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1.(2024六上·临洮期中)用于矫正近视眼的镜片属于 ,它的特点是中央 、边缘 , 而且 。2.(2024六上·临洮期中)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句俗语在地球上不可能实现,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在金星上天天能实现,因为金星的自转方向是 。3.(2024六上·临洮期中)微生物也是 ,如水中的变形虫、 等。它们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生命特征,能 、 等。4.(2024六上·临洮期中)假如地轴 ,没有极昼极夜:假如地轴 ,极昼极夜范围变大。5.(2024六上·临洮期中) 从盛水的方形鱼缸侧面观察里面的金鱼,发现它的大小( )。A.比实际的小 B.比实际的大C.和实际一样大 D.不一定6.(2024六上·临洮期中) “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奥斯特 B.托勒密 C.哥白尼7.(2024六上·临洮期中) 用( )和水自制的放大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变化倍数。A.玻璃瓶 B.玻璃片 C.塑料袋 D.塑料杯8.(2024六上·临洮期中)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叶片,其中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的关系是( )。A.图像越大,视野越大B.图像越大,视野越小C.没有直接关系9.(2024六上·临洮期中) 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微生物的是( )。A.米饭 B.酸奶 C.臭豆腐 D.豆腐10.(2024六上·临洮期中)下列关于日心说的说法至今仍是正确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C.地球是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 小时自转一周D.太阳是不动的11.(2024六上·临洮期中)已知北京某天日出时间是4:30 ,日落时间是18:30,则该天可能是( )A.立春 B.小雪 C.芒种 D.秋分12.(2024六上·临洮期中)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必须把洋葱表皮( )。A.切成碎末 B.涂上颜色 C.制成玻片标本13.(2024六上·临洮期中)下列物体有放大作用的是( )A.水滴 B.平面镜 C.近视眼镜14.(2024六上·临洮期中)下列生物中,( )不是微生物。A. B. C.15.(2024六上·临洮期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玉米 B.新冠病毒 C.腐生细菌16.(2024六上·临洮期中)坐在转椅上,顺时针转动转椅,观察到周围的景物是( )运动的。A.逆时针 B.顺时针 C.自北向南 D.自西向东17.(2024六上·临洮期中)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C.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18.(2024六上·临洮期中) 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 )。A.猫头鹰夜间捕食 B.蚂蚁搬家C.大雁迁徙 D.蜻蜓低飞19.(2024六上·临洮期中)假如地轴不是倾斜的,则下列现象仍会发生的是 ( )A.北极圈一年中有极昼极夜交替现象B.一年中某地正午杆影长度有规律变化C.北京比乌鲁木齐更早迎来黎明D.各国新年钟声同时响起20.(2024六上·临洮期中)已知北京某天日出时间是4:30 ,日落时间是 18:30,则该天可能是( )A.立春 B.小雪 C.芒种 D.秋分21.(2024六上·临洮期中)路边设置了会定时亮的路灯,则亮灯时间应该以( )的日落时间为标准。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22.(2024六上·临洮期中)为节约能源,政府决定对路灯照明进行优化,改为天黑即亮,则( )的亮灯时间最晚。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23.(2024六上·临洮期中)太阳晒屁股这句俗语最可能发生在 ( )季A.春 B.夏 C.秋 D.冬24.(2024六上·临洮期中)在北半球,同一个物体,一年四季中正午时分的影子最长出现在冬至日。( )25.(2024六上·临洮期中)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其时间长短是不断变化的。( )26.(2024六上·临洮期中)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7.(2024六上·临洮期中)托勒密的“地心说”,所有观点都是错误的。28.(2024六上·临洮期中)地球的公转运动对动植物的影响比较小。( )29.(2024六上·临洮期中)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 )30.(2024六上·临洮期中)目前在全世界肆虐的新冠肺炎是一种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31.(2024六上·临洮期中)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时,碘液的作用是染色。( )32.(2024六上·临洮期中)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33.(2024六上·临洮期中)食用菌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34.(2024六上·临洮期中)红色纸片 地球看到红色纸片 太阳按某个方向转动 迎来黎明围成一圈的同学 地球转动贴有地名和方位标志的同学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35.(2024六上·临洮期中)把食物放入冰箱里 隔绝空气中的细菌食品盒里放干燥剂 紫外线杀灭细类食品杀菌后真空包装 低温环境霉菌不易繁殖在太阳下喝晒衣服 干燥环境中霉菌不易生长36.(2024六上·临洮期中)(1)在括号中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2)下列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中,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B.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C.对光一安放→调焦→上片→观察(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眼睛看目镜观察时应该( )。A.左眼睁开,右眼闭拢B.左眼闭拢,右眼睁开C.