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六下·寒亭期中)新能源是指   之外新开发利用的能源。
2.(2024六下·寒亭期中)花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等,会在   上形成花的图像,   把这一信号传递给大脑,使人看到了美丽的花。
3.(2024六下·寒亭期中)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   。
4.(2024六下·寒亭期中)地球上的有些资源是   再生的,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5.(2024六下·寒亭期中)   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   相当于照相机里的镜头。
6.(2024六下·寒亭期中)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受食物的刺激,通过   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到了味道。
7.(2024六下·寒亭期中)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应少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多开发利用新能源。太阳能、   和   等都是新能源。
8.(2024六下·寒亭期中)“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味觉 C.听觉和视觉
9.(2024六下·寒亭期中)近视眼看不清(  )的物体。
A.远处 B.近处 C.黑暗
10.(2024六下·寒亭期中)汽车使用的汽油,来源于(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11.(2024六下·寒亭期中)根据下面(  )可以推断出煤是由古代植物变化形成的。
A.煤大多数是黑色或褐色的,而煤燃烧后也是这种颜色
B.煤块里会发现植物的枝叶或树干的痕迹
C.敲打煤块,很容易开裂
12.(2024六下·寒亭期中)下列不属于皮肤对剌激作出反应的是(、)。
A.玲玲运动后出汗
B.小刚手臂上有一颗痣
C.小华被蚊子叮咬后有“红包”
13.(2024六下·寒亭期中)在“盲人摸象”这个成语中,盲人是靠(  )来感知象的形状。
A.听觉 B.嗅觉 C.触觉
14.(2024六下·寒亭期中)身体(  )部位的皮肤对刺激的敏感度较高。
A.指尖 B.手背 C.手肘
15.(2024六下·寒亭期中)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身体胖胖的,有厚厚的皮毛和脂肪层,而生活中热带的沙漠狐的皮毛却很少,身体也很矫健,这说明(  )
A.生物会适应环境 B.生物会依赖环境 C.生物会影响环境
16.(2024六下·寒亭期中)(  )属于新能源。
A.天然气 B.地热能 C.石油
17.(2024六下·寒亭期中)下列关于我国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举措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政策
B.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建设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站
C.新能源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可随意使用,不用节约
18.(2024六下·寒亭期中)煤是一种洁净、无污染的能源。(  )
19.(2024六下·寒亭期中)嗅柠檬的同时吃葡萄,会感受到葡萄和柠檬的混合味道。(  )
20.(2024六下·寒亭期中)给植物分类时,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
21.(2024六下·寒亭期中)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空间。(  )
22.(2024六下·寒亭期中)在不了解物体是什么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直接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
23.(2024六下·寒亭期中)为了保护听力,我们不要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
24.(2024六下·寒亭期中)在炎热的沙漠中生存的狼,毛皮都非常厚。(  )
25.(2024六下·寒亭期中)就人体而言,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刺激的敏感度相同。(  )
26.(2024六下·寒亭期中)常掏耳朵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
27.(2024六下·寒亭期中)很多环境变化是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  )
28.(2024六下·寒亭期中)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探究活动。
(1)实验中,用屏幕模拟   ,用凸透镜模拟   ,屏幕和凸透镜相当于人的眼睛。
(2)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本次实验适宜在光线   (选填“强”或“弱”)的环境下完成。
(3)当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后,小明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则发现纸屏上的像变得   ;后来,他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   的像。
A.清晰 B.模糊
(4)当凸度大时,能“看清”   的物体;凸度小时,能“看清”   的物体。
A.远处 B.近处
(5)为了预防近视我们可以怎么做 (至少2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传统能源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人们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核聚变能等。
2.【答案】视网膜;视神经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通过眼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光,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视神经把这一信号传递给大脑,使人看到了周围美丽的世界。
3.【答案】鼓膜
【解析】【解答】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分析】考查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4.【答案】不可再生资源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像煤、石油、天然气,其储量是有限的,这些能源不能在短时间内再次产生出来,因此称为不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5.【答案】瞳孔;晶状体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瞳孔的口径可以缩小或放大,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晶状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6.【答案】味觉神经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有五大感觉器官,分别是眼、耳、鼻、舌和皮肤(手),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受食物的刺激,通过味觉神经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到了味道。
7.【答案】地热能;风能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核聚变能等。
