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茶馆(节选)老舍作品地位与价值:《茶馆》是 20 世纪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堪称当代话剧的典范。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内涵,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高度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内容与主题:作品以老北京裕泰茶馆为舞台,通过描写茶馆里各色人物个人生活的变化,展示了清末到民国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剧本深刻地揭示了旧时代的黑暗与腐朽,反映了社会的动荡、民生的凋敝以及人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展现了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艺术特色:在语言上,具有浓郁的北京方言特色,“响嘣儿脆”,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人物语言切合身份、性格与情境,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在结构上,采用 “人像展览式” 结构,没有完整连贯的故事情节,而是通过众多人物的活动和命运来展现社会的变迁。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分析《茶馆》中的语言特色,包括北京方言的运用、幽默讽刺的风格、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等,提高学生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创造性。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观念,通过深入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人物命运与时代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风格、舞台表现等方面欣赏和评价作品,激发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兴趣和创意表现。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了解《茶馆》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京味话剧的特点,体会老舍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学重点:理解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茶馆》所反映的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包括政治动荡、经济衰败、文化冲突等,通过分析剧本中的具体描写,如 “莫谈国事” 的标语等,让学生感受当时的社会氛围和人们的生存状态。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如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等的性格特点、命运变迁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通过人物来展现时代的特征。品味语言特色:赏析老舍先生独特的语言风格,如北京方言的韵味、幽默讽刺的表达、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台词等,通过朗读、分析经典对话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语言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和表现主题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剧本结构:剖析剧本 “人像展览式” 的结构特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不同场次、众多人物的片段式描写来展现社会变迁,以及场次之间、人物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揣摩人物内心: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深入揣摩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理解人物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无奈、挣扎和抉择。解读社会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剧本所传达的社会批判意义,包括对旧社会制度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等,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历史教训,思考社会发展和人生价值等问题。课堂导入:教师活动:播放一段老北京茶馆的视频片段,展示茶馆中人们喝茶、聊天、听书等场景,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茶馆里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那么在这样一个小小的茶馆里,能不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呢?老舍先生的《茶馆》就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独特的社会画卷,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作品,去看看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即将学习的《茶馆》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茶馆与社会的关系,为后续理解作品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奠定基础。作者与作品介绍:教师活动:向学生介绍老舍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创作风格,重点强调他作为 “人民艺术家”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详细介绍《茶馆》的创作背景、故事梗概和艺术特色,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学生活动:聆听教师的介绍,做好笔记,对作者和作品有初步的认识,并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为深入分析作品提供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解读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文本研读: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梳理出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同时思考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学生活动:快速阅读课文,圈画出主要人物和关键事件,初步感受作品的情节和氛围,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和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做好准备。分析人物形象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以王利发为例,带领学生分析他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如他与顾客、军警、特务等不同人物的对话,总结出王利发精明能干、圆滑世故、胆小怕事但又善良本分的性格特点。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讨论常四爷、秦仲义、松二爷等其他主要人物的形象。学生活动:认真研读课文,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形成小组的观点和结论。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分析。设计意图: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体会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所传达的社会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品味语言特色教师活动:选取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片段,如王利发的 “您慢走!我送送您!”“我感恩不尽!” 等,引导学生分析其语言的简洁性、生动性和个性化特点。讲解文中的北京方言和俗语,如 “嗻”“甩闲话”“尊家” 等,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老北京文化韵味。分析文中语言的幽默讽刺效果,如唐铁嘴说 “我已经不吃大烟了,改抽白面儿了” 等台词,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幽默的语言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学生活动:朗读文中的语言片段,感受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分析语言所体现的人物性格和情感。积极参与对北京方言和幽默讽刺语言的讨论,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让学生领略老舍先生作为语言大师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作品文化内涵和社会批判意义的理解。探讨戏剧冲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主要戏剧冲突,如常四爷与二德子的冲突、秦仲义与庞太监的冲突、王利发与各种势力的冲突等。分析这些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戏剧冲突在推动剧情发展和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学生活动: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戏剧冲突的具体情节,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和结果,思考这些冲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对戏剧冲突的理解和看法。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戏剧的核心要素 —— 冲突,让学生明白通过冲突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现实,从而深入把握作品的主题和艺术价值。理解主题思想教师活动:结合前面的人物形象分析、语言特色品味和戏剧冲突探讨,引导学生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提问学生:“通过对《茶馆》的学习,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部作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引导学生从作品所描绘的社会风貌、人物命运的变迁等方面进行思考,理解作品对旧中国黑暗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时代变革的呼唤。学生活动:回顾整个学习过程,综合各方面的分析,思考作品的主题思想,组织语言进行回答。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相互启发,深化对主题的理解。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拓展延伸:教师活动:介绍《茶馆》的舞台演出情况,播放一些《茶馆》的舞台表演片段,让学生感受戏剧在舞台上的呈现效果,了解戏剧表演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的戏剧表演活动,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分组进行排练和表演,在表演中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思考《茶馆》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在当今社会的意义,让学生谈谈从作品中得到的启示。学生活动:观看舞台表演片段,欣赏戏剧艺术的魅力,学习演员对人物的塑造和表演技巧。积极参与戏剧表演活动,认真排练,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表演更好地理解作品。思考作品的现实意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对作品启示的看法。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舞台表演和亲自参与表演,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戏剧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课堂总结:教师活动: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与作品、人物形象、语言特色、戏剧冲突和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学习成果。强调《茶馆》作为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艺术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总结,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对《茶馆》这部作品有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对重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对后续学习的兴趣。布置作业:教师活动:布置以下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茶馆》中某个人物或某个情节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从作品中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阅读《茶馆》的全本剧本,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全貌和故事发展;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社会现象,思考是否存在与《茶馆》中类似的问题,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作业,通过写作读后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阅读全本剧本拓展知识面,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培养关注现实的意识。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思考问题的习惯,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板块 内容情节概括 1. 李三的困苦2. 难民的哀告3. 康顺子的求工4. 巡警摊派索贿5. 大兵强取豪夺6. 特务蛮横敲诈7. 地痞流氓的肮脏交易8. 常四爷愤世嫉俗参加义和团9. 松二爷软弱无力回忆大清国表现内容 1. 人民生活的苦难2. 黑暗势力横行霸道鱼肉百姓3. 劳动人民朴素的爱国感情和反抗意识4. 遗老遗少的哀叹人物形象 1. 王利发:精明、干练、自私、圆滑、善于应酬2. 常四爷:正直、倔强、敢作敢为、爱国3. 松二爷:软弱无力、依赖大清国的遗老主题思想 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和各类人物的命运,揭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