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蓝青杯”科学竞赛全真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蓝青杯”科学竞赛全真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蓝青杯”科学竞赛全真卷
1.(2022·宁波竞赛)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听诊器的作用是 (  )
A.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B.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音调
C.减小声音的分散,防止音色改变
D.以上三种作用都有
【答案】A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等有关。
【解答】使用听诊器可以使声音会聚,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医生听的更清楚,听诊器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以及声音的音色。
故答案为:A。
2.(2022·宁波竞赛)某固体可能含有 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由以上实验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Ca(NO3)2
B.肯定有 Na2CO3,无 FeCl3、Ca(NO3)2
C.肯定有 Na2CO3、Na2SO4,无FeCl3
D.肯定有 Na2CO3,无FeCl3、KCl
【答案】B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氯化铁是黄色溶液,固体溶解后没有沉淀,所以硝酸钙与碳酸钠不能同时存在,只要外加试剂点的干扰。
【解答】①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无色透明,说明固体中不含氯化铁。硝酸钙与碳酸钠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会同时存在。
②加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所以不含硝酸钙。
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②中加过稀硫酸,所以不确定硫酸根离子来自于稀硫酸还是硫酸钠,所以无法确定硫酸钠是否存在。综上,一定不存在的是氯化铁和碳酸钠,一定存在的是碳酸钠,无法确定硫酸钠和氯化钾是否存在。
故答案为:B
3.(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L 的直薄木条上有两个观察小孔,两小孔之间的距离为d,d恰好是一个人两眼间的距离,当木条水平放置时,此人想通过两观察孔看见此木条在平面镜M 里完整的像,那么选用的平面镜宽度至少是 (  )
A.L/2 B.d/2 C. D.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结合平面镜成像规律以及数学三角形中的规律解题。
【解答】用左眼看右边的,用右眼看左边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光的反射定律可得
AM=BM,AO=BO,CQ=DQ,CN=DN,BD=AC,由图可知,EF=QP=DG=d,OP是三角形BFG的中位线,所以OP=,又因为OP=OQ+PQ,AC=BD=L,所以
故答案为:D。
4.(2022·宁波竞赛)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个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K2 关闭、K1打开、塞子塞紧时,若M中的水不能流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B.M中盛放双氧水,N中盛放二氧化锰,可以制取氧气
C.M中盛放稀盐酸,N中盛放块状大理石,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D.N中储满气体时,将水不断由 M注入 N中,即可将气体排出
【答案】A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用液压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要将漏斗尖端液封。
【解答】A、K2关闭、K1打开,塞子塞紧时,无论装置是否气密性良好,M中的水都能流下,所以此方法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可用题中装置制取氧气,故B不符合题意;
C、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用题中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的密度大于气体的密度,将水注入N中,N中气压增大,被水压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2022·宁波竞赛)两平面镜AM、AN 之间的夹角为90°,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O,A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所成的像为 (  )
A.四个虚像,三个实像 B.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C.三个虚像,一个实像 D.三个虚像,两个实像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比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的实像。
【解答】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光源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呈三个虚像,分别为、、
、在凸透镜的焦点位置,不能成像。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外,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S在一倍焦距之内,成虚像,综上共有4个虚像,一个实像。
故答案为:B。
6.(2022·宁波竞赛)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在这两种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  )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Ca(OH)2的溶解度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中 Ca2+的数目
【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学变化,会消耗水,导致水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时,溶液的质量减小,溶解的溶质减小。
【解答】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不会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加入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保持温度不变,氢氧化钙仍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故A正确;
B、溶解度与温度有关,降低温度,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大,故B错误;
CD、氧化钙与水反应消耗了水,溶解度一定时,剩余水溶解的氢氧化钙小于原来的氢氧化钙,所以溶液的质量变小,溶液中的钙离子数目减小,故CD错误。
故答案为:A。
7.(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 S甲和 S乙。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2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已知物体A 与物体B 的密度之比为2:3,S乙等于4S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悬浮时,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漂浮时,密度小于液体密度,可根据求得物体的密度。
【解答】A在甲中悬浮,说明A的密度等于甲中液体的密度,B在乙中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说明B的密度是乙中液体密度的一半,A与B的密度之比为2:3,则甲中液体和乙中液体的密度之比为,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为,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为,则压力之比为。
故答案为:B。
8.(2022·宁波竞赛)向1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测定溶液的有关数据,则以每次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m为横坐标的下列函数图象,基本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计算质量分数时要注意溶液体积的变化。
【解答】A、是将氢氧化钠加入到稀盐酸中,所以溶液刚开始时应该呈酸性,pH小于7,故A错误;
CD、设恰好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
40 35.6 58.5
x y
解得x=4.0g,y=5.85g,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此时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D正确;
B、当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0g时,
40 36.5
z
解得z=1.825g,此时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故B错误。
故答案为:D。
9.(2022·宁波竞赛)t℃,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C.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D.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解答】A、图像记录的是t℃下不同质量的水中最多能溶解的该物质的质量,温度不变,所以无法确定该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在t℃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40g,所以在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选项中没有标注单位,故B错误;
C、图中W和Z在曲线上,说明属于饱和溶液,所以质量分数相同且最大,m点和G点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小于饱和时溶解时能溶解的质量,所以是不饱和溶液。m点和G点溶质质量相同,而G点水的质量更大,可知G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故C正确;
D、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内,体积为100cm3实心物块甲放在实心木块乙上,木块乙漂浮在水面上,木块所受的浮力为F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现将甲取下并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容器对甲的支持力为N,木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F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水面深度变化5cm。已知木块乙的质量为400g,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g取10N/ 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B.容器对甲的支持力 N为2N
C.甲的密度为 D.F1与F2的差值为11 N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解答】A、甲放在乙上时,甲和乙一起漂浮,浮力等于甲和乙的重力之和。将甲放入水中,甲浸没,说明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此时容器对甲有支持力,说明甲沉底,此时甲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而乙仍为漂浮,浮力不变,可知总浮力减小,而水的密度不变,由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所以水面降低。由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减小,故A错误;
