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上科学期末学习评价(二)解析及参考答案(范围:第1-5章 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1.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B.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实现了地震的准确预报C.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为“地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解答】解:A.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提出了地球是球体的学说,故A错误;B.张衡发明了地动仪,人类可以观测地震方位,但是还不能实现地震的准确预报,故B错误;C.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故C正确;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观测依据,故D错误;故选:C。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1.2米=1.2×1000=1200毫米 B.1.2米=1.2米×100毫米=1200毫米C.1.2米=1.2×1000毫米=1200毫米 D.1.2米=1.2米×1000=1200毫米【解答】解: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如下:1.2m=1.2×1000mm=1200mm;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3.鹌鹑蛋的体积约为10cm3,小实想利用图中所示量筒测量鹌鹑蛋的体积,则加入量筒中的水不能为( )A.20毫升 B.25毫升 C.35毫升 D.45毫升【解答】解: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时,向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应该注“适量”水,水要能浸没物体,而且在放入物体后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量程为50mL鹌鹑蛋的体积为10cm3=10mL,则所加水的体积最大为50mL﹣10mL=40mL,45mL超过了40mL,放入物体后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ABC放入后都不会超过量程,因而是可以的。故选:D。4.“转换法”是研究科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它将不易直接观测的物理量转换为易观测的量来显示。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属于转换法的是( )A.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粒子B.将体温计做成三棱柱状,更容易观察示数C.液体温度计利用测温液体体积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D.研究光在液体中传播情况时,在水中加入少许牛奶使光的传播路径更明显【解答】解:A、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粒子,没有用到转换法。B、将体温计做成三棱柱状,更容易观察示数,没有用到转换法。C、液体温度计利用测温液体体积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D、研究光在液体中传播情况时,在水中加入少许牛奶使光的传播路径更明显,没有用到转换法。故选:C。5.2019年诺贝尔生理奖学颁发给凯林、塞门扎、拉特克利夫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发现,如果氧气浓度太低,缺氧诱导因子就会进入细胞核,给相关的基因通报情况,让细胞赶紧做出反应。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明的是( )A.细胞膜起保护与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B.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C.细胞核是控制生命活动的中心 D.细胞核有控制遗传与变异的作用【解答】解:A、细胞膜起保护与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题中未体现细胞膜的作用。B、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题中未涉及细胞质。C、氧气浓度太低,缺氧诱导因子就会进入细胞核,给相关的基因通报情况,让细胞赶紧做出反应,体现了细胞核是控制生命活动的中心。D、细胞核有控制遗传与变异的作用,题中未体现细胞核有控制遗传与变异的作用。故选:C。6.小文实验室进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如图),其中操作和描述都正确的是( )A.图甲盖盖玻片方式可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B.图乙中物镜由①转换到②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多,视野变暗C.图丙中a、b两个步骤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和碘液D.图丁中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中颜色最深的是细胞核【解答】解:A、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盖玻片未接触液滴,A错误;B、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亮,①是低倍物镜,②是高倍物镜,①转换到②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B错误;C、图丙中a染、b滴两个步骤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碘液和生理盐水,C错误;D、图丁中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中颜色最深的是细胞核,便于观察,D正确。故选:D。7.“寒号鸟”的学名为复齿鼯鼠,为中国特有物种,它全身被毛,可滑翔飞行,每年繁殖1次,每胎通常产1~2仔。据此判断“寒号鸟”属于( )A.鸟类 B.哺乳类 C.两栖类 D.爬行类【解答】解:寒号鸟全身被毛,每胎产仔1~2仔,胎生,所以属于哺乳动物。B正确,ACD错误。故选:B。8.小德建立了如图所示的植物检索表,将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种子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②为无种子 B.肾蕨对应表中CC.植物D无茎叶的分化 D.植物E属于藻类植物【解答】解:A、根据是否用种子繁殖将生物圈中的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因此,②为孢子植物,无种子,用孢子繁殖,A正确。B、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无种子,用孢子繁殖,因此,肾蕨对应表中C,B正确。C、D表示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C错误。D、E表示藻类,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D正确。故选:C。9.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对太阳和地球的形状和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信息回答下面小题。如图是微信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照片,它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最新气象云图。以下关于这幅照片意义的叙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显示了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B.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C.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D.