两眼都保持睁开(4)实验中将镜筒下降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 (填“物镜”或“目镜”)。(5)如图是科学小组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标本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①转换成视野②,则应向 移动标本才能实现。若看到的图像不清晰,应转动 进行调整。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凹透镜;薄;厚;透明【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矫正近视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具有中央薄、边缘厚的透明特点。当光线通过凹透镜时,会发生发散的作用。凹透镜通过扩散光线,帮助近视眼调整焦距,使光线能够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2.【答案】自西向东;自东向西【知识点】地球自转【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产生每天太阳东升西落,因此“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句俗语在地球上不可能实现。但是在金星上天天能实现,因为金星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3.【答案】生物;草履虫;繁殖;呼吸【知识点】生物与非生物【解析】【分析】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也是生物的一种,如水中的变形虫、草履虫等,它们具有同其他生物一们的共同特征,能呼吸、能繁殖、能生长等。4.【答案】不倾斜;倾斜角度加大【知识点】地球的公转【解析】【分析】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这种现象就是极昼、极夜,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地轴倾斜角度大小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角度越大,发生的范围越大。假如地轴倾斜角度变大了,那么发生极昼和极夜的地区会变大。假如地轴不倾斜,则没有极昼极夜。5.【答案】C【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当我们从盛水的方形鱼缸侧面观察里面的金鱼时,由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会发生折射,这会使得金鱼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要浅。但是金鱼的大小不会改变,方形的鱼缸加水不会形成放大效果。6.【答案】C【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地球是球形的,地球在运动,绕地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7.【答案】A【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玻璃瓶装满水后,水的形状和瓶子的曲面可以共同起到透镜的作用,通过调整瓶子与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放大倍数。玻璃片和塑料杯虽然也能形成透镜效果,但它们一个装水后不易于移动,一个效果没有玻璃杯好。塑料袋虽然可以变形,但其透明度和形状稳定性不如装满水的玻璃瓶,因此玻璃瓶是最佳选择。8.【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同一个微小的物体看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观察工具通常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因此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叶片,其中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的关系是图像越大,视野越小。9.【答案】A【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酿酒、制作酸奶、面包、酱油、臭豆腐、醋、豆腐等。米饭没有利用微生物。10.【答案】C【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只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B: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这一说法也不完全正确。虽然日心说确实提出了行星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观点,但后来开普勒的定律修正了这一点,指出行星轨道实际上是椭圆形的;C:地球是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正确;D:太阳本身也在运动,它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11.【答案】C【知识点】日出时间【解析】【分析】北京位于北半球,根据给出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可以计算出该天的昼长为14小时。在北半球,昼长越长,说明太阳直射点越接近北回归线,通常这种情况发生在夏至附近,也就是夏季的时候。在给出的选项中,芒种是夏季的节气,此时昼长较长,符合题目中的日出和日落时间。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大约在2月初,昼长较短;小雪是冬季的一个节气,大约在11月底,昼长更短;秋分是秋季的一个节气,大约在9月底,此时昼夜平分,昼长约为12小时。12.【答案】B【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解析】【分析】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必须把洋葱表皮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切碎、整块放在显微镜上都无法观察,B符合题意。13.【答案】A【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只要满足这些特点,就具有放大功能。水滴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符合放大镜镜片特点,具有放大作用。平面镜是个平面,且不透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们都不具有放大作用。14.【答案】C【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一些生物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A变形虫、B草履虫都需要通过显微镜才可以看到,属于微生物;C是一种昆虫并不属于微生物。