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白杨礼赞》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散文,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茅盾以白杨树为象征,热情赞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军民坚强不屈、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文章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语言凝练生动,运用了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将白杨树的形象与抗日军民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同时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学情分析
《白杨礼赞》的学情分析显示,学生对这篇散文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然而,对于文中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象征意义,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掌握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达技巧;
通过分析白杨树的形象特征,理解其象征意义,领悟作者对北方军民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民族精神的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掌握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达技巧;通过分析白杨树的形象特征,理解其象征意义,领悟作者对北方军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民族精神的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展示白杨树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白杨树的挺拔与壮美。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白杨树吗?它有哪些特点?你们能从它身上联想到什么?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白杨礼赞》,解释“礼赞”的含义,即敬礼和赞美。
提问:茅盾先生为什么要对白杨树进行礼赞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了解作者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茅盾是笔名,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散文《白杨礼赞》等。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排比句和反问句,初步感受其表达效果。
学生自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他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第9段)把白杨树与楠木作对比,表达鲜明的爱增,再次赞美白杨树。
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明确: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扬之情。从文中直抒胸臆的语句可以看出来:第1自然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自然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自然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自然段:我赞美白杨树,可就因为......力求上进的精神。第9自然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说说作者直抒胸臆的这些话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明确:第1段、第4段、第6段、最后一段都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的段落,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与标题形成呼应。
合作探究【理解白杨树形象】
1、文章多次写到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白杨树生长环境不平凡
(2)白杨树外部形态不平凡。
(3)白杨树内在气质不平凡。
2、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高原景象,一望无际,“无边无根,坦荡如砥”;高原上有黄色的土和绿色的麦浪像“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用烘托、映衬手法,先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出场铺垫、蓄势。
3、白杨树外部形态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外部形态的总体特征?
作者描绘白杨树的总体特征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作者是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来具体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的。
干:“笔直的干”“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突出了直。
枝:“笔直的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突出直而紧靠。
叶:“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突出了它的向上。
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突出“微微泛出淡青色”
4、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不平凡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 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不矛盾。“普通”即“平凡”,“不平凡”即“伟大”这个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包含着辩证法,即平凡当中蕴含着伟大。说“普通”,是因为自杨树在西北高原极常见,也极易生长;说“不平凡”,是因为白杨树独特的外形,特别是内在的品格和精神风貌,也就是作者赋予它的正直、质朴、坚强不屈等。作者用这看似矛盾的表述,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理解白杨树形象】小结:
这篇文章分别描写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不平凡,白杨树自身的形貌的不平凡,白杨树内在的气质不平凡,高度赞养了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五)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课外拓展:提问:新时代下,白杨树可以象征哪种精神、哪类人?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拓展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精神或人物的赞美之情。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象征手法的重要性及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阅读茅盾先生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并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和象征手法,能够准确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理解其象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然而,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白杨树象征意义的深入领悟仍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训练。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