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解答】解:该图是微信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照片,这幅照片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而不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地球是不规则的正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选:C。10.读经纬网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的纬度为30°SB.纬线上AB的长度是经线上BC长度的两倍C.B点位于东半球D.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解答】解:根据经度变化规律0°向东是东经,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该地位于南半球,B点的纬度为30°S,A符合题意。故选:A。11.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下列关于三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B.太阳耀斑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C.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三部分D.地球的结构从内到外为地壳、地幔、地核【解答】解: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不符合题意。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不符合题意。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三部分,故符合题意。D、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不符合题意。故选:C。12.在体育健身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科学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 )A.跳健美操 B.800米跑 C.立定跳远 D.掷实心球【解答】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以速度这一科学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800米跑,而实心球,立定跳远是以距离作为评定标准,跳健美操是舞姿为评定标准,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b。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解答】解: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像到小孔的距离b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故选:C。14.许多人都看过夕阳西下的情景,你可曾留意太阳西落的方位?如图是我省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天中,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图。比较浙江省冬天和夏天的落日方位,若只考虑哪一个较为偏南或偏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者落日方位相同B.夏天的落日方位比冬天偏南C.冬天的落日方位比夏天偏南D.因每天落日的方位各不相同,因此无法比较【解答】解:地球自转产生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冬天阳光直射南半球,夏天阳光直射北半球,据图可知,浙江省冬天和夏天的落日方位不同冬天的日出日落方位都比夏天偏南,ABD错误,C正确。故选:C。15.关于我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者都属于科学成果B. 两者都属于技术成果C. 活字印刷术属于科学成果,造纸术属于技术成果D. 活字印刷术属于技术成果,造纸术属于科学成果【答案】B【解析】科学成果通常指的是通过科学研究发现的自然规律或原理,而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是应用这些原理和规律来实现某种目的的技术手段。技术成果是指应用科学原理所创造的工艺、方法、设备等,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分别改进了印刷和书写材料的制作,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都是技术发明,它们并不是通过科学实验发现的自然规律,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工艺方法,都属于技术成果。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张华在测一根铜导线的直径时,把铜导线紧密地绕在铅笔上,如图。(1)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1mm 。(2)图示中测得线圈长度为 5.00 厘米,铜丝圈数为32圈,由此可知铜导线的直径约为 0.16 毫米。【解答】解:(1)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2)图示中测得线圈长度L=15.00cm﹣10.00cm=5.00cm,铜丝圈数为32圈,由此可知铜导线的直径约为d0.16cm≈0.16mm。故答案为:(1)1mm;(2)5.00;0.16。17.“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宋朝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中蕴含了很多的科学知识,请你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1)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繁殖 的特征。(2)“红杏出墙”争夺阳光是红杏世代相传的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遗传 的特征。【解答】解:(1)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繁殖的特征。(2)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具有相同的性状,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即性状的差异。“红杏出墙”争取阳光是红杏世代相传的特征,这说明红杏能将自己的特征遗传给后代。故答案为:(1)繁殖(2)遗传18.2019年,屠呦呦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终获新突破。疟疾是由一种叫疟原虫的单细胞动物引起的,黄花蒿茎叶(如图甲)中提取的青蒿素可以治疗疟疾。图乙分别为疟原虫和黄花蒿细胞模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乙中 B (选填“A”或“B”)表示黄花蒿叶肉细胞。(2)青蒿素能治疗疟疾,是因为它可破坏疟原虫细胞结构中的[ ③ ] 细胞膜 ,从而阻断营养物质进出,使疟原虫使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最终死亡。【解答】解:(1)疟原虫是单细胞的动物,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绿色部分),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乙中的B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图乙中的B表示黄花蒿叶肉细胞。(2)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青蒿素能治疗疟疾,是因为它可破坏疟原虫细胞结构中的③细胞膜,从而阻断营养物质进出,使疟原虫使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最终死亡。故答案为:(1)B。(2)③细胞膜。19.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1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图2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变速;(2)C。