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复习学案 (含解析)2024-2025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复习学案 (含解析)2024-2025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复习学案
【课标要求】
1.明确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意义
2.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重点难点】
1.改革开放的演绎
2.坚定“四个自信”
【活动过程】
活动一:必备知识(对照课本,理出本课必备知识,圈画课本知识点,并写出疑难点,用时10分钟)
1.改革开放的进程P31--P33
2.改革开放的意义及成就 P34-P35
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P35-P37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P38
5.要坚定四个自信P38--P41
活动二:构建体系(结合课本,以课为起点,尝试完成本课体系知识,用时5分钟)
活动三:主干归纳
1.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1)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三个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3)一个姿态: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4)一个法宝: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5)一个道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6)两个绝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坚持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2)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活动四:典题训练(独立思考3分钟,按照“一审设问---二审材料---三组答案”的做题步骤完成,调动所学知识,写出主干句,组内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用时6分钟)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
形成强有力思想武器 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凝结着我们党对改革的原则、规律、经验的总结,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助力民族复兴之梦 着力抓住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谋划改革,通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铸就精神力量 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在“两个结合”中,伟大改革开放精神融入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而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
创造两大奇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中创造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又保持社会长期稳定。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解读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密码。
活动五:当堂练习(完成小题用时6分钟,组内交流展示2分钟,并由组长选派一人写出本组的答案)
一、判断题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 )
2.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的深刻总结。( )
3.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
4.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5.1988年,设立海南省,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
6.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文化竞争是国家问最根本的竞争。( )
7.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
9.科学发展观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
10.改革的实质是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 )
二、选择题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A.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B.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C.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D.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12.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由此可见( )
①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②全面深化改革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④我国始终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中持续地推进现代化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永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证。这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②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
③是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具有显著优势,是科学的制度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为此,必须( )
①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改革开放全新局面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②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③在党的十八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④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在中国传统典籍中,“实事求是”是一个考据学命题,其中的“实事”主要是指古代的文本。在湖湘文化传统中,“实事求是”是一种经世致用的准则。注重实际的学风,青年毛泽东受其熏陶,逐渐形成了注重实践、研究实际的文化性格。后来,他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创造性地转化了“实事求是”的传统命题,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这说明( )
A.要带着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 B.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更新观念
C.传统典籍中的“实事求是”完全脱离了实际 D.要让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直接结合
16.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9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在全国范围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2024年以来,一系列政策举措的陆续出台,让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这反映出( )
①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
②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制度优势
③中华民族具有变革和开放精神
④我国做到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从小岗破冰,深圳兴涛,到海南开潮,雄安扬波……四十多年扬帆奋进,改革开放写下震撼人心的东方传奇,让一个古老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四十多年波澜壮阔,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这告诉我们( )
①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增强发展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③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下列选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9.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不断把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推向前进。以下关于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重要节点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了城市
②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③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20.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沧桑巨变,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下列关于中国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简答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持“四个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些重要会议上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坚持守正创新,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四个自信”不动摇,又要有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习近平2024年7月18日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努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习近平2024年9月14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习近平2024年9月20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地宣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办冬奥,言必信、行必果。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阐述我们为什么“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参考答案
活动四:典题训练
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时代我们形成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②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体系,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新时代以来通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铸就精神力量,为全面深化改革事业提供了精神动力。伟大改革开放精神融入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而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
④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离不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
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理论、制度和文化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党的领导的知识,解读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密码。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凝结着我们党对改革的原则、规律、经验的总结,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可联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有效信息②:通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可联系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有效信息③:在“两个结合”中,伟大改革开放精神融入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而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可联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有效信息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中创造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又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可联系坚持党的领导。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活动五:当堂练习
一、判断题
1.错误
【详解】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故说法错误。
2.错误
【详解】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故该本题观点错误。
3.错误
【详解】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不是邓小平理论,故本题观点错误。
4.正确
【详解】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故说法正确。
5.错误
【详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故本观点错误。
6.错误
【详解】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故题目观点错误。
7.错误
【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原观点说法错误。
8.错误
【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故本题观点错误。
9.错误。
【详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故本题观点错误。
10.错误
【详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本题观点错误。
二、选择题
11.D
【详解】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A错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错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错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D正确。
故本题选D。
12.A
【详解】①: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①正确。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错误。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③正确。
④: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840—1860年,该选项我国“始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中持续地推进现代化进程表述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3.D
【详解】②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永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证”等信息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是科学的制度体系,②④符合题意。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①不选。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③不选。
故本题选D。
14.C
【详解】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①说法错误。
②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为此,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②④符合题意。
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是党的十八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5.A
【详解】A:“他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创造性地转化了‘实事求是’的传统命题,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说明要带着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A正确。
B:理论创新不仅仅是简单的更新观念,更重要的是基于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有机融合,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理论、新思想,B排除。
C:“在湖湘文化传统中,‘实事求是’是一种经世致用的准则。注重实际的学风,青年毛泽东受其熏陶”说明传统典籍中的“实事求是”并没有完全脱离实际,它在当时的学术研究等领域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为后人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提供了素材和启示,C排除。
D:“直接结合”这一表述过于简单和直接,忽略了其中的复杂性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D排除。
故本题选A。
16.A
【详解】①③:我国不断出台新的政策举措,扩大对外开放,让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也反映出中华民族具有变革和开放精神,①③符合题意。
②:题干不反映制度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②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未涉及我国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7.C
【详解】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①排除。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排除。
②③: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增强发展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②③正确。
故本题选C。
18.A
【详解】①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要坚持四个自信,①③正确。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②错误。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9.C
【详解】②:1980年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②排第一位;
①:1984年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了城市,①排第二位;
④: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④排第三位;
③: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③排第四位。
正确排序是②→①→④→③。
故本题选C。
20.A
【详解】①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①②正确。
③: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错误。
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1.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最有理由坚定道路自信。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我们最有理由坚定理论自信。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能够持续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我们最有理由坚定制度自信。
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最有理由坚定文化自信。
【分析】背景素材: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坚持“四个自信”
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阐述我们为什么“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可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①:坚持“四个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②:我们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③:我们要更加坚定理论自信→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关键词④: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能够持续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关键词⑤: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