水面下降5cm,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量为,即
,解得。
甲浸没,受到的浮力为。
可知此时甲受到的支持力为,故B错误;
C、甲的密度,故C错误;
D、乙的质量为400g,单独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F1为甲和乙的重力之和,F2为乙的重力,所以差值为甲的重力,即为11N,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流表、电压表都是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 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 (  )
A.电压表示数先减小后增大,电流表示数一直变大
B.电压表示数先减小后增大,电流表示数先增大后减小
C.电压表示数先增大后减小,电流表示数一直变小
D.电压表示数先增大后减小,电流表示数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压越大。
【解答】滑动变阻器滑片上下两个部分并联后与定值电阻R即R0串联。滑片在a和b两点时,滑动变阻器均为短路,在a、b之间时,由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当滑片在中间时,并联后的总电阻最大,所以滑动变阻器并联后的总电阻先变大后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总电阻先变大后变小,由可知,电路只中电流先变小后变大。由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电压先变小,后变大,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并联后的总电阻两端电压之和,由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减去定值电阻R0两端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先变大后变小。
当滑片由a滑至中点时,变阻器总电阻变大,干路电流变小,滑动变阻器分压变大,而Pb段电阻减小,电流变大,所以经过aP段的电流减小。当滑片由中点向b移动时,变阻器总电阻变小,干路电流变大,
变阻器分压减小,而aP段电阻变大,所以aP段的电流变小,综上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
故答案为:C。
12.(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用10 N的水平拉力 F 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 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B受到的摩擦力为 3 N,方向水平向左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m /s
C.绳子拉物体A 的功率为2 W
D.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 F 增大到12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为3 N
【答案】D
【知识点】功;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和距离是其它部分的有效绳子股数倍。
【解答】A、B静止,受力平衡,受到水平向左、大小为3N的拉力,还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3N的摩擦力,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有效绳子股数为2股,A在自由端,速度为0.2m/s,所以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1m/s,故B错误;
C、绳子拉力做功的功率,故C错误;
D、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大小有关,增大拉力,不会导致滑动摩擦力发生改变,物体B仍受力平衡,摩擦力不变,拉力不变,所以测力计示数仍为3N,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2022·宁波竞赛)同一小球以同样的速度v沿着与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上抛出,一个在空中、另一个沿光滑斜面,若不计阻力,小球能到达的最高点分别为h1和h2,则h1和h2的关系是 (  )
A. B. C. D.都有可能
【答案】B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做斜抛运动时,最高点物体的速度不为0,所以动能不为0。
【解答】不计空气阻力,斜面光滑,机械能守恒。左图中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0 ,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右图中,在最高点时,小球的动能 不为0 ,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小球刚开始质量和速度相同,说明刚开始时动能相同,所以在最高点时左侧的重力势能大于右侧的重力势能,所以左侧最高点更高,即h1更大。
故答案为:B。
14.(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玻璃管下端开口插入水银槽中,上端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当玻璃管绕顶端转过一个角度时,水银面的高度h 和空气柱的长度l的变化情况是 (  )
A.h 增大,l增大 B.h 增大,l减小
C.h 减小,l增大 D.h 减小,l减小
【答案】A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管内气体压强加水银柱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
【解答】当玻璃管绕顶端转过一个角度时,假设管内水银不动,则管内水银的竖直高度增大,根据可知,管内气体的压强减小,气体的体积将增大,所以l变大。最终稳定时,气体的压强减小,大气压强不变,可知液体将被压进管内,所以水银面的高度将上升,即h变大。
故答案为:A。
15.(2022·宁波竞赛)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分子。现有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120℃和 压强下体积为a L,点燃后充分反应,待气体恢复到原来温度和压强时,测得其体积为b L,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可能是 (  )
A.a L B.(a-b)L C.2(a-b)L D.(2b-a)L
【答案】B,D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注意水在120℃时为气体,解题时需要分类谈论是氢气过量还是氧气过量。
【解答】假设氢气的体积为xL,氧气的体积为yL,则有x+y=aL。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体积比等于分子数之比。在标准大气压下,120℃时,水为气态,反应方程式为,可知2分子氢气与1分子氧气反应可生成2分子水。
若氢气过量,则氧气被耗尽,消耗氢气的量是氧气的2倍,所以氢气剩余体积为(x-2y)L,生成水的体积为2yL,此时气体的总体积为x-2y+2y=bL,联立方程组,可得y=(a-b)L。
若氧气过量,则氢气被耗尽,消耗氧气的体积为,生成水的体积为x,则此时气体的总体积为y-+x=bL,与x+y=aL联立,解得y=(2b-a)L。
故答案为:BD。
16.(2022·宁波竞赛)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它们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B+A→C+H2O②C+KOH→D↓+E③E+AgNO3→F(白色)↓+KNO3
E中加入 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可能是碱性氧化物
B.D不一定是碱
C.F不一定是氯化银
D.B与 A 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答案】A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中和反应指的是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解答】E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与硝酸钡混合无明显现象,说明E中含有氯离子不含有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因为氢氧化银不稳定,已转化为褐色的氧化银。所以F一定是氯化银。C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D沉淀和E,E中没有氢氧根离子,由复分解的书写原则可知,D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D一定是碱,同理C一定含有氯离子。B和A反应生成C和水,可能是碱与稀盐酸反应,也可能是碱性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例如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所以B可能是碱,可能是碱性氧化物,若为碱性氧化物,则B与A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故答案为:A。
17.(2022·宁波竞赛)如表是小赵同学用两种不同方法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待鉴别物质 方法和所加试剂
方法一 方法二
A 稀 HCl 和稀 H2SO4 滴加 BaCl2 溶液 加入酚酞试液
B CaCO3 和 BaSO4 滴加稀 HCl 加入足量水
C 稀 HNO3 和KOH溶液 用 pH试纸检验 滴加 CuSO4 溶液
D Ca(OH)2 溶液和 NaOH溶液 滴加 K2CO3溶液 滴加 FeCl3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硫酸钡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解答】A、酚酞与酸性物质不变色,所以不能用于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故A错误;
B、碳酸钙与硫酸钡都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水来鉴别,故B错误;
C、稀硝酸呈酸性,pH值小于7,氢氧化钾呈碱性,pH大于7,所以可以用pH试纸鉴别;硝酸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氢氧化钾与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所以可以用硫酸铜鉴别硝酸和氢氧化钾,故C正确;
D、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絮状沉淀,所以不能用氯化铁鉴别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8.(2022·宁波竞赛)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盛水容器的示意图,容器口的橡皮塞中插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塞与玻璃管之间、橡皮塞与容器口之间都是密闭的,玻璃管内的水面恰好与下端管口相平。打开阀门K,接一杯水后,关闭阀门,此时玻璃管的下端仍在水中。则接水后与接水前相比较 (  )
A.玻璃管外的水面下降
B.玻璃管口的水面上升
C.容器底内表面a 点的压强减小
D.容器内玻璃管外的气体压强变大
【答案】A,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液柱稳定在管口处,说明内部气体压强加管上方液体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
【解答】A、接水后,容器内的水减少,所以玻璃管外的水面下降,故A正确;
BD、接水前,玻璃管内的水面与下端管口相平,此时大气压的等于管内气体的压强加上液面到管下端的液体产生的压强,水流出后,液面下降,液体压强减小,大气压大于管内气体的压强加上液面到管下端的液体产生的压强,所以空气进入瓶内,始终保持大气压的等于管内气体的压强加上液面到管下端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因此容器内玻璃管外的气体压强变大,管口的水面不会上升,故B错误,D正确;
C、管口处的压强不变,管仍在水下,因此a点的压强不变,故C错误。
故答案为:AD。
19.(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木板可绕固定的水平轴O转动。木板从水平位置OA 缓慢转到OB 位置,木板上的物块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增加了2J。用N 表示物块受到的支持力,用f 表示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在这一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N和 f 对物块都不做功
