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2张PPT)
基于原味教育的高三二轮复习备考
——2025届化学高考复习策略
原味教育 Essential Education
教育应该回归本真,遵循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
原味教育 Essential Education
顺德菜最讲究“原汁原味”——一道盐油蒸鱼甚至简单到连葱都不放,只用油盐就足以使之成为顺德的一道招牌菜。
顺德是世界美食之都!
目 录
一、备政策
二、备新课标
三、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四、备关键能力
五、备关键专题
六、备课堂
一、备政策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重磅定调!5000字公报 53次提“改革”!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2024广东7)“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水质检验员:用滴定法测水中Cl 含量 Ag++Cl =AgCl↓
B 化学实验员:检验Na2O2是否失效 2Na2O2+2H2O=4NaOH+O2↑
C 化工工程师:进行顺丁橡胶硫化 碳碳双键可打开与硫形成二硫键
D 考古研究员:通过14C测定化石年代 C60与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D
本题列举四个与化学相关的工作岗位的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新课标发布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0 年修订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
二、备新课标
课程改革的五个大概念
基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基于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
何为核心素养?
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突发)问题的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校园——真实生活
与教学相关
真实情境
理解性教学观认为知识的本质是理解或问题解决,教学即选择少而重要的学科大观念,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学科大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经历真实实践,产生个人理解。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理解。
何为理解性教学观?
悟
D
感受有真实情境的试题
平均分:1.92分
“鼻冲水,出西洋,……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惟以
此水瓶口对鼻吸其气,即遍身麻颤出汗而愈。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
“鼻冲水”是稀硫酸、氢氟酸溶液、氨水、醋酸溶液中的一种。下列有关“鼻冲水”的推
断正确的是()
D
新高考特点:无情境不出题!字数明显增多!
平均分:0.56分
2017央美本科招生艺术设计·造型基础考题
试题提供了关于2016诺贝尔文学奖获与鲍勃·迪伦的背景材料。
1.2016年10月13日诺贝尔奖评委会将当年文学奖颁给75岁的美国民谣歌手、音乐家鲍勃·迪伦。试题提供了颁奖理由。
2.鲍勃·迪伦的相关介绍。
3.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荡》歌词节选。
试题要求:结合所给材料,绘制一幅你所联想到的能表现该诗歌意境的造型视觉画面。
2022国美本科招生考题
历年美术高考科目形式无非写生、默写、画照片。2022本科招生艺考题大出意外: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写给病危父亲的诗《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的《客车厢》、《梦开始的地方》……都成为考题。
传统文化、时代科技、文献、大学教材、新材料、生活......嵌入、隐藏《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
(广东24-1)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下列与龙有关的历史文物中,主要材质为有机高分子的是
C
本题以传统文化为情景,考查物质的组成等知识。
(广东24-2)“极地破冰”“太空养鱼”等彰显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龙2”号破冰船极地科考:破冰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成功建造:天然气液化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化学键
C.嫦娥六号的运载火箭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时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神舟十八号乘组带着水和斑马鱼进人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水的电子式为H:O:H
C
本题以科技为情景,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识、物质变化类型、能量转化的形式、水的电子式等知识。
(广东24-3)嘀嗒嘀嗒,时间都去哪儿了!计时器的发展史铭刻着化学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作日晷圆盘的石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机械表中由钼钴镍铬等元素组成的发条,其材质属于合金
C.基于石英晶体震荡特性计时的石英表,其中石英的成分为SiC
D.目前“北京时间”授时以铯原子钟为基准,133 55Cs的质子数为55
C
本题以计时器为情景,考察计时器所使用的材料的分类、成分,以及相关材料的原子结构。
(广东24-4)我国饮食注重营养均衡,讲究“色香味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烹饪糖醋排骨用蔗糖炒出焦糖色,蔗糖属于二糖
B.新鲜榨得的花生油具有独特油香,油脂属于芳香烃
C.凉拌黄瓜加醋使其具有可口酸味,食醋中含有极性分子
D.端午时节用粽叶将糯米包裹成形,糯米中的淀粉可水解
B
本题以生活饮食为为情景,考查日常食用的物质的组成、分类、结构与性质。
关注课标(化学)
增加的东西注意考查,删掉的东西都没有考; 试题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例如课标:结合真实情境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加重对化学键知识的考查;酰胺基的考查;氨基酸的考查;反应历程;晶体的判断;配合物的考查;手性碳的考查;结构化:价类二维图,不同物质间的转化。酮、大分子、超分子的考查。
没有考纲的情况下,课标就是考纲,静下心来研读课标,方向不错。
新旧对比-把握方向
(广东24-15)对反应 (I为中间产物),相同条件下:①加入催化剂,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幅缩短;②提高反应温度,c平(S)/c平(T)增大,c平(S)/c平(I)减小。基于以上事实,可能的反应历程示意图(一为无催化剂,…为有催化剂)为
A
本题以催化反应历程为背景,考查反应历程、温度的影响、活化能等知识。
三、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一核:核心功能
四层:考查内容
四翼:考查要求
为什么考?
