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12月八年级科学独立作业(1.1-4.2)1.(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和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的水循环最活跃B.地球的水资源储量丰富,取之不竭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答案】C【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解析】【分析】根据对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水循环的认识判断。【解答】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的水的蒸发和降雨非常少,因此水循环不活跃,故A错误;B.地球的水资源储量丰富,但是淡水储量很少,故B错误;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故C正确;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地下水,故D错误。故选C。2.(2024八上·柯桥月考)通常都说“睡眠充足的孩子长的高”,这是经过验证的科学事实。若青少年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发育迟缓,身材矮小。请分析,睡眠能促进生长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 )A.生长激素 B.生长素 C.性激素 D.胰岛素【答案】A【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解答】 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少年儿童晚上早睡有助于生长发育。其原因之一是人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垂体能分泌较多生长激素,该A正确,B、C、D错误。故选A。3.(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所示,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甲烧杯中放入某物质X后,发现乙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X是下列物质中的(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D.冰块【答案】A【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分析】 根据物质溶于水时的热效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导致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乙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A正确;B.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装置内气压变小,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形成一段液柱,故B错误;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乙烧杯中的导管口不会有气泡冒出,故C错误;D.冰块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装置内气压变小,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形成一段液柱,故D错误。故选A。4.(2024八上·柯桥月考)家用电动窗帘的电路主要由电源指示灯L和电动机M组成。先闭合开关,电源指示灯L亮;再闭合开关,电动机M工作拉动窗帘。当断开时,电动机M不能工作。如图所示电路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电动机和灯泡的连接方式、两个开关的位置,然后选出正确的电路图。【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开关S2只控制电动机M,指示灯和电动机可以各自独立工作,这说明该电路为并联电路;开关S1断开时指示灯L和电动机M都不能正常工作,这说明S1在干路中,根据选项可知,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5.(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1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是大气对流层的空气在不同地点冷暖状况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a层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B.图1中b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C.图2中A处空气流动的方向是向下的D.图2中气压较高的是甲地,多晴朗天气【答案】D【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多晴朗天气;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多阴雨天气。【解答】 A.图1中a层是对流层,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即A层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故A错误;B.图1中对流层A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故B错误;C.图2中近地面乙处受热,空气膨胀上升,所以A处空气流动的方向是向上的,故C错误;D.图2中甲地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多晴朗天气,故D正确。故选D。6.(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列关于人的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C.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答案】C【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解析】【分析】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解答】 A.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故A正确不合题意;B.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故B正确不合题意;C.人体的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故C错误符合题意;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7.(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所示,将塑料绳撕成丝状,用毛巾分别摩擦塑料细丝和PVC塑料管,然后将塑料细丝放在PVC塑料管上方,塑料细丝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这就是神奇的静电“章鱼”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塑料细丝悬在空中是因为受到了空气的浮力B.塑料细丝悬在空中是利用了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毛巾摩擦塑料细丝和PVC塑料管过程中创造了新的电荷D.毛巾摩擦塑料细丝和PVC塑料管过程中是电荷发生了转移【答案】D【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分析】A.对塑料细丝进行受力分析即可;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CD.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判断。【解答】A.塑料细丝悬在空中是因为受到了向上的排斥力,故A错误;B.塑料细丝悬在空中是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错误;CD.毛巾摩擦塑料细丝和PVC塑料管过程中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故C错误,D正确。故选D。8.(2024八上·柯桥月考)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界厌恶真空”的观点,即自然界不存在真空,如果有真空的话,就有水、气来填补。17世纪托里拆利提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存在压强的观点。下列现象可分别佐证亚里士多德和托里拆利观点的是( )①用吸管“吸”饮料;②两船并行相“吸”碰撞;③两光滑铅块压紧后“吸”住;④抽水机只能将水“吸”到约10米高。A.①和①④ B.①和②④ C.④和①③ D.④和②③【答案】A【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首先明白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自然界是厌恶真空的”与托里拆利提出的大气受到重力作用存在压强的观点,然后判断选项中的内容和什么知识点相关,最后做出选择。【解答】 ①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减小,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嘴里,也可以说明吸管内是真空,下方的饮料来填补吸管内的真空部分,故①可验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托里拆利的观点;②当船并行时,中间的水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船外侧大的压强将船向中间挤压,造成相吸相撞,利用的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故②不符合题意;③两光滑铅块压紧后“吸”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③不符合题意;④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为10m,抽水机只能将水“吸”到约10米高,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④可验证托里拆利的观点。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9.(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图为2024年10月1日国庆节杭州的天气预报。以下对该份天气预报理解不正确的是( )A.当日最低气温是 B.东北风是指西南吹向东北的风C.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高 D.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前后【答案】B【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短时间内气温、气压、温度等气象要素及其所引起的风、云、雨等大气现象的综合状况,具有短期性和多变性。【解答】 结合题干可以知道,一天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无法知道当日平均气温,故A正确不合题意;东北风是指东北吹向西南的风,故B错误符合题意;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高,故C正确不合题意;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0.(2024八上·柯桥月考)一张猴子边泡温泉边玩手机的照片获得了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大赛特别奖:一向精灵古怪的猴子在惬意地泡着温泉时抢了摄影师朋友的手机,表情认真严肃的研究起来。下列动物行为与猴子的这一行为类型不同的是( )A.猫听到主人叫唤就过来 B.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C.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 D.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答案】C【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解析】【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 “猴子在惬意的泡着温泉时候抢了摄影师朋友的手机,表情认真严肃的研究起来”是猴子由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猫听到主人叫唤就过来、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是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属于先天性行为,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故选C。11.(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是电解水实验创新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注射器针筒可准确地读取气体的体积B.