B.N对物块做功为2 J,f对物块不做功
C.N对物块不做功,f对物块做功为2 J
D.N 和f 对物块所做的总功为2J
【答案】B,D
【知识点】功;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解析】【分析】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摩擦力的方向平行于接触面。
【解答】AC、做功的条件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物块始终静止,没有在摩擦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摩擦力不做功,故AC错误;
BD、物块在支持力的方向上有移动距离,所以支持力对物块做了功,物块重力势能增大2J,则支持力对物体做的功为2J,故BD正确。
故答案为:BD。
20.(2022·宁波竞赛)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2p和p。把乙叠放在甲的上面,如图所示,则甲对桌面的压强为   。

【答案】2.25p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规则固体的压强也可以使用进行计算。
【解答】甲对桌面的压强为,乙对桌面的压强为,甲乙材质相同,即密度相同,可知,甲乙均为正方体,所以甲的体积是乙体积的8倍,由可知,甲的质量为乙的8倍,则此时甲对桌面的压强为。
21.(2022·宁波竞赛)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若每组中最后一种物质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纸上仅留下一种不溶物(纯净物)的是   。
①NaOH 溶液、MgCl2 溶液、盐酸 ②BaCl2溶液、NaNO3溶液、稀硫酸③CuCl2溶液、稀盐酸、锌粒 ④NaCl溶液、AgNO3溶液、KNO3溶液 ⑤MgSO4溶液、NaNO3溶液、Ba(OH)2溶液
【答案】②④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不溶于酸的沉淀有氯化银和硫酸钡。
【解答】①NaOH 溶液和MgCl2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加入过量的盐酸,可将氢氧化镁完全溶解,过滤后滤纸上没有不溶物,故①错误;
②BaCl2溶液和NaNO3溶液不反应,BaCl2和稀硫酸发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酸,故②正确;
③CuCl2溶液和稀盐酸,锌粒可以和氯化铜反应生成固体铜单质,锌过量,所以滤纸上会有两种不溶物,故③错误;
④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KNO3溶液不发生反应,只有一种不溶物,故④正确;
⑤MgSO4溶液和NaNO3溶液,MgSO4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钡两种沉淀,所以滤纸上有两种不溶物,故⑤错误。
故答案为:②④。
22.(2022·宁波竞赛)在以速度为v的匀速上升的电梯中竖直上抛一小球,电梯内的观察者看到小球经过时间t 到达最高点,则地面上的人看到小球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
【答案】大于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解答】在电梯上的人看到小球到达最高点时,此时小球的速度与电梯的速度相同,而此时电梯仍在上升,相对于地面上的人来说,小球仍在上升,所以地面上的人看到小球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在电梯观察者之后,故时间大于t。
23.(2022·宁波竞赛)一个密闭铝盒,恰能悬浮在7℃的水中,在水温从7℃下降到1℃的过程中,关于铝盒的运动,某同学根据在相同的条件下,固体膨胀得比液体少,得出“铝盒先上浮至水面,后又悬浮于水中”的结论。而另一同学在课外书上得知:物质热胀冷缩的程度可用体膨胀系数来表示,物质体膨胀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它的体积随温度变化越明显,如表是水的体膨胀系数:
温度/ ℃ 1 2 3 4 5 6 7
体胀系数/(×10-5/ ℃) -4.9 -3.1 -1.5 0 1.7 3.2 4.6
而铝在1~7℃这一温度范围内,体膨胀系数恒为 在水温从7 ℃下降到1℃的过程中,铝盒的运动将是   ,理由是   。
【答案】一直下沉;从 7 ℃下降到 1℃,铝盒的密度一直大于水的密度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沉浮条件可知,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悬浮;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下沉;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漂浮。
【解答】在7℃时,铝盒悬浮在水中,说明此时水的密度等于铝盒的密度。降低温度,水和铝盒的体积都因为冷缩而变小,而质量不变,由可知,水和铝盒的密度均变大。从7℃降温至4℃,铝的体膨胀系数的绝对值大于水的体膨胀系数,所以铝体积变化程度更大,因此密度变化程度更大,故铝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铝盒将下沉。从4℃降温至1℃,水的体膨胀系数为负值,说明水的体积变大,则密度减小,所以铝的密度仍大于水的密度,因此铝盒继续下沉,综上,从7℃降温至1℃,铝盒的密度始终大于水的密度,故铝盒一直下沉。
24.(2022·宁波竞赛)小阳利用磁敏电阻为他的自行车设计了一个速度计,磁铁固定在自行车的辐条上,磁敏电阻固定在自行车的后车架上,安装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工作电路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6 V恒定不变。当磁铁与磁敏电阻R 靠得最近时阻值为200Ω,磁铁与磁敏电阻R 离得最远时阻值为400Ω,靠近或远离时的实际电阻在这两者之间变化;当R0两端电压不低于4.5V时,电子计数器就能有效计数,低于4.5V就不能产生计数,车轮每转动一圈就计数一次。为保证电子计数器有效工作,电阻R。最小阻值为   Ω。某次行驶中,小明发现5分钟恰好完整计数了300次,车轮周长为3m,则这段时间内自行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km/h。
【答案】600;10.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解答】由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4.5V时,磁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可知的阻值为。
5分钟恰好完整计数了300次,车轮周长为3m,则经过的路程为,行驶的速度为。
25.(2022·宁波竞赛)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除去混在 中的 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丝网后,发现铜丝网变黑。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物质,回收再利用铜丝网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
根据以上方案回答:
(1)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B物质自行确定)。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
(2)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反应后烧杯中的液体有腐蚀性,应加以适当的处理。他们采取加入铁粉的方案处理废液,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为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通过对比,甲方案操作更简单,更安全
B.通过对比,乙方案回收得到的铜丝网质量比甲小
C.乙反应结束后,通过过滤、洗涤、烘干,可以得到纯净的铜
D.甲方案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先点尾灯,再通一氧化碳
【答案】(1);需要制取CO,且CO有毒,尾气CO未处理
(2)硫酸亚铁
(3)B
【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铜是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反应,而氧化铜可以与酸反应。
(2)铁与盐以及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离子。
(3)为了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导致爆炸,一氧化碳要“早出晚归”。
【解答】(1)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可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方程式可以是。
甲方案中使用的一氧化碳有毒,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应在集气瓶后加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2)硫酸铜以及过量的硫酸均能与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所以最后的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
(3)A、甲方案需要制取一氧化碳,且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不便捷、不安全,故A错误;
B、甲中氧化铜中的铜元素转化为铜单质,铜网质量与被氧化前相同,而乙中氧化铜中的铜元素转化为硫酸铜后溶解在溶液中,所以会导致铜网的质量变小,故B正确;
C、乙中产生的铜会被氧气氧化,所以得到的是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故C错误;
D、一氧化碳不纯在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应先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后,再点燃尾灯,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6.(2022·宁波竞赛)氢化钙(CaH2)是一种常用的储氢材料,也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氢化钙一旦接触到水就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小明在实验室里利用氢气和金属钙加热制取氢化钙,制取装置如下图所示。
资料在线:金属钙的活动性很强,遇水即刻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氢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一要确认经过装置B后的氢气是干燥的,需要在B、C之间接入图二装置,而且观察到的现象为   。
(3)实验结束后,小明在图一的C装置玻璃管中取少量物质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酚酞后显红色,小明据此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但小东同学认为,小明判断不正确。你认为小东的理由是   。
【答案】(1)
(2)无水硫酸铜的颜色没有变化
(3)钙也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既有气泡产生,又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并配平方程式。
(2)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说明氢气是干燥的。
(3)钙和氢化钙遇水后现象相同,不能说明是钙还是氢化钙。
【解答】(1)根据氢化钙是一种常见的储氢材料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方程式为:。
(2)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可用于检验水的存在,所以可在BC间的装置内放置硫酸铜,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水。
(3)由文中资料可知,钙也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一种气体,所以不能证明一定有氢化钙生成。
27.(2022·宁波竞赛)某固体粉末由 Mg、MgO和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
【信息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 g/L。
