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单元基本信息单元主题 身边的物体课标要求 一 核心概念 (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二)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三)技术 工程与社会 二 学习内容 1.1物质具有一定的性质与功能 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 薄厚 颜色 表面粗糙程度 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④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 状态 气味等特征 2.2物质的溶解与溶液 ①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如沙和食用油等 12.1 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②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应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三、学业要求 1.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物体和材料的外部特征,能说出水的形态特点,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 2.能依据一些外部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3.能利用感官和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进行观察并描述,能口述或利用简单图形表达想法。 4.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事物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能仔细观察和比较,如实表达观察到的现象;愿意使用工具辅助观察。 5.知道常见物质有些能在水中溶解,有些则很难溶解。 6.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常见物质的溶解现象进行分类。 7.能操作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描述某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8.对生活中的溶解现象产生探究兴趣,能客观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9.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能应用身边常见材料和简单工具制作简单的作品;能借助工具进行科学观察并进行交流。具有动手操作的兴趣。单元课时设计 7课时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主题名称 身边的物体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以三种状态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组成了各种各样的物体。我们观察物体的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在探究物质的特征。 本单元将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对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试着根据物体的一些特征给物体分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会加强对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将在反复探究中增强对物体属性的理解。 在本单元,学生主要是通过对物体进行比较和观察,学会从不同的方面、多个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描述,知道物体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轻重、形状等,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外部特征。 科学思维: (1)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能利用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2)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根据事物的外在特征,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 (3)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能突破对常见物品功能的思维定式,利用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等方法,提出不同想法。 探究实践: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 责任态度: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共有7课。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也为了促进他们探究和认知水平的提高,第1课《观察物体的特征》,在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上,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科学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第2课到第4课,《给物体分类》《比较物体的轻重》《认识物体的形状》,学生将集中对一些固体进行研究,根据物体的特征,给木块一类的固体进行分类,在后3课,《观察水》《哪个流动得快》《它们去哪里了》,学生将运用已经学到的方法对水展开探究,对比水和木块的特征,并区别水一类液体的不同特征。各课教学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围绕着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外部特征展开,并根据特征进行比较、分类,体现了单元学习的连贯性、综合性。主题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周围物体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十分有限。记录时,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圈划等方法,还要用图表的方式组织观察到的现象。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口头描述、记录。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1)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薄厚、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2)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科学思维: (1)运用比较方法,观察不同物体特征,找出异同点,并进行分类。 (2)运用比较方法,找出固体和液体的联系与区别。 探究实践: (1)通过用看、闻、听、摸的方法观察物体。 (2)能用颜色、形状、软硬、流动等词汇描述物体。 (3)会依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态度责任: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事物外部特征、生活中的溶解现象产生探究兴趣,能客观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猜谜导入,揭示主题 通过猜谜语,学生回忆曾经认识的物体,说出更多物体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引导学生回顾更多物体,初步认识到物体都有各自的特征。