观察到注射器针筒内气体的质量比为C.与电源正极端相连的注射器针筒内液面下降速率更快D.与负极相连的注射器针筒内,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答案】A【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注射器针筒上存在刻度值,则采用注射器针筒可准确地读取气体的体积,故A正确;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8,故B错误;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与电源正极端相连的注射器针筒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液面下降速率更慢,故C错误;D.与负极相连的注射器针筒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错误。故选A。12.(2024八上·柯桥月考)盛有适量水的柱形容器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先把土豆放置于碗中,并将碗放入柱形容器的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再把土豆从碗中取出轻放入水中,静止时土豆沉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碗受到的浮力变小了 B.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C.土豆的密度比水大 D.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大了【答案】D【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根据漂浮条件分析碗受到浮力的变化;B.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排开水的体积变化,进而确定容器中的水面的高度变化;C.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判断;D.根据F=G总分析桌面受到压力的变化,再根据分析桌面受到压强的变化。【解答】A.开始时,碗受到的浮力等于碗和土豆的总重力;后来,碗受到的浮力等于碗的重力。比较可知,碗受到的浮力变小了,故A正确不合题意;B.土豆在水里下沉,则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因此碗和土豆排开水的总体积减小,那么容器内的水面降低了,故B正确不合题意;C.土豆在水里下沉,则土豆的密度大于水,故C正确不合题意;D.无论土豆在碗内,还是在碗外,容器对桌面的总压力都等于容器、水、碗和土豆的总重力,即压力不变。根据可知,桌面受到的压强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3.(2024八上·柯桥月考)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解析】【分析】 观图可知:甲是上行传导纤维、乙是传入神经、丙是神经中枢、丁是传出神经,解答即可。【解答】 据题意分析可知:当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时,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处的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综合、分析后产生新的兴奋,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效应器,产生缩手反应,另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如果上行传导纤维出现故障,无法将疼痛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损伤的结构是丙上行传导纤维。故选C。14.(2024八上·柯桥月考)保持某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氯化钠溶液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为34B.原氯化钠溶液为饱和溶液C.b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a点大D.氯化钠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36g【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根据图像、饱和溶液的特点以及溶解度的概念分析。【解答】 B.由图像可知,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质量的增加而减小,且蒸发25g水和50g水的过程中,溶液质量是均匀减少的,斜率是一致的,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为饱和溶液,故B正确不合题意;A.当溶液质量为0g时,蒸发水的质量为50g,即原68g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50g,溶质的质量为68g-50g=18g,故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即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X为蒸发25g水时溶液的质量,由于原氯化钠是饱和溶液,则蒸发25g水,析出氯化钠的质量为9g,此时剩余溶液的质量为68g-25g-9g=34g,故X的值为34,故A正确不合题意;C饱和溶液蒸发水分,析出晶体,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同一温度下,同中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根据图像可知,a、b点均为相同温度下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D.当溶液质量为0g时,蒸发水的质量为50g,即原68g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50g,溶质的质量为68g-50g=18g,故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即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5.(2024八上·柯桥月考)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以下的几个实验中:①“反应快慢的测试”实验中,多次测量被试者在相同条件下捏住尺子位置的刻度;②“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多次测量。上述实验中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答案】B【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 次测量的目的: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解答】 ①“反应快慢测试”实验中,多次测量同一人在相同条件下捏住尺的位置与零刻度的距离,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②“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16.(2024八上·柯桥月考)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冰水混合物,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 。(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 。【答案】(1)①⑧⑨;②④⑥;⑦(2)均一、稳定【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 2种或2种以上成分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由一种成分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且均一、稳定;若不溶性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属于悬浊液,不溶性液体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属于乳浊液。【解答】①食盐水为氯化钠的水溶液,为混合物;②钡餐是用硫酸钡和水配制而成的悬浊液,属于混合物;③牛奶为乳浊液,属于混合物;④血液为悬浊液,属于混合物;⑤肥皂水为乳浊液,属于混合物;⑥泥水为悬浊液,属于混合物;⑦冰水的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⑨碘酒为碘的酒精溶液,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属于纯净物的 ⑦;属于溶液的是①⑧⑨;属于悬浊液的是②④⑥;(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浊液属于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因此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17.(2024八上·柯桥月考)潜水艇在国家的国防中占有重要位置,潜水艇的艇壳是用高强度的特种钢板制造,某潜水艇最大下潜深度可达350m,潜水艇的总质量为,艇内两侧有水舱,其截面如图所示,通过向水舱中充水或从水舱中向外排水来改变潜水艇的自重,从而使其下沉或上浮(g取10N/kg,取)。(1)潜水艇是通过 实现下沉的。(2)水舱未充海水时,漂浮在海面的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是 。(3)潜水艇在水面下匀速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海水的浮力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1)改变自重(2)900m3(3)不变【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当F浮<G时,潜水艇下沉;(2)潜水艇水舱未充海水时,潜水艇漂浮在水中,根据漂浮条件求出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来判断浮力的变化。【解答】 (1)潜水艇是通过向水舱中充水,使潜水艇自重增大实现下沉。(2)潜水艇漂浮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F浮=G=mg=9×105kg×10N/kg=9×106 N,由F浮=ρ海水gV排可得,排开海水的体积。(3)潜水艇在水面下匀速下潜的过程中,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V排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潜水艇受到海水的浮力不变。18.(2024八上·柯桥月考)观察下列各图,并回答有关问题。(1)图甲中C地常年多雨的气候特征是受 因素的影响。(2)图乙所示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它往往带来 天气。(3)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丙所示风向时,通常发生在 (填“白天”或“夜晚”)。【答案】(1)地形(2)大风、降温、降雨(3)夜晚【知识点】天气的概念【解析】【分析】(1)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洋流等。形成降水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水汽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2)根据冷风过境时的天气变化解答;(3) 风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来分析图示风向的形成过程。【解答】(1) 图示C地位于山地迎风坡,受地形的抬升,湿润气流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所以该地常年多雨的气候特征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2)图乙所示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它往往带来大风、降温、降雨天气。(3) 晚上,气温下降,水面温度下降得慢,温度高一些,热空气上升,风从陆地吹向海面,形成陆风,由图可知,此时地面附近的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故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19.