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目标】1.认识11个会认字,10个会写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1.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练习写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中受到启发。第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图画导入,激发兴趣1.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可爱的小葫芦,问:老师画的是什么呀?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种葫芦的人,他一心想得到可爱的葫芦,他的愿望最终实现了吗?2.板书课文题目:我要的是葫芦。3.齐读课文题目,指明“芦”要读轻声。板块二 初读感知,集中识记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同桌合作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3.师生合作读课文,相机正音,评价。4.检查字词认读情况。(1)认读带拼音的词语。课件出示: 了 虫 着 比 到 奇 慢地 快长指名读,重点指导:“藤、盯”读后鼻音;“赛”读平舌音;“芦”在“葫芦藤”中读轻声。(2)读去掉拼音的词语。(3)开火车读。(4)学生拿出自制的词语卡片,同桌互相认读,正音。5.识记字形。(1)偏旁归类识记。草字头:葫、芦、藤。竖心旁:怪、慢。(2)看图识记:藤。课件出示:藤(3)熟字识记。加一加:咸+心=感换一换:鸦-鸟+虫=蚜 叮-口+目=盯(4)形近字比较识记“赛”:赛—寒(5)儿歌识记“谢”。课件出示:人帮我,谢谢你;我帮人,不客气。谢谢你,不客气;常用起,更知礼。6.指名分段开火车读课文,相机评价。7.感知内容: 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小葫芦都落了,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交流识字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大意。板块三 再读课文,了解起因1.学习第1自然段的第1~3句,看课文插图,思考:小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1)理解“谢” 在文中的意思。课件出示:谢的解释有:①表示感激;②道歉或认错;③辞去,拒绝;④凋落,衰退。“花谢以后”中的“谢”应该选第( ④ )种解释。在日常生活中,“谢”大多表示“谢谢,感谢”,课文中指葫芦花开过了、花枯萎的意思。(2)指名读,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3)圈画动词。课件出示: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4)理清小葫芦的生长顺序:种下葫芦—( 长满 )绿叶—( 开出 )雪白的小花—花( 谢 )以后—藤上( 挂 )小葫芦。(5)指导朗读:重读“细长”“雪白”“小”等词语,读出喜爱之情。2.学习第1自然段的第4、5句,体会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1)男女生赛读,重读“多么可爱”,读出赞叹的语气,读好感叹句。(2)关注种葫芦的人的举动,重读“每天”“看几次”等词语,体会他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起因。借助课文插图,圈画动词,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通过学习“细长的葫芦藤”等短语,积累语言,初步感受课文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多种形式地读,渗透朗读感叹句的方法。板块四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书写“棵、盯、治、怪”。(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棵、盯、治、怪”。(2)比较观察:你有什么发现?①预设: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②预设:“棵”的“木”捺变成点。(3)教师范写“怪”。提示要点:“怪”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上部“又”横撇的撇段与捺舒展,右下部“土”最后一横不宜超出横撇与捺的宽度。(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展评。(5)学生自主练写“棵、盯、治”。同桌互评。2.书写“邻”。(1)和“棵、盯、治、怪”比较,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5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棵、盯、治、怪”都是左窄右宽,“邻”是左右等宽。(2)提醒关键笔画:“邻”的第二笔捺改成点,“阝”的第一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写得大一些。(3)学生自主练写“邻”。(4)同桌互评,全班展评。3.布置作业,抄写词语:从前、细长、可爱、每天、自言自语、南瓜、邻居、奇怪。【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8个要求会写的字先进行归类,左右结构的字有6个。其中“棵、盯、治、怪”都是左窄右宽的字,“邻”是左右等宽的字。教学中将前5个字集中识记、书写。教师先范写“怪”,引导学生关注左窄右宽的字的书写要点,再观察“邻”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第2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本课11个生字,会写“谢、次、想、言、呢”5个字。2.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板块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从前、细长、可爱、每天、自言自语、南瓜、邻居、奇怪。(同桌相互检查、订正)2.导入新课: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一个葫芦也没得到呢?板块二 朗读感悟,探究原因1.学习第2自然段。(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叶子上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在文中画出来。课件出示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2)对比朗读。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①交流讨论: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一些,反映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②练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不屑一顾的语气。(3)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中种葫芦的人的神态、动作,理解“盯”的意思。(盯:注视,集中视力看。)(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自言自语”。(5)指导朗读“那个人”说的话:语调轻柔,渐渐上扬,读出“那个人”对小葫芦的喜爱和期盼。课件出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2.学习第3自然段。(1)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邻居看到叶子上生了蚜虫,是怎么说的呢?