15.【答案】A【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在生物界,除了我们熟悉的动物、植物,还生存着一类数量庞大、个体微小的生物,这类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所以新冠病毒、腐生细菌都属于微生物,玉米属于植物。16.【答案】A【知识点】地球自转【解析】【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物体与参照物位置改变,物体运动;物体与参照物位置不变,物体静止。坐在转椅上,顺时针转动转椅,以转椅为参照物,转椅与周围的景物位置改变,则周围的景物是逆时针运动的。17.【答案】C【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解析】【解答】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由于地球的公转以及地轴的倾斜现象导致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会发生改变,即会产生四季交替的现象。18.【答案】C【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 A:猫头鹰夜间捕食属于地球自转对动物的影响;B:蚂蚁搬家属于天气变化对动物的影响;C:大雁迁徙,正确;D:蜻蜓低飞属于天气变化对动物的影响。19.【答案】C【知识点】地球自转【解析】【分析】 A:北极圈一年中有极昼极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轴倾斜导致的。如果地轴不倾斜,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B:一年中某地正午杆影长度有规律变化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以及地轴倾斜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轴不倾斜,正午杆影长度不会有规律变化;C:北京比乌鲁木齐更早迎来黎明,正确;D:即使地轴不倾斜,由于时区的存在,不同地区的新年钟声仍然不会同时响起。20.【答案】C【知识点】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北京位于北半球,根据给出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可以计算出该天的昼长为14小时。在北半球,昼长越长,说明太阳直射点越接近北回归线,通常这种情况发生在夏至附近,也就是夏季的时候。在给出的选项中,芒种是夏季的节气,此时昼长较长,符合题目中的日出和日落时间。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大约在2月初,昼长较短;小雪是冬季的一个节气,大约在11月底,昼长更短;秋分是秋季的一个节气,大约在9月底,此时昼夜平分,昼长约为12小时。21.【答案】D【知识点】四季的特征【解析】【分析】亮灯时间应该以冬至日的日落时间为标准。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因此日落时间最早。以冬至日的日落时间为基准,可以确保在其他季节,尤其是白昼较长的季节,路灯能够在天黑时亮起,满足照明需求。如果以其他日期的日落时间为标准,可能会导致在冬至日路灯亮起太晚,无法及时提供照明。22.【答案】B【知识点】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夏至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日子。因此,在夏至日,日落时间最晚,天黑的时间也相应地最晚。如果政府决定对路灯照明进行优化,改为天黑即亮,那么在夏至日,路灯的亮灯时间将会是一年中所有日子中最晚的。其他选项春分日、秋分日和冬至日,日落时间都比夏至日早,因此亮灯时间也会更早。23.【答案】B【知识点】四季的特征【解析】【分析】太阳晒屁股这句俗语最可能发生在夏季。这句俗语通常用来形容早晨太阳升起得比较早,人们醒来时太阳已经升高,阳光照到了屁股。在北半球,夏季是太阳升起最早的季节,日照时间较长,人们在太阳升起后才醒来。24.【答案】正确【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解析】【分析】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季,北半球正午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夏季,北半球正午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短。所以在北半球,同一个物体,一年四季中正午时分的影子最长出现在冬至日。25.【答案】正确【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解析】【分析】夏天,太阳照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光照时间长,白天就长,黑夜也就相对短了;冬天,太阳照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白天长,黑夜短。所以地球上白天和黑夜,其时间长短是不断变化的。26.【答案】正确【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解析】【分析】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地球公转运动是围绕太阳运转,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约365天。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27.【答案】错误【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同时提出地球是一个球体,这符合地球的实际,所以“地心说”的观点不都是错误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28.【答案】错误【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比如动物的迁徙、冬眠,植物叶子的脱落等。29.【答案】错误【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地球距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是在近日点,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处于冬季;地球距离太阳最远是在远日点,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处于夏季。所以题目说法错误。30.【答案】正确【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目前在全世界肆虐的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新冠病毒是一种微生物。