(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1)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2)20℃时,在装有5g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此时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升至60℃(不考虑水分蒸发),则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答案】(1)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2)饱和;1∶2【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数据可知;(2)①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出1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然后与5g比较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②同理,计算出6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据此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解答】 (1)根据溶解度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所以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所以1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所以温度为20℃时,在装有5g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只能溶解3.16g硝酸钾,所以此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②6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所以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10g水中最多溶解11g,而加入的5g全部溶解,所以试管内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g:10g=1:2。20.(2024八上·柯桥月考)生活中,“吸”字表述的现象,其原因各不相同。如图甲,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 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如图乙所示是一个学生自制的气压计,当把它从山脚下拿到山顶上时,观察到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 (填“逐渐升高”“逐渐降低”或“保持不变”,下同),这说明随着高度的增加,瓶外的大气压 .【答案】大气压;逐渐升高;逐渐降低【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解析】【分析】 (1)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例子很多,钢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吸盘,抽水机等;(2)大气压强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低,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水柱压强的变化,并判断水柱的高度变化。【解答】 (1)用吸管从瓶子中吸饮料时,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当吸气时,吸管中的气压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嘴里;(2)由题意可知,该气压计在使用时,水柱在瓶口之上,此时瓶内封闭气体压强p等于大气压p0与玻璃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即p=p0+ρgh。当把它从山脚下拿到山顶上时,由于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瓶内气体压强p不变,而大气压p0变小,所以h应变大,即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逐渐升高。21.(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甲所示为捕蝇草,在叶的顶端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捕虫夹上有感觉毛,其基部有感觉细胞。如图乙所示,当有昆虫闯入时,会推动感觉毛并压迫基部的感觉细胞,感觉细胞便会发出一股微弱的电流,捕虫夹上内侧的细胞得到电流,其液泡会快速失水收缩,使得捕虫夹向内弯,闭合夹住闯入的昆虫。(1)文中描述“感觉细胞便会发出一股微弱的电流”,此时“感觉细胞”类似于电路基本结构中的元件____。A.用电器 B.开关 C.导线 D.电源(2)捕蝇草捕捉昆虫的反应属于植物的 (填“向性”或“感性”)运动。(3)下列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与捕蝇草捕捉昆虫为同一种表现形式的是____。A.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B.郁金香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C.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间活动D.牵牛花的卷须一旦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上去【答案】(1)D(2)感性(3)B【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基本电路与电路图【解析】【分析】(1)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输送电能;(2)(3) 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肥性、向化性和向触性和向水性等。向性运动大多是生长性运动,是不可逆的运动过程;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许多花朵和复叶都有昼夜周期性开闭的现象等。【解答】(1)根据“ 感觉细胞便会发出一股微弱的电流 ”可知,感觉细胞提供电能,应该为电源,故选D。(2)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3)A.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体现了植物的向肥性,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郁金香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是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与捕蝇草捕捉昆虫为同一种表现形式,故B符合题意。C.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间活动,体现了动物的节律行为,故C不符合题意。D.牵牛花的卷须一旦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上去,是一种定向的运动,不是植物的感性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2024八上·柯桥月考)为实现接在同一电路中的两灯既可串联又可并联,小明和小芳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甲图中,闭合开关时,两灯 (填“串联”或“并联”)。乙图中,为单刀双掷开关,当开关打到a且断开时,两灯 (填“串联”或“并联”)。对比甲、乙两图的结构可知, (填“小明”或“小芳”)的电路设计不会造成短路。【答案】并联;串联;小芳【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解析】【分析】 (1)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流依次经过各用电器从正极回到电源负极;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分别经过各用电器从电源正极回到负极;(2)短路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电源短路是指用导线直接将电源两端相连;而用电电器短路是指用一根导线将某个用电器的两端连接起来,使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零。【解答】 (1)甲图中,S2断开,闭合开关S1、S3时,电流分别经过两个灯泡回到电源的负极,电流有两条路径,两灯并联;(2)乙图中,当开关S1打到a且S2断开时,电流依次经两灯泡回到电源的负极,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两灯串联;由甲电路图可知,当三开关均闭合时,会造成电源短路,烧坏电源,而乙电路小芳的电路设计不存在这个问题。23.(2024八上·柯桥月考)图甲和图乙都为净化水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图甲烧杯中的水的作用是 。(3)指出图乙中的错误: 。(4)小科利用改进后的乙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的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是 。【答案】(1)铁架台(2)加快水蒸气的液化(3)没有用玻璃棒引流(4)不正确。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而可溶性杂质还在液体中。【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2)烧杯中的水能够吸收水蒸气的热量,从而加快液化;(3)根据过滤操作的规范解答;(4)注意分析过滤后的水中是否存在可溶性的杂质即可。【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仪器a为铁架台;(2)图甲烧杯中的水的作用是加快水蒸气的液化;(3)指出图乙中的错误:没有用玻璃棒引流;(4)这种说法不正确,理由是: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而可溶性杂质还在液体中。24.(2024八上·柯桥月考)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小科用干燥的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依次两两靠近,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呈现相互排斥现象,丙图呈现相互吸引现象。(1)实验中,将其中一根棒悬挂起来的目的是 。(2)由实验现象可知,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所带电荷与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电荷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3)得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后,小科又把带电的小球悬挂起来后,发现有图中的甲、乙、丙三种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A.甲图中两球带同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带同种电荷C.丙图中两球带等量的不同种电荷D.上述三种判断都不正确(4)自然界中是否还有第三种电荷呢?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小科把其他各种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必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得出上述结论过程中应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填“模型法”“实验推理法”或“转换法”)。【答案】(1)使它能在水平面上自由转动(2)不同(3)A(4)实验推理法【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分析】(1)电荷间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两个物体(不涉及磁体)相互排斥,有两种可能:①都带正电;②都带负电。(3)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4) 实验推理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解答】 (1)将其中一根棒悬挂起来是为了让它能够自由转动,使后续实验中减少外界阻力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甲、乙两图呈现相互排斥现象,丙图呈现相互吸引现象,得出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所带电荷与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电荷是不同的,若相同不可能出现相互吸引现象。(3)甲图中两个小球表现为排斥力,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两个小球都带同种电荷,故A正确;乙中小球相互吸引,可能只有一个带电,或者带异种电荷,故B错误;丙中小球之间没有力的作用,应该不带电,故C错误;综上所述,A是正确的,故D错误。故选A。(4)自然界中是否还有第三种电荷呢?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小科把其他各种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必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得出上述结论过程中应用到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推理法。25.