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科学期末复习--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 常考实验探究题 精选真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七上科学期末复习--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 常考实验探究题 精选真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科学 第三章 常考实验探究题 精选真题
1.(2020秋 黄岩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图B中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粉笔的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
(2)图A中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粉笔的高度越来越低 。
(3)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从离岸到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图  A (选填“A”或“B”)的现象相似,说明海面是  弧形 。
【解答】解:(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粉笔的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2)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粉笔的高度越来越低。
(3)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远去时,观察到的现象应与图A相似,说明海面是弧形的,所以地球表面是球形的。
故答案为:(1)粉笔的高度不会发生变化;(2)粉笔的高度越来越低;(3)A;弧形。
2.(2023秋 诸暨市校级期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  ③①②④ (填序号)。
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
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④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2)如图是微信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照片,它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最新气象云图。以下关于这幅照片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D (填字母编号)。
A.显示了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
B.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
C.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D.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
【解答】解:(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从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到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最后④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综上所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③①②④。
(2)微信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故D正确。
故答案为:
(1)③①②④;
(2)D。
3.(2023秋 宁波期末)事件一: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目标是实现着陆火星。
事件二:2021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历经23天,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
(1)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薄弱,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C 。
A.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
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D.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
(2)火星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在如图的太阳系示意图中代表火星的是  c (填字母)。
(3)水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水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被称为“水星凌日”。在地球上人们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水星外的  金 星凌日现象。
【解答】解:(1)火星与地球临近且环境最为相似,有四季变化,自转、公转方向都为自西向东,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2)火星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太阳系示意图中代表火星的是c。
(3)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绕太阳旋转,当金星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是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在地球上人们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水星外的金星凌日现象。
故答案为:
(1)AC;
(2)c;
(3)金。
4.(2023秋 嘉兴期末)在探究“为什么海面上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时,小嘉开展了如图实验: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1)在木板上移动铅笔时,木板模拟的是  地平面 。
(2)如图所示,实验中应把篮球和木板置于  水平面 。
(3)铅笔由A向B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铅笔头先消失,铅笔的长度越来越短 。
【解答】解:(1)地球是一个球体。在木板上移动铅笔时,木板模拟的是地平面。
(2)如图所示,实验中应把篮球和木板置于水平面。
(3)铅笔由A向B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铅笔头先消失,铅笔的长度越来越短。
故答案为:(1)地平面;(2)水平面;(3)铅笔头先消失,铅笔的长度越来越短。
5.(2022秋 临海市校级期中)读图,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看上去它的长度变化  不明显 (填“明显”或“不明显”,下同);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向远移动时,看上去长度变化  越来越短 。
(2)在海洋上航行的船只远去时,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粉笔在球面上远去相似,说明大洋面是  弧形 。
(3)海边的人们发现远航归来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哪个先出现? 桅杆 。
【解答】解:(1)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读图可得,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看上去它的长度变化不明显;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向远移动时,看上去长度变化越来越短。
(2)在海洋上航行的船只远去时,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粉笔在球面上远去相似,说明大洋面是弧形。
(3)海边的人们发现远去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先消失的是船身;远航归来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先出现的是桅杆。
故答案为:(1)不明显;越来越短;(2)弧形;(3)桅杆。
6.(2020秋 鹿城区期末)如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⑤地的经纬度  20°N,140°W 。
(2)根据东西半球或者南北半球的划分标准判断:
①~⑤地中同属于西半球的是  ①③④⑤ ,同属于南半球的是  ①② 。
(3)若A、B架飞机同时从③处以直线方向分别飞向④、⑤两处,且两飞机飞行时的速度相同,则先到达目的地的是飞机  A 。(填“A”或“B”)。
【解答】解:(1)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图中⑤地的经纬度是20°N,140°W。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图中①~⑤地中同属于西半球的是①③④⑤,同属于南半球的是①②。