用横线画出邻居的话。课件出示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2)指导朗读:重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语气急切,读出邻居焦急的心情。(3)讨论交流: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觉得“奇怪”?用波浪线画出他的话。(4)比较朗读。课件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①交流讨论: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一句是反问句,所表达的语气比第二句更强烈一些,反映出种葫芦的人的诧异。②练读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语调上扬,读出种葫芦的人自信的语气,读出他对邻居的质疑。(5)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的不同。①小组讨论,小结归纳。相同之处:每组的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不同之处:两组句子表达的方式不同。第一组是感叹句和陈述句;第二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感叹句和反问句比陈述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②拓展练说。课件出示下几滴雨__怕什么__! 男子汉__还哭鼻子__?下几滴雨不可怕。 男子汉不哭鼻子。3.学习第4自然段。(1)借助课文第二幅插图,读懂句子:种葫芦的人不管蚜虫,这棵葫芦有什么变化?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 ↓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2)出示三幅图画,学生观察:课时出示(3)比较发现:叶子上生了蚜虫和小葫芦有什么关系呢?(4)讨论交流:梳理出叶子、蚜虫和小葫芦之间的关系。(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关系的,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叶子被蚜虫吃了,葫芦得不到养分,自然就长不好了。)相机板书:生蚜虫—叶子变黄—小葫芦落了(5)指导朗读。课时出示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重读:“更”“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等词语,语速放慢,声音轻一些,读出种葫芦的人的难过。自由练读,男女生比赛读。4.总结寓意。(1)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2)学生交流,小结归纳:①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品读、比较朗读、抓住关键句感受叶子和小葫芦的变化,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力求使学生通过多层次地朗读,主动地发现课文深刻的寓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板块三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指导观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怎样写才美观。课件出示2.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谢:左右结构,中间“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且要穿插到左边,“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左中右三个部件大致等宽。想:上下结构,“木”的末笔捺变成点,“心”略扁,第二笔是卧钩。言:呈倒梯形结构,第二笔横要写得长,三横之间等距。次、呢:左窄右宽。3.自由练写左右结构的字“谢、次、呢”,上下结构的字“想”,独体字“言”。4.拓展训练: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么样呢?请你接着编故事。板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绿叶 小葫芦一些蚜虫 变黄了蚜虫更多了 都落了叶和果有联系教学反思1.趣味识字,降低难度。上课伊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导入新课,相机学习生字“葫芦”,激发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采用看图识记、归类识记、儿歌识记、联系生活识记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如,“藤”字形复杂,学习“细长的葫芦藤”时,让学生借助图片识记,并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葡萄藤、南瓜藤、西瓜藤等,让学生联系原有的生活认知,进一步了解葫芦藤的特点。又如,通过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进一步理解“盯”是指注视,集中视力看。结合语言环境,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理解字义、明白用法,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抓住词句,注重积累。这篇课文比较短,但是好词好句还是挺多的。如“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个句子描写葫芦长势喜人。教学中,通过学习“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等短语,积累语言,教给学生怎样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3.图文结合,理解寓意。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教学时,我结合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思考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都没有得到的原因。首先,抓住动词“长满、开出、谢、挂了”梳理小葫芦生长的过程,接着借助课文两幅插图,对比阅读第2、4自然段中“葫芦叶”和“小葫芦”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葫芦叶和葫芦果之间的联系,了解小葫芦都落了的原因: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小葫芦得不到养分,所以都落了。学生在读文赏图中,品味语言,感悟寓意。教学中渗透图文结合的阅读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加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4.对比阅读,学会表达。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品悟课文语句里蕴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通过课后习题第二题句子的对比朗读,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感叹句或陈述句、反问句或陈述句来表达,不同的语气表达的情感强烈程度是不同的。通过品读、评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学会表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