(2024八上·柯桥月考)被封闭的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体积有关吗?为此小科准备了20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绳等来进行探究,步骤如下:(1)由图甲可以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为了检验是否漏气,不增加器材,方法是 。(3)如图乙所示,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并水平放置,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活塞开始滑动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外界大气压的数值为 Pa。(4)取下橡皮帽,拉动活塞,让活塞的底端位于注射器4mL刻度处,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确保不漏气,此时注射器内被封闭的气体体积为4mL。再按照图乙的方式操作,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变为8mL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继续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记下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与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所测数据记录在如表中。注射器内气体体积V/mL 8 10 12 16 20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0 12 13.3 15 16从上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1)2(2)用手拉动注射器的活塞,然后松手,观察活塞能否复位(3)1×105(4)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随气体体积的增大而减小【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 (1)长度测量时,需认清刻度尺的分度值,结果要精确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已知活塞的体积V,根据可得活塞的横截面积;(2)用手拉动注射器的活塞,如果比较容易拉动,则证明气密性不好,如果不容易被拉动,则证明气密性良好;(3)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外界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根据可得此时外界大气压的数值;(4)根据F内=F大气-F拉分析注射器内气体压力的变化,再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解答】 (1)如图甲所示,注射器刻度部分左端对准零刻线,右端对准10cm刻线,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刻度部分的长度l=10.00cm;活塞的体积V=20mL=20cm3,则活塞的横截面积为:;(2)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为了检验是否漏气,不增加器材,方法是:用手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拉动一定距离后松手观察活塞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3)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则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为20N,那么此时的大气压强为:;(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增大时,根据F内=F大气-F拉可知,注射器内气体产生的压力减小,那么得到结论: 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随气体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26.(2024八上·柯桥月考)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的实验中:(1)请根据图甲中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使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2)用电流表分别测量A、B、C三点的电流,更换灯泡多次测量,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其中第4次实验中B点的电流如图丙所示,则 ;分析数据可知: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 。次数 /A /A /A1 0.18 0.24 0.422 0.22 0.22 0.443 0.20 0.26 0.464 0.14 (3)在第2次实验中测得A、B两点的电流相等,原因可能是 。【答案】(1)(2)0.28;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3)所用灯泡规格相同【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解析】【分析】(1)电流表与被测的用电器串联,根据电路图确定串并联关系,并对电路进行补充即可;(2)根据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3)从灯泡规格相同分析。【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两个灯泡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那么它需要接在干路上,如下图所示:(2)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则IB=0.28A;分析数据可知:0.14A+0.28A=0.42A,那么得到: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3)在第2次实验中测得A、B两点的电流相等,原因可能是选用的灯泡规格相同。27.(2024八上·柯桥月考)在学习了植物的感应性后,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若干已经长出2厘米胚芽鞘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3组。②取3个相同的培养皿,将种子在培养皿中间按“一”字排列,且种子间间距相等。③将培养皿放置于不透光的纸盒中,将其中两个纸盒开小口。④用不同的单色光照射(如图),2天后测量胚芽鞘和竖直方向之间的倾角。⑤多次重复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橙光 48 40 45 44.3绿光 25 20 23 22.7无光 0 0 0 0(1)本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设置无光组的目的是 。(3)小明选择长出胚芽鞘的小麦种子,而不是用成年的小麦植株,其原因是 。(4)小明得出结论“不同单色光对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影响不同,橙光比绿光影响更大”,他的依据是 。【答案】(1)不同单色光对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的影响(2)形成对照(3)小麦幼苗长势旺盛,实验现象更明显(4)橙光照射下的胚芽鞘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倾角比绿光照射下的大【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其中的变量,进而确定要探究的问题;(2)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3)跟机小麦的长势是否旺盛解答;(4)倾角越大,则色光对胚芽鞘的影响越大。【解答】(1)本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单色光对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的影响;(2)该实验中单色光照射的是实验组,所以实验中设置无光组的目的是与单色光照射的实验组形成对照。(3)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生长素。且是感光部位。胚芽鞘的尖端下部是生长素作用部位,向光弯曲生长与生长素有关,生长素多实验现象明显。(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橙光下胚芽鞘的弯曲角度更大,故橙光比绿光影响更大。28.(2024八上·柯桥月考)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固体配制成溶液,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该温度下硝酸钾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欲配制100g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取上述溶液 g。【答案】(1)100g(2)50%(3)10【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当溶液饱和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推测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2)根据一定温度下,形成饱和溶液时,该温度下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加入50g硝酸钾时溶液质量为100g,此后溶液质量不再变化,那么此时溶液达到饱和,即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100g,即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0g;(2)该温度下硝酸钾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想要配制100g5%的硝酸钾溶液,设需要取上述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5%=x×50%,解得:x=10g。29.(2024八上·柯桥月考)不久前,江西南昌遭遇强对流天气,对当地建筑物造成巨大破坏。(1)起风时部分窗户开着窗,发现屋内的窗帘都向外飘,对此现象的解释是 。(2)据报道,当日多处居民楼落地窗户玻璃被吹落。假设当大风来袭时屋外的气压可急剧下降到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近似地认为屋内的气压是标准大气压,约为。某落地窗玻璃面积为,则这窗户玻璃所受的内外压力差是多大?(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窗外空气相对于室内的流速大、压强小,所以窗帘会向外飘(2)屋顶所受到的内外压强差为Δp=p内-p外=1×105Pa-9×104Pa=1×104Pa根据p=可得,内外压力差为ΔF=ΔpS=1×104Pa×20m2=2×105N【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1)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解答;(2)根据 Δp=p内-p外 计算屋顶所受到的内外压强差,再根据 ΔF=ΔpS 计算内外的压力差。【解答】(1)起风时部分窗户开着窗,发现屋内的窗帘都向外飘,对此现象的解释是:窗外空气相对于室内的流速大、压强小,所以窗帘会向外飘。30.(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是某人参加冰桶挑战游戏时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2)图中②代表的是反射弧中的 (填反射弧的结构名称)。人遇寒冷时,常常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这种反射方式所属类型为 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3)长时间给参加冰桶挑战的人浇冰水,其体温下降可能导致“失温”,“失温”的原因是 。“失温”现象说明了 。(4)挑战过后需要进食补能。下图是在坐标图上绘制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其中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答案】(1)下丘脑(2)传出神经;非条件(3)散热速度大于产热速度,导致体温下降;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D【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1)根据对体温调节的认识解答;(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3)当散热速度和产热速度相同时,体温恒定;产热多,则体温升高;散热多,则体温降低。(4) 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解答】(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图中②代表的是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人遇寒冷时,常常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这种反射方式所属类型为非条件反射。