31.【答案】正确【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解析】【分析】如果不染色的话洋葱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为无色透明的,为了方便观察需要使用碘液进行染色。32.【答案】正确【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放大镜的作用: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帮助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33.【答案】正确【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食用菌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属于真菌,是微生物的一种。34.【答案】【知识点】地球自转【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模拟谁先迎来黎明的实验方法:大家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地球;其中在两位同学身上贴上写有地名和方位标志,贴有地名和方位标志的同学代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再请一个同学站在圈外举一个红色纸片,代表“太阳”;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按某个方向转动代表地球转动;看看谁会先见到“太阳”,看到红色纸片,说明迎来了黎明。35.【答案】【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食品一旦保存不好,就会发霉,特别是肉类和干货。一旦发霉,会产生黄曲霉素,容易致癌。要防止食物毒变的方法。分析图表可知,把食物放入冰箱里,因为低温环境霉菌不易繁殖;食品盒里放干燥剂,因为干燥环境中霉菌不易生长;食品杀菌后真空包装,可以隔绝空气中的细菌:在太阳下曝晒衣服,利用紫外线杀灭细菌。36.【答案】(1)(2)A(3)C(4)物镜;避免将玻片压碎(5)左下方;调节旋钮【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1)显微镜是由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由目镜、镜筒、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显微镜具有放大作用。(2)显微镜是由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应该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与记录→收镜。(3)为了更清楚地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我们观察时,双眼都要睁开,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便于画图。(4)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转动调节旋钮,镜筒下降的过程中,眼睛应该从侧面注视显微镜的物镜,避免将玻片压碎。(5)读图可以看出,视野①中阴影区偏向左下方,视野②中的阴影区位于中央位置。因为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是相反的,所以若要使图中视野①转换成视野②,则应向左下方移动标本才能实现。若看到的图像不清晰,应转动调节旋钮。1 / 1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1.(2024六上·临洮期中)用于矫正近视眼的镜片属于 ,它的特点是中央 、边缘 , 而且 。【答案】凹透镜;薄;厚;透明【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矫正近视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具有中央薄、边缘厚的透明特点。当光线通过凹透镜时,会发生发散的作用。凹透镜通过扩散光线,帮助近视眼调整焦距,使光线能够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2.(2024六上·临洮期中)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句俗语在地球上不可能实现,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在金星上天天能实现,因为金星的自转方向是 。【答案】自西向东;自东向西【知识点】地球自转【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产生每天太阳东升西落,因此“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句俗语在地球上不可能实现。但是在金星上天天能实现,因为金星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3.(2024六上·临洮期中)微生物也是 ,如水中的变形虫、 等。它们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生命特征,能 、 等。【答案】生物;草履虫;繁殖;呼吸【知识点】生物与非生物【解析】【分析】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也是生物的一种,如水中的变形虫、草履虫等,它们具有同其他生物一们的共同特征,能呼吸、能繁殖、能生长等。4.(2024六上·临洮期中)假如地轴 ,没有极昼极夜:假如地轴 ,极昼极夜范围变大。【答案】不倾斜;倾斜角度加大【知识点】地球的公转【解析】【分析】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这种现象就是极昼、极夜,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地轴倾斜角度大小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角度越大,发生的范围越大。假如地轴倾斜角度变大了,那么发生极昼和极夜的地区会变大。假如地轴不倾斜,则没有极昼极夜。5.(2024六上·临洮期中) 从盛水的方形鱼缸侧面观察里面的金鱼,发现它的大小( )。A.比实际的小 B.比实际的大C.和实际一样大 D.不一定【答案】C【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当我们从盛水的方形鱼缸侧面观察里面的金鱼时,由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会发生折射,这会使得金鱼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要浅。但是金鱼的大小不会改变,方形的鱼缸加水不会形成放大效果。6.(2024六上·临洮期中) “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奥斯特 B.托勒密 C.