【实验过程】
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步骤Ⅱ:倾斜 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为55.6mL。
步骤Ⅲ: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
【回答问题】
(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   。
(2)①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   (选填序号);
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
②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①通过步骤Ⅲ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   g;
②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   。
【答案】(1)把水准管下移一段距离,使水准管和量气管中的水形成一定的液面差,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表示装置漏气
(2)A;Y形管中的固体全部消失
(3)1.20;Mg、MgO和 Mg(OH)2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装置气密性良好,能形成稳定的压强差。
(2)将液体倒入固体中操作更方便。
(3)根据氢气的质量计算镁单质的质量,再根据极端假设法,分别计算另一固体只是氧化镁或氢氧化镁,计算镁元素的质量,即可确定固体的成分。
【解答】(1)气密性检查:移动右侧的水准管,在量气管和水准管中形成液面差,若液面差能稳定,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样品是固态的,为了是硫酸与样品充分接触,应将硫酸倒入样品中。样品中可能存在的镁、氧化镁以及氢氧化镁都不溶于水,但都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硫酸镁,所以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固体全部溶解。
(3)反应后镁元素都在氢氧化镁中,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
镁可以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样品中一定含镁单质。设镁单质的质量为x
24 2
x
解得x=0.06g,若剩余质量均为MgO,则氧化镁的质量为2.0g-0.06g=1.94g,则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若剩余固体均为氢氧化镁,则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所以固体为镁、氧化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
28.(2022·宁波竞赛)在一个足够深的容器内有一定量的水,将一个长10 cm、横截面积 的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挂于弹簧测力计上,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 N,如图甲所示。已知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受到1 N的拉力时伸长1cm。若往容器内缓慢加水,当所加水的体积至 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恰为零。此过程中水面升高的高度△H与所加水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可求出:(g 取10N/ kg)
(1)塑料块的密度为   kg/m3。
(2)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 N时,水面升高为    cm。
【答案】(1)0.8×103
(2)9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可得塑料块的重力,再根据公式求得密度。
(2)根据进行计算。
【解答】(1)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塑料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只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可是塑料瓶的重力为4N,则塑料瓶的质量为。塑料瓶的密度为。
(2)由题中信息可知,当所加水的体积至 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恰为零,此时浮力等于塑料块的重力,即浮力为4N,由图乙可知,此时△H为12cm,此时塑料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可知,塑料块以下水的深度为4cm。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时,弹簧伸长1cm,则塑料块下新加水的高度为3cm,此时浮力为3N,则塑料块在水下的深度为,所以水面升高的高度为。
29.(2022·宁波竞赛)向含 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PM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
(3)原混合物中 的质量是多少
(4)试通过计算确定m1的值。
(5)M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结果保留至0.1%)
【答案】(1)
(2)CuCl2 和 NaCL
(3)设原混合物中氯化铜的质量是x,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则有
35 80 98 117
解得x=13.5g y=8g z=11.7g
(4)由上述计算可知:m1=40g+8g÷10%=120g
(5)设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p。
NaOH+HCl══NaCl+H2O
40 58.5
40g×10% p
M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酸碱盐混合体系中,遵循酸碱优先反应的原则。
(2)根据酸碱优先可知,P点为HCl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所以溶质不再有HCl。
(3)根据沉淀质量,通过方程式计算即可求得的质量。
(4)计算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时,不要忘记加上HCl消耗的氢氧化钠。
(5)M点的溶质包括HCl与NaOH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和NaOH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解答】(1)酸碱优先发生反应,所以OP段是HCl与NaOH反应,PM是和NaOH反应,故方程式为:。
(2)P点HCl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质为HCl与NaOH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未开始反应的。
30.(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杠杆AD放在钢制水平凹槽BC中,杠杆AD 能以B 点或C 点为支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0.2m。细绳的一端系在杠杆的A 端,另一端绕过动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物体E挂在动滑轮的挂钩上。浸没在水中的物体H 通过细绳挂在杠杆的D 端,动滑轮的质量 物体E 的质量为12kg。物体H 的密度 杠杆、圆盘、细绳的质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计,g 取10 N/ kg。求:
(1)杠杆的 A 端受到绳拉力为多大
(2)当AD 杆水平平衡时,杠杆D 端受到绳子拉力的最大值多大
(3)要使AD 杆水平平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H 的体积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1)物体E的重力为 动滑轮的重力为 则总重力为 根据动滑轮可省力一半,可得出 A 端的拉力为
(2)当AD杆水平平衡时,由于 A 端的作用力是一定的,则以 B 为支点时动力臂AB 与阻力臂BD 相等,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若以C 为支点时,动力臂 阻力臂( ,则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
所以,以C为支点时,杠杆 D 端受到的绳子拉力最大,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所以
(3)由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 H, 受力情况:
由 可得:
所以:
当以 B 为支点时AD 杆在水平平衡,则 所以,
当以C 为支点时AD 杆在水平平衡,则 所以,
则要使 AD 杆水平平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 H 的体积应满足的条件是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1)图中绳子有效股数为2股,所以拉力为总重力的一半。
(2)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A端拉力一定时,要在D端达到拉力的最大值,应使A端拉力的力臂尽可能大,D端拉力的力臂尽可能小。
(3)分类讨论以B和C为支点时物体H的体积。
31.(2022·宁波竞赛)科技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多档位的电热器模型,电路实物连接示意图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置于B 端,且只闭合开关 时,电压表 的示数为U,电流表的示数 为0.2A;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置于中点M,断开开关 闭合开关 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 电流表的示数为 消耗的电功率 为2.7 W。
(1)求电流表的示数
(2)求电阻 的阻值。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置于A 端,闭合开关 和 时,电压表 的示数为3U,求此时 消耗的电功率
【答案】(1)将滑片 P 置于变阻器的 B 端,且只闭合开关 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滑片 P 置于变阻器的中点M,且只闭合开关 时,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将滑片 P 置于变阻器的A 端,且开关 都闭合时,等效电路如图丙所示
由图甲得 ①
由图乙得 ②
则①②得 又 故 0.3 A
(2)由图乙得
(3)由图乙、丙得
则 即
由图乙得,电源电压:
由 得
由图甲得

此时 消耗的电功率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画出等效电路图,再根据欧姆定律写出电流表达式,联立方程组求解电流表示数。
(2)根据求解电阻的阻值。
(3)同样先根据条件,画出等效电路图,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以及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求解。
1 / 1浙江省宁波市“蓝青杯”科学竞赛全真卷
1.(2022·宁波竞赛)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听诊器的作用是 (  )
A.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B.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音调
C.减小声音的分散,防止音色改变
D.以上三种作用都有
2.(2022·宁波竞赛)某固体可能含有 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由以上实验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Ca(NO3)2
B.肯定有 Na2CO3,无 FeCl3、Ca(NO3)2
C.肯定有 Na2CO3、Na2SO4,无FeCl3
D.肯定有 Na2CO3,无FeCl3、KCl
3.(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L 的直薄木条上有两个观察小孔,两小孔之间的距离为d,d恰好是一个人两眼间的距离,当木条水平放置时,此人想通过两观察孔看见此木条在平面镜M 里完整的像,那么选用的平面镜宽度至少是 (  )
A.L/2 B.d/2 C. D.
