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 掌握元杂剧的结构。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文中典故的出处,深入理解其意义。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中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人格。一、导入新课二、知人论世三、悲冤剧情四、悲剧形象五、悲剧根源目 录结构导入新课剧本构成壹导入新课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戏剧作品浩如烟海,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的只有一部——《窦娥冤》。鲁迅先生对“悲剧”曾有过这样的诠释——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结构知人论世剧本构成贰元杂剧常识结构四折一楔子角色旦(女角)末(男角)净(似京剧的花脸)杂(配角)剧本构成科、白、唱知人论世戏剧常识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的要素和特点: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二是人物自身的台词。知人论世戏剧常识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分别称为“末本戏”或“旦本戏”。知人论世戏剧常识剧本的构成:唱、科、白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知人论世戏剧常识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作 家 作 品四大悲剧《窦娥冤》作者——关汉卿《汉宫秋》作者——马致远《梧桐雨》作者——白 朴《赵氏孤儿》作者——纪君祥作 家 作 品四大爱情剧《拜月亭》作者——关汉卿《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墙头马上》作者——白朴《倩女离魂》作者——郑光祖作 家 作 品知人论世作者介绍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并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被誉为“曲家圣人”,简称“曲圣”,享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四大古典悲剧”之一。船到江心补漏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一人拼命,万夫难当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知人论世作者介绍经典语录知人论世创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以利于巩固其统治地位。元成宗时期,贪赃枉法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次,查出有贪污行为的官吏一万八千多人,冤案五千多件。《窦娥冤》的冤案就发生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故事原型山东省郯(tán)城县城东不远处,有一座高20米、周长150余米的孝妇冢,冢上芳草萋萋,四周松柏葱郁、冢前的石碑上刻记着一位东海孝妇的事迹,冢中所埋的孝妇,就是我国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他的代表作《窦娥冤》中所塑造的窦娥艺术形象的生活原型。据《郯城县志》记载:汉代东海郡郯城有一位年轻女子,结婚后不久丈夫就病死了,她不愿改嫁,坚持靠自己的劳动奉养婆婆,人们都称她为“孝妇”。后来婆婆也多次劝她改嫁,她都婉言谢绝,因为她知道若自己改嫁,年老的婆婆生活就要失去了依靠,这样过了十几年,孝妇就已经三十多岁了。有一天,她的婆婆对邻居们说:媳妇伺候我这样苦,又守着寡,等我老了以后,她无依无靠怎么办,我不能再这样连累她了。这不久,婆婆为成全孝妇上吊自杀了。听说老母上吊死了,她那已出嫁的女儿便到官府告状,说孝妇逼死了母亲,县吏便将孝妇捕去,施以酷刑逼供,孝妇最后被屈打成招。初读正音楔子 盗跖 嗟怨 应验 前合后偃罪愆 亲家 衔冤 连累 湛湛青天恓惶 错勘 亢旱 主角 鳏寡孤独埋怨 尸骸 提防 变徵 哥哥行xiēzhíjiēyìngyǎnqiānqìngxiánlěizhànxīkānkànɡjuéɡuānmánháidīzhǐhánɡ结构悲冤剧情剧本构成叁悲冤剧情全剧情节楔子部分的情节: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序幕)第一折的情节: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开端)悲冤剧情全剧情节第二折的情节: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发展)悲冤剧情全剧情节第三折的情节: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高潮)第四折的情节: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结局)整体感知各部分故事情节序幕楔子窦父赶考,蔡婆收媳。开端第一折蔡婆讨账,卢医害命;张家逼婚,窦娥争理。发展第二折蔡婆患病,窦娥进汤;驴儿下毒,昏官逼招。结尾第四折窦娥托梦,诉说冤情;窦天章重审,窦娥昭雪高潮第三折窦娥蒙冤,哭别蔡婆;罚下三誓,昭示清白。文本讨论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明确: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① 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 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③ 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文本讨论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1、课文分为三个场景,分别是什么?怎么划分合适?表达了什么感情?2、【滚绣球】中的情感非常丰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窦娥的感情有哪些变化?3、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可为什么屈招 又怎甘心忍受这冤屈 善良的性格还体现在什么样的情节安排上 4、第三个场景中的三桩誓愿分别是什么?表达了窦娥什么愿望?三桩誓愿可以调到顺序吗?5、剧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有很多,你最喜欢哪些人物,她们的性格是什么样子,请具体分析。赏析第三折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课文分为三个场景,各个场景分别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绑赴刑场婆媳诀别临刑发誓指斥天地鸣冤叫屈后街相见诉说冤情怨气冲天冤情昭然析绑赴刑场⑴ 齐读[端正好],思考:此曲中哪些字词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没来由”“不提防” 可见窦娥是冤枉的,是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析绑赴刑场(2)齐读【滚绣球】,思考:窦娥对天地的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感情: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天地)。