认识它们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板书课题:《夜间飞行的秘密》,并质疑: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科技产品,课题用“和”字连接是为什么呢?
2、介绍作者和背景:
简要介绍法布尔及其作品《夜间飞行的秘密》的创作背景和文学地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出示会认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荧、屏”,并强调字音和字形。
出示会写字:“蚊、即、科、横”等14个字,指导书写,注意笔顺和间架结构。
学生读词、写字,同桌互查。
蝙蝠 苍蝇 即使 证明
敏锐 系铃铛 障碍物 荧光屏
理解词语,扫清障碍:
讲解重要的双音节词,如“隐秘”等,并依据课文内容阐释其含义。
2、自由朗读,概括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概括课文大意。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主要讲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保证飞机在夜里能安全飞行。
质疑导入,引发探究:
根据课题质疑,如: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飞机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解决质疑,了解文章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习第1~2自然段:
提问:课文为什么一开头要写飞机夜行?
过渡: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
学习第3自然段:
提问: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画出有关句子。
思考:这些现象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学习第4~6自然段:
提问: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学生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通过填表或做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小组交流,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填空: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学习第7自然段:
提问:蝙蝠的嘴和耳朵究竟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学生自学第七自然段,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能理解它吗?
同桌讨论,完成填空,教师操作课件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学习第8自然段:
提问:科学家根据蝙蝠的飞行特点,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学生朗读第八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想象画面,自学写飞机夜间飞行的示意图。
交流雷达工作的原理,建立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联。
(四)合作探究,深化理解
问题清单,不同角度提问:
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清单,发现提问角度,如针对课文内容、写法、生活经验等。
学生完善问题清单,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表格填写,梳理实验过程: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关于科学家实验过程的表格,并上台介绍实验过程。
示意图绘制,理解探路原理:
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绘制蝙蝠探路示意图和飞机夜间飞行示意图。
结合示意图描述蝙蝠探路的过程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五)拓展延伸,激发创造
仿生学介绍:
介绍仿生学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人类仿生创造的东西,如雷达、潜水艇等。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创造发明也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
表演题:
想象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然遇到了夜行的飞机,它们会怎么说?
同桌练习,配以动作演一演。
(六)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总结回顾:
提问:学完了课文,你能说说课题为什么要用“和”来连接蝙蝠、雷达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实验和研究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
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和词语。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搜集更多关于仿生学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通过课题质疑和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兴趣浓厚。
通过合作探究和示意图绘制,学生深入理解了蝙蝠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通过拓展延伸和表演题,学生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不足之处:
在复述科学家三次实验的过程时,学生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课文中的语言,只是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
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应增加朗读时间,让语文课堂更显语文味。
改进措施:
在复述实验过程时,可引导学生先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再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以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科普性文本的朗读,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在课后练习中,可增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