(3)纬度越高,纬线的长度越短,所以先到达目的地的是A飞机,该飞机飞行的路程短。
故答案为:(1)20°N,140°W;(2)①③④⑤;①②;(3)A。
7.(2021秋 上城区校级期中)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小陆收集了以下证据: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③地球仪所示的地球是个球体;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⑤麦哲伦航海;⑥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请判断其中不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②③ 。
【解答】解: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故②③不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故答案为:②③。
8.(2024 青田县模拟)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自制太阳系模型”项目化活动,活动包括制作太阳系模型,改进太阳系模型、评价模型三个环节。
(1)【量规】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规,将表中“ 1 ”处补充完整。
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节选)
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行星形状和大小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都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只有一项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都不合理
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有1﹣3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3处以上缺失
各行星外观特征 每个行星特征明显
 行星特征较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 
行星特征不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
(2)【制作】某同学利用材料制作出太阳系模型(图甲),八大行星资料卡如表2。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科学性错误(写出一点即可)  地球不在第三轨道 。
(3)【评价】除地球外,再选择一颗最合适人类宜居的行星,分析其宜居条件  火星;因为火星体积与地球相近,有固态水体存在,同时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等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 。
(4)【拓展】下列哪些事实支持“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B 。
A.地球与其他太阳系行星一起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B.地球和其他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C.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
D.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表2八大行星资料卡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体积(地球=1) 0.056 0.856 1. 0.15 1316 745 65.2 57.1
含水量 北极有冰 不存在 71%为海洋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大气含量(主要) 无大气 二氧化碳 氮气、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氦气 氢气、氦气 氢气、氦气、甲烷 氢气、氦气、甲烷
地表平均温度(℃) 167℃ 464℃ 15℃ ﹣55℃ ﹣148℃ ﹣160℃ ﹣210℃ ﹣214℃
距离地球(亿公里) 0.917 0.414 0 0.783 6.29 12.8 27.2 43.5
【解答】解:(1)从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可知,大部分行星特征都比较明显,有3个以上的行星无特征,需要改进的地方;
(2)太阳系八大行星是指位于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图甲可知,地球所在轨道位置不在第三轨道处,故错误;
(3)读表2八大行星资料卡得知,火星体积与地球相当,表面有固态水体存在,含二氧化碳等气体,距离地球较近,地表温差是八大行星中最接近的,故火星有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条件;
(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除了金星之外,他们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其他七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夹角很小,所以也具有共面性;地球相对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来说,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也是近似圆形的;地球与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与水星差别较大;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说明地球的特殊性。
故答案为:
(1)行星特征较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
(2)地球不在第三轨道;
(3)火星;因为火星体积与地球相近,有固态水体存在,同时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等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
(4)B。
9.(2022秋 义乌市期中)如图为观察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示意图。请回答:
(1)图1、2中铅笔分别在篮球和木板表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铅笔头会慢慢看不见,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短和铅笔长度及铅笔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
(2)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从离岸到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图  1 (填“1”或“2”)的现象相似,说明海面是  弧形 。
(3)如果海面上的帆船从远方驶来,在岸边可以观察的现象是  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
【解答】解:(1)观察图1中铅笔在篮球表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发现因为视线被篮球形状的阻挡,铅笔头会慢慢看不见,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短。观察图2中铅笔在木板表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因为视线没有被阻挡,所以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2)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从离岸到远去,船身相当于“铅笔头”,船帆相当于铅笔的“笔身”,海面相当于“篮球”,观察到的现象应与图1的现象相似,说明海面是弧形,可以证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
(3)如果海面上的帆船从远方驶来,在岸边可以观察的现象是先观察到船帆,后观察到船身。
故答案为:
(1)铅笔头会慢慢看不见,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短和铅笔长度及铅笔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2)1;弧形;
(3)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10.(2020秋 奉化区期末)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某研究人员以当地每年相同区域内的野生山菇为例,对太阳黑子与农作物的关系进行研究,数据处理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每年的平均太阳黑子数的变换曲线,读图可以发现:太阳黑子数从最小值至最大值增加的速度,比从最大值至最小值减少的速度  快 ;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2001年太阳黑子数处于峰值,下一次太阳黑子的峰值会在  2012 年出现。