4.(2022·宁波竞赛)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个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K2 关闭、K1打开、塞子塞紧时,若M中的水不能流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B.M中盛放双氧水,N中盛放二氧化锰,可以制取氧气
C.M中盛放稀盐酸,N中盛放块状大理石,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D.N中储满气体时,将水不断由 M注入 N中,即可将气体排出
5.(2022·宁波竞赛)两平面镜AM、AN 之间的夹角为90°,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O,A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所成的像为 (  )
A.四个虚像,三个实像 B.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C.三个虚像,一个实像 D.三个虚像,两个实像
6.(2022·宁波竞赛)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在这两种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  )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Ca(OH)2的溶解度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中 Ca2+的数目
7.(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 S甲和 S乙。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2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已知物体A 与物体B 的密度之比为2:3,S乙等于4S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B.
C. D.
8.(2022·宁波竞赛)向1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测定溶液的有关数据,则以每次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m为横坐标的下列函数图象,基本正确的是 (  )
A. B.
C. D.
9.(2022·宁波竞赛)t℃,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C.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D.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10.(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内,体积为100cm3实心物块甲放在实心木块乙上,木块乙漂浮在水面上,木块所受的浮力为F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现将甲取下并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容器对甲的支持力为N,木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F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水面深度变化5cm。已知木块乙的质量为400g,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g取10N/ 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B.容器对甲的支持力 N为2N
C.甲的密度为 D.F1与F2的差值为11 N
11.(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流表、电压表都是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 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 (  )
A.电压表示数先减小后增大,电流表示数一直变大
B.电压表示数先减小后增大,电流表示数先增大后减小
C.电压表示数先增大后减小,电流表示数一直变小
D.电压表示数先增大后减小,电流表示数先减小后增大
12.(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用10 N的水平拉力 F 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 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B受到的摩擦力为 3 N,方向水平向左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m /s
C.绳子拉物体A 的功率为2 W
D.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 F 增大到12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为3 N
13.(2022·宁波竞赛)同一小球以同样的速度v沿着与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上抛出,一个在空中、另一个沿光滑斜面,若不计阻力,小球能到达的最高点分别为h1和h2,则h1和h2的关系是 (  )
A. B. C. D.都有可能
14.(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玻璃管下端开口插入水银槽中,上端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当玻璃管绕顶端转过一个角度时,水银面的高度h 和空气柱的长度l的变化情况是 (  )
A.h 增大,l增大 B.h 增大,l减小
C.h 减小,l增大 D.h 减小,l减小
15.(2022·宁波竞赛)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分子。现有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120℃和 压强下体积为a L,点燃后充分反应,待气体恢复到原来温度和压强时,测得其体积为b L,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可能是 (  )
A.a L B.(a-b)L C.2(a-b)L D.(2b-a)L
16.(2022·宁波竞赛)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它们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B+A→C+H2O②C+KOH→D↓+E③E+AgNO3→F(白色)↓+KNO3
E中加入 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可能是碱性氧化物
B.D不一定是碱
C.F不一定是氯化银
D.B与 A 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17.(2022·宁波竞赛)如表是小赵同学用两种不同方法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待鉴别物质 方法和所加试剂
方法一 方法二
A 稀 HCl 和稀 H2SO4 滴加 BaCl2 溶液 加入酚酞试液
B CaCO3 和 BaSO4 滴加稀 HCl 加入足量水
C 稀 HNO3 和KOH溶液 用 pH试纸检验 滴加 CuSO4 溶液
D Ca(OH)2 溶液和 NaOH溶液 滴加 K2CO3溶液 滴加 FeCl3溶液
A.A B.B C.C D.D
18.(2022·宁波竞赛)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盛水容器的示意图,容器口的橡皮塞中插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塞与玻璃管之间、橡皮塞与容器口之间都是密闭的,玻璃管内的水面恰好与下端管口相平。打开阀门K,接一杯水后,关闭阀门,此时玻璃管的下端仍在水中。则接水后与接水前相比较 (  )
A.玻璃管外的水面下降
B.玻璃管口的水面上升
C.容器底内表面a 点的压强减小
D.容器内玻璃管外的气体压强变大
19.(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木板可绕固定的水平轴O转动。木板从水平位置OA 缓慢转到OB 位置,木板上的物块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增加了2J。用N 表示物块受到的支持力,用f 表示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在这一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N和 f 对物块都不做功
B.N对物块做功为2 J,f对物块不做功
C.N对物块不做功,f对物块做功为2 J
D.N 和f 对物块所做的总功为2J
20.(2022·宁波竞赛)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2p和p。把乙叠放在甲的上面,如图所示,则甲对桌面的压强为   。

21.(2022·宁波竞赛)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若每组中最后一种物质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纸上仅留下一种不溶物(纯净物)的是   。
①NaOH 溶液、MgCl2 溶液、盐酸 ②BaCl2溶液、NaNO3溶液、稀硫酸③CuCl2溶液、稀盐酸、锌粒 ④NaCl溶液、AgNO3溶液、KNO3溶液 ⑤MgSO4溶液、NaNO3溶液、Ba(OH)2溶液
22.(2022·宁波竞赛)在以速度为v的匀速上升的电梯中竖直上抛一小球,电梯内的观察者看到小球经过时间t 到达最高点,则地面上的人看到小球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
23.(2022·宁波竞赛)一个密闭铝盒,恰能悬浮在7℃的水中,在水温从7℃下降到1℃的过程中,关于铝盒的运动,某同学根据在相同的条件下,固体膨胀得比液体少,得出“铝盒先上浮至水面,后又悬浮于水中”的结论。而另一同学在课外书上得知:物质热胀冷缩的程度可用体膨胀系数来表示,物质体膨胀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它的体积随温度变化越明显,如表是水的体膨胀系数:
温度/ ℃ 1 2 3 4 5 6 7
体胀系数/(×10-5/ ℃) -4.9 -3.1 -1.5 0 1.7 3.2 4.6
而铝在1~7℃这一温度范围内,体膨胀系数恒为 在水温从7 ℃下降到1℃的过程中,铝盒的运动将是   ,理由是   。
24.(2022·宁波竞赛)小阳利用磁敏电阻为他的自行车设计了一个速度计,磁铁固定在自行车的辐条上,磁敏电阻固定在自行车的后车架上,安装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工作电路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6 V恒定不变。当磁铁与磁敏电阻R 靠得最近时阻值为200Ω,磁铁与磁敏电阻R 离得最远时阻值为400Ω,靠近或远离时的实际电阻在这两者之间变化;当R0两端电压不低于4.5V时,电子计数器就能有效计数,低于4.5V就不能产生计数,车轮每转动一圈就计数一次。为保证电子计数器有效工作,电阻R。最小阻值为   Ω。某次行驶中,小明发现5分钟恰好完整计数了300次,车轮周长为3m,则这段时间内自行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km/h。
25.(2022·宁波竞赛)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除去混在 中的 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丝网后,发现铜丝网变黑。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物质,回收再利用铜丝网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
根据以上方案回答:
(1)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B物质自行确定)。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
