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灰雀》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灰雀》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三上25灰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会写“郊”“粉”等生字。
2.能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和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列宁和男孩对灰雀不同的爱。并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教学重难点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体会列宁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读课文,读清案情
1.出示“灰雀”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灰雀)
2.介绍灰雀。
小型鸣禽,体形如雀,羽色多样,鸣声悦耳。群栖在河谷、溪流、树林中。食物为桦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本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雀。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和辽宁、河北等部分地区都能见到。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灰雀”,教师板书课题。
4.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那么谁知道课文写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呢?(列宁和男孩的故事)
简介列宁:列宁(1870—1924),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主义创始人,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的主席。
5.按要求读文。
6.词语检测。
或者 惹火 诚实 胸脯 谷粒 可惜 列宁 仰望 豆渣
活动二:厘清课文,了解灰雀失踪
1.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完成灰雀失踪调查表。
学生默读课文,完成调查表填空。
汇报:
特点 深红色胸脯 失踪地点 郊外的公园里
数量 一只 失踪时间 某年冬天的一天
相关人物 列宁、小男孩
案件经过
有一年冬天 列宁看见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 一只是深红的。
一天 列宁发现胸脯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
一个小男孩说他没看见。
第二天 列宁又看见那只胸脯是深红色的灰雀飞回来啦
活动三:精读课文,探究失踪真相
1.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出小男孩说的话,用波浪线勾画出列宁说的话。
2.读一读,想一想,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
3.小组合作:默读课文,找出出帮助你探究灰雀失踪真相的语句。
汇报范例:“我找到的句子是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所以我认为灰雀失踪的真相是 。”的句式说说。
预设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1)男孩话语的省略表明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此处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明男孩说话吞吞吐吐。从中能感受到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
(2)猜一猜男孩此时的心情怎样。
男孩担心列宁会责怪他,想说又不敢说。
(3)给小男孩的话加上提示语,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
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我没看见。”
男孩(心里有些紧张地)说:“没……我没看见。”
从中,我可以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抓走了。
预设2:那个男孩本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男孩内心是矛盾的。
预设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引导学生体会男孩的心情: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触动,于是,男孩鼓起勇气、下定决心,一定要放回灰雀。
预设4: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男孩很内疚。
4.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喜爱灰雀?
预设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这句话体现了列宁对灰雀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这句话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每次”“都要”“仰望”写出了列宁对三只灰雀的喜爱程度之深。列宁不仅欣赏灰雀,还给它们带来了食物,进一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2)猜一猜列宁此时的想法。
多么可爱的小灰雀啊!愿自由快乐永远伴随着它们。
多么惹人喜爱的小灰雀啊!但愿它们不要受到伤害。
预设2: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3)启发想象:“找遍了”,列宁可能到哪里去找小灰雀呢?
预设:红松树下、灌木丛边、草丛里……
(4)猜想心情:找了那么多的地方,找了那么长的时间,都没有找到灰雀,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呢?
预设:列宁担心小灰雀,心里很紧张。
(5)引导:列宁的担心也是喜爱小灰雀的一种表现。
指导朗读:读出紧张、担心的心情。
预设3: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6)猜猜列宁此时心情怎么样?
心里很着急,列宁担心小灰雀受到伤害。
(7)你能通过给列宁的话加提示语来表现这种心情吗?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引导体会。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    )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焦急地、迫不及待地、满怀期待地)
预设4: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8)你从列宁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对灰雀的担心。)
(9)引导给列宁的话加提示语。(担心地)
预设5: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预设:列宁的“自言自语”表面上是说给自己听的,实际上是说给男孩听的。
讨论:列宁为什么要这样说?他可能在想些什么?
列宁的话充满了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他之所以这样说,是想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男孩,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把灰雀放回来。
此时的想法:我要是直接让男孩把灰雀放了,揭露了他的谎言,会伤到他的自尊心。
5.从哪里能看出小男孩喜爱灰雀?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引导学生体会男孩的心情: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触动,于是,男孩鼓起勇气、下定决心,一定要放回灰雀。
活动四:揣摩心理,感受人物品质
1. 列宁知道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吗? 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找出列宁知道真相的证据。
抓住“低着头”体会男孩的不好意思与惭愧。列宁看在眼里,知道男孩已经知道错了。
他不直接问男孩是因为他希望保护男孩的自尊心,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爱护。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导朗读。
(1)把列宁和男孩在对话中的想法隐藏起来,朗读时要把人物的语气和心情表达出来。
(2)读出列宁看破不说破,想帮助男孩改正错误的用意。
(3)读出男孩由最初的不敢说,到后来被感动,下定决心要改正错误。
课堂总结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智慧的列宁和诚实改错的小男孩组成的一个温暖的故事。通过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我们明白了列宁和小男孩两个人不同的做法都源自对灰雀的喜爱。下课!
板书设计
25灰雀
带着问题默读
列宁 灰雀 小男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