(2)图乙为当地的野生山菇产量的直方图,对照两图,可以发现随着太阳活动的加强,香菇产量总体呈现  增加 趋势。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一表示每年的平均太阳黑子数的变换曲线,太阳黑子数从最小值至最大值增加的速度,比从最大值至最小值减少的速度快;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2001年太阳黑子数处于峰值,下一次太阳黑子的峰值会在2012年出现。
(2)图二为当地的野生山菇产量的直方图,随着太阳活动的加强,香菇产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快;2012;(2)增加。
11.(2023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事件一: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目标是实现着陆火星。
事件二:2021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历经23天,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
(1)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薄弱,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CD 。
A.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
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D.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
(2)火星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在如图的太阳系示意图中代表火星的是  c (填字母)。
(3)水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水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被称为“水星凌日”。在地球上人们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水星外的  金 星凌日现象。
【解答】解:(1)A、根据通过可知,火星的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说明火星自转轴与黄道面面差别不大,所以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故正确。
B、根据题干可知,火星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所以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差别不大,故错误。
C、由于火星自转自西向东,所以在火星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故正确。
D、由于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薄弱,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所以火星的大气层对火星的保护作用弱,则白天更热,夜晚更冷,所以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故正确。
故选:ACD。
(2)由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是小行星带,火星位于小行星带内侧,所以根据图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可知,c是火星。
(3)水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水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被称为“水星凌日”,所以能发生凌日现象的天体必须在地球公转轨道内侧,八大行星在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只有水星和金星。
故答案为:
(1)ACD
(2)c
(3)金
12.(2021秋 丽水期末)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实验时,人们常用模型或模仿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甲,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结合此模拟实验,请解释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 海面不是平面而是是一个弧形的曲面,船远去时,船身在人的视线中逐渐被遮挡 。
(2)如图乙,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多的水,泥沙将会从E处滑落,直至F处。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  泥石流 。
(3)下列实验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丙 。
甲:用两本书向中间移动探究板块碰撞
乙: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实验探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丙:用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探究分子不停地运动
丁:用两块木板拼合并在上面贴上一张纸探究板块张裂
【解答】(1)由A移动发现,下端消失,而由C向D移动,笔没有消失,说明海面不是平面而是一个弧形的曲面曲面,船远去时,船身在人的视线中逐渐被遮挡;
(2)在坡面上洒水,泥沙向低处流动,模拟的是泥石流的形成;
(3)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
甲.两本书向中间移动探究板块碰撞,书本代替板块来完成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乙.用芝麻和黄豆代替极小分子实验探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属于模拟实验;
丙.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探究分子不停地运动,空气中本来就是多种分子的混合,二氧化氮气体也是分子构成的,不属于模拟实验;
丁.用两块木板拼合并在上面贴上一张纸探究板块张裂,属于模拟实验。
故答案为:
(1)海面不是平面而是是一个弧形的曲面,船远去时,船身在人的视线中逐渐被遮挡;
(2)泥石流;
(3)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科学 第三章 常考实验探究题 精选真题
1.(2020秋 黄岩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图B中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
(2)图A中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
(3)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从离岸到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图    (选填“A”或“B”)的现象相似,说明海面是    。
2.(2023秋 诸暨市校级期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    (填序号)。
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
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④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2)如图是微信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照片,它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最新气象云图。以下关于这幅照片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显示了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
B.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
C.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D.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
3.(2023秋 宁波期末)事件一: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目标是实现着陆火星。
事件二:2021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历经23天,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
(1)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薄弱,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
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D.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
(2)火星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在如图的太阳系示意图中代表火星的是    (填字母)。
(3)水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水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被称为“水星凌日”。在地球上人们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水星外的    星凌日现象。