(2)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反应后烧杯中的液体有腐蚀性,应加以适当的处理。他们采取加入铁粉的方案处理废液,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为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通过对比,甲方案操作更简单,更安全
B.通过对比,乙方案回收得到的铜丝网质量比甲小
C.乙反应结束后,通过过滤、洗涤、烘干,可以得到纯净的铜
D.甲方案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先点尾灯,再通一氧化碳
26.(2022·宁波竞赛)氢化钙(CaH2)是一种常用的储氢材料,也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氢化钙一旦接触到水就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小明在实验室里利用氢气和金属钙加热制取氢化钙,制取装置如下图所示。
资料在线:金属钙的活动性很强,遇水即刻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氢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一要确认经过装置B后的氢气是干燥的,需要在B、C之间接入图二装置,而且观察到的现象为   。
(3)实验结束后,小明在图一的C装置玻璃管中取少量物质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酚酞后显红色,小明据此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但小东同学认为,小明判断不正确。你认为小东的理由是   。
27.(2022·宁波竞赛)某固体粉末由 Mg、MgO和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
【信息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 g/L。
【实验过程】
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步骤Ⅱ:倾斜 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为55.6mL。
步骤Ⅲ: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
【回答问题】
(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   。
(2)①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   (选填序号);
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
②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①通过步骤Ⅲ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   g;
②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   。
28.(2022·宁波竞赛)在一个足够深的容器内有一定量的水,将一个长10 cm、横截面积 的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挂于弹簧测力计上,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 N,如图甲所示。已知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受到1 N的拉力时伸长1cm。若往容器内缓慢加水,当所加水的体积至 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恰为零。此过程中水面升高的高度△H与所加水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可求出:(g 取10N/ kg)
(1)塑料块的密度为   kg/m3。
(2)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 N时,水面升高为    cm。
29.(2022·宁波竞赛)向含 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PM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
(3)原混合物中 的质量是多少
(4)试通过计算确定m1的值。
(5)M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结果保留至0.1%)
30.(2022·宁波竞赛)如图所示,杠杆AD放在钢制水平凹槽BC中,杠杆AD 能以B 点或C 点为支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0.2m。细绳的一端系在杠杆的A 端,另一端绕过动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物体E挂在动滑轮的挂钩上。浸没在水中的物体H 通过细绳挂在杠杆的D 端,动滑轮的质量 物体E 的质量为12kg。物体H 的密度 杠杆、圆盘、细绳的质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计,g 取10 N/ kg。求:
(1)杠杆的 A 端受到绳拉力为多大
(2)当AD 杆水平平衡时,杠杆D 端受到绳子拉力的最大值多大
(3)要使AD 杆水平平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H 的体积应满足什么条件
31.(2022·宁波竞赛)科技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多档位的电热器模型,电路实物连接示意图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置于B 端,且只闭合开关 时,电压表 的示数为U,电流表的示数 为0.2A;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置于中点M,断开开关 闭合开关 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 电流表的示数为 消耗的电功率 为2.7 W。
(1)求电流表的示数
(2)求电阻 的阻值。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置于A 端,闭合开关 和 时,电压表 的示数为3U,求此时 消耗的电功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等有关。
【解答】使用听诊器可以使声音会聚,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医生听的更清楚,听诊器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以及声音的音色。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氯化铁是黄色溶液,固体溶解后没有沉淀,所以硝酸钙与碳酸钠不能同时存在,只要外加试剂点的干扰。
【解答】①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无色透明,说明固体中不含氯化铁。硝酸钙与碳酸钠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会同时存在。
②加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所以不含硝酸钙。
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②中加过稀硫酸,所以不确定硫酸根离子来自于稀硫酸还是硫酸钠,所以无法确定硫酸钠是否存在。综上,一定不存在的是氯化铁和碳酸钠,一定存在的是碳酸钠,无法确定硫酸钠和氯化钾是否存在。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结合平面镜成像规律以及数学三角形中的规律解题。
【解答】用左眼看右边的,用右眼看左边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光的反射定律可得
AM=BM,AO=BO,CQ=DQ,CN=DN,BD=AC,由图可知,EF=QP=DG=d,OP是三角形BFG的中位线,所以OP=,又因为OP=OQ+PQ,AC=BD=L,所以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用液压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要将漏斗尖端液封。
【解答】A、K2关闭、K1打开,塞子塞紧时,无论装置是否气密性良好,M中的水都能流下,所以此方法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可用题中装置制取氧气,故B不符合题意;
C、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用题中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的密度大于气体的密度,将水注入N中,N中气压增大,被水压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比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的实像。
【解答】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光源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呈三个虚像,分别为、、
、在凸透镜的焦点位置,不能成像。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外,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S在一倍焦距之内,成虚像,综上共有4个虚像,一个实像。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学变化,会消耗水,导致水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时,溶液的质量减小,溶解的溶质减小。
【解答】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不会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加入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保持温度不变,氢氧化钙仍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故A正确;
B、溶解度与温度有关,降低温度,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大,故B错误;
CD、氧化钙与水反应消耗了水,溶解度一定时,剩余水溶解的氢氧化钙小于原来的氢氧化钙,所以溶液的质量变小,溶液中的钙离子数目减小,故CD错误。
故答案为:A。
7.【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悬浮时,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漂浮时,密度小于液体密度,可根据求得物体的密度。
【解答】A在甲中悬浮,说明A的密度等于甲中液体的密度,B在乙中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说明B的密度是乙中液体密度的一半,A与B的密度之比为2:3,则甲中液体和乙中液体的密度之比为,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为,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为,则压力之比为。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计算质量分数时要注意溶液体积的变化。
【解答】A、是将氢氧化钠加入到稀盐酸中,所以溶液刚开始时应该呈酸性,pH小于7,故A错误;
CD、设恰好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
40 35.6 58.5
x y
解得x=4.0g,y=5.85g,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此时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D正确;
B、当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0g时,
40 36.5
z