20.小柯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一台“水滴显微镜”。调节支架的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如图乙所示的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1)图甲中水滴相当于图乙结构中的 物 镜。(2)上下调节支架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结构中的 ② (填写序号)。(3)写出一种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 。【解答】解:(1)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所以水滴相当于光学易微镜结构中的物镜;(2)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除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粗细准焦螺旋;(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更换更大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更换水滴”、“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等方法)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故答案为:(1)物;(2)②;(3)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21.某中学初一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活动过程和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完成下列要求。活动材料:2米长的竹竿1根、量尺1个、绘图工具1套。活动1: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日出后、9点、12点、15点、日落前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1)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此现象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2)冬季,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因素,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时间应该是 。(填字母代号)A.7:00 B.10:00 C.12:00 D.14:00活动2: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记录正午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A、B图。(3)如图一A、B两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他们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经验,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 前后。(4)图二为宁波市某校教学楼某日正午日影范围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中的 处。活动3:冬至日这一天,宁波的小科邀请家住北京的表弟一起测量相同高度的两幢楼的正午影子长度,绘制C、D两图(如图三)。(5)由此推理,为了更好的采光,与宁波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 (填“大”或“小”)一些。【答案】(1)先变短再变长;自转;(2)A;(3)冬至日;(4)甲;(5)大。【解答】解:读图可知,(1)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一天中太阳高度表现为小→大→小,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即先变短再变长,此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因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2)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正午物体的影子长;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因素,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时间应该是7:00,因为此时太阳高度角小,物体的影子长,故现象A符合题意。(3)如图一A、B两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他们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经验,A图的影子长,测绘的时间应该是冬至前后。(4)图二为宁波市某校教学楼某日正午日影范围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最大,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位于图中的甲处。(5)为了更好的采光,与宁波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大一些,因为北京比宁波纬度位置高,冬季太阳高度角比宁波要小,正午物体的影子长。22.如图所示,内窥镜是医生用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仪器。(1)在内窥镜中,光通过光纤传播,而光纤及其传播光的原理是________(填“科学家”或“工程师”)长期研究发现的。(2)内窥镜是____(填“科学家”或“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3)科学家和工程师有不同的职责,工程师的研究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科学家(2)工程师(3)工程师的研究成果是具体的产品或解决方案,这些成果能够直接服务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解析】(1) 光纤及其传播光的原理是由科学家通过长期研究发现的。(2)基于这些科学原理,工程师们设计并制造出了内窥镜这样的医疗设备。(3)科学家和工程师虽然都对科技进步有重要贡献,但他们的工作重点不同,科学家更多关注于探索未知,而工程师则侧重于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三、探究题:(本大题有 小题,共40分)23.小南在学习“地球自转”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如图,阅读演示实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演示实验)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及其变化。(1)地球自转是指绕着图中字母 B (选填“A”或“B”)所表示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2)拨动地球仪,北极附近一直不能进入灯光照亮的区域,表明该地区出现了 极夜 现象。(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地球从图中甲所示的位置自转到图中乙所示的位置,需的时间约 9 (选填“3”或“9”)小时。【解答】解:(1)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地球自转是绕地轴的旋转,自转一周约需要24小时,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图中A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B连接南极和北极,代表地轴。(2)拨动地球仪,北极附近一直不能进入灯光照亮的区域,即一天均不能得到太阳辐射,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以下,表明该地区出现了极夜现象。(3)读图可知,甲和乙均位于赤道上,甲乙之间约3/8个赤道周长,根据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24小时,即可推断出所用的时间是24小时×3/8=9小时。故答案为:(1)B(2)极夜(3)924.