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上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读准多音字“处”“数”“好”,正确、流利读好古文的节奏和韵味。2.通过借助注释、对照插图、抓关键词等方法了解故事的内容。3.选择角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通过思辨,明白“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通过借助注释、对照插图、抓关键词等方法了解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流程】一、大单元导入(一)大单元任务:“小小艺术鉴赏家”师:(出示单元导读语)同学们,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这个单元我们要踏上艺术之旅,当一回“小小艺术鉴赏家”,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曲深情浓的《高山流水》,感受了知音难觅的中国传统文化,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一幅画的艺术文化。(二) 揭示课题1.指名读课题,理解“书”的意思(书写、记述)2.介绍作者:苏轼一生创作丰富,据说创作有,出示:2700 余首诗,360 余首词,4000 余篇文章(散文、书信),近 600 篇题跋。题跋自成一书《东坡题跋》。二、任务推进(一)任务一:认识“题跋” 知绘画之美1.理解“题跋”:出示“题跋”的解释:凡写在字画、书籍、碑帖等前面的文字称为“题”,在后面的称为“跋”,总称为“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记事、考订等。体裁不限,可以是诗、文、词等,笔简而意足。)2. 感受绘画之美师:看到这幅画大家一定会想起一首诗。(出示《鸭戏图》)这就是当年苏轼在惠崇的《鸭戏图》上直接写的“题”。师:那咱们今天学的这篇古文就是一则“跋”,传说是苏轼去画马很有名的李公麟家里,看到他收藏的唐朝戴嵩的《斗牛图》之后,写的感想。(二)任务二:学习“题跋” 赏语言之美1. 一进文本 初感大意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尤其要把本文中的多音字读好。(1)读准生字出示:蜀中有处士(ch ) 好(hào)书画 所宝以百数(sh )……)曝(p )书画)(“晒”)(2)读出节奏a.指名学生读。b.指导读出节奏。C.出示:划分节奏的课文,全班齐读。d.出示竖版的繁体字的文言文,引导学生朗读。(3)古今释义出示自读要求:对照古文学习的方法,把这篇文言文的意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根据学生理解适时指导:句子1::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师:这句是小牧童说的话,牧童看见这幅画牛在相斗时(掉尾而斗)“掉”在这里的意思是:竖起来摇动。而今天,白话文是垂下来,掉落,看来有些字在今天正好与之相反。而在牧童的眼中,牛在相斗时,应该是尾搐入两股间)这里的“股”就是腿。句子2: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襄玉轴,常以自随。第一个“轴”是量词,第二个“轴”指的是画下端,便于悬挂或卷起的圆杆。2. 二进文本 入情入境(1)理清关系师:这篇文言文一共91个字,其实就是讲了两个人,一个(板书:杜处士)一个(牧童)因为一幅《斗牛图》(随即板书:《牛》)一日杜处士(“曝”书画)。(板书:“曝”,指导书写“曝”,牧童看见这幅《斗牛图》就(拊掌大笑)板书:笑。形成板书:杜处士 《牛》 牧童(2)读懂人物聚焦“杜处士”师: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牧童各有怎样不同的表现?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默读课文,画出他们不同表现的语句。仔细读读这些语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处士?又读出了一位怎样的牧童?读后,把你的感受和同桌轻声交流。出示句子: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师:尤所爱表现在(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般画轴都是用木头做的,可他用玉为轴,足见尤所爱也。尤所爱,还表现在(常以自随)请你猜杜处士会怎么常以自随学生,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聚焦牧童出示句子:“一日曝书画,又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牧童说(生:这幅画画错了)牧童说“谬”矣,谬在何处(牛,力在角,尾搐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牧童在说这句话有个非常标志性的动作(生“拊掌大笑”)小牧童“拊掌大笑”,请看书中插图,发挥想象,他会怎么笑?(引导学生表演)演人物对话师生合作表演:牧童:“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杜处士:“笑而然之”。师:一个“笑”刻画出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性格,由此看来,作者的用词多么的精妙独到啊!牧童的“拊掌大笑”让我们读出了一个(天真无邪)“笑而然之”让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杜处士。(虚心接受)。(三)任务三:思辨“题跋”悟理趣之美师:这幅《斗牛图》杜处士常以自随,怎么没看出这个错误,牧童怎么一眼就看出来了呢?(生汇报,牧童是放牛的,他熟悉牛)牧童对牛最熟悉不过了,就像苏轼在这则题跋的最后说出的观点(出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师:让我们继续发问,放牛该问(生:牧童)煮饭该问(生:厨师)教书该问(生:老师)继续问,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板书)师:同学们,这幅《斗牛图》是唐朝著名的画家戴嵩的作品,我们通过一段资料来认识一下戴嵩。(出示:戴嵩,唐代画家。擅画田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钦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观察之精微。)师:戴嵩作画时观察如此细致,怎么会出错呢?不但戴嵩的画的《斗牛图》尾巴是向上摇动的。出示:近代李可染的《斗牛图》,当代张录诚的《斗牛图》红牛上的图标。生讨论汇报(可能牧童错了)。师:出示戴嵩的《斗牛图》。师:画的右上角题了一首诗,你看这诗人是谁?(生乾隆)师:能看清写的是什么吗?(出示:角尖顶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入尾垂垂。)师:看了这幅画,读了这首诗,你怎么看牧童的拊掌大笑和杜处士的“笑而然之”?不急着回答,我们继续看画。在这首诗的左侧还题了一首诗。出示资料:据说公元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冬季的一天,七十高龄的乾隆皇帝来到北京顺义观看斗牛大赛。结果他发现这些黄牛在相斗的多数时候是尾巴夹在腚沟里,但有少数时候尾巴是翘起来的。特别是得胜的时候尾巴翘得很高。回到宫里,他想起了之前题的那首诗,觉得自己错了。于是就又题了一首诗:牧童游戏何处去?独放双牛斗角叉。画跋曾经关画录,录诚差跋更为差。思辨:对于这幅《斗牛图》相斗的牛尾巴是向上还是朝下的,乾隆皇帝的观点,是什么?(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幅《斗牛图》苏轼的观点是:耕当为奴,织当问婢。乾隆皇帝的观点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你的观点是(生汇报)结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题跋,欣赏了名画,学习了道理,其实,真与假,对与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判断。艺术之真,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三、拓展延伸师:画牛如此,那么画雀呢?课后推荐大家阅读苏轼《书黄筌画雀》的故事,下次我们讲讲《书黄筌画雀》的故事,以及从故事中你得到的启发。出示: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良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且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课堂总结今天《书戴嵩画牛》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留心观察,实践出真理。课后希望你们能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人物把这个讲给你们的家长听,推荐你们去阅读《东坡题跋》,去了解更对苏轼写下的故事。板书设计书戴嵩画牛杜处士 牧童艺术欣赏 生活实际实践出真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