解得z=1.825g,此时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故B错误。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解答】A、图像记录的是t℃下不同质量的水中最多能溶解的该物质的质量,温度不变,所以无法确定该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在t℃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40g,所以在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选项中没有标注单位,故B错误;
C、图中W和Z在曲线上,说明属于饱和溶液,所以质量分数相同且最大,m点和G点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小于饱和时溶解时能溶解的质量,所以是不饱和溶液。m点和G点溶质质量相同,而G点水的质量更大,可知G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故C正确;
D、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解答】A、甲放在乙上时,甲和乙一起漂浮,浮力等于甲和乙的重力之和。将甲放入水中,甲浸没,说明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此时容器对甲有支持力,说明甲沉底,此时甲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而乙仍为漂浮,浮力不变,可知总浮力减小,而水的密度不变,由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所以水面降低。由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减小,故A错误;
水面下降5cm,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量为,即
,解得。
甲浸没,受到的浮力为。
可知此时甲受到的支持力为,故B错误;
C、甲的密度,故C错误;
D、乙的质量为400g,单独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F1为甲和乙的重力之和,F2为乙的重力,所以差值为甲的重力,即为11N,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压越大。
【解答】滑动变阻器滑片上下两个部分并联后与定值电阻R即R0串联。滑片在a和b两点时,滑动变阻器均为短路,在a、b之间时,由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当滑片在中间时,并联后的总电阻最大,所以滑动变阻器并联后的总电阻先变大后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总电阻先变大后变小,由可知,电路只中电流先变小后变大。由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电压先变小,后变大,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并联后的总电阻两端电压之和,由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减去定值电阻R0两端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先变大后变小。
当滑片由a滑至中点时,变阻器总电阻变大,干路电流变小,滑动变阻器分压变大,而Pb段电阻减小,电流变大,所以经过aP段的电流减小。当滑片由中点向b移动时,变阻器总电阻变小,干路电流变大,
变阻器分压减小,而aP段电阻变大,所以aP段的电流变小,综上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
故答案为:C。
12.【答案】D
【知识点】功;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和距离是其它部分的有效绳子股数倍。
【解答】A、B静止,受力平衡,受到水平向左、大小为3N的拉力,还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3N的摩擦力,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有效绳子股数为2股,A在自由端,速度为0.2m/s,所以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1m/s,故B错误;
C、绳子拉力做功的功率,故C错误;
D、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大小有关,增大拉力,不会导致滑动摩擦力发生改变,物体B仍受力平衡,摩擦力不变,拉力不变,所以测力计示数仍为3N,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答案】B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做斜抛运动时,最高点物体的速度不为0,所以动能不为0。
【解答】不计空气阻力,斜面光滑,机械能守恒。左图中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0 ,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右图中,在最高点时,小球的动能 不为0 ,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小球刚开始质量和速度相同,说明刚开始时动能相同,所以在最高点时左侧的重力势能大于右侧的重力势能,所以左侧最高点更高,即h1更大。
故答案为:B。
14.【答案】A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管内气体压强加水银柱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
【解答】当玻璃管绕顶端转过一个角度时,假设管内水银不动,则管内水银的竖直高度增大,根据可知,管内气体的压强减小,气体的体积将增大,所以l变大。最终稳定时,气体的压强减小,大气压强不变,可知液体将被压进管内,所以水银面的高度将上升,即h变大。
故答案为:A。
15.【答案】B,D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注意水在120℃时为气体,解题时需要分类谈论是氢气过量还是氧气过量。
【解答】假设氢气的体积为xL,氧气的体积为yL,则有x+y=aL。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体积比等于分子数之比。在标准大气压下,120℃时,水为气态,反应方程式为,可知2分子氢气与1分子氧气反应可生成2分子水。
若氢气过量,则氧气被耗尽,消耗氢气的量是氧气的2倍,所以氢气剩余体积为(x-2y)L,生成水的体积为2yL,此时气体的总体积为x-2y+2y=bL,联立方程组,可得y=(a-b)L。
若氧气过量,则氢气被耗尽,消耗氧气的体积为,生成水的体积为x,则此时气体的总体积为y-+x=bL,与x+y=aL联立,解得y=(2b-a)L。
故答案为:BD。
16.【答案】A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中和反应指的是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解答】E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与硝酸钡混合无明显现象,说明E中含有氯离子不含有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因为氢氧化银不稳定,已转化为褐色的氧化银。所以F一定是氯化银。C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D沉淀和E,E中没有氢氧根离子,由复分解的书写原则可知,D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D一定是碱,同理C一定含有氯离子。B和A反应生成C和水,可能是碱与稀盐酸反应,也可能是碱性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例如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所以B可能是碱,可能是碱性氧化物,若为碱性氧化物,则B与A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故答案为:A。
17.【答案】C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硫酸钡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解答】A、酚酞与酸性物质不变色,所以不能用于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故A错误;
B、碳酸钙与硫酸钡都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水来鉴别,故B错误;
C、稀硝酸呈酸性,pH值小于7,氢氧化钾呈碱性,pH大于7,所以可以用pH试纸鉴别;硝酸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氢氧化钾与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所以可以用硫酸铜鉴别硝酸和氢氧化钾,故C正确;
D、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絮状沉淀,所以不能用氯化铁鉴别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8.【答案】A,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液柱稳定在管口处,说明内部气体压强加管上方液体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
【解答】A、接水后,容器内的水减少,所以玻璃管外的水面下降,故A正确;
BD、接水前,玻璃管内的水面与下端管口相平,此时大气压的等于管内气体的压强加上液面到管下端的液体产生的压强,水流出后,液面下降,液体压强减小,大气压大于管内气体的压强加上液面到管下端的液体产生的压强,所以空气进入瓶内,始终保持大气压的等于管内气体的压强加上液面到管下端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因此容器内玻璃管外的气体压强变大,管口的水面不会上升,故B错误,D正确;
C、管口处的压强不变,管仍在水下,因此a点的压强不变,故C错误。
故答案为:AD。
19.【答案】B,D
【知识点】功;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解析】【分析】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摩擦力的方向平行于接触面。
【解答】AC、做功的条件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物块始终静止,没有在摩擦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摩擦力不做功,故AC错误;
BD、物块在支持力的方向上有移动距离,所以支持力对物块做了功,物块重力势能增大2J,则支持力对物体做的功为2J,故BD正确。
故答案为:BD。
20.【答案】2.25p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规则固体的压强也可以使用进行计算。
【解答】甲对桌面的压强为,乙对桌面的压强为,甲乙材质相同,即密度相同,可知,甲乙均为正方体,所以甲的体积是乙体积的8倍,由可知,甲的质量为乙的8倍,则此时甲对桌面的压强为。
21.【答案】②④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不溶于酸的沉淀有氯化银和硫酸钡。
【解答】①NaOH 溶液和MgCl2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加入过量的盐酸,可将氢氧化镁完全溶解,过滤后滤纸上没有不溶物,故①错误;
②BaCl2溶液和NaNO3溶液不反应,BaCl2和稀硫酸发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酸,故②正确;
③CuCl2溶液和稀盐酸,锌粒可以和氯化铜反应生成固体铜单质,锌过量,所以滤纸上会有两种不溶物,故③错误;
④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KNO3溶液不发生反应,只有一种不溶物,故④正确;
⑤MgSO4溶液和NaNO3溶液,MgSO4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钡两种沉淀,所以滤纸上有两种不溶物,故⑤错误。
故答案为:②④。
22.【答案】大于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解答】在电梯上的人看到小球到达最高点时,此时小球的速度与电梯的速度相同,而此时电梯仍在上升,相对于地面上的人来说,小球仍在上升,所以地面上的人看到小球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在电梯观察者之后,故时间大于t。
