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学习评价】 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上科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习评价(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学习评价】 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上科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习评价(1)(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上科学期末学习评价(一)
解析及参考答案
(范围:第1-5章 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科学来自生活实践,又高于生活。要正确地进入科学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科学能解决所有问题
B.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学好书本知识即可
C.科学发现源于观察,只需留心观察即能学好科学
D.科学需在已积累的知识上,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
【解答】解:A、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科学能解决所有问题,故A错误;
B、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是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故B错误;
C、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只留心观察,不能学好科学,故C错误;
D、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是科学智慧的结晶,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故D正确。
故选:D。
2.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
【解答】解:从题中数据可知,8.64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8.64cm是错误的,应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是:
L8.43cm,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地球板块之间在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
B.板块的碰撞形成裂谷和海洋
C.火山多发生于板块内部
D.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过程
【解答】解: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A错误。
板块的碰撞形成高大山脉、岛弧等,B错误。
火山多发生于板块边界处,C错误。
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过程,D正确。
故选:D。
4.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生活环境
D.实验对象:50只大小相似的健康鼠妇
【解答】解:A、实验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故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A正确。
B、假设是对实验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故作出假设:光会(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B正确。
C、实验的变量是光,故除光照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即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潮湿两种生活环境,C错误。
D、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用作实验的鼠妇数量不能过少,可选用50只大小相似的健康鼠妇,D正确。
故选:C。
5.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下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不仅能保护细胞,而且还能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B.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的盘里流出的液体主要来自细胞质
C.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还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D.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解答】解:A、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A正确。
B、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的盘里流出的液体主要来自液泡,B错误。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
D、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D正确。
故选:B。
6.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捕蝇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不属于动物,A错误。
B、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B正确。
C、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C错误。
D、无脊椎动物包括软体动物和刺胞动物,D错误。
故选:B。
7.大豆、水稻、小麦是我国的主要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水稻 小麦 大豆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科 禾本科(禾亚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A.表中所列最小分类单位是门 B.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最少
C.小麦和大豆的亲缘关系更近 D.水稻和小麦属于同科不同属
【解答】解:A、表中所列的最大分类单位是门,最小分类单位是种,A错误。
BCD、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大豆同门不同纲,科比门小,因此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我国某中学兴趣活动小组在一次野营活动中用如图所示方法辨认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可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A正确。
流星的滑落没有方向性,不能用来辨别方向,B错误。
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可以确定方向,C正确。
利用指南针可以确定方向,D正确。
故选:B。
9.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都是膨胀的。若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t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B为直线,BC为向上弯曲的曲线,则(  )
A.AB和BC均说明宇宙在匀速膨胀
B.AB和BC均说明宇宙在加速膨胀
C.AB说明宇宙在匀速膨胀,BC说明宇宙在加速膨胀
D.AB说明宇宙在匀速膨胀,BC说明宇宙在减速膨胀
【解答】解:图象中的纵坐标宇宙半径R可以看作是星球发生的位移x,因而其切线的斜率就是宇宙半径增加的快慢程度。由题意,宇宙加速膨胀,其半径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大。
故选:C。
10.下列现象是因为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四季更替现象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答】解: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故选:B。
1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应先在低倍镜下将装片适当向右下方移动
B.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应调节细准焦螺旋①使像更清晰
C.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
D.观察细胞要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同时把观察到的物像画在纸上
【解答】解:A、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应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故应先在低倍镜下将装片适当向右下方移动,A不符合题意。
B、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故将物镜③低倍物镜转换成②高倍物镜观察细胞,应调节细准焦螺旋①使像更清晰,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故将物镜③低倍物镜转换成②高倍物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C符合题意。
D、观察细胞要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同时把观察到的物像画在纸上,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故A错误;
B、若内筒位置不变,孔离物的距离大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是缩小的,故B错误;
C、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若向右拉动内筒,增加筒长时,像将变大,故C错误;
D、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若向左推动内筒,减小筒长时,像将变小,变亮,故D正确。
故选:D。
13.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河道、湖面上分布着种满植物的浮板。这就是生态浮岛。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利用生态工学原理实现净水。下列关于生态浮岛水生植物的描述中,未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能吸收水中营养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B.能进行光合作用,提高水中含氧量
C.能起到遮阴作用,防止水温升高 D.能在水生环境中存活,茁壮成长
【解答】解:ABC、水生植物吸收水中营养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提高水中含氧量;水生植物能起到遮阴作用,防止水温升高都体现了水生植物对生态浮岛的影响,即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ABC不合题意。
D、水生植物能在水生环境中存活,茁壮成长,体现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不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D。
14.“浙”里寻有宝!浙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题展于2023年11月~2024年2月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临展B厅举行,该馆位于东经120°,北纬30°,其位置在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解答】解: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读图可知,a点的经纬度是东经120°,北纬30°。
故选:A。
15.如表所示为某同学对甲、乙两支温度计的部分结构及测量情况的对比。
温度计 刻度尺 刻度 温度计示数对比(℃)
环境① 环境② 环境③
甲 均匀 准确 20 80 ?
