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个粗瓷大碗》选自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本文围绕一个普通的粗瓷大碗,讲述了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的感人故事。赵一曼把自己吃饭的搪瓷缸子送给新战士后,通讯员特地找了一个粗瓷大碗。开饭时,通讯员用这个碗给赵一曼盛了高粱米饭,她却偷偷将碗中的高粱米饭换成了半碗野菜粥。第二天,赵一曼又把“碗”丢了,原来这个碗成了七班的菜盆。课文托物喻人,赞美了赵一曼关爱战士,与战士们能同甘共苦的革命高尚品质。【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通过创设“走进红色阅读之旅”的学习情境,安排了四站学习任务,分别是“初读故事”“读懂故事”“体会感动”“致敬英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感受到“粗瓷大碗”这个特殊的红色文物的意义和价值,深化对人物品质的认识。【教学目标】1.会认“陈、曼”等8个生字。2.学会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3.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赵一曼的事迹。【教学重点】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感人故事,学习赵一曼同志的伟大品质。【教学难点】课文中一些物品离现代过于久远,例如:搪瓷缸子、橡子面、野菜粥,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黑板贴学生:预习生字、课文和补充资料,了解搪瓷缸子、橡子面、野菜粥等物品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1.观看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中的一个片段,了解“东北抗日联军”。齐读资料袋,初步了解赵一曼,强调她是那时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治委员。2.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老师简单介绍这里并出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的物品,引出“一个粗瓷大碗”。3.引发质疑: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粗瓷大碗为什么会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它身后又有怎样令人感动的故事呢?4.开启红色阅读之旅。红色阅读之旅第一站:初读故事1.齐读阅读提示,了解学习任务。2.检查学习情况。(1)出示词语,指导学生领读跟读。第一组:陈列 侦察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组:政治委员、通讯员、炊事员。第三组:搪瓷缸子 高粱米饭 橡子面 野菜粥。(2)课前提供补充资料让学生预习,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离现代较远的、难懂的词语。(3)补充语音、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感受当时抗战环境的艰苦。三、红色阅读之旅第二站:读懂故事1.出示学习任务: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提示,把描写通讯员和赵一曼事迹的板贴按照正确顺序,抄写在时间关键词周围。最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同桌交流,按照时间关键词顺序,讲述故事主要内容。2.请同学上台,按照时间关键词顺序张贴图标。3.教师小结。四、红色阅读之旅第三站:体会感动1.出示学习任务:先后默读2—4、5—8、9—11自然段,用“--”画出一两处让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并说一说让你感动的原因。2.学生带着要求读课文,并自主勾画、思考感动的原因。3.学生汇报:分享令自己感动的地方。(1)预设: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体现了赵一曼和战士们的互相关爱。(2)预设: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①出示句子,学生谈感受。抓住“赵一曼倒掉的是什么?盛起的是什么?”体会赵一曼宁可自己吃不饱,也要把好的留给别人的品质。②抓住关键词“轻轻”“趁人不注意”来理解。③感受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关心战士的品质。④赵一曼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当时想到了什么?⑤指导朗读:在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的艰苦岁月里,政委赵一曼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这份情谊。五、红色阅读之旅第四站:致敬英雄1.回归质疑:理解这个粗瓷大碗能够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的原因,体会文物的价值。2.谈谈读完这封信的感受。3.带领学生朗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感受先辈的不朽丰碑。六、拓展阅读,布置作业教师讲述:在1935年的冬天,赵一曼同志不幸中弹被俘。在狱中她坚贞不屈,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她宝贵的生命。牺牲前她给自己那年仅七岁的儿子留下了一封信。请大家看完信件,完成小练笔:赵一曼阿姨,我想对你说。【板书设计】27.一个粗瓷大碗送碗-用碗-丢碗关爱战士严守纪律艰苦朴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