哥白尼【答案】C【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地球是球形的,地球在运动,绕地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7.(2024六上·临洮期中) 用( )和水自制的放大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变化倍数。A.玻璃瓶 B.玻璃片 C.塑料袋 D.塑料杯【答案】A【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玻璃瓶装满水后,水的形状和瓶子的曲面可以共同起到透镜的作用,通过调整瓶子与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放大倍数。玻璃片和塑料杯虽然也能形成透镜效果,但它们一个装水后不易于移动,一个效果没有玻璃杯好。塑料袋虽然可以变形,但其透明度和形状稳定性不如装满水的玻璃瓶,因此玻璃瓶是最佳选择。8.(2024六上·临洮期中)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叶片,其中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的关系是( )。A.图像越大,视野越大B.图像越大,视野越小C.没有直接关系【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同一个微小的物体看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观察工具通常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因此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叶片,其中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的关系是图像越大,视野越小。9.(2024六上·临洮期中) 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微生物的是( )。A.米饭 B.酸奶 C.臭豆腐 D.豆腐【答案】A【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酿酒、制作酸奶、面包、酱油、臭豆腐、醋、豆腐等。米饭没有利用微生物。10.(2024六上·临洮期中)下列关于日心说的说法至今仍是正确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C.地球是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 小时自转一周D.太阳是不动的【答案】C【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只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B: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这一说法也不完全正确。虽然日心说确实提出了行星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观点,但后来开普勒的定律修正了这一点,指出行星轨道实际上是椭圆形的;C:地球是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正确;D:太阳本身也在运动,它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11.(2024六上·临洮期中)已知北京某天日出时间是4:30 ,日落时间是18:30,则该天可能是( )A.立春 B.小雪 C.芒种 D.秋分【答案】C【知识点】日出时间【解析】【分析】北京位于北半球,根据给出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可以计算出该天的昼长为14小时。在北半球,昼长越长,说明太阳直射点越接近北回归线,通常这种情况发生在夏至附近,也就是夏季的时候。在给出的选项中,芒种是夏季的节气,此时昼长较长,符合题目中的日出和日落时间。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大约在2月初,昼长较短;小雪是冬季的一个节气,大约在11月底,昼长更短;秋分是秋季的一个节气,大约在9月底,此时昼夜平分,昼长约为12小时。12.(2024六上·临洮期中)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必须把洋葱表皮( )。A.切成碎末 B.涂上颜色 C.制成玻片标本【答案】B【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解析】【分析】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必须把洋葱表皮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切碎、整块放在显微镜上都无法观察,B符合题意。13.(2024六上·临洮期中)下列物体有放大作用的是( )A.水滴 B.平面镜 C.近视眼镜【答案】A【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只要满足这些特点,就具有放大功能。水滴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符合放大镜镜片特点,具有放大作用。平面镜是个平面,且不透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们都不具有放大作用。14.(2024六上·临洮期中)下列生物中,( )不是微生物。A. B. C.【答案】C【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一些生物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A变形虫、B草履虫都需要通过显微镜才可以看到,属于微生物;C是一种昆虫并不属于微生物。15.(2024六上·临洮期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玉米 B.新冠病毒 C.腐生细菌【答案】A【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在生物界,除了我们熟悉的动物、植物,还生存着一类数量庞大、个体微小的生物,这类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所以新冠病毒、腐生细菌都属于微生物,玉米属于植物。16.(2024六上·临洮期中)坐在转椅上,顺时针转动转椅,观察到周围的景物是( )运动的。A.逆时针 B.顺时针 C.自北向南 D.自西向东【答案】A【知识点】地球自转【解析】【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物体与参照物位置改变,物体运动;物体与参照物位置不变,物体静止。坐在转椅上,顺时针转动转椅,以转椅为参照物,转椅与周围的景物位置改变,则周围的景物是逆时针运动的。17.(2024六上·临洮期中)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C.