乙 均匀 不准确 14 78 ﹣2
计算:当乙的示数为﹣2℃时,甲的示数为多少?(  )
A.10℃ B.5℃ C.12℃ D.25℃
【解答】解:已知甲温度计示数为20℃时,乙温度计示数为14℃;甲温度计示数为80℃时,乙温度计示数为78℃;甲温度计准确,乙温度计不准确,但甲和乙温度计刻度都均匀,说明乙温度计上标注14℃到78℃之间有78﹣14=64格,则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乙温度计示数为﹣2℃时,该位置与乙温度计上示数为14℃之间的真实温度差为Δt[14﹣(﹣2)]=15℃,则乙温度计示数为﹣2℃所代表的真实温度为20℃﹣15℃=5℃,故B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8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请将下列对应的内容连线。(本小题为2空)
光的折射 科学
光纤 技术
望远镜 工程
光纤通信
【答案】
17.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仪器名称:A: 胶头滴管 ,E: 药匙 。
(2)加热少量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BDF (填字母)。
【解答】解:(1)仪器A、E分别为胶头滴管、药匙;故答案为:胶头滴管;药匙;
(2)加热少量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故答案为:BDF。
18.小明在风速为2m/s、西风天气(西风:从西往东吹)的东湖公园匀速直线慢跑时,他感觉到无风,则当时他在向    方跑,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慢跑的速度为    。
【答案】东;2m/s。
【解答】:该同学在风速为2m/s的西风天气中奔跑时,感觉无风,是因为他跑的方向与风向相同,他跑的速度与风速相等;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是运动的,运动的速度与风速相等,为2m/s。
故答案为:东;2m/s。
19.请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问题:
(1)如图1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②④③ (填标号)。
(2)若你的显微镜只有四个镜头(图2),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甲丁 。
(3)因口腔上皮细胞的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野调  暗 。
【解答】解:(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①滴、②刮、抹、④盖、③染和吸。故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3)图中甲乙无螺丝纹,是目镜;丙丁有螺丝纹,是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视野越亮,反之,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若想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长目镜甲和短物镜丁。
(4)因口腔上皮细胞的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野调暗,反光镜使用平面镜,遮光器使用小光圈。
故答案为:(1)①②④③;(2)甲丁;(3)暗。
20.如图A~E为五种常见的植物(其中水绵属于藻类植物),请据图回答。
(1)以下五种植物中,有真正根茎叶的是  ACE 。(填字母)
(2)图中A、B、D三种植物的共同特点是可以用  孢子 进行繁殖。
【解答】解:(1)A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C黑松属于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种子等器官;E玉米属于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因此,图中五种植物中有真正根茎叶的是A蕨、C黑松、E玉米。
(2)图中A蕨、B葫芦藓、D水绵三种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不能产生种子,都用孢子进行繁殖,属于孢子植物。
故答案为:(1)ACE。(2)孢子。
21.如图为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乒乓球、细铁丝制作地球仪的过程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由图A所示可知,乒乓球的粘合线表示    。
(2)图B中的倾斜铁丝表示地轴,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度。
【答案】(1)赤道;(2)66.5。
【解答】解:(1)由图A所示可知,乒乓球的粘合线表示赤道。
(2)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形象直观,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在地球仪上,地轴与水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由此可判定,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66.5°。
故答案为:(1)赤道;(2)66.5。
22.小明同学绘制了一张自己家的平面示意图。
(1)小明家的大门是朝  东南 方向的。
(2)此图中表示的地图要素和信息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比例尺 。
【解答】解:(1)据图中的指向标可得,小明家的大门是朝东南方向的。
(2)此图中表示的地图要素和信息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即比例尺错误,该比例尺太大。
故答案为:(1)东南;(2)比例尺。
23.竖立在水平地面上的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与太阳位置密切相关,家住北纬40度的小明同学在某一天测量竹竿影子的变化,并在地面做好记录(如图所示)。
(1)这一天中,竹竿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先变短再变长 ,竹竿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关系在  太阳高度角越大,竹竿影子越短,反之亦然 。
(2)如果这个影子测量实验连续做了一年,且图示记录是在春分日做的,则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一天是  冬至 (填节气名称)日,这一天的白天是一年中最  短 (选填:“长”或“短”)的。
【答案】(1)先变短再变长;太阳高度角越大,竹竿影子越短,反之亦然(2)冬至;短
【解答】解:(1)由于地球自转,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早晨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因此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变短。
(2)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北纬40度(40°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出现在冬至日,而且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短。
三、探究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40分)