23.【答案】一直下沉;从 7 ℃下降到 1℃,铝盒的密度一直大于水的密度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沉浮条件可知,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悬浮;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下沉;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漂浮。
【解答】在7℃时,铝盒悬浮在水中,说明此时水的密度等于铝盒的密度。降低温度,水和铝盒的体积都因为冷缩而变小,而质量不变,由可知,水和铝盒的密度均变大。从7℃降温至4℃,铝的体膨胀系数的绝对值大于水的体膨胀系数,所以铝体积变化程度更大,因此密度变化程度更大,故铝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铝盒将下沉。从4℃降温至1℃,水的体膨胀系数为负值,说明水的体积变大,则密度减小,所以铝的密度仍大于水的密度,因此铝盒继续下沉,综上,从7℃降温至1℃,铝盒的密度始终大于水的密度,故铝盒一直下沉。
24.【答案】600;10.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解答】由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4.5V时,磁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可知的阻值为。
5分钟恰好完整计数了300次,车轮周长为3m,则经过的路程为,行驶的速度为。
25.【答案】(1);需要制取CO,且CO有毒,尾气CO未处理
(2)硫酸亚铁
(3)B
【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铜是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反应,而氧化铜可以与酸反应。
(2)铁与盐以及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离子。
(3)为了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导致爆炸,一氧化碳要“早出晚归”。
【解答】(1)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可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方程式可以是。
甲方案中使用的一氧化碳有毒,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应在集气瓶后加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2)硫酸铜以及过量的硫酸均能与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所以最后的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
(3)A、甲方案需要制取一氧化碳,且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不便捷、不安全,故A错误;
B、甲中氧化铜中的铜元素转化为铜单质,铜网质量与被氧化前相同,而乙中氧化铜中的铜元素转化为硫酸铜后溶解在溶液中,所以会导致铜网的质量变小,故B正确;
C、乙中产生的铜会被氧气氧化,所以得到的是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故C错误;
D、一氧化碳不纯在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应先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后,再点燃尾灯,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6.【答案】(1)
(2)无水硫酸铜的颜色没有变化
(3)钙也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既有气泡产生,又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并配平方程式。
(2)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说明氢气是干燥的。
(3)钙和氢化钙遇水后现象相同,不能说明是钙还是氢化钙。
【解答】(1)根据氢化钙是一种常见的储氢材料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方程式为:。
(2)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可用于检验水的存在,所以可在BC间的装置内放置硫酸铜,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水。
(3)由文中资料可知,钙也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一种气体,所以不能证明一定有氢化钙生成。
27.【答案】(1)把水准管下移一段距离,使水准管和量气管中的水形成一定的液面差,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表示装置漏气
(2)A;Y形管中的固体全部消失
(3)1.20;Mg、MgO和 Mg(OH)2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装置气密性良好,能形成稳定的压强差。
(2)将液体倒入固体中操作更方便。
(3)根据氢气的质量计算镁单质的质量,再根据极端假设法,分别计算另一固体只是氧化镁或氢氧化镁,计算镁元素的质量,即可确定固体的成分。
【解答】(1)气密性检查:移动右侧的水准管,在量气管和水准管中形成液面差,若液面差能稳定,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样品是固态的,为了是硫酸与样品充分接触,应将硫酸倒入样品中。样品中可能存在的镁、氧化镁以及氢氧化镁都不溶于水,但都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硫酸镁,所以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固体全部溶解。
(3)反应后镁元素都在氢氧化镁中,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
镁可以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样品中一定含镁单质。设镁单质的质量为x
24 2
x
解得x=0.06g,若剩余质量均为MgO,则氧化镁的质量为2.0g-0.06g=1.94g,则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若剩余固体均为氢氧化镁,则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所以固体为镁、氧化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
28.【答案】(1)0.8×103
(2)9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可得塑料块的重力,再根据公式求得密度。
(2)根据进行计算。
【解答】(1)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塑料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只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可是塑料瓶的重力为4N,则塑料瓶的质量为。塑料瓶的密度为。
(2)由题中信息可知,当所加水的体积至 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恰为零,此时浮力等于塑料块的重力,即浮力为4N,由图乙可知,此时△H为12cm,此时塑料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可知,塑料块以下水的深度为4cm。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时,弹簧伸长1cm,则塑料块下新加水的高度为3cm,此时浮力为3N,则塑料块在水下的深度为,所以水面升高的高度为。
29.【答案】(1)
(2)CuCl2 和 NaCL
(3)设原混合物中氯化铜的质量是x,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则有
35 80 98 117
解得x=13.5g y=8g z=11.7g
(4)由上述计算可知:m1=40g+8g÷10%=120g
(5)设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p。
NaOH+HCl══NaCl+H2O
40 58.5
40g×10% p
M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酸碱盐混合体系中,遵循酸碱优先反应的原则。
(2)根据酸碱优先可知,P点为HCl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所以溶质不再有HCl。
(3)根据沉淀质量,通过方程式计算即可求得的质量。
(4)计算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时,不要忘记加上HCl消耗的氢氧化钠。
(5)M点的溶质包括HCl与NaOH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和NaOH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解答】(1)酸碱优先发生反应,所以OP段是HCl与NaOH反应,PM是和NaOH反应,故方程式为:。
(2)P点HCl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质为HCl与NaOH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未开始反应的。
30.【答案】(1)物体E的重力为 动滑轮的重力为 则总重力为 根据动滑轮可省力一半,可得出 A 端的拉力为
(2)当AD杆水平平衡时,由于 A 端的作用力是一定的,则以 B 为支点时动力臂AB 与阻力臂BD 相等,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若以C 为支点时,动力臂 阻力臂( ,则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
所以,以C为支点时,杠杆 D 端受到的绳子拉力最大,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所以
(3)由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 H, 受力情况:
由 可得:
所以:
当以 B 为支点时AD 杆在水平平衡,则 所以,
当以C 为支点时AD 杆在水平平衡,则 所以,
则要使 AD 杆水平平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 H 的体积应满足的条件是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1)图中绳子有效股数为2股,所以拉力为总重力的一半。
(2)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A端拉力一定时,要在D端达到拉力的最大值,应使A端拉力的力臂尽可能大,D端拉力的力臂尽可能小。
(3)分类讨论以B和C为支点时物体H的体积。
31.【答案】(1)将滑片 P 置于变阻器的 B 端,且只闭合开关 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滑片 P 置于变阻器的中点M,且只闭合开关 时,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将滑片 P 置于变阻器的A 端,且开关 都闭合时,等效电路如图丙所示
由图甲得 ①
由图乙得 ②
则①②得 又 故 0.3 A
(2)由图乙得
(3)由图乙、丙得
则 即
由图乙得,电源电压:
由 得
由图甲得

此时 消耗的电功率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画出等效电路图,再根据欧姆定律写出电流表达式,联立方程组求解电流表示数。
(2)根据求解电阻的阻值。
(3)同样先根据条件,画出等效电路图,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以及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求解。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