考什么?
怎么考?
一核:核心功能
四层:考查内容
四翼:考查要求
为什么考?
考什么?
怎么考?
“必备知识”是学生经过高中阶段学习后获得的学科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必要的事实知识;
“关键能力”是学生在应对现实问题情境或学术问题情境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能力;
“学科素养”是学生面对复杂现实问题情境或复杂学术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思想观念指导下,运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方法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
“核心价值”是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情感态度的综合。
2023广东化学卷考点
硅酸盐材料、判断元素位置、物质成分(赤铁矿、光纤、沼气)、同位素判断、晶体类型判断、材料分类(沥青)、性质(甘油的水溶性、淀粉的水解产物)、氨气的制备、除杂、收集、性质;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的应用(物质性质)、胶体-丁达尔现象;原电池;蛋白质、聚乳酸、铁的性质;有机物性质;SO2的制备和性质;温度对速率的影响;氧化剂的判断;Na和Cu价类二维图,物质性质和不同物质间的转化。官能团的检验(醛基)、NA(共价键数目、方程式、盐类水解、质子数)、浓硫酸的性质、NO2的性质、漂白粉的成分、溶液pH和导电性、电解饱和食盐水和燃料电池结合氯气性质考查;结合结构考元素周期表:电负性,氢化物沸点、第一电离能、物质(含离子)构型;反应历程(分步进行)、平衡移动(温度)、催化剂、理解反应原理;电解池(电极反应、n、速率、双极膜原理)、滴定仪器、滴定计算、盐类水解的应用、根据方程式计算反应热、盖斯定律的灵活运用(设计实验)、化学能变热能的应用、MgO与水的反应、比较NH3.H2O和NH4+大小;晶体概念的考查;速率影响因素(表面积灵活考查)、同离子效应、晶胞中微粒位置、相邻原子个数考查;化学方程式考查;循环利用物质;轨道表示式;方程式配平;速率计算;根据图像考速率比较、转化率、平衡移动(加水);连续反应的计算(平衡转化率、平衡浓度);分子式、命名、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机产物的推断、反应条件和试剂-生成物结构;化学键的断裂、形成;杂化、手性碳、π键的定义、合成路线的变相考查。
2024广东化学卷考点
有机高分子、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本质,能量变化,电子式,无机非金属材料,合金,石英,质子数,蔗糖(二糖),油脂,芳香烃,极性分子,淀粉,金属腐蚀(牺牲阳极法),苯甲酸提纯,Na2O2与水反应,顺丁橡胶硫化,14C,同素异形体,Cl2的制备,有机物(共面,双键性质,杂化,氨基、羧基性质),阿伏伽德罗常数(水解,σ键),NH3【Ba(OH)2+NH4Cl,熵】,元素周期表(氢化物沸点,第一电离能,酸性,空间构型),酸性(CF3COOH与CCl3COOH),冠醚,氨气→硝酸,酚醛树脂的制备,价类二维(镁、铝、铁,元素属于区,),反应机理图,电化学。尾气吸收,氧化还原,仪器使用,滴定计算,控制变量,速率计算,实验方案设计,电解氧化铝,配合物方程式书写,除杂,同离子效应,比较F-和HF大小,Ksp计算应用,晶胞的理解及微粒个数和体积,轨道表示式,盖斯定律,焓变、速率的影响因素,催化剂的判断,非水溶液中Ka计算及比较,有机分子式、名称、官能团名称、同分异构体推断、有机产物的推断、反应条件和试剂-生成物结构;π键的断裂、形成;杂化、手性碳、π键的定义、原子利用率100%、合成路线的变相考查。
必备知识
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
基本事实
化学语言与概念
物质结构与性质
反应变化与规律
物质转化与应用
实验原理与方法
以物质结构为基础,
用化学平衡统领各类平衡问题,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必备知识(化学)
理解到位,落实到点,一轮逐一过关。
知识细目表,不能遗漏,心中有数。
知识获取能力群
思维认知能力群
实践操作能力群
符号理解
语言解码
阅读理解
信息搜索
信息整理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归纳概括
演绎推理
批判思维
辩证思维
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
信息转化
动手操作
应用写作
语言表达
关键能力
一核:核心功能
四层:考查内容
四翼:考查要求
为什么考?
