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校园防欺凌,友爱伴成长》教学设计一、班会主题:校园防欺凌,友爱伴成长二、对象:小学生三、班会时长:45分钟四、班会目的: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及其危害,增强反欺凌意识。2.教育学生如何在遇到欺凌行为时正确应对,学会自我保护。3.通过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之间的友爱精神,促进班级团结和谐。五、班会设计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欺凌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出现,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团结友爱的精神,学校特别组织此主题班会。班会的目标是通过对校园欺凌的认知、预防及应对方式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友爱与尊重的重要性,形成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六、班会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校园欺凌、欺凌的表现形式及其严重性。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如何预防和应对欺凌行为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并能够在面对同学之间的矛盾时表现出友爱与宽容。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集体主义精神,倡导“友爱、关心、帮助”同学的良好行为。4.行为目标:激励学生要敢于站出来制止欺凌行为,并且勇于为他人发声。七、班会前期准备1.课件制作:制作关于校园欺凌案例的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欺凌的定义、分类、危害及防治措施等。2.教具准备:准备白板或电子白板,便于展示课件和学生讨论。3.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面具、卡片等,方便进行情景剧活动,增强互动感。4.心理疏导资料:准备一些关于如何帮助被欺凌同学、如何解决矛盾的书籍或资料,以便在班会结束后提供给需要的学生。八、班会流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发言:开场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你们觉得校园欺凌是什么?”、“你们曾经看见过或听说过欺凌事件吗?”通过学生的反馈,引导他们思考校园欺凌的含义,并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短视频播放:播放一个校园欺凌的短片,展示不同形式的欺凌,如语言、肢体、网络欺凌等。短片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影片中,你看到了哪些欺凌行为?如果你是那个被欺凌的人,你会怎么做?”2.欺凌的定义与种类(10分钟)定义讲解: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校园欺凌。可以引用一些权威机构的定义:校园欺凌是指学生在校园内或与校园相关的环境中,通过语言、肢体、心理等方式对他人进行长期、恶意的伤害或排斥。分类讲解:详细介绍校园欺凌的几种主要形式,包括:1.言语欺凌:如侮辱、取笑、恶意诋毁等。2.身体欺凌:如推搡、打骂、破坏他人物品等。3.社会排斥:如孤立、排斥、恶意忽视等。4.网络欺凌: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侮辱性言论、恶意转发视频等。互动讨论:教师通过案例提问:“如果你在校园中看到一个同学被排挤或嘲笑,你会怎么办?”通过学生的回答,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处理欺凌事件。3.欺凌的危害(5分钟)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校园欺凌案例,分析欺凌行为给被欺凌者带来的身心伤害。例如,心理创伤、成绩下滑、孤立无援等。教师讲解: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欺凌对个人、班级甚至学校的负面影响,包括:1.对被欺凌者:身心健康受损,产生恐惧与自卑感,可能导致逃学、抑郁等问题。2.对施暴者:培养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逐渐成为反社会人格,影响未来的人际关系。3.对班级:破坏班级的和谐氛围,造成集体分裂。4.如何预防与应对校园欺凌(10分钟)自我保护方法:教师讲解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1.学会说“不”:面对不合理的行为,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立场。2.寻找帮助:如果遭遇欺凌,要及时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3.建立友情:与同学建立友谊,避免成为孤立的目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演绎几种典型的校园欺凌情境。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同身受,并讨论如何在这些情境中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集体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为同学提供帮助,怎样有效地制止欺凌行为。“如果你看到同学被欺凌,你会怎么办?你会如何帮助他?”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分享看法,教师总结出几种积极应对方式。5.友爱与宽容的教育(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友爱与宽容”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教师讲解:强调校园中的友爱精神对班级团结的重要性,强调团结与友爱的力量能够消除隔阂,预防欺凌。互动活动:“友情接力”:学生两两一组,分享自己与同学建立友谊的经历,互相表达感谢与祝福。通过这种方式促进班级内部的友爱氛围。6.总结与班会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通过本次班会,教师总结反欺凌的重要性,强调每个人都应对欺凌行为零容忍,并倡导关爱与尊重。学生反思:让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做一个反欺凌的‘小卫士’?”可以通过纸条形式,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反思和承诺,放入班级承诺箱。九、班会延伸活动1.制作“友爱墙”: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制作班级“友爱墙”,通过写下自己对同学的祝福、鼓励的话语,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2.组织反欺凌宣誓活动:定期组织反欺凌宣誓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站出来宣誓反对校园欺凌,做友爱的“小小卫士”。3.心理辅导:对于有欺凌行为的学生和被欺凌的学生,学校应当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处理相关问题,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十、班会评价与反思班会效果评价:班会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班会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以询问学生是否学到了如何识别和应对校园欺凌,是否感受到了友爱的氛围等。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应评估本次班会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互动环节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反欺凌的教育。十一、班会总结本次班会以“校园防欺凌,友爱伴成长”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欺凌行为的危害,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同时倡导班级内部的友爱与团结。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和互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校园中坚守友爱、传播正能量的积极分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