(3)长时间给参加冰桶挑战的人浇冰水,其体温下降可能导致“失温”,“失温”的原因是:散热速度大于产热速度,导致体温下降。“失温”现象说明了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在进食的过程中,血糖浓度增大,则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然后浓度降低,则 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D。31.(2024八上·柯桥月考)古代有一种计时器称为“漏刻”(如图甲),其计时原理是通过漏壶或箭壶中水量的均匀变化来度量时间。图乙为某同学设计的计时工具箭壶模型,该模型由薄壁圆柱形玻璃容器、长方体木块(不吸水)和标有刻度的箭尺构成(箭尺重力忽略不计),箭尺底部与木块相连。向容器内均匀注水时,可使箭尺和木块随水面匀速竖直上升,从而计时。已知木块重1.5N,高为5cm。初始状态下,容器内有部分水,刚好使木块在浮力作用下与容器底部脱离接触,此时水深为3cm;工作状态下,当木块上升至上表面刚好与容器上沿相平时,一个计时周期结束。求:(g取10N/Kg)(1)初始状态下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的密度;(3)当壶中水面升高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1)初始状态下,木块漂浮,所以F浮=G木=1.5N(2)初始状态下,V排=V木,……①由木块漂浮可知,F浮=G木,可得:ρ水gV排=ρ木gV木,……②由①②可得木块的密度:ρ木=ρ水=×1.0×103kg/m3=0.6×103kg/m3(3)不变【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初始状态下,木块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重力;(2)初始状态下,由题知,V排=V木,由木块漂浮可知,F浮=G木可得ρ水gV排=ρ木gV木,据此求出木块的密度;(3)当木块浸没时,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据此分析解答。【解答】(3) 当壶中水面升高时,木块始终浸没在水中,则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始终等于木块的体积,那么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32.(2024八上·柯桥月考)科学探究实践课上,同学们拿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暗箱电路盒。在盒的表面只看到两只灯泡和一只开关(导线的连接情况隐藏在箱内)。操作发现:闭合开关,两灯泡都亮;断开开关,两灯泡又都熄灭。(1)箱内除了导线,一定还有的电路元件是 。(2)请你用所学知识,在图乙所示的虚线框内画出两灯可能的电路图。(3)若不借助其他实验器材想要判断出暗盒上两只灯泡的连接方式。请你写出操作步骤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 。(4)经过实验后发现两灯是串联的。接下来为了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应在此电路中 个电流表(填“串联”或“并联”)。【答案】(1)电源(2)或(3)闭合开关,将其中一个灯泡拧下。若另一个灯泡熄灭说明两灯串联,若另一个灯泡继续发光则说明两灯并联。(4)串联【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解析】【分析】 (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一是有电源;二是闭合回路。(2)根据串并联的特点设计电路;(3)根据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否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判断两灯泡的连接方式;(4)根据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解答。【解答】 (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一是有电源;二是闭合回路。所以箱内除了导线,一定还有的电路元件是电源;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提供电压;(2)在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并联电路中,敢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闭合开关,两灯泡都亮;断开开关,两灯泡又都熄灭。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设计电路如图:(3)由题知,闭合开关,两灯泡都亮;断开开关,两灯泡又都熄灭;则两灯泡可能串联,也可能是并联(并联时开关在干路上);根据并联不相互影响,可将一灯泡拧下,再闭合开关,发现另一灯泡仍亮,说明两灯互不影响,则两灯是并联的,且开关在干路上;另一个灯不发光,说明是串联。(4)经过实验后发现两灯是串联的。接下来为了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应在此电路中串联个电流表。1 /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12月八年级科学独立作业(1.1-4.2)1.(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和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的水循环最活跃B.地球的水资源储量丰富,取之不竭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2.(2024八上·柯桥月考)通常都说“睡眠充足的孩子长的高”,这是经过验证的科学事实。若青少年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发育迟缓,身材矮小。请分析,睡眠能促进生长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 )A.生长激素 B.生长素 C.性激素 D.胰岛素3.(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所示,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甲烧杯中放入某物质X后,发现乙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X是下列物质中的(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D.冰块4.(2024八上·柯桥月考)家用电动窗帘的电路主要由电源指示灯L和电动机M组成。先闭合开关,电源指示灯L亮;再闭合开关,电动机M工作拉动窗帘。当断开时,电动机M不能工作。如图所示电路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A. B.C. D.5.(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1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是大气对流层的空气在不同地点冷暖状况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a层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B.图1中b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C.图2中A处空气流动的方向是向下的D.图2中气压较高的是甲地,多晴朗天气6.(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列关于人的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C.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7.(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所示,将塑料绳撕成丝状,用毛巾分别摩擦塑料细丝和PVC塑料管,然后将塑料细丝放在PVC塑料管上方,塑料细丝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这就是神奇的静电“章鱼”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塑料细丝悬在空中是因为受到了空气的浮力B.塑料细丝悬在空中是利用了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毛巾摩擦塑料细丝和PVC塑料管过程中创造了新的电荷D.毛巾摩擦塑料细丝和PVC塑料管过程中是电荷发生了转移8.(2024八上·柯桥月考)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界厌恶真空”的观点,即自然界不存在真空,如果有真空的话,就有水、气来填补。17世纪托里拆利提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存在压强的观点。下列现象可分别佐证亚里士多德和托里拆利观点的是( )①用吸管“吸”饮料;②两船并行相“吸”碰撞;③两光滑铅块压紧后“吸”住;④抽水机只能将水“吸”到约10米高。A.①和①④ B.①和②④ C.④和①③ D.④和②③9.(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图为2024年10月1日国庆节杭州的天气预报。以下对该份天气预报理解不正确的是( )A.当日最低气温是 B.东北风是指西南吹向东北的风C.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高 D.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前后10.(2024八上·柯桥月考)一张猴子边泡温泉边玩手机的照片获得了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大赛特别奖:一向精灵古怪的猴子在惬意地泡着温泉时抢了摄影师朋友的手机,表情认真严肃的研究起来。下列动物行为与猴子的这一行为类型不同的是( )A.猫听到主人叫唤就过来 B.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C.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 D.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11.(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是电解水实验创新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注射器针筒可准确地读取气体的体积B.观察到注射器针筒内气体的质量比为C.与电源正极端相连的注射器针筒内液面下降速率更快D.与负极相连的注射器针筒内,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2.(2024八上·柯桥月考)盛有适量水的柱形容器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先把土豆放置于碗中,并将碗放入柱形容器的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再把土豆从碗中取出轻放入水中,静止时土豆沉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碗受到的浮力变小了 B.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C.土豆的密度比水大 D.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大了13.(2024八上·柯桥月考)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14.(2024八上·柯桥月考)保持某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氯化钠溶液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为34B.原氯化钠溶液为饱和溶液C.b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a点大D.氯化钠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36g15.(2024八上·柯桥月考)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以下的几个实验中:①“反应快慢的测试”实验中,多次测量被试者在相同条件下捏住尺子位置的刻度;②“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多次测量。上述实验中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16.(2024八上·柯桥月考)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冰水混合物,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 。(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 。17.(2024八上·柯桥月考)潜水艇在国家的国防中占有重要位置,潜水艇的艇壳是用高强度的特种钢板制造,某潜水艇最大下潜深度可达350m,潜水艇的总质量为,艇内两侧有水舱,其截面如图所示,通过向水舱中充水或从水舱中向外排水来改变潜水艇的自重,从而使其下沉或上浮(g取10N/kg,取)。(1)潜水艇是通过 实现下沉的。(2)水舱未充海水时,漂浮在海面的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是 。