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并回答问题:(1)如图甲,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 泥石流 。(2)在坡面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往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会发现泥沙堆积明显减少,说明 植被可以保持水土 。(3)如图乙,用双手挤压两本书,模拟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 山脉 (选填“山脉”或“裂谷”)的形成。(4)在图丙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张裂 (选填“碰撞”或“张裂”),其中上升的水流模拟 岩浆 上涌,其原理可以支持 C (填字母)。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板块构造学说【解答】解:(1)如图甲,由松散的泥士堆制成的一个山谷模型,说明具有坡度;在坡面上洒较多的水,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与此现象相似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2)在坡面覆盖植物,再往坡面上洒较多的水会发现泥沙堆积明显减少,说明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2)如图乙,用双手挤压两本书,模拟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山脉的形成。(3)在图丙实验中发现:蜡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张裂运动,其中上升的水流类似上涌的热的地慢物质(或岩浆),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大洋的形成。板块张裂,岩浆上涌,该原理可以支持板块构造学说,故C正确,AB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泥石流(2)植被可以保持水土(3)山脉;(4)张裂;岩浆;C25.小强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回答:(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加1滴 ;牙签刮口腔内侧壁;涂抹;盖盖玻片;染色等六个步骤。B图中出现气泡,是由于制作临时装片步骤的“ ”操作不规范引起的。(2)某同学使用某普通光学显微镜做“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使用时有一个步骤是“轻轻向后转动细准焦螺旋”,此操作的目的是 。A.使物镜上升,为了物像清晰 B.使物镜下降,为了物像清晰C.使物镜上升,为了视野亮度适合 D.使物镜下降,为了视野亮度适合(3)A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如果要由左视野变为右视野,请在下列操作过程中,选出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排序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④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⑥转动转换器【分析】图中①细准焦螺旋、②转换器、③载物台、④反光镜。【解答】(1)临时装片的制作的主要步骤:净片、滴液、取材、盖片、染色.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B图中出现气泡,是由于制作临时装片步骤的“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2)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升降镜筒,调节物体与物镜的距离,以便观察清楚物像。粗准焦螺旋的升降范围大,属于粗略调节,细准焦螺旋的升降范围小,属于精确调节,调焦旋钮都是向后上升的,调焦的过程是先粗调,调至有图像,然后用细调焦旋钮调至清晰。(3)A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如果要由左视野变为右视野。据图可知,图A中右图是左图的放大,而且移到视野中央。因此首先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然后⑥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此时视野可能变暗,需③调节光圈,最后再①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故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⑤⑥③①。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盖盖玻片;(2)A;(3)⑤⑥③①。26.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影子的长度与点光源的高度的关系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 。【解答】(1)光源的高度从20cm增加到60cm时,影子的长度从30cm变成了6cm,故要验证的假设是影子的长度与点光源的高度的关系;(2)光源每增加10cm后的影子的形变量分别为15cm;5cm;2.5cm;1.5cm,所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减小;(3)根据控制变量法知,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故答案为:(1)影子的长度与点光源的高度的关系;(2)减小;(3)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6236001;学号:2040423227.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和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到海拔10m处。(2)实验对照:生长于 处的野菊幼芽。(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5)如果假设二成立,则实验结果为: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2)实验要设计对照试验,在第一步骤中的实验组是将生长于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则相应的对照组就是生长于10m、500m、1000m 处的野菊。(3)为检验环境(主要指海拔)和遗传(指不同海拔的植株)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因此要测量第二年秋天野菊株高。(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试验结果: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则栽培环境决定了野菊株高,因此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于海拔10m 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则野菊原栽培遗传因素决定了野菊株高,因此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于原海拔500米和1000米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假设三:如果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移栽到低海拔高度处后,应比移栽处矮,比原海拔处高。故答案为:(2)10m、500m、1000 (3)测量野菊株高(4)与原海拔500米和1000米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四、综合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35分)28. 日本是全球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的国家,造成大量日本人伤亡,及大面积的放射性污染。而核电站的使用能够给人们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但原子弹和核电站是利用相同的科学原理来获取能量的。这和两者采用的工程技术有关。据此谈谈你对工程技术的看法。答:相同的科学原理,利用不同的工程技术,能制造出不同的物件。