24. 动物具有各种感觉器官,能够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反应,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那么,蜗牛具有哪些感觉功能呢?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对蜗牛的各个结构进行了仔细观察,并对这一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活动一:小组同学先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壳,观察蜗牛的反应,待蜗牛恢复自然爬行后,再用铅笔轻触触角、足等部位,观察蜗牛的反应,并得出蜗午最敏感的部位。
活动二:该小组同学继续探究蜗牛是否有嗅觉和味觉。他们用棉花蘸一点米醋,放在蜗牛前3cm处,观察蜗牛向其他方向爬行,然后再在蜗牛前3cm处滴几滴蔗糖溶液,观察到蜗牛向蔗糖溶液爬行,于是得出蜗牛有嗅觉和味觉。
(1)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蜗牛的各个结构观察时,用到________工具进行观察更清晰。
(2)在活动一中,该小组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3)活动二中,小组同学将米醋和蔗糖都放在蜗牛前3cm处,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控制无关变量相同,若要得出蜗牛有嗅觉和味觉的结论,该小组同学最好换不同的蜗牛或其他有气味的食物多次实验,目的是为了________。
【答案】(1)放大镜 (2)蜗牛身体的哪个部位对触碰最敏感 (3)排除偶然性,得到更可靠的结果
【解析】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 因此,使用放大镜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蜗牛结构。活动一的目的是通过触摸不同的部位来测试蜗牛对刺激的敏感程度。反复试验是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25.学习了温度的测量之后,小明决定自制一支温度计,他找来一只带塞子的密封性很好的小玻璃瓶,在瓶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小玻璃瓶装满滴加红墨水的水(如图所示),然后在细玻璃管上标上刻度即可。
(1)这支温度计是根据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他先把自制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标记液面的位置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在沸水中(当天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标记液面的位置为B点。用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小科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
(3)利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时,液柱刚好升到离A点1.2厘米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
(4)小明同学发现,该温度计的精确度不高,为了让温度计的液柱升降变化更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2)2;(3)24;(4)更换更细的细管。
【解答】解:(1)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2)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为0℃,标记液面的位置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在沸水中(当天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100℃,标记液面的位置为B点。用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小科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每一份代表的温度为2℃,所以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2℃;
(3)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每厘米代表着20℃,液柱刚好升到离A点1.2厘米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1.2cm×20℃=24℃;
(4)让温度计的液柱升降变化更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是更换更细的细管。
故答案为:(1)液体的热胀冷缩;(2)2;(3)24;(4)更换更细的细管。
26. 一种名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植物登上热搜。其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但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某兴趣小组对其展开研究:
【观察】加拿大一枝黄花色泽亮丽,茎干高壮,密集丛生,原来本地的优势植物繁缕难觅踪迹。
【实验】(1)①将20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分别置于垫有脱脂棉的培养皿中;
②A组加入5mL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取液;B组加入等量清水;
③将A、B两组装置放入人工气候箱培养一段时间,统计绿豆种子萌发数。
上述实验设计,是基于_________的猜想。
【结论】(2)如果要得出更严谨的结论,该小组同学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
【反思】(3)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我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下列观点中反对引入外来物种的是_________。(填选项)
A.引进外来物种,促进本地生物优胜劣汰
B.引进外来物种,丰富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C.影响本地部分物种的生存,破坏本地生态平衡
D.造成本地部分物种的灭绝,危及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①. 加拿大一枝黄花可能会抑制繁缕种子的萌发##加拿大一枝黄花可能分泌物质会抑制繁缕种子的萌发或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繁缕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②. 进行重复实验 ③. CD
【解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
[实验]根据题干信息“加拿大一枝黄花花枝弯曲,色泽亮丽,茎干高壮,密集丛生,原来本地的优势植物繁缕难觅踪迹”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可知,小组同学要验证的猜想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可能会抑制繁缕种子的萌发(或加拿大一枝黄花可能分泌物质会抑制繁缕种子的萌发或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繁缕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结论]进行实验时应该反复多次进行,并且实验的样本要尽可能的多一些,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如果要得出更严谨的结论,该小组同学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实验操作是进行重复实验。