任务2 名称:选择一个物体来观察 提供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学生选择一个,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用科学词汇加以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特点,并学会用科学词汇进行记录。任务3 名称:和其他物体比一比 在刚才单独物体观察的基础上,选择一个物体和其他物体比较,观察更多物体特征。 设计意图: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物体更多特点。任务4 名称:猜一猜 一人描述物体特征,一人回答物体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活动,引导学生熟练使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任务5 名称:研讨 围绕教材研讨内容展开讨论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活动,帮助学生总结课堂知识。第2课时 任务6 名称: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提供超市蔬菜或水果的摆放图片,讨论摆放特点。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原有的分类经验,可以让学生说明分类的理由,了解学生对分类的认识。任务7 名称:给物体分类 指导学生按照三个步骤给9个物体按特征分两大类。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能运用比较的方法根据一个特征给物体恰当分类。第3课时 任务8 名称: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列举生活现象,考查学生是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 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的方法的原有认识,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任务9 名称:比较物体谁轻谁重 给出四种物体:实心的玻璃球和空心的乒乓球,空心的纸盒和实心的小木块,用不同方法比较轻重并排序。 设计意图:能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知道实用工具测量更准确、更科学。第4课时 任务10 名称:创设情景,聚焦问题 由动图、视频导入滚动概念,进而思考滚动与物体形状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设计,检查学生是否知道滚动概念,是否意识到滚动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为本节课的科学探究做铺垫。任务11 名称:认识物体形状 提供典型物体,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特征,旨在帮助学生将物体形状,边、面、体的特点与其滚动、叠放情况建立联系。任务12 名称:做滚动实验 利用斜面装置,指导学生做物体滚动实验,将物体按照能否滚动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是否易于滚动,引导学生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滚动情况比较与分类,关注同一物体不同形状的放置面的滚动情况,为后续研讨中进一步认识物体是否容易滚动与其形状之间的联系。任务13 名称:叠放物体 和同桌一起按照不同的方式把物体叠放起来,观察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叠放,探索发现叠放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将物体堆叠成不同的高度,观察其稳定性,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其滚动和摆放情况。第5课时 任务14 名称: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列举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列举在哪见过水,水有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于水的认识,描述水的特征,了解学生对生活中水的初步认识。任务15 名称:观察水的特征 从颜色、气味、形状等三个方面,运用对比手法对水的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探索活动,在对比观察中,用科学词汇观察、描述水的基本特征。第6课 任务16 名称: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复习水的特征,猜谜语的形式引出食用油,观察食用油形状特点,讲解留的拓展作业,抛出聚焦问题。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推测可能的现象和结果。这也是对学生前经验的调查。任务17 名称:水和食用油赛跑 提供器材做水和食用油运动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流动实验,观察水和食用油流动现象并得出结论。任务18 名称:用手感受 用手蘸一蘸水和食用油,交流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体验两种液体的黏性不同,从而与液体流动现象联系起来,解释水流动快的原因。任务19 名称:流动的水 列举生活中流动水的用途。 设计意图:能通过列举,帮助学生树立自然资源可被利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第7课 任务20 名称: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由故事《小驴运盐》导入,直击聚焦问题。 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前经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现象,推测可能的现象和结果。任务21 名称:观察描述三种物体 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的颗粒大小、颜色特征。 设计意图:观察并描述三种物体的特征,观察中也会涉及物体的结构,有助于在对比发现实验前后物体在水中的特征变化,从而认识“溶解”的现象。任务22 名称:溶解实验 指导学生做溶解实验:将食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观察溶解现象,并用画图方式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有些物体能溶解于水,有些物体不能溶解于水。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评价内容 第1课时:《观察物体的特点》 1.从教师所提供的常见物体中选择一个,综合运用感官观察物体颜色、形状、透明度、气味等方面的特点。 2.从所提供的物体中选择一个,用看、摸、闻、掂、按等方式,与其他物体比较,发现有的物体光滑,有的粗糙;有的轻,有的重等特点。 3.通过描述一个物体特点猜测物体名称活动,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点。 第2课时:《物体分类》 回顾第一课观察过的9个物体特征,确定一个特征给物体分为两类。 第3课时:比较物体的轻重 用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等不同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 第4课时:认识物体的形状 1.从不同的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2.利用斜面装置做滚动实验,将物体进行分类 3.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叠放物体,进一步认识形状是物体的属性 第5课时:观察一瓶水 从颜色、气味、形状等方面观察描述水的基本特征。 第6课时:哪个流动得快 1.通过实验观察水和食用油流动得快慢。 2.运用感官体验水和食用油的黏性不同。 第7课时:它们去哪里了 1.