一个是用于杀戮生命,一个是用于造福人类。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工程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具有两面性。29. 近日,上虞区海涂湿地陆续迎来越冬候鸟,首批超过两万只。如图甲所示,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成群候鸟在此栖息、停留。(1)上虞区海涂湿地里的水、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和全部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_________。(2)秋冬由于北方天气寒冷,候鸟纷纷向南迁徙。鸟类的这一行为是对环境的_________(选填“适应”或“不适应”)。(3)请写出任意一条食物链_________。(4)湿地内鸟类种类的增加,表明浙江在鸟类保护措施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结合鸟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如图丙)判断,最有针对性的措施是_________。(填选项)A. 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B. 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C. 健全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D. 重视保护区的建设【答案】(1)生态系统 (2)适应 (3)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青鱼→白鹭(水生植物→虾→白鹭;水生植物→虾→青鱼→白鹭;水生植物→海螺→白鹭;水生植物→海螺→青鱼→白鹭) (4)D【解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上虞区海涂湿地的水、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和全部生物共同组成生态系统。(2)鸟类迁徙是鸟类遵循大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鸟类通过迁徙,在换季时往返于不同地区进行繁殖或越冬,应对环境和资源的季节性变化的适应。(3)图中的食物链有: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青鱼→白鹭;水生植物→虾→白鹭;水生植物→虾→青鱼→白鹭;水生植物→海螺→白鹭;水生植物→海螺→青鱼→白鹭。(4)由分析图表可知,鸟类多样性面临的最主要威胁来自栖息地被破坏。故保护鸟类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所以D正确。30.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某研究人员以当地每年相同区域内的野生山菇为例,对太阳黑子与农作物的关系进行研究,数据处理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表示每年的平均太阳黑子数的变换曲线,读图可以发现:太阳黑子数从最小值至最大值增加的速度,比从最大值至最小值减少的速度 快 ;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2001年太阳黑子数处于峰值,下一次太阳黑子的峰值会在 2012 年出现。(2)图乙为当地的野生山菇产量的直方图,对照两图,可以发现随着太阳活动的加强,香菇产量总体呈现 增加 趋势。【解答】(1)图一表示每年的平均太阳黑子数的变换曲线,太阳黑子数从最小值至最大值增加的速度,比从最大值至最小值减少的速度快;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2001年太阳黑子数处于峰值,下一次太阳黑子的峰值会在2012年出现。(2)图二为当地的野生山菇产量的直方图,随着太阳活动的加强,香菇产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根据题意。故答案为:(1)快;2012;(2)增加。31.如图,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其正前方有一固定的超声波测速装置。该装置每隔1s发射一束超声波脉冲信号,每个脉冲信号持续时间极短,超声波遇到轿车后立即返回,返回信号被超声波测速装置接收,经过计算机处理自动计算出车速。如图是该测速装置连续发射和接收两次信号的波形图。已知发射第二个脉冲信号时第一个脉冲信号已被接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图像获得的信息计算:(1)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距测速装置有多远?(2)轿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多少?(3)该轿车车速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解答】(1)由图知,测速装置第一次发出、接收脉冲信号用的时间为0.5s,则测速装置发出的脉冲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装置所用时间:t1==×0.5s=0.25s,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到测速装置的距离:s1=v声t1=340m/s×0.25s=85m;(2)由图知,测速装置第二次发出、接收脉冲信号用的时间为0.3s,则测速装置发出的脉冲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装置所用时间:t2=×0.3s=0.15s,由v=得第二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到测速装置的距离:s2=v声t2=340m/s×0.15s=51m;轿车在两次与脉冲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s2﹣s1=85m﹣51m=34m,由图知,轿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t′=1.15s﹣0.25s=0.9s;(3)轿车行驶速度:v车==≈37.8m/s。答:(1)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距测速装置的距离为85m;(2)轿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3)该轿车车速为37.8m/s。32.某校进行“制作简易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他们部分学习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知识储备】(1)历史上温度计的发明: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温度计,以被水封住的空气作为测温物质(如图)。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若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温度在 (填“升高”“不变”或“下降”)。(2)温标(温度的标准)以及测温物质的确定1632年,珍雷伊把伽利略温度计倒过来,并用水作测温物质。 西门特学院的学者将温度计充分接触牛和最寒冷的雪,标记好两个相应的液面位置,并将这两点之间分为若干等份。 1742年,摄尔修斯利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把水的沸点记为0℃,将冰点记为100℃,中间分为100等份。 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形成了现在使用的摄氏温标。对于温标以及测温物质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 。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D.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E.测温物质只需要考虑凝固点即可【制作过程】(3)有了知识储备,各小组都制作出了简易温度计。【成果交流】(4)结合上述知识,同学们制作出了温度计,同学们发现不同小组容器内液体量并不相同,如图所示。于是小组同学取三个相同的容器,A容器中一半是液体一半是空气,B容器中全部是液体,C容器中全部是空气,玻璃管中留少量有色液体,起指示作用进行实验,三组装置简化模型如上图。起始玻璃管中的液柱高度均相同。然后将三支自制温度计全部放入同一杯待测液体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液柱高度(h)变化的大小。