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时期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被选入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
从诗歌内容上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临安春雨初晴时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诗中既有对江南春雨、小巷纸鸢等自然和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出江南春日的闲适与柔美;又蕴含着诗人壮志未酬、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归家不得的无奈与惆怅等复杂情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解读,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陆游晚年的心境以及南宋时期文人的生存状态。
从艺术特色而言,本诗语言清新隽永,意境悠远深邃。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如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短短两句,将春雨夜至、杏花待放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不加雕琢却韵味十足。同时,诗中巧妙地运用典故,如 “素衣莫起风尘叹”,借陆机 “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官场污浊的不满和洁身自好的追求。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为学生学习诗歌鉴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本诗作为古诗词诵读单元的一篇经典之作,与单元内其他诗词共同肩负着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在必修教材中所学的诗歌鉴赏知识和技能,如诗歌意象、意境、情感、表现手法等,同时深入体会南宋诗歌独特的时代风貌和文化底蕴,为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奠定基础。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认读、书写诗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实词、虚词和诗句的含义,如 “霁”“世味”“京华”“素衣” 等,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优美、凝练的语言,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如 “一夜”“明朝” 等时间词的运用,以及 “听”“卖” 等动词的表现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和鉴赏能力,能够模仿诗歌的语言风格进行简单的诗词创作或改写。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能力,通过梳理诗歌的层次结构和情节发展,把握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情感脉络,理解诗人从表面的闲适生活到深层的郁闷心境的转变过程,学会分析诗歌情感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诗人运用的白描、典故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诗歌的艺术价值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评价,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美,通过想象和联想,将诗中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如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所描绘的江南春雨图,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美的鉴赏能力,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如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对仕途的失望、对家乡的思念等,使学生能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同时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诗歌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
通过学习本诗,让学生了解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氛围以及文人的生活境遇和精神追求,感受陆游诗歌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体会陆游等古代文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心系家国的高尚情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从古代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旨,把握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尤其是壮志未酬的无奈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这是深入解读诗歌的基础,也是体会诗歌艺术魅力的关键。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重点掌握白描手法和典故的运用,体会其对诗歌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的作用,通过对艺术特色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的细腻变化和深层内涵,理解诗人表面闲适与内心郁闷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这种情感在南宋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成因,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对诗人人生经历的了解,同时对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情感敏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引导学生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理解陆游在诗中所展现的文人风骨和家国情怀,并将这种文化传承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是一个较为抽象和宏观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帮助学生将诗歌中的文化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和素养。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展示一幅江南春雨的图片,伴随着轻柔的雨声背景音乐,向学生们描绘江南春雨的柔美与宁静,提问学生:“在这样的春雨时节,你们会有怎样的心境和联想呢?”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春雨的感受和体验,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诗歌的兴趣。
介绍陆游的生平经历,着重讲述他一生心系国家,渴望收复失地,但却壮志难酬,晚年在山阴老家度过了一段闲适却又内心矛盾的时光。提及他的一些著名爱国诗篇,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让学生对陆游的爱国情怀和诗歌风格有初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他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复杂的情感表达。
学生活动:
学生们认真观察图片,倾听雨声,沉浸在江南春雨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在春雨中的独特感受,如有的学生说会感到宁静惬意,有的则说会联想到万物复苏的生机。
学生们倾听老师对陆游生平的介绍,认真记录关键信息,回顾之前学过的陆游的诗歌,对陆游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有了一个系统的梳理,在心中对这位诗人形成了更为立体的形象,为理解新课做好准备。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诵《临安春雨初霁》,要求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和情感基调。朗诵完毕后,为学生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如 “霁(jì)”“世味”“京华”“素衣” 等,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发放诗歌原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尝试划分诗歌的节奏和层次,思考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和场景,并概括每一层的主要内容。在学生朗读和思考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学生活动:
学生们专注地聆听教师的朗诵,标注出不认识或不确定读音的字词,跟读教师的朗诵,模仿其节奏和语调,初步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和情感的起伏变化。在教师讲解生字词后,认真做好笔记,加深对字词含义的理解。
学生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自由朗读诗歌,反复揣摩诗句的含义,用铅笔在诗文中划分节奏,小组内讨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层次结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例如,有的小组认为诗歌前四句描绘了临安春雨初晴时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客居京华的生活情景,后四句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感慨。