[反思]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可见,C影响本地部分物种的生存,破坏本地生态平衡;D造造成本地部分物种的灭绝,危及本地生物的多样性,都是反对引入外来物种的观点。
故选CD。
27. 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B.用刻度尺测出取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
C.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直径为D2(如图所示)。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
(2)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
(3)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
(4)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与该题方法同类的有__________。
①为了测长为细铜丝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然后算出直径;
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
③为了测量一枚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针的质量。
【答案】(1)B (2)CAD或CDA (3)d= (4)①③
【解析】(1)实验中运用累积法来测量墙纸厚度,没有必要测量墙纸长度,因此B步骤是没有必要的。
(2)将墙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测量铅笔的直径为,再测量圆环的直径,两次测量的先后顺序对测量结果无影响,两次的差值为环绕2n圈墙纸厚度,除以2n,即为墙纸的厚度,因此步骤为CAD或CDA。
(3)圈数为2n圈墙纸厚度为则一张墙纸厚度为
(4)①为了测长为细铜丝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然后算出直径,该测量过程采用了累积法,故①符合题意;
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运用了排水法,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为了测量一枚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针的质量,运用了累积法,故③符合题意。
故选①③。
28.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实验时,小科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气泡的运动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倾角有关。
气泡长度约2cm
实验序号 倾角/° 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秒
1 15 22.5
2 30 14.9
3 45 12.2
4 60 13.8
5 90 19.9
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上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实验中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2.5 mm。
(2)用上述器材探究气泡的运动快慢与气泡长度的关系,则需要控制  倾角 相同。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气泡长度相同时,当倾角变大时,气泡上升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当夹角为45度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 。
【解答】解:(1)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相邻数字刻度之间的长度为5cm,邻数字刻度之间的格数为20格,则最小刻度为=0.25cm,所以最小刻度为2.5mm;
(2)根据控制变量法知:若用上述器材探究气泡的运动快慢与气泡长度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倾角相同,改变气泡的长度;
(3)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气泡长度相同时,当倾角变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时间先变短再变长,根据知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当夹角为45度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
故答案为:(1)2.5;(2)倾角;(3)气泡长度相同时,当倾角变大,气泡上升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当夹角为45度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
29.小科在模拟日食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如图所示,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小科在地球上的观察点。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大球模拟的是  太阳 。
(2)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  日环食 ;当小球沿着②方向水平移动时,可以观察到  日全食 。
(3)下列因素中与形成的日食的类型有关的是  ①③ (填序号)。
①观测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 ②月球的大小 ③月地距离的不同
【答案】(1)太阳 (2)日环食,日全食 (3)①③。
【解析】(3)当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就会产生日食现象。根据产生日食时,月亮、地球、太阳三者位置的不同,人们所能看到的日食也不相同,当月亮的影子将太阳完全挡住时,就叫日全食;当月亮的影子仅仅挡住太阳一边的部分时,就叫日偏食;当月亮的影子挡住了太阳的中间一部分时,就叫日环食。分析图片可知,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日环食;当将月球沿②方向水平移动时可以观察到日全食;当将月球沿①或③方向移动时,可以观察到日偏食。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7小题,共35分)
30.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天宫二号开展植物“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观察和研究拟南芥和水稻(如图所示)种子在太空中的萌发、生长、开花和结籽全过程。阅读拟南芥、水稻和银杏分类表和二歧式检索表,回答问题:
表1 拟南芥、水稻和银杏分类表
生物分类等级 拟南芥 水稻 银杏
界 植物界 植物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 裸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银杏纲
目 十字花目 禾本目 银杏目
科 十字花科 禾本科 银杏科
属 拟南芥属 稻属 银杏属
种 拟南芥种 稻种 银杏种
(1)拟南芥与水稻的共同特征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它与银杏的共同特征。银杏、濒临灭绝的白颈长尾雉等国家珍稀保护动植物,保护它们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在二歧式检索表中包含了拟南芥和水稻等植物,其中表示拟南芥的是______(填“P”“Q”“R”或“S”)。