观察到hC>hA>hB,请说明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① 。你会选择哪种温度计模型并阐述你选择的理由② 。【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下降;(2)ACD;(4)①空气受热膨胀更明显;②选B,AC中有空气,液柱的变化受大气压强的影响,B全部是液体,与大气压强变化无关,只与液体的体积变化有关,B温度计受环境影响更小,实际测量更准确。【解答】解:(1)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若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气体的体积在减小,温度在下降;(2)对于温标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故正确的ACD;(4)ABC三个温度计的模型,其区别在于容器内空气的多少,而空气受热膨胀更明显,故会出现液柱高度变化的不同,在温度计的选择上要考虑减小其他因素的影响,故选B,其原因AC中有空气,液柱的变化受大气压强的影响,B全部是液体,与大气压强变化无关,只与液体的体积变化有关,B温度计受环境影响更小,实际测量更准确。故答案为:(1)气体的热胀冷缩;下降;(2)ACD;(4)①空气受热膨胀更明显;②选B,AC中有空气,液柱的变化受大气压强的影响,B全部是液体,与大气压强变化无关,只与液体的体积变化有关,B温度计受环境影响更小,实际测量更准确。33.小科同学为了探究“延长鲜花保鲜的条件”,设计如下实验:①取两个等大的花瓶,分别标上A和B;②在A和B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往A中加入2颗维生素C,并搅拌使之溶解;③在A和B中各插上三枝生理状态接近的鲜花,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3小时观察一次,做好观察记录。(1)小科设计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什么?答:___________。(2)如果上述假设成立,则实验观察的结果是___________。(3)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经验,写出影响鲜花保鲜的其他一个条件:___________。【答案】(1)维生素C能延长鲜花保鲜的时间(2)相同情况下,A瓶鲜花保鲜时间比B长(3)温度(湿度、定期换水、适当修剪、使用鲜花保鲜剂)。【解析】(1)AB两组的变量是维生素C,因此,小科设计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维生素C能延长鲜花保鲜。(2)A组放维生素C,B组放清水。如果上述假设成立,则实验观察的结果是相同情况下,A瓶鲜花保鲜时间比B长。(3)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所以温度、湿度、定期换水、适当修剪、使用鲜花保鲜剂等因素都会影响鲜花保鲜的时间。/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上科学期末学习评价(二)(范围:第1-5章 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1.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B.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实现了地震的准确预报C.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为“地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1.2米=1.2×1000=1200毫米 B.1.2米=1.2米×100毫米=1200毫米C.1.2米=1.2×1000毫米=1200毫米 D.1.2米=1.2米×1000=1200毫米3.鹌鹑蛋的体积约为10cm3,小实想利用图中所示量筒测量鹌鹑蛋的体积,则加入量筒中的水不能为( )A.20毫升 B.25毫升 C.35毫升 D.45毫升4.“转换法”是研究科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它将不易直接观测的物理量转换为易观测的量来显示。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属于转换法的是( )A.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粒子B.将体温计做成三棱柱状,更容易观察示数C.液体温度计利用测温液体体积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D.研究光在液体中传播情况时,在水中加入少许牛奶使光的传播路径更明显5.2019年诺贝尔生理奖学颁发给凯林、塞门扎、拉特克利夫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发现,如果氧气浓度太低,缺氧诱导因子就会进入细胞核,给相关的基因通报情况,让细胞赶紧做出反应。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明的是( )A.细胞膜起保护与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B.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C.细胞核是控制生命活动的中心 D.细胞核有控制遗传与变异的作用6.小文实验室进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如图),其中操作和描述都正确的是( )A.图甲盖盖玻片方式可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B.图乙中物镜由①转换到②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多,视野变暗C.图丙中a、b两个步骤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和碘液D.图丁中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中颜色最深的是细胞核7.“寒号鸟”的学名为复齿鼯鼠,为中国特有物种,它全身被毛,可滑翔飞行,每年繁殖1次,每胎通常产1~2仔。据此判断“寒号鸟”属于( )A.鸟类 B.哺乳类 C.两栖类 D.爬行类8.小德建立了如图所示的植物检索表,将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种子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②为无种子 B.肾蕨对应表中CC.植物D无茎叶的分化 D.植物E属于藻类植物9.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对太阳和地球的形状和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信息回答下面小题。如图是微信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照片,它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最新气象云图。以下关于这幅照片意义的叙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显示了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B.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C.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D.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10.读经纬网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的纬度为30°SB.纬线上AB的长度是经线上BC长度的两倍C.B点位于东半球D.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11.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下列关于三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B.太阳耀斑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C.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三部分D.地球的结构从内到外为地壳、地幔、地核12.在体育健身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科学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 )A.