8.【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例如:眼是视觉器官,用来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等;耳是听觉器官,用来听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鼻是嗅觉器官,用来闻物体的气味;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问韶音”和“不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听觉和味觉。
9.【答案】A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近视的成因: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容易疲劳,调节能力会逐渐减弱,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故选A。
10.【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人类利用石油生产出了汽油、塑料、化学纤维、沥青等,所以制作衣服使用的化学纤维,主要是利用石油生产而成的。故选B。
11.【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远古时代,地球上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茂盛。由于地质变化,湖泊、海边有大量的植物堆积并被沉积的泥沙覆盖,时间久了,泥沙越积越厚,植物越埋越深,这些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经过几百万年,变成了煤,所以煤块里会发现植物的枝叶或树干的痕迹,可以推断出煤是由古代植物变化形成的。
12.【答案】B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皮肤是人体的触觉器官。受到冷热、压迫等外界刺激,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把刺激信号传给脑,触觉就产生了。
A.太阳暴晒属于外界刺激,不符合题意;
B.手臂上的痣是与生俱来的,不属于外界刺激,符合题意;
C.蚊子叮咬属于外界刺激,不符合题意。
13.【答案】C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大脑是一切感官的中枢。眼睛是视觉,耳朵是听觉,鼻子是嗅觉,舌头是味觉,身体各个部位是触觉。我们可以通过感觉器官传递信息。盲人摸象是通过皮肤的触摸来获取大象的信息,是靠触觉来感知象的形状。
14.【答案】A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通过用笔尖测试神经的敏感性的实验可知,触碰手背、肘关节外的皮肤等能够感受到一个笔尖,而手指可以感受到两个笔尖。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分布多的部位相对敏感一点;分布少的部位,敏感性差一点。所以身体指尖部位的皮肤对刺激的敏感度较高。
15.【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北极狐身体胖胖的,有厚厚的皮毛和脂肪层,而生活在热带的沙漠狐的皮毛却较少,身体也很矫健,它们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具有不同的特征。
16.【答案】B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等,开发新能源可以给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好处。天然气、石油属于常规能源。
17.【答案】C
【知识点】新能源;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A.制定一系列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政策,正确。
B.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建设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站,正确。
C.新能源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可随意使用,错误。目前新能源(电)车也会污染环境,制造电池时污染环境,使用时用着煤发的电再次污染环境。合理的利用新能源,是我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太阳能是一种没有污染的洁净能源。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嗅柠檬的同时吃葡萄,会产生葡萄和柠檬的混合味道,由于闻到了柠檬的酸,同时又尝到了葡萄的味道,所以会产生葡萄和柠檬的混合味道。故题干说法正确。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茎的特点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根据生长环境不同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等,所以给植物分类时,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可能不同,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海洋资源
【解析】【分析】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包括能量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丰富资源和广阔空间。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人体有五大感觉器官,分别是眼、耳、鼻、舌和皮肤(手),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在不了解物体是什么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直接用鼻子闻,用舌头尝,否则会损害身体健康。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考查听力的保护, 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会损伤我们的听力,要适当的让耳朵休息。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在炎热的沙漠中生存的狼,皮毛都很薄,便于散热。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感觉器官是人体与外界环境发生联系,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的一类器官。人体有多种感觉器官。主要是眼、耳、鼻、舌、皮肤等。人体各部位神经末梢分布得数量多少是有差别的,人体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耳朵是我们身体上非常重要的听觉器官。影响耳的健康的行为有:经常掏耳朵,洗头、洗澡、游泳时,污水进入外耳道,经常使用耳塞,滥用抗生素等药物,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巨大的外力作用于耳朵。保护听力的措施有:不用尖锐的工具掏耳屎,尽量避开噪声,噪音环境下使用防护耳塞,防止水进入耳内,耳朵出现问题时及时就医,做耳保健,合理膳食,锻炼身体。题目说法正确。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因为流水、风等自然界的力量土地被侵蚀,人类的生产生活对环境影响很大,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会影响土地侵蚀,人类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题目说法正确。
28.【答案】(1)视网膜;眼睛
(2)倒立;弱
(3)B;A
(4)B;A
(5)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等,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1)本实验中,透镜和纸屏相当于人的眼睛,透镜相当于眼睛中的晶状体部分,纸屏相当于眼睛
中的视网膜部分。
(2)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倒立的像。本次实验适宜在光线弱的环境下完成。
(3)把点燃的蜡烛移动到距离透镜较远的位置,我们会发现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实验中发现,当换用凸度较小的透镜后,出现清晰的像。
(4)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透镜凸度变大,可以看清近处物体,透镜凸度变小,可以看清远处物体。