1a 有种子 2 1b 无种子 P 2a 种子有果皮包被 3 2b 种子无果皮包被 Q 3a叶呈倒卵形 R 3b 叶呈带形 S
【答案】(1)①. 多于 ②.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2)R
【解析】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拟南芥与水稻都属于被子植物门,银杏属于裸子植物门,所以拟南芥与水稻的共同特征多于它与银杏的共同特征。
(2)拟南芥有种子,排除P, 拟南芥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排除Q,由题图可知拟南芥叶为倒卵形。
故选R。
31.如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⑤地的经纬度  20°N,140°W 。
(2)根据东西半球或者南北半球的划分标准判断:
①~⑤地中同属于西半球的是  ①③④⑤ ,同属于南半球的是  ①② 。
(3)若A、B架飞机同时从③处以直线方向分别飞向④、⑤两处,且两飞机飞行时的速度相同,则先到达目的地的是飞机  A 。(填“A”或“B”)。
【解答】解:(1)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图中⑤地的经纬度是20°N,140°W。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图中①~⑤地中同属于西半球的是①③④⑤,同属于南半球的是①②。
(3)纬度越高,纬线的长度越短,所以先到达目的地的是A飞机,该飞机飞行的路程短。
故答案为:(1)20°N,140°W;(2)①③④⑤;①②;(3)A。
32.“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某驾驶员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则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轿车(驾驶员) 。
(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B运动到监测点A是否超速。
【解答】
(1)驾驶员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意思是说监控装置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轿车(驾驶员);
(2)由图可知,轿车的行驶时间:t=10:43﹣10:31=12min=0.2h,
则轿车的平均速度:v===150km/h>120km/h,该轿车超速。
故答案为:(1)轿车(驾驶员);(2)该轿车超速。
33.小明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图)所示。
(1)请在甲图中的半透明纸上根据光的传播路径画出蜡烛AB的像A′B′。
(2)实验时小明发现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他测出了同一支蜡烛且距小孔的位置固定后,改变像到小孔不同距离时的像的高度(见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哪一个数据是错误的?请在乙图中的坐标系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3.6 6.0 8.0 10.0 12.4 14.0
像的高度h/cm 1.0 2.6 3.0 4.0 5.0 6.2 7.0
(3)根据测得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像的高度是像距的一半。 
【解答】解:(1)(2)如图所示:
物体的高度是像距的一半,而只有第二列数据不符合这个规律,所以,第二组数据错误;
(3)其它条件都不变时,像的高度是像距的一半。
3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太阳光从太阳到达地球大约需要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_____km。1999年,某国际小组以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媒介,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为真空中的两千万分之一,此成果在计算机、光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科学家正努力将光速降低到40m/h左右,慢到几乎与乌龟爬行的速度相当。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  3×108 m/s。
(2)补全题中残缺的信息  1.5×108 。
(3)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的传播速度为  15 m/s。
【解答】解:(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
(2)根据v=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s=vt=3×108m/s×500s=1.5×1011m=1.5×108km;
(3)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的传播速度为:v=c=×3×108m/s=15m/s,即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的传播速度为15米/秒。
故答案为:(1)3×108;(2)1.5×108;(3)15。
35.国庆期间,学校开展了“西溪湿地植物调查”的项目化学习,要求选定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中的4类编制植物手册和检索表。如表是杭十三制作的植物手册:
植物 金毛狗蕨 水杉 杨子毛莨 桂花树
图谱
特征 根和茎卧生,叶顶端丛生,叶下有孢子囊 根系发达叶线形,交互对生 叶缘带锯齿,花有5片花瓣,果实疫扁 叶对生,花丝极短,果实呈紫黑色
植物种类 蕨类植物
(1)植物手册的一项评价指标如下,请根据该指标对手册进行评定,并简述理由 。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植物种类数量 包含4类植物 包含3类植物 包含2类植物
(2)如下表是杭十三对上述植物编制的检索表,请将检索表补充完整:2b 。
(3)编制植物手册后,同学们开展为西溪湿地植物书写名片的活动。如图所示为桂花树的名片,其中学
名“Osmanthus fragrans”是根据瑞典科学家 提出的“双名制”进行命名的。
【答案】(1)合格,理由是:手册中包含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3类植物;
(2)叶缘带锯齿;(3)林奈。
【解答】解:(1)由植物手册的评价指标可知,杭十三制作的植物手册合格,理由是:手册中包含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3类植物。
(2)根据植物手册可知,杨子毛莨有花,叶缘带锯齿,故检索表中2b是叶缘带锯齿。
(3)林奈提出了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故如图所示为桂花树的名片。故桂花树的名片,其中学名“Osmanthus fragrans”是根据瑞典科学家林奈提出的“双名制”进行命名的。
36. 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器材开展“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四个环节。
器材:带塞子的玻璃瓶、足够长的细管、硬纸板、双面胶、红墨水、记号笔等
【设计】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对自制温度计的设计原理达成一致意见:在玻璃瓶中装满液体,塞上瓶塞,将细管插入瓶塞。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标出刻度。但对于装置甲,同学们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1:应使用容积为5毫升的玻璃瓶 观点2:应使用容积为25毫升的玻璃瓶。