(3)潜水艇在水面下匀速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海水的浮力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8.(2024八上·柯桥月考)观察下列各图,并回答有关问题。(1)图甲中C地常年多雨的气候特征是受 因素的影响。(2)图乙所示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它往往带来 天气。(3)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丙所示风向时,通常发生在 (填“白天”或“夜晚”)。19.(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1)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2)20℃时,在装有5g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此时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升至60℃(不考虑水分蒸发),则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20.(2024八上·柯桥月考)生活中,“吸”字表述的现象,其原因各不相同。如图甲,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 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如图乙所示是一个学生自制的气压计,当把它从山脚下拿到山顶上时,观察到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 (填“逐渐升高”“逐渐降低”或“保持不变”,下同),这说明随着高度的增加,瓶外的大气压 .21.(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甲所示为捕蝇草,在叶的顶端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捕虫夹上有感觉毛,其基部有感觉细胞。如图乙所示,当有昆虫闯入时,会推动感觉毛并压迫基部的感觉细胞,感觉细胞便会发出一股微弱的电流,捕虫夹上内侧的细胞得到电流,其液泡会快速失水收缩,使得捕虫夹向内弯,闭合夹住闯入的昆虫。(1)文中描述“感觉细胞便会发出一股微弱的电流”,此时“感觉细胞”类似于电路基本结构中的元件____。A.用电器 B.开关 C.导线 D.电源(2)捕蝇草捕捉昆虫的反应属于植物的 (填“向性”或“感性”)运动。(3)下列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与捕蝇草捕捉昆虫为同一种表现形式的是____。A.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B.郁金香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C.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间活动D.牵牛花的卷须一旦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上去22.(2024八上·柯桥月考)为实现接在同一电路中的两灯既可串联又可并联,小明和小芳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甲图中,闭合开关时,两灯 (填“串联”或“并联”)。乙图中,为单刀双掷开关,当开关打到a且断开时,两灯 (填“串联”或“并联”)。对比甲、乙两图的结构可知, (填“小明”或“小芳”)的电路设计不会造成短路。23.(2024八上·柯桥月考)图甲和图乙都为净化水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图甲烧杯中的水的作用是 。(3)指出图乙中的错误: 。(4)小科利用改进后的乙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的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是 。24.(2024八上·柯桥月考)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小科用干燥的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依次两两靠近,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呈现相互排斥现象,丙图呈现相互吸引现象。(1)实验中,将其中一根棒悬挂起来的目的是 。(2)由实验现象可知,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所带电荷与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电荷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3)得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后,小科又把带电的小球悬挂起来后,发现有图中的甲、乙、丙三种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A.甲图中两球带同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带同种电荷C.丙图中两球带等量的不同种电荷D.上述三种判断都不正确(4)自然界中是否还有第三种电荷呢?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小科把其他各种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必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得出上述结论过程中应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填“模型法”“实验推理法”或“转换法”)。25.(2024八上·柯桥月考)被封闭的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体积有关吗?为此小科准备了20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绳等来进行探究,步骤如下:(1)由图甲可以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为了检验是否漏气,不增加器材,方法是 。(3)如图乙所示,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并水平放置,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活塞开始滑动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外界大气压的数值为 Pa。(4)取下橡皮帽,拉动活塞,让活塞的底端位于注射器4mL刻度处,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确保不漏气,此时注射器内被封闭的气体体积为4mL。再按照图乙的方式操作,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变为8mL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继续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记下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与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所测数据记录在如表中。注射器内气体体积V/mL 8 10 12 16 20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0 12 13.3 15 16从上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6.(2024八上·柯桥月考)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的实验中:(1)请根据图甲中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使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2)用电流表分别测量A、B、C三点的电流,更换灯泡多次测量,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其中第4次实验中B点的电流如图丙所示,则 ;分析数据可知: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 。次数 /A /A /A1 0.18 0.24 0.422 0.22 0.22 0.443 0.20 0.26 0.464 0.14 (3)在第2次实验中测得A、B两点的电流相等,原因可能是 。27.(2024八上·柯桥月考)在学习了植物的感应性后,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若干已经长出2厘米胚芽鞘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3组。②取3个相同的培养皿,将种子在培养皿中间按“一”字排列,且种子间间距相等。③将培养皿放置于不透光的纸盒中,将其中两个纸盒开小口。④用不同的单色光照射(如图),2天后测量胚芽鞘和竖直方向之间的倾角。⑤多次重复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橙光 48 40 45 44.3绿光 25 20 23 22.7无光 0 0 0 0(1)本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设置无光组的目的是 。(3)小明选择长出胚芽鞘的小麦种子,而不是用成年的小麦植株,其原因是 。(4)小明得出结论“不同单色光对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影响不同,橙光比绿光影响更大”,他的依据是 。28.(2024八上·柯桥月考)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固体配制成溶液,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该温度下硝酸钾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欲配制100g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取上述溶液 g。29.(2024八上·柯桥月考)不久前,江西南昌遭遇强对流天气,对当地建筑物造成巨大破坏。(1)起风时部分窗户开着窗,发现屋内的窗帘都向外飘,对此现象的解释是 。(2)据报道,当日多处居民楼落地窗户玻璃被吹落。假设当大风来袭时屋外的气压可急剧下降到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近似地认为屋内的气压是标准大气压,约为。某落地窗玻璃面积为,则这窗户玻璃所受的内外压力差是多大?(写出计算过程)30.(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是某人参加冰桶挑战游戏时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2)图中②代表的是反射弧中的 (填反射弧的结构名称)。人遇寒冷时,常常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这种反射方式所属类型为 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3)长时间给参加冰桶挑战的人浇冰水,其体温下降可能导致“失温”,“失温”的原因是 。“失温”现象说明了 。(4)挑战过后需要进食补能。下图是在坐标图上绘制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其中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31.(2024八上·柯桥月考)古代有一种计时器称为“漏刻”(如图甲),其计时原理是通过漏壶或箭壶中水量的均匀变化来度量时间。图乙为某同学设计的计时工具箭壶模型,该模型由薄壁圆柱形玻璃容器、长方体木块(不吸水)和标有刻度的箭尺构成(箭尺重力忽略不计),箭尺底部与木块相连。向容器内均匀注水时,可使箭尺和木块随水面匀速竖直上升,从而计时。已知木块重1.5N,高为5cm。初始状态下,容器内有部分水,刚好使木块在浮力作用下与容器底部脱离接触,此时水深为3cm;工作状态下,当木块上升至上表面刚好与容器上沿相平时,一个计时周期结束。求:(g取10N/Kg)(1)初始状态下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的密度;(3)当壶中水面升高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2.(2024八上·柯桥月考)科学探究实践课上,同学们拿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暗箱电路盒。在盒的表面只看到两只灯泡和一只开关(导线的连接情况隐藏在箱内)。操作发现:闭合开关,两灯泡都亮;断开开关,两灯泡又都熄灭。(1)箱内除了导线,一定还有的电路元件是 。(2)请你用所学知识,在图乙所示的虚线框内画出两灯可能的电路图。(3)若不借助其他实验器材想要判断出暗盒上两只灯泡的连接方式。请你写出操作步骤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 。(4)经过实验后发现两灯是串联的。接下来为了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应在此电路中 个电流表(填“串联”或“并联”)。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解析】【分析】根据对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水循环的认识判断。