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三单元亲又亲目录本课目标新知导入新知讲解课堂展示课堂拓展课堂总结本课目标(二)艺术表现能够辨别民间打击乐器,了解它们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方法;能够大致辨别出乐曲各段所表现的情境,并从强弱、快慢的节奏中感受鸭子的各种神态、动作。(一)审美感知通过聆听、观察、模仿、实践等多种方式,感受打击乐是如何描绘生活场景中的动物形象的;通过节奏模仿、体态律动、图谱教学、演奏等多种方式,感受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模仿自然界中的动物形象的。(三)创意实践用不同肢体和律动表演作品(四)文化理解通过欣赏和学习这首作品,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音乐中塑造的动物形象以及不同力度、音色、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带来的场景体验,感受音乐要素的作用与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互相礼让、团结友好的意义。新知导入同学们,你们会模拟哪些动物的叫声?同学们表现的真好!你们猜猜人能模拟乐器的声音,那么乐器能不能模拟动物的声音呢?作品《鸭子拌嘴》新知讲解聆听作品:听听这首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什么动物?表现了怎样的场景?作品采用模拟的手法,运用小钹、水繁木鱼、云锣、大锣等打击乐器的合奏,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鸭群漫游水中,互相拌嘴嬉戏的情景。这首乐曲是由镲和小钹演奏.下面我们认识一下这两个乐器,大家听听它们的音色是怎样的?谁可以表现老鸭子?谁可以表现小鸭子?听听引子部分:听听表现了什么?乐曲一开始,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将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人们仿佛看见一只调皮的小鸭,拍着翅膀飞出鸭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下面我们模拟小鸭子继续聆听音乐:听听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画面?接着用闷击的小镲声,模拟老鸭“嘎嘎嘎”的叫声,仿佛与小鸭在对答呼应。其间两只音高不同的木鱼敲击出的“各的各的”轻盈活跃,与云锣敲出的“叮咚叮咚”清脆的节奏均匀地结合在一起,不禁使人们联想到鸭群在河岸边蹒跚而行时的情景。下面我们为小鸭子和大鸭子的叫声加上声势动作继续聆听音乐:1.听听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画面?2.乐器有什么变化?这段音乐演奏乐器有:小钹、镲、圪挞钹、大锣、木鱼、云锣六器齐鸣,乐声时而轻快、时而热烈,还不断穿插鸭子的鸣叫声,描绘出鸭群游弋水中,相互追逐嬉戏的场面,栩栩如生。下面利用乐器伴奏继续聆听音乐:1.听听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画面?2.情绪有什么变化?突然响起了小钹与镲的交替敲击声,此起彼伏,五不相让,鸭子拌嘴,吵得不可开交。下面模拟鸭子拌嘴继续聆听音乐:1.听听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画面?2.情绪有什么变化?在一阵热烈的乐声之后,又响起轻盈的木鱼和云锣声,渐缓渐弱地,犹似一群饶有风趣的鸭子,昂首凸肚,摇摇摆摆渐渐远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下面继续模拟鸭子接下来我们完整聆听课堂展示下面就是我们的表演时刻课堂拓展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来感受一下这首作品看了视频你们有什么样的体会呢?《鸭子拌嘴》小镲和小钹c课堂总结感谢聆听感谢您观看与支持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2803001.mp3 385ab588c48cb00aee485970433e92fa.mp4 【2025新版教材】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鸭子拌嘴》+《大鸭和小鸭》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