考什么?
怎么考?
基础性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操作
应用性
解释生活中现象、解决生产中问题、阐释社会中热点、解答实验中疑问
综合性
学科内综合、学科间综合、方法综合、形式综合
创新性
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思维创新
创新人才、美术
2024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跨学科融合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当气温下降,湿度增大时,硫酸钠易发生水合反应形成芒硝(Na2SO4·10H2O),其体积会强烈膨胀;在气温上升、湿度减小时,芒硝又可脱水形成无水硫酸钠(Na2SO4)。上述可逆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四川省仁寿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调查发现,在该县牛角寨山区紫红色砂岩表面及现存唐代石刻雕像表层的裂隙中,存在含有硫酸钠成分的硫酸盐物质。图11示意牛角寨山区及附近区域地质剖面和石刻雕像位置;图12 反映2021年8月牛角寨山区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图11
图12
一轮复习——夯实高中化学必备知识
必备
知识
物质转化与应用
反应变化与规律
化学语言与概念
实验原理与方法
物质结构与性质
四、备关键能力
二轮复习——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理解与辨析
分析与推测
归纳与论证
探究与创新
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关键能力的主要内涵
语言解码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并非语文或外语学科所特有,很多学生反映“读不懂题”,“不会做”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解码能力的不足与阅读理解能力的欠缺。
本小题2分,全市平均得分仅0.838分,除了少数选错AB外,大部分学生是语言解码能力的欠缺,不能理解“萃取率”的含义。
2023佛山一模
类似的,本小题第(5)问出现了“沉淀率”的计算,两个空满分4分,全市平均得分仅1.792分,第一空得分率会更低,除了部分计算能力不足外,有相当部分学生错写了“0.1%”,其主要原因同样是阅读水平与语言解码能力的欠缺,不能理解“沉淀率”的含义。
2023佛山一模
电子空穴概念相对陌生。需要根据文本信息和所学知识完成解码。
2022全国卷
新高考的试题中,通常会给出较多的文本信息与图表信息供学生现场学习,需要学生对所给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整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后结合相关必备知识进行解答。
LAEM交换膜、金属配合物信息等多个陌生概念,需要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加工信息。
2024广东卷
文本较长,信息点较多,且概念相对陌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解码能力体现突出。
2022广东卷
广东卷综合实验题的命题风格是探究型实验,其中,根据所给实验目的、或基于所给假设进行实验设计的题型,属于高频考点。学生常常陷入的困难是“搞不清实验目的是什么”、“不会设计实验方案”等。探究型实验题会以文本或者数据的形式给出大量信息,信息转化能力是实验设计的先决条件。
2024广东卷
近年来,广东卷实验题无一例外地,全部涉及根据信息转化的设计实验。
2022广东卷
信息搜索+信息整理+实验设计,体现知识获取与实践操作能力群的结合。
2023年起,广东卷新高考结构模块变为必考,基于物质结构视角的性质考查,特别注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4广东卷
需要将两个结构单元在空间里重复叠加,拼成晶胞。
2022广东卷
将一个原子变化为一个结构基元整体,抽象提炼。
归纳概括能力在新高考中的表现,也是将试题中的特定文字、信息等解码整合,并以化学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实验操作的表述、陌生方程式的书写等。
近四年的广东卷,均出现经典的表格型有机题,对有机官能团性质的归纳概括,考查的内容并不陌生,但考查的载体可以不断创新。
2022广东卷
二轮复习切忌照着教辅资料像一轮一样重来一遍。
二轮的重心是专题复习,确定适合学生需要并且切合高考内容的小专题应当贯穿二轮复习的始终。
五、备关键专题
主题内容多角度,系列化
微生物电池突破
锂离子电池
浓差电池
基于钠、铁、镍等新颖高能电池
燃料电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不同横纵坐标的中和滴定曲线
溶解平衡图像的今生与前世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电导率和导电能力
仪器组合型试验方案设计和评价
突破表格型实验
原电池专题
溶液化学专题
基础实验专题
分布系数图
实验装置的选择和连接
以有机物制备为主线的综合实验题
巧遇安全瓶
实验中的压强问题
巧用“液封和气封”
沉淀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法
探究实验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与评价
物质成分实验探究与评价
实验中“惰性气体”的妙用
热重曲线分析
综合实验
制备实验
实验条件控制和操作目的
定量分析
物质纯度计算
物质组成计算
测定方法
计算
主题内容局部与整体,定量与定性的深度融合。
物质分离与提纯
原料
分离提纯
产品
预处理
核心反应
原料的循环利用
排放物的无害化处理
反应条件的控制
如何寻找化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
化工流程中调pH的应用
萃取和分液在化工流程题中的应用
走进试题“洗涤之路”
“曲解”化工流程
多角度认识元素化合物
高考中的明星元素:锰
铅及其化合物
有“铍”气的金属
铬及其化合物
钴之恋
镍及其化合物
锌及其化合物
“钛”难了吗?