请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并说明选择这种玻璃瓶相较于另一种的优点。___________
【制作】小实设计了温度计后,接下来开始标刻度。
①标注100℃刻度:如图乙所示,将自制温度计置于沸水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
②标注0℃刻度:___________;(填写标定刻度具体操作)
③量出0℃和100℃的距离是50厘米,在0℃和100℃之间进行100等分,标定剩余刻度。
【评价】将自制温度计测量30℃的温水,显示细管中液面在距离0℃刻度14.8厘米处。根据以下评价表,请评价此温度计是属于哪一档次并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_
优秀 良好 合格
温度计的准确性 误差在±0.2℃以内 误差±0.5℃以内 误差在±1℃以内
【改进】此自制温度计的量程是-30℃~110℃,低于-30℃或高于110℃都会因为玻璃瓶中的液体变为固态或气态而无法测量。现有三种物质,它们的状态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若想扩大此自制温度计的量程,下列三种液体可作为玻璃瓶中的液体有___________。
【答案】 ①. B ②. 见详解 ③. 良好 ④. C
【解析】[1]瓶子的容积越大,液体受热体积膨胀越大,相同温度上升的高度更大,分度值更小,测量的精度越高,故选择B优势明显。
[2]冰的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摄氏温度选择了以冰熔化时的温度为0℃,即规定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具体操作为将自制温度计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
[3]自制温度计每厘米代表的温度为
则刻度14.8厘米代表的温度为
与实际温度差为
故误差在±0.5℃以内,属于良好。
[3]自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测量的温度的范围为凝固点与沸点之间,物质A为-117~78℃,最高温低于水的沸点,无法标注100℃,不符合要求,物质B为-10~120℃,物质C为-39~357℃,故若想扩大此自制温度计的量程,应选择C。/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上科学期末学习评价(一)
(范围:第1-5章 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科学来自生活实践,又高于生活。要正确地进入科学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科学能解决所有问题
B.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学好书本知识即可
C.科学发现源于观察,只需留心观察即能学好科学
D.科学需在已积累的知识上,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
2.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
3.地球板块之间在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
B.板块的碰撞形成裂谷和海洋
C.火山多发生于板块内部
D.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过程
4.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生活环境
D.实验对象:50只大小相似的健康鼠妇
5.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下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不仅能保护细胞,而且还能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B.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的盘里流出的液体主要来自细胞质
C.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还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D.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6.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7.大豆、水稻、小麦是我国的主要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水稻 小麦 大豆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科 禾本科(禾亚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A.表中所列最小分类单位是门 B.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最少
C.小麦和大豆的亲缘关系更近 D.水稻和小麦属于同科不同属
8.我国某中学兴趣活动小组在一次野营活动中用如图所示方法辨认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9.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都是膨胀的。若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t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B为直线,BC为向上弯曲的曲线,则(  )
A.AB和BC均说明宇宙在匀速膨胀
B.AB和BC均说明宇宙在加速膨胀
C.AB说明宇宙在匀速膨胀,BC说明宇宙在加速膨胀
D.AB说明宇宙在匀速膨胀,BC说明宇宙在减速膨胀
10.下列现象是因为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四季更替现象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应先在低倍镜下将装片适当向右下方移动
B.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应调节细准焦螺旋①使像更清晰
C.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
D.观察细胞要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同时把观察到的物像画在纸上
12.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13.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河道、湖面上分布着种满植物的浮板。这就是生态浮岛。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利用生态工学原理实现净水。下列关于生态浮岛水生植物的描述中,未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能吸收水中营养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B.能进行光合作用,提高水中含氧量
C.能起到遮阴作用,防止水温升高 D.能在水生环境中存活,茁壮成长
14.“浙”里寻有宝!浙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题展于2023年11月~2024年2月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临展B厅举行,该馆位于东经120°,北纬30°,其位置在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5.如表所示为某同学对甲、乙两支温度计的部分结构及测量情况的对比。
温度计 刻度尺 刻度 温度计示数对比(℃)
环境① 环境② 环境③
甲 均匀 准确 20 80 ?