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答案】C【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解析】【解答】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由于地球的公转以及地轴的倾斜现象导致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会发生改变,即会产生四季交替的现象。18.(2024六上·临洮期中) 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 )。A.猫头鹰夜间捕食 B.蚂蚁搬家C.大雁迁徙 D.蜻蜓低飞【答案】C【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 A:猫头鹰夜间捕食属于地球自转对动物的影响;B:蚂蚁搬家属于天气变化对动物的影响;C:大雁迁徙,正确;D:蜻蜓低飞属于天气变化对动物的影响。19.(2024六上·临洮期中)假如地轴不是倾斜的,则下列现象仍会发生的是 ( )A.北极圈一年中有极昼极夜交替现象B.一年中某地正午杆影长度有规律变化C.北京比乌鲁木齐更早迎来黎明D.各国新年钟声同时响起【答案】C【知识点】地球自转【解析】【分析】 A:北极圈一年中有极昼极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轴倾斜导致的。如果地轴不倾斜,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B:一年中某地正午杆影长度有规律变化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以及地轴倾斜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轴不倾斜,正午杆影长度不会有规律变化;C:北京比乌鲁木齐更早迎来黎明,正确;D:即使地轴不倾斜,由于时区的存在,不同地区的新年钟声仍然不会同时响起。20.(2024六上·临洮期中)已知北京某天日出时间是4:30 ,日落时间是 18:30,则该天可能是( )A.立春 B.小雪 C.芒种 D.秋分【答案】C【知识点】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北京位于北半球,根据给出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可以计算出该天的昼长为14小时。在北半球,昼长越长,说明太阳直射点越接近北回归线,通常这种情况发生在夏至附近,也就是夏季的时候。在给出的选项中,芒种是夏季的节气,此时昼长较长,符合题目中的日出和日落时间。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大约在2月初,昼长较短;小雪是冬季的一个节气,大约在11月底,昼长更短;秋分是秋季的一个节气,大约在9月底,此时昼夜平分,昼长约为12小时。21.(2024六上·临洮期中)路边设置了会定时亮的路灯,则亮灯时间应该以( )的日落时间为标准。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答案】D【知识点】四季的特征【解析】【分析】亮灯时间应该以冬至日的日落时间为标准。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因此日落时间最早。以冬至日的日落时间为基准,可以确保在其他季节,尤其是白昼较长的季节,路灯能够在天黑时亮起,满足照明需求。如果以其他日期的日落时间为标准,可能会导致在冬至日路灯亮起太晚,无法及时提供照明。22.(2024六上·临洮期中)为节约能源,政府决定对路灯照明进行优化,改为天黑即亮,则( )的亮灯时间最晚。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答案】B【知识点】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夏至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日子。因此,在夏至日,日落时间最晚,天黑的时间也相应地最晚。如果政府决定对路灯照明进行优化,改为天黑即亮,那么在夏至日,路灯的亮灯时间将会是一年中所有日子中最晚的。其他选项春分日、秋分日和冬至日,日落时间都比夏至日早,因此亮灯时间也会更早。23.(2024六上·临洮期中)太阳晒屁股这句俗语最可能发生在 ( )季A.春 B.夏 C.秋 D.冬【答案】B【知识点】四季的特征【解析】【分析】太阳晒屁股这句俗语最可能发生在夏季。这句俗语通常用来形容早晨太阳升起得比较早,人们醒来时太阳已经升高,阳光照到了屁股。在北半球,夏季是太阳升起最早的季节,日照时间较长,人们在太阳升起后才醒来。24.(2024六上·临洮期中)在北半球,同一个物体,一年四季中正午时分的影子最长出现在冬至日。( )【答案】正确【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解析】【分析】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季,北半球正午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夏季,北半球正午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短。所以在北半球,同一个物体,一年四季中正午时分的影子最长出现在冬至日。25.(2024六上·临洮期中)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其时间长短是不断变化的。( )【答案】正确【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解析】【分析】夏天,太阳照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光照时间长,白天就长,黑夜也就相对短了;冬天,太阳照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白天长,黑夜短。所以地球上白天和黑夜,其时间长短是不断变化的。26.(2024六上·临洮期中)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答案】正确【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解析】【分析】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地球公转运动是围绕太阳运转,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约365天。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27.(2024六上·临洮期中)托勒密的“地心说”,所有观点都是错误的。【答案】错误【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同时提出地球是一个球体,这符合地球的实际,所以“地心说”的观点不都是错误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28.(2024六上·临洮期中)地球的公转运动对动植物的影响比较小。