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快阁/黄庭坚《登快阁》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代表作之一,被选入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快阁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向往归隐的情怀,以及在孤独寂寞中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学生了解宋诗风貌、体会诗人情感与诗歌艺术技巧的重要文本。诗中开篇即点明登阁之事,以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展现诗人完成公务后的轻快心情,“倚” 字写出诗人对快阁周围景致的欣赏姿态。接着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两句,对仗工整,意境开阔,从视觉角度描绘了秋景的高远澄澈,既有自然之美,又暗示了诗人心境的明朗与超脱。“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运用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知音难觅的孤独以及借酒消愁的无奈。最后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则直白地抒发了诗人渴望归隐、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整首诗情感脉络清晰,层层递进,情景交融,充分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独特魅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背诵、默写《登快阁》全诗,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如 “倚”“绝”“聊” 等的含义和用法,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引导学生了解黄庭坚及其诗歌创作风格,知晓本诗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典故的运用、情景交融、对仗等,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艺术技巧的分析能力。(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诵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通过诵读来把握诗歌的内涵。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针对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以及艺术特色等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三)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厌倦官场、向往归隐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同情,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人生的得失与选择,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四)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诗所反映的宋代文化背景和士大夫阶层的精神追求,使学生认识到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了解诗歌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引导学生探究本诗与中国古代文人山水情怀、归隐思想的渊源关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互补思想的认知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比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一)教学重点诗歌的内容理解:深入解读诗歌的字面意思,梳理诗歌的行文脉络,明确诗人在诗中描绘的景物、叙述的事件以及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人从 “快阁观景” 到 “思归归隐” 这一情感发展过程,把握诗歌的主旨。艺术手法赏析:重点讲解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对仗、典故、情景交融等。引导学生赏析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的对仗之美和意境营造,理解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中典故的内涵及其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体会整首诗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诗人的心境,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二)教学难点诗人情感的深度挖掘:探究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归隐之愿,还包括其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奈、愤懑以及对自由精神境界的追求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为何会产生这些情感,这些情感在宋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怎样的典型性和普遍性,使学生能够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学生对古典诗歌情感内涵的感悟能力。文化内涵的体悟:帮助学生领悟诗歌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包括宋代士大夫的文化心态、审美情趣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归隐文化等。使学生明白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文化的结晶,让学生能够从文化的高度来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传承意识,这对于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拓展。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古代文人登高望远的绘画作品,如马远的《踏歌图》、夏圭的《溪山清远图》等,引导学生观察画中人物的姿态和神情以及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提问学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文人登高往往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情感寄托,同学们能想到哪些与登高有关的诗词名句呢?” 鼓励学生积极回忆并回答,如陈子昂的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王之涣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等。由此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黄庭坚的《登快阁》,介绍黄庭坚在宋代诗坛的重要地位以及本诗在其创作生涯中的代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活动:仔细观察绘画作品,沉浸在古典文化的艺术氛围中,感受古人登高的情境。积极思考教师的提问,回忆学过的登高诗词,举手发言分享自己所熟知的名句,并简要阐述这些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二、作者及背景介绍教师活动:通过 PPT 展示黄庭坚的生平简介,包括他的字号、籍贯、仕途经历、文学流派以及在诗歌、书法等领域的成就,重点讲解他在北宋新旧党争中的遭遇,其政治生涯的坎坷对他文学创作风格的影响。介绍本诗的创作背景,讲述黄庭坚在太和县任知县时的忙碌公务生活,以及他在快阁上远眺时的心境变化,使学生了解诗人创作此诗时的具体情境,为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奠定基础。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做好笔记,对黄庭坚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在脑海中勾勒出诗人的形象和时代轮廓,为深入理解诗歌做好知识储备。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教师活动: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全诗,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注意字音的准确、节奏的划分以及韵律的美感,同时标注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原文,标注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如 “痴儿(chī ér)”“了却(liǎo què)”“倚(yǐ)”“朱弦(zhū xián)”“绝(jué)”“青眼(qīng yǎn)”“聊(liáo)” 等,引导学生齐声朗读诗歌,初步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提问学生:“读完这首诗,你对诗歌的整体内容有一个怎样的印象?诗人在诗中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叙事、写景、抒情等角度进行初步概括。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范读,认真倾听,标注字音和节奏,跟读几遍后,自己放声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和语言的流畅性,解决字词读音和释义的问题,能够通顺地朗读全诗。