析绑赴刑场(3)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对于窦娥的深重冤情,天地竟无动于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窦娥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反映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析绑赴刑场(4)《滚绣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反复效果:不仅抒发了窦娥满怀冤屈的极端怨愤之情,强化了戏剧冲突,使窦娥的反抗精神更强烈有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析婆媳诀别(1)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可为什么屈招 又怎甘心忍受这冤屈 屈招是怕婆婆受刑。 善良(2)善良的性格还体现在什么样的情节安排上 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伤心、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善良而又富于牺牲精神窦娥越善良越显有价值,显冤屈之深。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即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一洒同情之泪。善良而蒙冤又忍冤,令人悲痛。1,阅读第3部分,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析临刑发誓【血溅白练】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誓愿实质: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六月飞雪】典故:飞霜六月因邹衍誓愿实质: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亢旱三年】典故:东海曾经孝妇冤誓愿实质: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悲冤剧情伸冤方式窦娥以临刑前发三桩誓愿的方式为自己伸冤,分别表现了窦娥什么样的愿望?第一桩“血溅白练”,是希望在场的人能够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桩“六月飞雪”,让白雪覆盖她纯洁的躯体以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桩“亢旱三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冤屈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悲冤剧情伸冤方式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这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吏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女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悲冤剧情伸冤方式如何理解这三桩誓愿的应验?窦娥的三桩誓愿的应验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这样写既能证明窦娥实在是有冤,又能增强悲剧气氛。从观众来看,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既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引起观众更为强烈的共鸣,又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结构悲剧形象剧本构成肆导入新课悲剧形象窦娥基本的性格特征:善良、安分守己、有主见、刚强,她的反抗精神是在外界迫害下被激发出来并且迅速高涨的,是人物性格合理的发展。导入新课悲剧形象①善良,安分守己:窦娥自己身世凄苦,年轻守寡,还要侍养婆婆;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虽遭受严刑逼供,却不肯屈招,可是,一听说要对婆婆动刑,她不忍心婆婆受苦,于是招认是自己药死了“公公”;在被押赴法场的路上,她央求刽子手绕过前街从后街走,因为她不愿让婆婆看见了伤心。这些足以说明她是一个善良、安分的劳动妇女。导入新课悲剧形象②有主见,刚强:张驴儿父子要与蔡婆、窦娥成亲,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的父亲被药死后,张驴儿对窦娥进行要挟,她毫不畏惧,情愿和张驴儿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时,她遭受严刑逼供也不肯屈招,仍辩白自己的冤屈。这些足以说明她是一个有主见、刚强的劳动妇女。导入新课悲剧形象③具有反抗精神:前往法场受刑时,她埋怨天地,质疑天地,责骂天地。在封建社会里,“天地”包含有王法、官府、天理、公道等意思,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是窦娥对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临刑前,她发下三桩誓愿,为的是向世人申明自己的冤屈,这正是她反抗精神的体现。其他人的人物形象蔡婆婆胆小、糊涂、懦弱、逆来顺受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无赖、狠毒、品行恶劣象征横行乡里的恶势力张驴儿贪财凶暴、草菅人命象征司法不公、政治腐败桃杌思考:优秀的戏剧作品一定“有戏”,就是说人物与人物之间要有矛盾冲突。读完剧本后,你认为窦娥都与什么人有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展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析临刑发誓戏剧冲突,体现在三个层面:社会冲突、道德冲突、意志冲突【张驴儿】: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矛盾冲突中窦娥表现出的性格特点:饱受封建压迫、苦难深重【太守桃杌】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矛盾冲突中窦娥表现出的性格特点:有反抗意识、反抗精神,不屈服【婆婆】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矛盾冲突中窦娥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善良、孝顺,符合当时道德标准的良家女子窦娥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呢 ①窦天章典卖女儿②蔡婆婆放高利贷和买她作童养媳③丈夫的夭折④蔡婆的引狼入室⑤张驴儿的陷害⑥桃杌的贪赃枉法,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是黑暗的封建社会。个人悲剧:高利贷剥削、流氓地痞横行。社会悲剧:贪官污吏草菅人命。解赴刑场婆媳诀别刑场三誓指斥天地鸣冤叫屈后街相见诉说冤情怨气冲天冤情昭然冤悲恨【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总结窦娥感情发展窦娥人物形象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主题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语言特色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结构悲剧根源剧本构成伍悲剧根源请你设想,“假如她……不会死”。假如她不承认罪行,供出婆婆就不会死,但是她的善良不允许。假如她遇到一个清官,就不会死,但从“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看出,吏治黑暗。清官难寻。悲剧根源假如她当初同意嫁给张驴儿,她就不会死,但作为贞节女子,她恪守的封建孝道不允许。假如她深谙官府规矩,贿赂官吏,就不会死,但她深信官府能主持正义,单纯的良民不会这样做。假如她深谙官府规矩,贿赂官吏,就不会死,但她深信官府能主持正义,单纯的良民不会这样做窦娥的冤在于她太善良而吏治太黑暗了。具体来说有两点:(1) 她太善良了,遵从封建道德,孝顺、安分,却不被封建社会保护。(2) 吏治太黑暗了,相信官府,却死在封建官府的刀下。所以说,从具体的人物性格和社会状况分析,窦娥坚守封建妇道和孝道,却被封建官制所害;遵从封建道德,遵守封在封建官府的刀下。这就是窦娥的冤屈所在。悲剧根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