三、深入探究,解读诗意与情感
教师活动:
针对学生概括的诗歌内容,逐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解读。从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开始,提问学生:“世味薄似纱” 描绘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感慨?引导学生结合陆游的生平经历和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思考诗人客居京华的复杂心境,体会其对官场的失望和对人生的无奈。
在讲解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一名句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诗句所呈现的画面,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如 “一夜” 写出了春雨的绵长,“明朝” 则给人以期待和希望之感,让学生体会这两句诗所营造的清新淡雅、闲适宁静的意境,以及其中蕴含的诗人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热爱。
对于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两句,询问学生:“闲作草” 和 “戏分茶”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背后隐藏着诗人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透过诗人看似闲适的行为,挖掘其内心深处的无聊、郁闷和壮志未酬的痛苦,让学生明白诗人是在借这些日常琐事来排遣内心的忧愁。
讲解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时,引入陆机 “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的典故,让学生思考诗人在此处运用典故的用意,体会诗人对官场污浊的厌恶和洁身自好的追求,以及渴望早日归家的急切心情,从而把握诗人情感的最终落脚点。
学生活动:
学生们跟随教师的引导,积极思考问题,结合注释和课前预习的知识,对诗句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在回答问题时,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从社会风气的角度分析 “世味薄似纱”,有的从诗人的政治理想出发探讨其客居京华的原因,课堂讨论气氛热烈。
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的画面,如 “在一座幽静的小楼上,诗人静静地聆听了一夜春雨滴答滴答落下的声音。清晨时分,深巷中传来了卖杏花的吆喝声,那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唤醒了整个春天。” 通过这样的描述,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诗歌的意境之美和语言的魅力。
在分析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时,学生们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而有的学生则敏锐地察觉到这种闲适背后的无奈和痛苦,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学生们逐渐深入理解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在教师讲解典故后,学生们认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典故的含义和背景,积极思考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和效果,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了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学生们在课堂笔记上记录下自己对每一句诗的理解和感悟,以及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以便课后复习和总结。
四、赏析诗歌艺术特色
教师活动:
在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了深入理解之后,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首先,讲解诗歌中白描手法的运用,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为例,分析诗人如何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江南春雨初霁的生动画面,让学生体会白描手法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力,即不事雕琢却能准确传达出事物的神韵和情感。
接着,深入剖析诗歌中典故的运用技巧,除了 “素衣莫起风尘叹” 这一典故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其他诗词中的典故,如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多个典故,对比不同诗人运用典故的方式和效果,让学生明白典故在诗歌中能够丰富诗歌的内涵、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增强诗歌的文化底蕴等作用,提高学生对典故这一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
此外,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风格,如诗歌的用词、句式、韵律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找出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 “薄”“闲”“戏” 等,分析这些词语对营造诗歌意境和表达情感的作用;同时,体会诗歌句式的整齐与变化,以及押韵所带来的韵律之美,感受陆游诗歌语言的清新隽永、自然流畅的风格特点。
学生活动:
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次回顾诗歌中的重点语句,仔细观察诗人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描绘画面的,通过与其他描写手法的对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白描手法的精妙之处。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诗歌中白描手法的理解和感受,有的学生说:“白描手法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只用几笔简单的勾勒,就能让我们看到江南春雨的美景,感受到诗人的心情,这种手法真的很厉害!”
学生们认真聆听教师对典故的讲解和分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典故的出处和含义,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比不同诗词中典故的运用,总结出典故运用的规律和技巧。在分析本诗中典故的作用时,学生们能够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准确地阐述诗人运用典故所传达的深层含义,如有的学生说:“诗人用‘素衣莫起风尘叹’这个典故,既表达了自己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又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意味,让我们看到了他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坚守。”
学生们按照老师的要求,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式,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这些词语和句式的妙处。有的小组通过朗读的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然后向全班汇报自己对诗歌语言风格的理解和体会,如 “我们小组觉得这首诗的语言很简洁,但却能表达出很深的情感。像‘薄似纱’这个比喻,用得特别形象,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世味的淡薄。而且诗歌的押韵也很巧妙,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乐美。”
五、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内容解读、情感分析、艺术特色赏析以及拓展延伸的成果,强调《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在陆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以及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指出学生在诗歌理解和鉴赏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从陆游的诗歌中汲取精神力量,学习他在困境中坚守自我、心系家国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滋养心灵、塑造人格的精神源泉。
学生活动:
学生们认真倾听教师的总结,跟随老师的思路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对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也有了更系统的掌握。
学生们虚心接受老师的评价和建议,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和价值,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古诗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典诗词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