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有的小组可能会回答诗人先写了完成公事登上快阁,接着描写了阁上所见的秋景,最后抒发了自己想要归隐的心情等,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四、文本解读,深入探究首联解读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聚焦首联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提问:“‘痴儿’一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何自称‘痴儿’?‘了却公家事’和‘倚晚晴’这两个行为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诗句背后的情感内涵和诗人的自我认知。讲解 “痴儿” 这一典故的出处及在诗中的运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官场中的无奈和自嘲,以及完成公务后的解脱与轻松之感,通过对 “倚” 字的分析,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快阁周围自然景色的喜爱和欣赏姿态。学生活动:结合课下注释和教师的讲解,思考 “痴儿” 一词的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分析 “了却公家事” 和 “倚晚晴” 所体现的诗人心境变化,理解诗人以 “痴儿” 自称所蕴含的复杂情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 “痴儿” 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我的调侃,“倚晚晴” 则表现出诗人在忙碌之后的闲适与惬意等,各小组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准备在全班分享。颔联赏析教师活动:展示颔联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的诗句,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提问:“这两句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句所展现的画面,感受诗人所营造的开阔、高远、澄澈的意境,体会诗人在描绘秋景时融入的情感,如豁达、超脱等心境,讲解诗句中对仗的工整性及其对增强诗歌韵律美和艺术感染力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古典诗歌的语言之美。学生活动:仔细研读诗句,找出 “落木”“千山”“天”“江”“月” 等意象,在脑海中构建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自己所想象到的秋夜江天图,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画面描述,互相评价补充,体会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之美。分析诗句的对仗特点,找出上下句中相对应的字词,如 “落木” 对 “澄江”、“千山” 对 “一道”、“天远大” 对 “月分明” 等,感受对仗的精妙之处,理解对仗手法对诗歌艺术表达的重要性,通过反复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颈联探究教师活动:针对颈联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介绍 “朱弦”“佳人”“青眼” 等典故的来源和含义,如伯牙为子期破琴绝弦的故事以及阮籍青白眼的典故,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此处运用这些典故的用意。提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绝’和‘横’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作用?” 通过对这两个关键字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知音难觅以及借酒消愁的复杂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如何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情感,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用典艺术的鉴赏能力。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教师对典故的讲解,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典故的背景和寓意,结合诗句内容,在小组内讨论诗人运用典故所表达的情感,分析 “绝” 和 “横” 字对强化情感的作用,如 “绝” 字体现了诗人对知音不在的绝望和伤心,“横” 字则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美酒而稍显放纵的神态,背后却是无尽的孤独和无奈,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结合典故和关键字词的分析,阐述对这两句诗情感内涵的理解,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质疑,在互动交流中深化对诗句的理解。尾联解读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解读尾联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提问:“诗人为什么想要‘万里归船’?‘弄长笛’和‘与白鸥盟’这两个行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愿望和心境?” 启发学生思考诗人的归隐之志以及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讲解尾联所表达的诗人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自然的强烈情感,让学生体会诗人在诗末所展现出的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对诗歌情感脉络进行梳理,把握诗人从登阁观景到抒发归隐情怀这一情感发展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学生活动:结合全诗的情感基调,思考尾联中诗人的情感表达,讨论 “万里归船”“弄长笛”“与白鸥盟” 等意象所象征的意义,理解诗人向往的归隐生活的具体内涵,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诗人归隐愿望的看法,分析诗人在诗末情感的升华,体会诗人对自由精神境界的追求,每组选派代表总结小组观点,在全班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补充意见,共同完善对尾联的解读,从而深刻理解全诗的主旨。五、艺术特色总结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全诗,从整体上总结《登快阁》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结构布局等方面。提问:“同学们,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学习,我们发现了它在艺术上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如诗歌的对仗工整、用典巧妙、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以及语言的凝练优美、韵律和谐等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系统地梳理诗歌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对诗歌的艺术价值有更清晰的认识。通过 PPT 展示一些其他运用了类似艺术手法的古典诗歌片段,如杜甫的律诗对仗句、李商隐的用典诗句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掌握,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回顾诗歌的各个部分,从不同角度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和理解,如有的学生可能会指出诗歌中某一处对仗的精妙之处,有的学生可能会对用典的效果有独特的见解等,各小组将成员的观点进行整合,形成较为系统的总结内容,推选代表向全班汇报。认真阅读教师展示的对比阅读材料,仔细分析其他诗歌中的艺术手法与《登快阁》的异同之处,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对比阅读感受和发现,体会古典诗歌艺术手法的多样性和传承性,将所学的诗歌鉴赏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古典诗歌艺术魅力的感悟。六、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回顾黄庭坚的生平背景、《登快阁》的诗歌内容、情感内涵以及艺术特色等重点知识,强调诗歌所表达的诗人厌倦官场、向往归隐的情感以及诗人在孤独寂寞中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人生启示,提问:“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古典诗歌的艺术之美,还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那么,从黄庭坚的人生选择和情感表达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理想,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对黄庭坚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登快阁》的独特魅力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思考教师提出的关于人生启示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热烈讨论,每个学生都积极分享自己从诗歌中得到的感悟,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要坚持自己的内心追求,不被世俗名利所束缚;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在面对困境时要学会寻找心灵的慰藉等,各小组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推选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分享,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成长,深化对诗歌文化内涵和人生价值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