【解答】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的水的蒸发和降雨非常少,因此水循环不活跃,故A错误;B.地球的水资源储量丰富,但是淡水储量很少,故B错误;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故C正确;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地下水,故D错误。故选C。2.【答案】A【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解答】 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少年儿童晚上早睡有助于生长发育。其原因之一是人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垂体能分泌较多生长激素,该A正确,B、C、D错误。故选A。3.【答案】A【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分析】 根据物质溶于水时的热效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导致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乙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A正确;B.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装置内气压变小,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形成一段液柱,故B错误;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乙烧杯中的导管口不会有气泡冒出,故C错误;D.冰块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装置内气压变小,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形成一段液柱,故D错误。故选A。4.【答案】B【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电动机和灯泡的连接方式、两个开关的位置,然后选出正确的电路图。【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开关S2只控制电动机M,指示灯和电动机可以各自独立工作,这说明该电路为并联电路;开关S1断开时指示灯L和电动机M都不能正常工作,这说明S1在干路中,根据选项可知,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5.【答案】D【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多晴朗天气;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多阴雨天气。【解答】 A.图1中a层是对流层,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即A层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故A错误;B.图1中对流层A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故B错误;C.图2中近地面乙处受热,空气膨胀上升,所以A处空气流动的方向是向上的,故C错误;D.图2中甲地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多晴朗天气,故D正确。故选D。6.【答案】C【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解析】【分析】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解答】 A.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故A正确不合题意;B.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故B正确不合题意;C.人体的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故C错误符合题意;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7.【答案】D【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分析】A.对塑料细丝进行受力分析即可;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CD.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判断。【解答】A.塑料细丝悬在空中是因为受到了向上的排斥力,故A错误;B.塑料细丝悬在空中是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错误;CD.毛巾摩擦塑料细丝和PVC塑料管过程中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故C错误,D正确。故选D。8.【答案】A【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首先明白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自然界是厌恶真空的”与托里拆利提出的大气受到重力作用存在压强的观点,然后判断选项中的内容和什么知识点相关,最后做出选择。【解答】 ①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减小,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嘴里,也可以说明吸管内是真空,下方的饮料来填补吸管内的真空部分,故①可验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托里拆利的观点;②当船并行时,中间的水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船外侧大的压强将船向中间挤压,造成相吸相撞,利用的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故②不符合题意;③两光滑铅块压紧后“吸”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③不符合题意;④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为10m,抽水机只能将水“吸”到约10米高,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④可验证托里拆利的观点。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9.【答案】B【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短时间内气温、气压、温度等气象要素及其所引起的风、云、雨等大气现象的综合状况,具有短期性和多变性。【解答】 结合题干可以知道,一天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无法知道当日平均气温,故A正确不合题意;东北风是指东北吹向西南的风,故B错误符合题意;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高,故C正确不合题意;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0.【答案】C【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解析】【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 “猴子在惬意的泡着温泉时候抢了摄影师朋友的手机,表情认真严肃的研究起来”是猴子由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猫听到主人叫唤就过来、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是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属于先天性行为,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故选C。11.【答案】A【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注射器针筒上存在刻度值,则采用注射器针筒可准确地读取气体的体积,故A正确;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8,故B错误;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与电源正极端相连的注射器针筒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液面下降速率更慢,故C错误;D.与负极相连的注射器针筒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错误。故选A。12.【答案】D【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根据漂浮条件分析碗受到浮力的变化;B.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排开水的体积变化,进而确定容器中的水面的高度变化;C.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判断;D.根据F=G总分析桌面受到压力的变化,再根据分析桌面受到压强的变化。【解答】A.开始时,碗受到的浮力等于碗和土豆的总重力;后来,碗受到的浮力等于碗的重力。比较可知,碗受到的浮力变小了,故A正确不合题意;B.土豆在水里下沉,则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因此碗和土豆排开水的总体积减小,那么容器内的水面降低了,故B正确不合题意;C.土豆在水里下沉,则土豆的密度大于水,故C正确不合题意;D.无论土豆在碗内,还是在碗外,容器对桌面的总压力都等于容器、水、碗和土豆的总重力,即压力不变。根据可知,桌面受到的压强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3.【答案】C【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解析】【分析】 观图可知:甲是上行传导纤维、乙是传入神经、丙是神经中枢、丁是传出神经,解答即可。【解答】 据题意分析可知:当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时,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处的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综合、分析后产生新的兴奋,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效应器,产生缩手反应,另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如果上行传导纤维出现故障,无法将疼痛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损伤的结构是丙上行传导纤维。故选C。14.【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根据图像、饱和溶液的特点以及溶解度的概念分析。【解答】 B.由图像可知,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质量的增加而减小,且蒸发25g水和50g水的过程中,溶液质量是均匀减少的,斜率是一致的,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为饱和溶液,故B正确不合题意;A.当溶液质量为0g时,蒸发水的质量为50g,即原68g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50g,溶质的质量为68g-50g=18g,故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即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X为蒸发25g水时溶液的质量,由于原氯化钠是饱和溶液,则蒸发25g水,析出氯化钠的质量为9g,此时剩余溶液的质量为68g-25g-9g=34g,故X的值为34,故A正确不合题意;C饱和溶液蒸发水分,析出晶体,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同一温度下,同中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根据图像可知,a、b点均为相同温度下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D.当溶液质量为0g时,蒸发水的质量为50g,即原68g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50g,溶质的质量为68g-50g=18g,故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即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5.【答案】B【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 次测量的目的: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解答】 ①“反应快慢测试”实验中,多次测量同一人在相同条件下捏住尺的位置与零刻度的距离,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②“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16.