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食盐、红糖、小石子的特征。 2.做溶解实验评价指标 第1课时:《观察物体的特点》 1.通过观察,了解身边的物体各有各的特征,可以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科学观念) 2.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能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科学思维) 3.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能对这些特征进行简单的比较。(探索实践) 4.具有初步搜集信息能力;感受生活中物体所具有的特征能满足不同生活的需要。(责任态度) 第2课时:《给物体分类》 1.通过探索,知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科学观念) 2.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区分物体相同和不同的属性。(科学思维) 3.能根据一个特征给物体进行分类。(探索实践) 4.继续发展对物体研究的兴趣。(责任态度) 第3课时:比较物体的轻重 1.通过比较活动,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科学观念) 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科学思维) 3.会使用简易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探索实践) 4.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责任态度) 第4课时:认识物体的形状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科学观念) 2.通过对比的方法,做物体形状影响物体的运动与叠放实验。(科学思维) 3.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运动、叠放关系。(探索实践) 4.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责任态度) 第5课时:观察一瓶水 1.通过比较观察,知道水的无色、无味、会流动、透明等特征可被感知。(科学观念) 2.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水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异同。(科学思维) 3.用科学词汇观察描述水的特征。(探索实践) 4.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在研讨中发表有根据的观点。(责任态度) 第6课时:哪个流动得快 1.通过感官知道水无黏性,流动得快;食用油有黏性,流动得慢。(科学观念) 2.通过水和油的比较,进一步观察描述水的特征。(科学思维) 3.运用比较方法探究水流动快的原因。(探索实践) 4.树立利用自然资源为生产生活服务意识。(责任态度) 第7课时:它们去哪里了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科学观念) 2.用比较方法,结合现象能区别哪些物质能溶解水中,哪些物质不能溶解水中。(科学思维) 3.在实验中学会借助放大镜和搅拌的方法来观察和描述物体水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用简单示意图进行记录。(探索实践) 4.认识到可用对比方法观察现象;并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感受生活中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责任态度)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五、单元作业设计一、我会选。 1.笑笑将几个物体分成了如下两类,她是根据什么特征分类的 ( ) A.形状 B.颜色 C.软硬 2.下面哪些物体不能用“眼睛看”的方法区分开 ( ) A.不同颜色的橡皮 B.不同形状的卡片 C.不同重量的小球 3.科科对一个物体的描述如下:透明,薄薄的,摸上去很光滑。他描述的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 ( ) 4.饭前便后要洗手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所使用的洗手液跟自来水相比更加( ) A.黏稠 B.透明 C.光亮 5.把金鱼放进装水的玻璃缸中,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鱼,说明水是( )的。 A.可以流动 B.透明 C.可以喝 6.可以通过( )知道杯子中液体的气味。 A.看 B.闻 C.听 7.用( )的方法能准确地知道物体重量。 A.称一称 B.预测 C.掂一掂 8.哪个是闻气味的正确方法 ( ) A.鼻子凑到液体上 B.在液体上方用手扇一扇 C.鼻子靠近液体,手在液体上方扇一扇 9.哪个苹果最重 ( ) A.小苹果 B.大苹果 C.中苹果 10.小南同学将圆筒里的水和油分别倒入到正方体盒子里,它们都变成了正方体,这说明( ) A.液体流动快 B.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C.液体的形状都相同 二、我会判断 1.洗发液比水流动速度更慢,说明洗发液比水更黏。( ) 2.红糖、白糖、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沙子不可以。( ) 3.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木碗和塑料碗,它们的重量一样。( ) 4.篮球和足球的形状一样。( ) 5.物体的特征包括轻重、形状、颜色和大小等。( ) 6.小石子放入水中,小石子没有什么变化。( ) 7.将盐放入水中,水会变咸了。( ) 8.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杯子里,水的味道会改变。( ) 9.玻璃球的特点是:圆形、光滑、小。( ) 10.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先给物体编号。( ) 三、我会连。 将水的特征连线。 四、简答题 1.把一勺盐、红糖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 2. 我们是根据什么给物体分类的 五、实验题 为了探究溶解在水里的盐是不是真的“消失”了,明明进行了下面的操作,请回答操作中的问题。 1.为了用简易天平称得和两盒回形针一样重的盐,下面材料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筷子 B.简易天平 C.小勺子 2.称好盐后,明明把这些盐倒入半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还有一些盐没有溶解。由此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明明家的盐和我们在课堂上做实验时用的盐不一样 B.盐不能溶解在水里 C.如果水太少,盐不能完全溶解在水里 3.为了让水中的盐全部溶解,明明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加盐 B.加水 C.加糖 4.杯中的盐全部溶解后,在爸爸的帮助下,明明把盐水全部倒进锅里加热,一直到锅里的水全部烧干,只剩下白花花的盐了。后来,明明把锅里的盐收集起来,和之前的回形针分别放在简易天平的两边,发现天平是平衡的。于是,明明得出结论( )。 A.盐溶解后,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和水融为一体 B.盐溶解溶了一部分 C.盐全部消失了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ACBA BBAC BB 二、我会判断。√√ √ √√√ √√ 三、我会连。 四、简答题 1.溶解于水中 2.共同特征 五、实验题 1.A 2.C 3.B 4.A六、单元教学结构图身边的物体 固体特征(轻重、形状) 观察物体特征→分类(二歧分类法) ↓溶解/不溶解 液体特征(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无色、透明)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实施后填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观察身边的物体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身边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选择一个物体来观察;和其他物体比一比。