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期末复习考点讲义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期末复习考点讲义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期末复习考点讲义
【学习目标整合】
1.阅读浅显的文艺论文,把握核心概念,理清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思维品质,将文中介绍的读书和鉴赏方法,迁移运用到个人的语文学习中。
3.发现疑难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扩展阅读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见解。
【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时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时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二、生字词
怡( yí )情 统筹( chóu )
藻( zǎo )饰 狡黠( xiá )
诘( jié )难 蒸馏( liú )
滞( zhì )碍 吹毛求疵( cī )
不求甚解( shèn ) 狂妄自大( wànɡ )
咬文嚼字( jiáo ) 王粲( càn )
豁然贯通( huò ) 死抠( kōu )
惆怅( chóu chàng ) 真挚 ( zhì )
暮霭( ǎi ) 朝朝暮暮 ( zhāo )
浮光掠影( lüè ) 渲染( xuàn )
夔门( kuí ) 气概( ɡài )
颐和园( yí ) 惨淡( cǎn )
意蕴( yùn ) 附丽( fù ) 姑且( qiě )
笼统( lǒng ) 蛾眉( é ) 寂寥( liáo )
谚语( yàn ) 心旷神怡( yí )
栩栩如生( xǔ ) 目不忍睹( dǔ )
信手拈来( niān ) 铢两悉称( zhū chèn )
桥堍( tù )契合( qì )驱遣( qiǎn )
怅然( chàng )歌谣( yáo )忧惧( yōu )
苟安( gǒu )拘泥( jū nì )旷远( kuàng )
无可比拟( nǐ )海啸( xiào )
几缕( lǚ )炊烟( chuī )蠢笨( chǔn )
三、词语释义
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语词。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滞碍:不通畅。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受用:受益。
契合:投合,意 气相投。说计(旷远]广阔辽远。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拘泥:拘守;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咬文嚼字: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豁然贯通:指一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
开卷有益:读书有好处。
狂妄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要诀:重要的诀窍。
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充分的考虑。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附丽:附着,依附。
尽致: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铢两悉称:一丝一毫都相吻合。铢两,比喻微小之处。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 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核心素养对接中考】
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滋味、独特的享受。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写出了若耶溪的幽深,产生了动中见静的美学效果。
③对于宁静,古人就有一份追寻。
④在古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
⑤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间万籁俱寂的纯
净景象,折射着“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
A.③②⑥④⑤① B.③④②⑥①⑤ C.⑤⑥②①④③ D.⑤①②⑥④③
2.将下列三句话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运河的滟滟波光映照着扬州历史的变迁。可不是个好地方?
①明月湖畔璀璨的灯光彰显着今日的辉煌
②木兰苑内的千年银杏诉说着隋唐风流
③东关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含蕴着明清时尚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________
①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子弟帖》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②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
④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⑤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不消化。
A.④⑤①③② B.⑤③②④① C.⑤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⑤②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从作者画下句点的那一刻起,“书”就开始一段漫长的旅程:在编辑室里,为自己找到适合的式样,在推介会上,被爱书人不辞辛苦地推广,在书店里,与读者产生美好的碰撞。
B.“楼台广厦千万间,直插云霄接玉颜。”一位援鄂新疆医务工作者看到武汉的夜景时吟诗后感慨,“武汉真美!武汉真棒!”
C.视频短片《后浪》的演讲者,用一句“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的评语,激发了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热情。
D.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红安革命烈士陵园……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都记录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5.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
6.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变过程中,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①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是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 ②至少有数千年的历史
③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④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④③② D.③④①②
7.下面这段关于艺术创作的文字有两处语病,请你根据提示完善修改意见。
[甲]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开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意蕴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一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完美融合。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乙]艺术创作能否达到至高的境界,很大程度上需要运用想象的智慧,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两面失衡,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8.下面例句中含有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得抄袭例句)
示例: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备选词语:火锅 烟花 上课铃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通读句子可知,③句由“古人”追寻宁静引出阐述;②⑥两句引用具体诗句,从“若耶溪”到“天地间”,说明古人是如何追寻宁静的;④句由“类似的例子”可知,内容上紧承②⑥两句;⑤①两句是总结性语句,由古到今,联系到现在“我们的生活”。故正确排序为③②⑥④⑤①.
2.答案:D
解析:仔细阅读语句,由②中的“隋唐”、③中的“明清”、①中的“今日”可知,语句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因此,正确的排序是②③①。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本文段是谈论读书方法的。句④承前文,由事物发展的渐进过程引出读书;接着句③用类比的手法进一步论述书要一点一点地读;接下来引用名言加以论证(句①);然后句⑤从反面补充论述;最后句②得出结论“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所以排序为:④③①⑤②。故选D。
4.答案:A
解析:“在编辑室里,为自己找到适合的式样”“在推介会上,被爱书人不辞辛苦地推广”“在书店里,与读者产生美好的碰撞”是表示并列关系的三个分句,中间应用分号。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诗词名句的能力。B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是好像一夜之间忽然刮起了温暖的春风,吹得千万棵树上竞相开满了雪白的梨花。此句指雪景,并不是指火树银花的夜景。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排序能力。选段说明的对象是“汉字”,第③句总说了“汉字”的历史,应该置于段首;第②句紧接着第③句中的“最古老”,说明了汉字有数千年的历史;第①句紧承第②句的“数千年”,说明了“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是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由第①句的“原始文字”自然引导出了第④句的“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
7.答案:①展开;展示;②能否;要
解析:①[甲]句“展开”与“意境”搭配不当,应换动词。②[乙]句两面失衡,可将表两面的“能否”改为表一面的“要”。
8.答案:(示例1)这火锅,使沉寂的味蕾在麻辣中绽放,使平静心情在畅快中沸腾。
(示例2)这烟花,使宁静的夜空立即变得喧闹起来,使暗淡的四周立即变得灿烂起来。
(示例3)这上课铃,让喧闹的校园变得安静,让散乱的思绪迅速聚拢。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首先分析例句,弄清楚例句中“变”与“不变”的内容,列出句子结构。然后选择三个备选词中最熟悉、容易表述的一个词,仿照上面的句子结构,运用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回答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