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 《风景谈》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 《风景谈》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7-1 风景谈/茅盾
内容与主题:《风景谈》是茅盾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描绘六幅不同的画面,包括 “沙漠驼铃”“高原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展现了解放区的自然风光和军民的生活场景,表达了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的主题,歌颂了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结构与层次:文章结构清晰,六幅画面依次展开,每幅画面都有具体的描写和议论,通过议论性语句将各幅画面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先写沙漠驼铃,突出人类活动使单调平板的沙漠变得有了风景,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
语言与表达: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烘托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各种风景和人物形象。例如 “夕阳在山,干坼的黄土正吐出它一天内所吸收的热,河水汤汤急流,似乎能把浅浅河床中鹅卵石都冲走了似的”,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出延河夕照的美景。
文学价值与地位:作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风景谈》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能够让学生领略到茅盾散文的艺术魅力,而且对于学生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培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学习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画面描写和议论性语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思考作者如何通过风景描写来表达主题,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文中六幅不同的风景画面,感受作者所描绘的自然美和人性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审美创造,如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创作一段风景描写,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和时代意义,体会解放区军民的精神风貌和革命文化,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把握艺术手法:掌握文章中描绘自然风景和人物的核心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烘托等,分析这些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体会它们对表现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理解情感态度: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和解放区军民的情感态度,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文字传达对解放区的热爱以及对人类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的结构,分析六幅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议论性语句在文中的线索作用,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技巧。
教学难点:
感悟精神境界:让学生深入感知解放区军民崇高的精神境界,理解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这种精神境界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它与自然风景之间的关系。
体会主题深度: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的深刻主题,认识到作者通过风景描写所传达的政治寓意和时代意义,培养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解读社会历史的能力。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一组包含沙漠、高原、河流等不同自然景观的图片,同时播放一段轻柔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们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词语或感受?”“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景色才能称之为美的风景?” 在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风景谈》,简要介绍作者茅盾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强调这篇文章与一般写景文章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寓意和对人的赞美。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对不同自然景观的感受和理解,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产生好奇和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自然风景,为理解课文中作者对风景的独特描写和主题表达做铺垫,同时让学生对文章背景有初步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在学生默读过程中,巡视教室,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默读结束后,提出问题:“文章描绘了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六幅画面的先后顺序,并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概括的要点。
学生活动: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幅画面。然后积极回答问题,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概括结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概括进行补充和完善。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让学生自主接触文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教师的问题引导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和思考,为深入分析课文打下基础。
研读文本,分析画面
教师活动: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幅画面。发放小组讨论提纲,提纲内容包括:画面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和人物?这些景物和人物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这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题?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解答学生的疑问。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补充和强调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幅画面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在分析 “沙漠驼铃” 这幅画面时,引导学生关注沙漠的广袤、单调与驼队的出现带来的生机和希望,体会作者通过对比表现出人类活动对自然风景的重要性;分析 “延河夕照” 时,强调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精神风貌的作用等。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认真研读文本,根据讨论提纲的要求,对画面中的景物、人物、描写手法等进行分析和探讨,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对画面的分析。各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并进行思考和评价,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的指导和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把握重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通过不同画面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品味语言,体会手法
教师活动:选取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语句,如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赏析。例如,“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让学生分析这个比喻句的妙处,体会作者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水飞泻的壮观景象的。提问学生:“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语用得最精彩?为什么?”“如果把这个比喻换成其他说法,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从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同时,总结归纳文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烘托、象征等,结合具体画面分析其作用,让学生理解这些手法是如何为表达主题服务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仔细品味文中的语句,从词语、修辞等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积极回答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尝试模仿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简单的句子仿写,加深对语言艺术的理解和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语言和分析表现手法,让学生深入领略作者的文学才华,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同时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为学生的写作实践提供借鉴,进一步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目标。
探讨主题,深入理解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主题,如 “作者为什么说‘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文章中六幅画面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它们是如何共同体现主题的?”“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思考作者通过描写这些风景想要传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政治寓意?”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即通过对解放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的描写,歌颂了解放区军民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力量,表达了对解放区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民族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全班讨论,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阐述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辨析,在讨论中不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深层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深入探讨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创作意图,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教师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的重点知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模仿《风景谈》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写家乡风景的散文,注意在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茅盾的作品,进行自主阅读和欣赏,加深对作者文学风格的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记录教师布置的作业,明确作业要求,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通过写作实践巩固所学知识,通过阅读拓展文学知识面。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明确学习重点。作业布置则旨在让学生通过写作进一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画面 主要内容 特点或作用
沙漠驼铃 《塞上风云》引沙漠风光,驼队使沙漠改观 自然伟大,人类更伟大,引出下文
高原归耕 高原梯田、庄稼、牛、农人及歌声 展现劳动生活与愉快心情
延河夕照 夕阳下劳动归来的知识青年,笑语歌声 体现充实内心与革命精神
窑洞雨景 雨中空山、石洞及促膝读书的青年 定格美好,凸显精神追求
桃林小憩 简陋茶社,人们纯洁交流、读书讨论 简陋中见精神富足
北国晨号 号兵与哨兵在朝霞中的剪影 民族精神的化身,伟大中最伟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