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富有想象力的课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的奇妙经历。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孩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内心世界。文章语言生动有趣,充满童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课文也寓意深刻,通过“我”变成树后发生的故事,传达了亲情与爱的主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总体来说,这是一篇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能够培养他们想象力和情感认知的优秀课文。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充满童趣的文章尤为感兴趣。这篇课文语言轻松活泼,想象奇特,符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认知水平。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我”变成一棵树后的奇妙经历,并感受到文中丰富的想象。同时,学生也能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借鉴课文的思路,展开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生词。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想象的神奇。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2、教学难点: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通过读写,提升自己的想象能力。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教师:同学们,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课文中的英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这是多么有趣的想象啊!你想知道这棵树的样子吗?我们一起读课文吧。教师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把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用问题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促使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认读会认字。(1)课件出示要认的7个生字,指名学生领读。(2)学生读课文,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然后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再引导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2、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带有会写字的词语,齐读词语。(2)教师提示:注意笔画的写法:“巧”的第5笔,“肠”的第5笔。(3)学生练习书写。(4)展评,纠错。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旨在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叙述了英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着各种形状的鸟窝,她请了许多小动物住进了鸟窝,妈妈也住进了三角形的鸟窝里,与小动物们吃好吃的,最后妈妈发现了英英的秘密。)通过默读全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使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整体印象。通过区分课文中描写现实生活的部分和作者想象的部分,让学生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三)品读想象,感悟神奇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提问:英英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她想变成一棵树,想着想着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她的心情怎样?(英英因为想尽情地玩,所以想变成一棵树。想着想着,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她自己也非常惊讶。)课件出示句子: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1)读句子,讨论:你为什么认为这样的想象最大胆、最有趣?(英英变成的树跟我们生活中的树不一样,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这样的想象真是大胆、有趣。)(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英英变成的树的样子。(板书:鸟窝)(3)再读句子,想想:这两段话采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作者的想象?①设置悬念:让读者猜树上长的是什么。②巧用标点符号启发读者思考,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省略号说明树上的鸟窝还有很多。③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思考。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课文第7、8自然段。(四)品读想象,感悟神奇找出句子读一读。1、品读描写妈妈出现的句子。(1)课件出示句子: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思考:妈妈来到跟前,“我”的心情怎样?(紧张)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嗵嗵地、丁零丁零)后来,妈妈又做了什么?(妈妈住进了三角形的鸟窝里)(板书:妈妈)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我”变成了一棵树,妈妈不知道“我”的变化,“我”有点儿高兴;但是转念一想,妈妈竟然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没有认出“我”来,不免让“我”有些失望。)(2)妈妈住进鸟窝后,又做了什么?(妈妈把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小动物们吃了起来)(板书:吃东西)指名读课文第9~12自然段,了解了妈妈的言行,你认为妈妈具有什么品质?分段朗读这部分课文。2、品读描写“我”饿了的句子。(1)小动物们在鸟窝里吃东西,“我”的肚子饿得“咕噜噜……”乱叫,“我”有什么表现呢?(2)学生读句子,谈体会。(“我”肚子饿了,想起了家里的饭菜,想吃糖醋排骨了,“咕噜噜……”形象地写出了“我”饿的程度,这样的想象真有意思)(板书:咕噜噜……)自读小动物们的对话,体会小动物的快乐生活。学生自读课文第15~20自然段,汇报交流学习体会。(“我”嘴里流出了水珠,小动物们搞不清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我”有些不耐烦了。)(五)研读描写现实生活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读一读课文中描写现实生活的句子,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1)学生读课文第21~23自然段。(2)课件出示句子: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学生读句子,并说出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学生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把描写现实生活的句子与描写想象的句子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想象的神奇。(六)讨论交流(1)你认为想象有趣的原因是什么?(让小动物住进鸟窝,让喜欢这棵树的人也可以住进去,真是大胆的想象。还特意讲了住进鸟窝的方法,真有意思)(板书:动物)(2)通过读句子,自己有什么收获?(我对爱因斯坦的名言有了进一步的理解。)(3)读读这两段话,注意语气和表情,读出人物的愉快心情。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体会想象的神奇,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事物的方法。(七)回顾总结,拓展延伸课文描写了英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妈妈和小动物们住进了鸟窝里,他们在鸟窝里吃东西,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板书:想象——神奇)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呢?六、板书设计17 我变成了一棵树我变成了一棵树鸟窝 → {动物 妈妈} → 吃东西咕噜噜……七、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我”变成树的奇妙感受。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情境模拟,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今后,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同时加强课堂互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锻炼和展示。通过反思和改进,我相信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