跳健美操 B.800米跑 C.立定跳远 D.掷实心球13.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b。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14.许多人都看过夕阳西下的情景,你可曾留意太阳西落的方位?如图是我省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天中,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图。比较浙江省冬天和夏天的落日方位,若只考虑哪一个较为偏南或偏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者落日方位相同B.夏天的落日方位比冬天偏南C.冬天的落日方位比夏天偏南D.因每天落日的方位各不相同,因此无法比较15.关于我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者都属于科学成果B. 两者都属于技术成果C. 活字印刷术属于科学成果,造纸术属于技术成果D. 活字印刷术属于技术成果,造纸术属于科学成果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张华在测一根铜导线的直径时,把铜导线紧密地绕在铅笔上,如图。(1)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2)图示中测得线圈长度为 厘米,铜丝圈数为32圈,由此可知铜导线的直径约为 毫米。17.“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宋朝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中蕴含了很多的科学知识,请你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1)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2)“红杏出墙”争夺阳光是红杏世代相传的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18.2019年,屠呦呦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终获新突破。疟疾是由一种叫疟原虫的单细胞动物引起的,黄花蒿茎叶(如图甲)中提取的青蒿素可以治疗疟疾。图乙分别为疟原虫和黄花蒿细胞模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乙中 (选填“A”或“B”)表示黄花蒿叶肉细胞。(2)青蒿素能治疗疟疾,是因为它可破坏疟原虫细胞结构中的[ ] ,从而阻断营养物质进出,使疟原虫使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最终死亡。19.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1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图2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20.小柯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一台“水滴显微镜”。调节支架的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如图乙所示的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1)图甲中水滴相当于图乙结构中的 镜。(2)上下调节支架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结构中的 (填写序号)。(3)写出一种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21.某中学初一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活动过程和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完成下列要求。活动材料:2米长的竹竿1根、量尺1个、绘图工具1套。活动1: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日出后、9点、12点、15点、日落前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1)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此现象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2)冬季,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因素,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时间应该是 。(填字母代号)A.7:00 B.10:00 C.12:00 D.14:00活动2: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记录正午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A、B图。(3)如图一A、B两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他们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经验,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 前后。(4)图二为宁波市某校教学楼某日正午日影范围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中的 处。活动3:冬至日这一天,宁波的小科邀请家住北京的表弟一起测量相同高度的两幢楼的正午影子长度, 绘制C、D两图(如图三)。(5)由此推理,为了更好的采光,与宁波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 (填“大”或“小”)一些。22.如图所示,内窥镜是医生用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仪器。(1)在内窥镜中,光通过光纤传播,而光纤及其传播光的原理是________(填“科学家”或“工程师”)长期研究发现的。(2)内窥镜是____(填“科学家”或“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3)科学家和工程师有不同的职责,工程师的研究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23.小南在学习“地球自转”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如图,阅读演示实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演示实验)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及其变化。(1)地球自转是指绕着图中字母 (选填“A”或“B”)所表示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2)拨动地球仪,北极附近一直不能进入灯光照亮的区域,表明该地区出现了 现象。(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地球从图中甲所示的位置自转到图中乙所示的位置,需的时间约 (选填“3”或“9”)小时。24.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并回答问题:(1)如图甲,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 。(2)在坡面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往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会发现泥沙堆积明显减少,说明 。(3)如图乙,用双手挤压两本书,模拟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 (选填“山脉”或“裂谷”)的形成。(4)在图丙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选填“碰撞”或“张裂”),其中上升的水流模拟 上涌,其原理可以支持 (填字母)。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板块构造学说25.小强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回答:(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加1滴 ;牙签刮口腔内侧壁;涂抹;盖盖玻片;染色等六个步骤。