(5)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户外阳光下活动时间建议不少于两小时,大自然的光线可以促使视网膜释放多巴胺,延缓近视的发展。 控制看视频的时间:尽量选择较大屏幕的电子产品,每看一段电子产品需要休息几分钟。
1 / 1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六下·寒亭期中)新能源是指   之外新开发利用的能源。
【答案】传统能源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人们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核聚变能等。
2.(2024六下·寒亭期中)花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等,会在   上形成花的图像,   把这一信号传递给大脑,使人看到了美丽的花。
【答案】视网膜;视神经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通过眼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光,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视神经把这一信号传递给大脑,使人看到了周围美丽的世界。
3.(2024六下·寒亭期中)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   。
【答案】鼓膜
【解析】【解答】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分析】考查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4.(2024六下·寒亭期中)地球上的有些资源是   再生的,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答案】不可再生资源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像煤、石油、天然气,其储量是有限的,这些能源不能在短时间内再次产生出来,因此称为不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5.(2024六下·寒亭期中)   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   相当于照相机里的镜头。
【答案】瞳孔;晶状体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瞳孔的口径可以缩小或放大,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晶状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6.(2024六下·寒亭期中)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受食物的刺激,通过   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到了味道。
【答案】味觉神经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有五大感觉器官,分别是眼、耳、鼻、舌和皮肤(手),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受食物的刺激,通过味觉神经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到了味道。
7.(2024六下·寒亭期中)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应少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多开发利用新能源。太阳能、   和   等都是新能源。
【答案】地热能;风能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核聚变能等。
8.(2024六下·寒亭期中)“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味觉 C.听觉和视觉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例如:眼是视觉器官,用来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等;耳是听觉器官,用来听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鼻是嗅觉器官,用来闻物体的气味;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问韶音”和“不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听觉和味觉。
9.(2024六下·寒亭期中)近视眼看不清(  )的物体。
A.远处 B.近处 C.黑暗
【答案】A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近视的成因: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容易疲劳,调节能力会逐渐减弱,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故选A。
10.(2024六下·寒亭期中)汽车使用的汽油,来源于(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人类利用石油生产出了汽油、塑料、化学纤维、沥青等,所以制作衣服使用的化学纤维,主要是利用石油生产而成的。故选B。
11.(2024六下·寒亭期中)根据下面(  )可以推断出煤是由古代植物变化形成的。
A.煤大多数是黑色或褐色的,而煤燃烧后也是这种颜色
B.煤块里会发现植物的枝叶或树干的痕迹
C.敲打煤块,很容易开裂
【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远古时代,地球上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茂盛。由于地质变化,湖泊、海边有大量的植物堆积并被沉积的泥沙覆盖,时间久了,泥沙越积越厚,植物越埋越深,这些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经过几百万年,变成了煤,所以煤块里会发现植物的枝叶或树干的痕迹,可以推断出煤是由古代植物变化形成的。
12.(2024六下·寒亭期中)下列不属于皮肤对剌激作出反应的是(、)。
A.玲玲运动后出汗
B.小刚手臂上有一颗痣
C.小华被蚊子叮咬后有“红包”
【答案】B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皮肤是人体的触觉器官。受到冷热、压迫等外界刺激,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把刺激信号传给脑,触觉就产生了。
A.太阳暴晒属于外界刺激,不符合题意;
B.手臂上的痣是与生俱来的,不属于外界刺激,符合题意;
C.蚊子叮咬属于外界刺激,不符合题意。
13.(2024六下·寒亭期中)在“盲人摸象”这个成语中,盲人是靠(  )来感知象的形状。
A.听觉 B.嗅觉 C.触觉
【答案】C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大脑是一切感官的中枢。眼睛是视觉,耳朵是听觉,鼻子是嗅觉,舌头是味觉,身体各个部位是触觉。我们可以通过感觉器官传递信息。盲人摸象是通过皮肤的触摸来获取大象的信息,是靠触觉来感知象的形状。
14.(2024六下·寒亭期中)身体(  )部位的皮肤对刺激的敏感度较高。
A.指尖 B.手背 C.手肘
【答案】A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通过用笔尖测试神经的敏感性的实验可知,触碰手背、肘关节外的皮肤等能够感受到一个笔尖,而手指可以感受到两个笔尖。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分布多的部位相对敏感一点;分布少的部位,敏感性差一点。所以身体指尖部位的皮肤对刺激的敏感度较高。
15.(2024六下·寒亭期中)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身体胖胖的,有厚厚的皮毛和脂肪层,而生活中热带的沙漠狐的皮毛却很少,身体也很矫健,这说明(  )
A.生物会适应环境 B.生物会依赖环境 C.生物会影响环境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北极狐身体胖胖的,有厚厚的皮毛和脂肪层,而生活在热带的沙漠狐的皮毛却较少,身体也很矫健,它们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具有不同的特征。
16.(2024六下·寒亭期中)(  )属于新能源。
A.天然气 B.地热能 C.石油