乙 均匀 不准确 14 78 ﹣2
计算:当乙的示数为﹣2℃时,甲的示数为多少?(  )
A.10℃ B.5℃ C.12℃ D.25℃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8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请将下列对应的内容连线。(本小题为2空)
光的折射 科学
光纤 技术
望远镜 工程
光纤通信
17.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仪器名称:A:   ,E:   。
(2)加热少量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
18.小明在风速为2m/s、西风天气(西风:从西往东吹)的东湖公园匀速直线慢跑时,他感觉到无风,则当时他在向    方跑,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慢跑的速度为    。
19.请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问题:
(1)如图1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标号)。
(2)若你的显微镜只有四个镜头(图2),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3)因口腔上皮细胞的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野调    。
20.如图A~E为五种常见的植物(其中水绵属于藻类植物),请据图回答。
(1)以下五种植物中,有真正根茎叶的是    。(填字母)
(2)图中A、B、D三种植物的共同特点是可以用    进行繁殖。
21.如图为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乒乓球、细铁丝制作地球仪的过程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由图A所示可知,乒乓球的粘合线表示    。
(2)图B中的倾斜铁丝表示地轴,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度。
22.小明同学绘制了一张自己家的平面示意图。
(1)小明家的大门是朝    方向的。
(2)此图中表示的地图要素和信息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23.竖立在水平地面上的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与太阳位置密切相关,家住北纬40度的小明同学在某一天测量竹竿影子的变化,并在地面做好记录(如图所示)。
(1)这一天中,竹竿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竹竿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关系在    。
(2)如果这个影子测量实验连续做了一年,且图示记录是在春分日做的,则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一天是    (填节气名称)日,这一天的白天是一年中最    (选填:“长”或“短”)的。
三、探究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40分)
24. 动物具有各种感觉器官,能够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反应,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那么,蜗牛具有哪些感觉功能呢?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对蜗牛的各个结构进行了仔细观察,并对这一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活动一:小组同学先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壳,观察蜗牛的反应,待蜗牛恢复自然爬行后,再用铅笔轻触触角、足等部位,观察蜗牛的反应,并得出蜗午最敏感的部位。
活动二:该小组同学继续探究蜗牛是否有嗅觉和味觉。他们用棉花蘸一点米醋,放在蜗牛前3cm处,观察蜗牛向其他方向爬行,然后再在蜗牛前3cm处滴几滴蔗糖溶液,观察到蜗牛向蔗糖溶液爬行,于是得出蜗牛有嗅觉和味觉。
(1)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蜗牛的各个结构观察时,用到________工具进行观察更清晰。
(2)在活动一中,该小组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3)活动二中,小组同学将米醋和蔗糖都放在蜗牛前3cm处,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控制无关变量相同,若要得出蜗牛有嗅觉和味觉的结论,该小组同学最好换不同的蜗牛或其他有气味的食物多次实验,目的是为了________。
25.学习了温度的测量之后,小明决定自制一支温度计,他找来一只带塞子的密封性很好的小玻璃瓶,在瓶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小玻璃瓶装满滴加红墨水的水(如图所示),然后在细玻璃管上标上刻度即可。
(1)这支温度计是根据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他先把自制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标记液面的位置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在沸水中(当天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标记液面的位置为B点。用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小科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
(3)利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时,液柱刚好升到离A点1.2厘米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
(4)小明同学发现,该温度计的精确度不高,为了让温度计的液柱升降变化更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有    。
26. 一种名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植物登上热搜。其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但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某兴趣小组对其展开研究:
【观察】加拿大一枝黄花色泽亮丽,茎干高壮,密集丛生,原来本地的优势植物繁缕难觅踪迹。
【实验】(1)①将20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分别置于垫有脱脂棉的培养皿中;
②A组加入5mL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取液;B组加入等量清水;
③将A、B两组装置放入人工气候箱培养一段时间,统计绿豆种子萌发数。
上述实验设计,是基于_________的猜想。
【结论】(2)如果要得出更严谨的结论,该小组同学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
【反思】(3)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我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下列观点中反对引入外来物种的是_________。(填选项)
A.引进外来物种,促进本地生物优胜劣汰
B.引进外来物种,丰富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C.影响本地部分物种的生存,破坏本地生态平衡
D.造成本地部分物种的灭绝,危及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27. 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B.用刻度尺测出取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
C.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直径为D2(如图所示)。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
(2)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
(3)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
(4)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与该题方法同类的有__________。
①为了测长为细铜丝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然后算出直径;
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