B图中出现气泡,是由于制作临时装片步骤的“ ”操作不规范引起的。(2)某同学使用某普通光学显微镜做“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使用时有一个步骤是“轻轻向后转动细准焦螺旋”,此操作的目的是 。A.使物镜上升,为了物像清晰 B.使物镜下降,为了物像清晰C.使物镜上升,为了视野亮度适合 D.使物镜下降,为了视野亮度适合(3)A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如果要由左视野变为右视野,请在下列操作过程中,选出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排序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④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⑥转动转换器26.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27.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和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到海拔10m处。(2)实验对照:生长于 处的野菊幼芽。(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5)如果假设二成立,则实验结果为: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35分)28. 日本是全球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的国家,造成大量日本人伤亡,及大面积的放射性污染。而核电站的使用能够给人们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但原子弹和核电站是利用相同的科学原理来获取能量的。这和两者采用的工程技术有关。据此谈谈你对工程技术的看法。29. 近日,上虞区海涂湿地陆续迎来越冬候鸟,首批超过两万只。如图甲所示,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成群候鸟在此栖息、停留。(1)上虞区海涂湿地里的水、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和全部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_________。(2)秋冬由于北方天气寒冷,候鸟纷纷向南迁徙。鸟类的这一行为是对环境的_________(选填“适应”或“不适应”)。(3)请写出任意一条食物链_________。(4)湿地内鸟类种类的增加,表明浙江在鸟类保护措施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结合鸟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如图丙)判断,最有针对性的措施是_________。(填选项)A. 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B. 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C. 健全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D. 重视保护区的建设30.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某研究人员以当地每年相同区域内的野生山菇为例,对太阳黑子与农作物的关系进行研究,数据处理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表示每年的平均太阳黑子数的变换曲线,读图可以发现:太阳黑子数从最小值至最大值增加的速度,比从最大值至最小值减少的速度 ;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2001年太阳黑子数处于峰值,下一次太阳黑子的峰值会在 年出现。(2)图乙为当地的野生山菇产量的直方图,对照两图,可以发现随着太阳活动的加强,香菇产量总体呈现 趋势。31.如图,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其正前方有一固定的超声波测速装置。该装置每隔1s发射一束超声波脉冲信号,每个脉冲信号持续时间极短,超声波遇到轿车后立即返回,返回信号被超声波测速装置接收,经过计算机处理自动计算出车速。如图是该测速装置连续发射和接收两次信号的波形图。已知发射第二个脉冲信号时第一个脉冲信号已被接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图像获得的信息计算:(1)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距测速装置有多远?(2)轿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多少?(3)该轿车车速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32.某校进行“制作简易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他们部分学习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知识储备】(1)历史上温度计的发明: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温度计,以被水封住的空气作为测温物质(如图)。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若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温度在 (填“升高”“不变”或“下降”)。(2)温标(温度的标准)以及测温物质的确定1632年,珍雷伊把伽利略温度计倒过来,并用水作测温物质。 西门特学院的学者将温度计充分接触牛和最寒冷的雪,标记好两个相应的液面位置,并将这两点之间分为若干等份。 1742年,摄尔修斯利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把水的沸点记为0℃,将冰点记为100℃,中间分为100等份。 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形成了现在使用的摄氏温标。对于温标以及测温物质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 。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D.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E.测温物质只需要考虑凝固点即可【制作过程】(3)有了知识储备,各小组都制作出了简易温度计。【成果交流】(4)结合上述知识,同学们制作出了温度计,同学们发现不同小组容器内液体量并不相同,如图所示。于是小组同学取三个相同的容器,A容器中一半是液体一半是空气,B容器中全部是液体,C容器中全部是空气,玻璃管中留少量有色液体,起指示作用进行实验,三组装置简化模型如上图。起始玻璃管中的液柱高度均相同。然后将三支自制温度计全部放入同一杯待测液体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液柱高度(h)变化的大小。观察到hC>hA>hB,请说明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① 。你会选择哪种温度计模型并阐述你选择的理由② 。33.小科同学为了探究“延长鲜花保鲜的条件”,设计如下实验:①取两个等大的花瓶,分别标上A和B;②在A和B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往A中加入2颗维生素C,并搅拌使之溶解;③在A和B中各插上三枝生理状态接近的鲜花,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3小时观察一次,做好观察记录。(1)小科设计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什么?答:___________。(2)如果上述假设成立,则实验观察的结果是___________。(3)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经验,写出影响鲜花保鲜的其他一个条件: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期末学习评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上科学期末学习评价(2)(学生用).docx 【期末学习评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上科学期末学习评价(2)(教师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