【答案】B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等,开发新能源可以给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好处。天然气、石油属于常规能源。
17.(2024六下·寒亭期中)下列关于我国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举措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政策
B.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建设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站
C.新能源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可随意使用,不用节约
【答案】C
【知识点】新能源;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A.制定一系列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政策,正确。
B.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建设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站,正确。
C.新能源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可随意使用,错误。目前新能源(电)车也会污染环境,制造电池时污染环境,使用时用着煤发的电再次污染环境。合理的利用新能源,是我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18.(2024六下·寒亭期中)煤是一种洁净、无污染的能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太阳能是一种没有污染的洁净能源。
19.(2024六下·寒亭期中)嗅柠檬的同时吃葡萄,会感受到葡萄和柠檬的混合味道。(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嗅柠檬的同时吃葡萄,会产生葡萄和柠檬的混合味道,由于闻到了柠檬的酸,同时又尝到了葡萄的味道,所以会产生葡萄和柠檬的混合味道。故题干说法正确。
20.(2024六下·寒亭期中)给植物分类时,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茎的特点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根据生长环境不同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等,所以给植物分类时,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可能不同,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1.(2024六下·寒亭期中)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空间。(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海洋资源
【解析】【分析】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包括能量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丰富资源和广阔空间。
22.(2024六下·寒亭期中)在不了解物体是什么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直接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人体有五大感觉器官,分别是眼、耳、鼻、舌和皮肤(手),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在不了解物体是什么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直接用鼻子闻,用舌头尝,否则会损害身体健康。
23.(2024六下·寒亭期中)为了保护听力,我们不要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考查听力的保护, 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会损伤我们的听力,要适当的让耳朵休息。
24.(2024六下·寒亭期中)在炎热的沙漠中生存的狼,毛皮都非常厚。(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在炎热的沙漠中生存的狼,皮毛都很薄,便于散热。
25.(2024六下·寒亭期中)就人体而言,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刺激的敏感度相同。(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感觉器官是人体与外界环境发生联系,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的一类器官。人体有多种感觉器官。主要是眼、耳、鼻、舌、皮肤等。人体各部位神经末梢分布得数量多少是有差别的,人体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26.(2024六下·寒亭期中)常掏耳朵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耳朵是我们身体上非常重要的听觉器官。影响耳的健康的行为有:经常掏耳朵,洗头、洗澡、游泳时,污水进入外耳道,经常使用耳塞,滥用抗生素等药物,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巨大的外力作用于耳朵。保护听力的措施有:不用尖锐的工具掏耳屎,尽量避开噪声,噪音环境下使用防护耳塞,防止水进入耳内,耳朵出现问题时及时就医,做耳保健,合理膳食,锻炼身体。题目说法正确。
27.(2024六下·寒亭期中)很多环境变化是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因为流水、风等自然界的力量土地被侵蚀,人类的生产生活对环境影响很大,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会影响土地侵蚀,人类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题目说法正确。
28.(2024六下·寒亭期中)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探究活动。
(1)实验中,用屏幕模拟   ,用凸透镜模拟   ,屏幕和凸透镜相当于人的眼睛。
(2)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本次实验适宜在光线   (选填“强”或“弱”)的环境下完成。
(3)当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后,小明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则发现纸屏上的像变得   ;后来,他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   的像。
A.清晰 B.模糊
(4)当凸度大时,能“看清”   的物体;凸度小时,能“看清”   的物体。
A.远处 B.近处
(5)为了预防近视我们可以怎么做 (至少2条)
【答案】(1)视网膜;眼睛
(2)倒立;弱
(3)B;A
(4)B;A
(5)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等,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1)本实验中,透镜和纸屏相当于人的眼睛,透镜相当于眼睛中的晶状体部分,纸屏相当于眼睛
中的视网膜部分。
(2)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倒立的像。本次实验适宜在光线弱的环境下完成。
(3)把点燃的蜡烛移动到距离透镜较远的位置,我们会发现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实验中发现,当换用凸度较小的透镜后,出现清晰的像。
(4)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透镜凸度变大,可以看清近处物体,透镜凸度变小,可以看清远处物体。
(5)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户外阳光下活动时间建议不少于两小时,大自然的光线可以促使视网膜释放多巴胺,延缓近视的发展。 控制看视频的时间:尽量选择较大屏幕的电子产品,每看一段电子产品需要休息几分钟。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