( )【答案】错误【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比如动物的迁徙、冬眠,植物叶子的脱落等。29.(2024六上·临洮期中)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 )【答案】错误【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地球距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是在近日点,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处于冬季;地球距离太阳最远是在远日点,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处于夏季。所以题目说法错误。30.(2024六上·临洮期中)目前在全世界肆虐的新冠肺炎是一种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答案】正确【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目前在全世界肆虐的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新冠病毒是一种微生物。31.(2024六上·临洮期中)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时,碘液的作用是染色。( )【答案】正确【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解析】【分析】如果不染色的话洋葱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为无色透明的,为了方便观察需要使用碘液进行染色。32.(2024六上·临洮期中)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答案】正确【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放大镜的作用: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帮助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33.(2024六上·临洮期中)食用菌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答案】正确【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食用菌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属于真菌,是微生物的一种。34.(2024六上·临洮期中)红色纸片 地球看到红色纸片 太阳按某个方向转动 迎来黎明围成一圈的同学 地球转动贴有地名和方位标志的同学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答案】【知识点】地球自转【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模拟谁先迎来黎明的实验方法:大家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地球;其中在两位同学身上贴上写有地名和方位标志,贴有地名和方位标志的同学代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再请一个同学站在圈外举一个红色纸片,代表“太阳”;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按某个方向转动代表地球转动;看看谁会先见到“太阳”,看到红色纸片,说明迎来了黎明。35.(2024六上·临洮期中)把食物放入冰箱里 隔绝空气中的细菌食品盒里放干燥剂 紫外线杀灭细类食品杀菌后真空包装 低温环境霉菌不易繁殖在太阳下喝晒衣服 干燥环境中霉菌不易生长【答案】【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食品一旦保存不好,就会发霉,特别是肉类和干货。一旦发霉,会产生黄曲霉素,容易致癌。要防止食物毒变的方法。分析图表可知,把食物放入冰箱里,因为低温环境霉菌不易繁殖;食品盒里放干燥剂,因为干燥环境中霉菌不易生长;食品杀菌后真空包装,可以隔绝空气中的细菌:在太阳下曝晒衣服,利用紫外线杀灭细菌。36.(2024六上·临洮期中)(1)在括号中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2)下列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中,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B.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C.对光一安放→调焦→上片→观察(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眼睛看目镜观察时应该( )。A.左眼睁开,右眼闭拢B.左眼闭拢,右眼睁开C.两眼都保持睁开(4)实验中将镜筒下降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 (填“物镜”或“目镜”)。(5)如图是科学小组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标本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①转换成视野②,则应向 移动标本才能实现。若看到的图像不清晰,应转动 进行调整。【答案】(1)(2)A(3)C(4)物镜;避免将玻片压碎(5)左下方;调节旋钮【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1)显微镜是由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由目镜、镜筒、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显微镜具有放大作用。(2)显微镜是由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应该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与记录→收镜。(3)为了更清楚地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我们观察时,双眼都要睁开,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便于画图。(4)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转动调节旋钮,镜筒下降的过程中,眼睛应该从侧面注视显微镜的物镜,避免将玻片压碎。(5)读图可以看出,视野①中阴影区偏向左下方,视野②中的阴影区位于中央位置。因为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是相反的,所以若要使图中视野①转换成视野②,则应向左下方移动标本才能实现。若看到的图像不清晰,应转动调节旋钮。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