在拓展部分,组织学生猜一猜。通过这些活动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2.学习者分析 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是物质存在的具体形式。小学生需要从发现物体的特征开始认识各种材料,再从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这个过程是符合他们的认知需要和年龄特点的。 学生们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他们对这些物体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比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对于可以从哪些方面全面地描述物体、如何科学地运用词汇,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怎样判断物体是轻还是重、用什么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伊始,学生会产生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身边的物体各有各的特征,可以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 科学思维: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探究实践: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能对这些特征进行简单的比较。 态度责任:具有初步搜集信息能力;感受生活中物体所具有的特征能满足不同生活的需要。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用科学词汇观察描述物体特征。 难点: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描述物体特征。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选择一个物体来观察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特点能基本能不能和其他物体比一比能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物体特点能基本能不能猜一猜能运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点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猜谜语导入教师活动1 教师准备一些谜语,让学生猜物体。例如, (1)小小身子圆又圆,爱穿黑白花衣服。 遭脚踢,被头顶,不进大门没个完。 (2)长长方方小年糕,香气扑鼻不能咬。 搓搓柔柔变泡泡,清洗衣服个变小。 足球、肥皂都是我们身边的物体。下面这些物体,你认识多少?(出示图片) 第一组: 第二组: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 组织学生讨论:铁夹子之所以是铁夹子,而不是回形针;回形针之所以是回形针,而不是铁夹子。这是为什么? 教师小结: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特征。 过渡:身边的物体各有各的特征,我们怎样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学生活动1 足球 肥皂 小木块、作业本、红砖、塑料笔筒 乒乓球、圆柱橡皮、长条橡皮、钢尺、塑料尺 回答:玻璃球、螺母、象棋子…… 讨论交流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猜谜语引导学生回顾更多物体,初步认识到物体都有各自的特征。环节二:选择一个物体来观察教师活动2 请选择一个物体观察、描述它的特征。 出示物体: 教师讲解:颜色、形状、大小等,都是物体的特征,但漂亮不是物体特征。 引导学生回顾: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感官进行观察? 提示学生注意:为了安全,不要用舌头随便品尝。 将观察到的物体特征在记录单上圈起来。(出示记录单) 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学生活动2 学生查看教师课前准备的实验物体 眼睛看、耳朵听、手摸、鼻闻 小组分工合作,观察所有物体特征 小木块有颜色、方的、有花纹,有气味;作业本有颜色、长方的;红砖有颜色、长方的;塑料笔筒圆的、透明;乒乓球有颜色、圆的(球形);圆柱橡皮泥有颜色、圆柱形、有气味;长条橡皮有颜色、长方的、有气味;钢尺有颜色、长方的;塑料尺有颜色、长方的。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特点,并学会用科学词汇进行记录。环节三:和其他物体比一比教师活动3 物体的形状、颜色、透明度、气味等特征是可以直接观察描述的。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光滑,哪个物体粗糙,这需要运用什么方法观察? 请选择一个物体,和其他物体比一比,还会观察到哪些更多特征? 提醒学生,本次观察的物体多了一样——海绵。 你选择的是哪种物体与其他物体比较?把比较的结果在记录单上圈起来 教师以选择小木块为例讲解比较观察方法: (1)与玻璃球(塑料笔筒)比较 将它们放到文字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2)与乒乓球比较 用手摸一摸它们的表面有什么不同感觉? (3)与橡皮泥比较 用鼻子闻一闻,它们的气味有什么不同? (4)与海绵比较 用手掂一掂、按一按,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进行更多比较,发现更多物体特点。学生活动3 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判断 学生领取海绵实验材料 小组分工合作,观察比较不同的物体 眼看:玻璃球透明,木块不透明 手摸:乒乓球光滑,小木块粗糙 鼻闻:橡皮泥和小木块都有气味 掂、按:海绵轻、软,小木块重、硬。活动意图说明: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物体更多特点。环节四:猜一猜教师活动4 一人描述物体特征,一人回答物体名称。 教师提供案例让学生猜测: (1)圆圆身体皮儿薄,光光滑滑身体轻。 桌面弹它蹦三尺,往左往右撞不坏。 (2)像糖不是糖,有圆也有方,身体软,有弹性,铅笔写错字,它就来帮忙。 (3)远看像蛋糕,近看像蜂巢。全身小洞洞,吸水效果好。学生活动4 两人一组,轮流进行。 乒乓球 橡皮 海绵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猜一猜活动,引导学生熟练使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环节五:研讨教师活动5 1. 我们是怎样观察这些物体的 2. 我们用了哪些词语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活动5 利用感官看、闻、摸;同时比较观察。 可直接描述的:有颜色、方的、圆的、有花纹、有气味 用于比较描述的:较轻、较重;较厚、较薄;光滑、粗糙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研讨活动,帮助学生总结课堂知识。7.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的特征 方法:感官 比较 描述:光滑 粗糙 方的 圆的……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1. 如图所示,该同学正在用鼻子研究物体的( ) A.颜色 B.气味 C.形状 2. 下列物体的表面最光滑的是( ) A.玻璃球 B.毛线球 C.石头 【参考答案】 1.B 2.A 作业布置: 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特征猜到这个物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教学】1.1《观察物体的特征》课时教案.docx 【大单元教学】第一单元《身边的物体》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