③为了测量一枚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针的质量。
28.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实验时,小科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气泡的运动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倾角有关。
气泡长度约2cm
实验序号 倾角/° 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秒
1 15 22.5
2 30 14.9
3 45 12.2
4 60 13.8
5 90 19.9
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上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实验中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mm。
(2)用上述器材探究气泡的运动快慢与气泡长度的关系,则需要控制    相同。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29.小科在模拟日食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如图所示,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小科在地球上的观察点。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大球模拟的是    。
(2)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    ;当小球沿着②方向水平移动时,可以观察到   。
(3)下列因素中与形成的日食的类型有关的是    (填序号)。
①观测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 ②月球的大小 ③月地距离的不同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7小题,共35分)
30.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天宫二号开展植物“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观察和研究拟南芥和水稻(如图所示)种子在太空中的萌发、生长、开花和结籽全过程。阅读拟南芥、水稻和银杏分类表和二歧式检索表,回答问题:
表1 拟南芥、水稻和银杏分类表
生物分类等级 拟南芥 水稻 银杏
界 植物界 植物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 裸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银杏纲
目 十字花目 禾本目 银杏目
科 十字花科 禾本科 银杏科
属 拟南芥属 稻属 银杏属
种 拟南芥种 稻种 银杏种
(1)拟南芥与水稻的共同特征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它与银杏的共同特征。银杏、濒临灭绝的白颈长尾雉等国家珍稀保护动植物,保护它们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在二歧式检索表中包含了拟南芥和水稻等植物,其中表示拟南芥的是______(填“P”“Q”“R”或“S”)。
1a 有种子 2 1b 无种子 P 2a 种子有果皮包被 3 2b 种子无果皮包被 Q 3a叶呈倒卵形 R 3b 叶呈带形 S
31.如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⑤地的经纬度    。
(2)根据东西半球或者南北半球的划分标准判断:
①~⑤地中同属于西半球的是    ,同属于南半球的是    。
(3)若A、B架飞机同时从③处以直线方向分别飞向④、⑤两处,且两飞机飞行时的速度相同,则先到达目的地的是飞机    。(填“A”或“B”)。
32.“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某驾驶员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则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B运动到监测点A是否超速。
33.小明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图)所示。
(1)请在甲图中的半透明纸上根据光的传播路径画出蜡烛AB的像A′B′。
(2)实验时小明发现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他测出了同一支蜡烛且距小孔的位置固定后,改变像到小孔不同距离时的像的高度(见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哪一个数据是错误的?请在乙图中的坐标系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3.6 6.0 8.0 10.0 12.4 14.0
像的高度h/cm 1.0 2.6 3.0 4.0 5.0 6.2 7.0
(3)根据测得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3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太阳光从太阳到达地球大约需要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_____km。1999年,某国际小组以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媒介,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为真空中的两千万分之一,此成果在计算机、光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科学家正努力将光速降低到40m/h左右,慢到几乎与乌龟爬行的速度相当。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    m/s。
(2)补全题中残缺的信息    。
(3)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35.国庆期间,学校开展了“西溪湿地植物调查”的项目化学习,要求选定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中的4类编制植物手册和检索表。如表是杭十三制作的植物手册:
植物 金毛狗蕨 水杉 杨子毛莨 桂花树
图谱
特征 根和茎卧生,叶顶端丛生,叶下有孢子囊 根系发达叶线形,交互对生 叶缘带锯齿,花有5片花瓣,果实疫扁 叶对生,花丝极短,果实呈紫黑色
植物种类 蕨类植物
(1)植物手册的一项评价指标如下,请根据该指标对手册进行评定,并简述理由 。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植物种类数量 包含4类植物 包含3类植物 包含2类植物
(2)如下表是杭十三对上述植物编制的检索表,请将检索表补充完整:2b 。
(3)编制植物手册后,同学们开展为西溪湿地植物书写名片的活动。如图所示为桂花树的名片,其中学
名“Osmanthus fragrans”是根据瑞典科学家 提出的“双名制”进行命名的。
36. 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器材开展“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四个环节。
器材:带塞子的玻璃瓶、足够长的细管、硬纸板、双面胶、
红墨水、记号笔等
【设计】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对自制温度计的设计原理达成一致意见:在玻璃瓶中装满液体,塞上瓶塞,将细管插入瓶塞。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标出刻度。但对于装置甲,同学们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1:应使用容积为5毫升的玻璃瓶 观点2:应使用容积为25毫升的玻璃瓶。
请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并说明选择这种玻璃瓶相较于另一种的优点。___________
【制作】小实设计了温度计后,接下来开始标刻度。
①标注100℃刻度:如图乙所示,将自制温度计置于沸水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
②标注0℃刻度:___________;(填写标定刻度具体操作)
③量出0℃和100℃的距离是50厘米,在0℃和100℃之间进行100等分,标定剩余刻度。
【评价】将自制温度计测量30℃的温水,显示细管中液面在距离0℃刻度14.8厘米处。根据以下评价表,请评价此温度计是属于哪一档次并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_
优秀 良好 合格
温度计的准确性 误差在±0.2℃以内 误差±0.5℃以内 误差在±1℃以内
【改进】此自制温度计的量程是-30℃~110℃,低于-30℃或高于110℃都会因为玻璃瓶中的液体变为固态或气态而无法测量。现有三种物质,它们的状态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若想扩大此自制温度计的量程,下列三种液体可作为玻璃瓶中的液体有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