4.(2023秋 嘉兴期末)在探究“为什么海面上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时,小嘉开展了如图实验: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1)在木板上移动铅笔时,木板模拟的是    。
(2)如图所示,实验中应把篮球和木板置于    。
(3)铅笔由A向B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5.(2022秋 临海市校级期中)读图,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看上去它的长度变化    (填“明显”或“不明显”,下同);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向远移动时,看上去长度变化    。
(2)在海洋上航行的船只远去时,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粉笔在球面上远去相似,说明大洋面是    。
(3)海边的人们发现远航归来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哪个先出现?   。
6.(2020秋 鹿城区期末)如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⑤地的经纬度    。
(2)根据东西半球或者南北半球的划分标准判断:
①~⑤地中同属于西半球的是    ,同属于南半球的是    。
(3)若A、B架飞机同时从③处以直线方向分别飞向④、⑤两处,且两飞机飞行时的速度相同,则先到达目的地的是飞机    。(填“A”或“B”)。
7.(2021秋 上城区校级期中)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小陆收集了以下证据: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③地球仪所示的地球是个球体;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⑤麦哲伦航海;⑥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请判断其中不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
8.(2024 青田县模拟)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自制太阳系模型”项目化活动,活动包括制作太阳系模型,改进太阳系模型、评价模型三个环节。
(1)【量规】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规,将表中“   ”处补充完整。
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节选)
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行星形状和大小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都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只有一项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都不合理
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有1﹣3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3处以上缺失
各行星外观特征 每个行星特征明显     行星特征不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
(2)【制作】某同学利用材料制作出太阳系模型(图甲),八大行星资料卡如表2。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科学性错误(写出一点即可)    。
(3)【评价】除地球外,再选择一颗最合适人类宜居的行星,分析其宜居条件    。
(4)【拓展】下列哪些事实支持“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
A.地球与其他太阳系行星一起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B.地球和其他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C.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
D.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表2八大行星资料卡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体积(地球=1) 0.056 0.856 1. 0.15 1316 745 65.2 57.1
含水量 北极有冰 不存在 71%为海洋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大气含量(主要) 无大气 二氧化碳 氮气、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氦气 氢气、氦气 氢气、氦气、甲烷 氢气、氦气、甲烷
地表平均温度(℃) 167℃ 464℃ 15℃ ﹣55℃ ﹣148℃ ﹣160℃ ﹣210℃ ﹣214℃
距离地球(亿公里) 0.917 0.414 0 0.783 6.29 12.8 27.2 43.5
9.(2022秋 义乌市期中)如图为观察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示意图。请回答:
(1)图1、2中铅笔分别在篮球和木板表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
(2)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从离岸到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图    (填“1”或“2”)的现象相似,说明海面是    。
(3)如果海面上的帆船从远方驶来,在岸边可以观察的现象是    。
10.(2020秋 奉化区期末)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某研究人员以当地每年相同区域内的野生山菇为例,对太阳黑子与农作物的关系进行研究,数据处理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每年的平均太阳黑子数的变换曲线,读图可以发现:太阳黑子数从最小值至最大值增加的速度,比从最大值至最小值减少的速度    ;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2001年太阳黑子数处于峰值,下一次太阳黑子的峰值会在    年出现。
(2)图乙为当地的野生山菇产量的直方图,对照两图,可以发现随着太阳活动的加强,香菇产量总体呈现    趋势。
11.(2023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事件一: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目标是实现着陆火星。
事件二:2021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历经23天,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
(1)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薄弱,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
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D.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
(2)火星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在如图的太阳系示意图中代表火星的是    (填字母)。
(3)水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水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被称为“水星凌日”。在地球上人们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水星外的    星凌日现象。
12.(2021秋 丽水期末)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实验时,人们常用模型或模仿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甲,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结合此模拟实验,请解释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   。
(2)如图乙,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多的水,泥沙将会从E处滑落,直至F处。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    。
(3)下列实验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甲:用两本书向中间移动探究板块碰撞
乙: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实验探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丙:用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探究分子不停地运动
丁:用两块木板拼合并在上面贴上一张纸探究板块张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