平“钒”的世界
再见“硼”友
既陌生又熟悉的草酸
化工流程
物质分离方法,关注热点元素及其化合物
嘿,你变了!(平衡状态判断)
化学速率和平衡陌生图像的突破
速率方程的应用
活化能和速率常数的应用
催化原理突破
用好万能钥匙K
压强平衡常数Kp的计算
多重平衡常数的计算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难点突破
新颖平衡图像题
化学反应原理
能量变化
速率视角
平衡视角
数形结合
定性-定量
盖斯定律
晶胞化学式的计算——均摊法
价键类型判断
分子空间构型的判断
杂化方式判断
物质性质的比较
熔沸点的比较
溶解性、酸性的比较
电子排布的书写
晶体密度计算
物质结构与性质
原子视角
分子视角
晶体视角
宏观-微观
电离能与电负性的比较
有机分子结构与性质
有机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书写
有机新信息的汇总
陌生有机合成路线的突破
限制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及书写的突破
插入法突破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含苯环同分异构体的有序书写
有机推断
有机合成
六、备课堂
新高考只刷题真没用!
小孩子吮手指头
原味教育下的高三课堂是怎样的?
教学理念
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他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3”学习模式
“1+3”学习模式的含义
“1”指的是深度学习,寻找问题,寻找“一”系列问题。
作为中学教学,深度学习最好的途径就是老师带领学生主动寻找和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对老师而言,要针对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问、重要题型和方法设问、学生的易错点和疑难点设问,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展示情况设问、学生的思维冲突设问、学生课后作业存在问题设问、学生的巩固效果设问等等。对于学生而言,要针对知识盲点发问、重点题型方法发问、认知冲突发问、疑难问题等提出个性化的问题。
创新点:老师和学生共同找问题。
“3”指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
“三种”学习途径和方法
自助:要求老师在课前布置针对性的预习任务,学生通过预习、钻研、查阅资料等方式实现自我的记忆、理解、运用,解决大部分知识问题,明确剩余小部分难点需要突破。而在课堂上老师也需要适时创造情境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通过阅读、思考、查阅资料、自我探究等形式解决。
互助:课堂上,要求老师针对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置一定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小组内通过合作探究、分享对比、思维碰撞,通过互帮互助解决问题。在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请教同学、开展小组讨论等形式,进一步解决问题。
师助:学生对于知识的疑惑,老师的启发、点拨、点评是主要的解决渠道。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启发、点拨、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自助和互助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是课堂上延伸拓展的知识。而课后,通过老师的辅导,再进一步加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爱问问题、爱钻研问题、爱讨论问题的好习惯。
项目 灵活的“1+3”学习模式 四步 找——助——展——评 解读 深度学习 寻找问题 自助、 师助、互助 学生展示 成果、答案 师生点评
灵活体现 1、不同课型,不同问题; 2、课中什么时候都可以展开; 3、问题可以师生设或突发。 解决问题,三助的顺序可变,不固定。 展示的方式: 1、讲 2、写 3、表演等 1、师评
2、学评
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互助环节中实现“兵教兵”,给老师减负; 2、老师易于操作,不影响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魅力,提高课堂效果; 3、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终身学习力。
小组分层和分布(2A4B或2A5B)
B B
A A
B B
B B B
A A
B B
目的:鼓励学生教授给他人。
“1+3”教学评价表
Table of "1+3" teaching evaluation
序号及权重 项目 过程评价 项目得分 总分
一(30分) 深度学习(师生科学设问) 一般(18-20分)
较好(21-25分) 很好(26-30分) 二(45分) 三助(自助、互助、师助三种方式解决问题情况) 自助 一般(6-9分) 较好(10-12分) 很好(13-15分) 互助 一般(6-9分) 较好(10-12分) 很好(13-15分) 师助 一般(6-9分) 较好(10-12分) 很好(13-15分) 三(15分) 师生互动(师生精神面貌) 一般(6-9分) 较好(10-12分) 很好(13-15分) 四(10分) 课堂效果(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收获) 一般(4-6分) 较好(7-8分) 很好(9-10分) 听课教师的话 优点 建议
[案例] 盖斯定律的应用的教学
课堂效果
感 悟 几 点
1.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激发兴趣,是素养的培养。
2.教育的悲哀是不敢想,不放手。
谢谢!
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高考大捷!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