【答案】(1)①⑧⑨;②④⑥;⑦(2)均一、稳定【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 2种或2种以上成分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由一种成分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且均一、稳定;若不溶性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属于悬浊液,不溶性液体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属于乳浊液。【解答】①食盐水为氯化钠的水溶液,为混合物;②钡餐是用硫酸钡和水配制而成的悬浊液,属于混合物;③牛奶为乳浊液,属于混合物;④血液为悬浊液,属于混合物;⑤肥皂水为乳浊液,属于混合物;⑥泥水为悬浊液,属于混合物;⑦冰水的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⑨碘酒为碘的酒精溶液,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属于纯净物的 ⑦;属于溶液的是①⑧⑨;属于悬浊液的是②④⑥;(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浊液属于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因此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17.【答案】(1)改变自重(2)900m3(3)不变【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当F浮<G时,潜水艇下沉;(2)潜水艇水舱未充海水时,潜水艇漂浮在水中,根据漂浮条件求出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来判断浮力的变化。【解答】 (1)潜水艇是通过向水舱中充水,使潜水艇自重增大实现下沉。(2)潜水艇漂浮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F浮=G=mg=9×105kg×10N/kg=9×106 N,由F浮=ρ海水gV排可得,排开海水的体积。(3)潜水艇在水面下匀速下潜的过程中,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V排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潜水艇受到海水的浮力不变。18.【答案】(1)地形(2)大风、降温、降雨(3)夜晚【知识点】天气的概念【解析】【分析】(1)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洋流等。形成降水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水汽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2)根据冷风过境时的天气变化解答;(3) 风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来分析图示风向的形成过程。【解答】(1) 图示C地位于山地迎风坡,受地形的抬升,湿润气流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所以该地常年多雨的气候特征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2)图乙所示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它往往带来大风、降温、降雨天气。(3) 晚上,气温下降,水面温度下降得慢,温度高一些,热空气上升,风从陆地吹向海面,形成陆风,由图可知,此时地面附近的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故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19.【答案】(1)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2)饱和;1∶2【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数据可知;(2)①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出1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然后与5g比较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②同理,计算出6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据此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解答】 (1)根据溶解度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所以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所以1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所以温度为20℃时,在装有5g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只能溶解3.16g硝酸钾,所以此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②6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所以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10g水中最多溶解11g,而加入的5g全部溶解,所以试管内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g:10g=1:2。20.【答案】大气压;逐渐升高;逐渐降低【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解析】【分析】 (1)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例子很多,钢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吸盘,抽水机等;(2)大气压强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低,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水柱压强的变化,并判断水柱的高度变化。【解答】 (1)用吸管从瓶子中吸饮料时,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当吸气时,吸管中的气压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嘴里;(2)由题意可知,该气压计在使用时,水柱在瓶口之上,此时瓶内封闭气体压强p等于大气压p0与玻璃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即p=p0+ρgh。当把它从山脚下拿到山顶上时,由于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瓶内气体压强p不变,而大气压p0变小,所以h应变大,即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逐渐升高。21.【答案】(1)D(2)感性(3)B【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基本电路与电路图【解析】【分析】(1)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输送电能;(2)(3) 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肥性、向化性和向触性和向水性等。向性运动大多是生长性运动,是不可逆的运动过程;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许多花朵和复叶都有昼夜周期性开闭的现象等。【解答】(1)根据“ 感觉细胞便会发出一股微弱的电流 ”可知,感觉细胞提供电能,应该为电源,故选D。(2)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3)A.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体现了植物的向肥性,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郁金香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是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与捕蝇草捕捉昆虫为同一种表现形式,故B符合题意。C.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间活动,体现了动物的节律行为,故C不符合题意。D.牵牛花的卷须一旦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上去,是一种定向的运动,不是植物的感性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答案】并联;串联;小芳【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解析】【分析】 (1)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流依次经过各用电器从正极回到电源负极;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分别经过各用电器从电源正极回到负极;(2)短路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电源短路是指用导线直接将电源两端相连;而用电电器短路是指用一根导线将某个用电器的两端连接起来,使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零。【解答】 (1)甲图中,S2断开,闭合开关S1、S3时,电流分别经过两个灯泡回到电源的负极,电流有两条路径,两灯并联;(2)乙图中,当开关S1打到a且S2断开时,电流依次经两灯泡回到电源的负极,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两灯串联;由甲电路图可知,当三开关均闭合时,会造成电源短路,烧坏电源,而乙电路小芳的电路设计不存在这个问题。23.【答案】(1)铁架台(2)加快水蒸气的液化(3)没有用玻璃棒引流(4)不正确。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而可溶性杂质还在液体中。【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2)烧杯中的水能够吸收水蒸气的热量,从而加快液化;(3)根据过滤操作的规范解答;(4)注意分析过滤后的水中是否存在可溶性的杂质即可。【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仪器a为铁架台;(2)图甲烧杯中的水的作用是加快水蒸气的液化;(3)指出图乙中的错误:没有用玻璃棒引流;(4)这种说法不正确,理由是: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而可溶性杂质还在液体中。24.【答案】(1)使它能在水平面上自由转动(2)不同(3)A(4)实验推理法【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分析】(1)电荷间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两个物体(不涉及磁体)相互排斥,有两种可能:①都带正电;②都带负电。(3)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4) 实验推理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解答】 (1)将其中一根棒悬挂起来是为了让它能够自由转动,使后续实验中减少外界阻力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甲、乙两图呈现相互排斥现象,丙图呈现相互吸引现象,得出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所带电荷与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电荷是不同的,若相同不可能出现相互吸引现象。(3)甲图中两个小球表现为排斥力,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两个小球都带同种电荷,故A正确;乙中小球相互吸引,可能只有一个带电,或者带异种电荷,故B错误;丙中小球之间没有力的作用,应该不带电,故C错误;综上所述,A是正确的,故D错误。故选A。(4)自然界中是否还有第三种电荷呢?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小科把其他各种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必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得出上述结论过程中应用到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推理法。25.【答案】(1)2(2)用手拉动注射器的活塞,然后松手,观察活塞能否复位(3)1×105(4)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随气体体积的增大而减小【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 (1)长度测量时,需认清刻度尺的分度值,结果要精确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已知活塞的体积V,根据可得活塞的横截面积;(2)用手拉动注射器的活塞,如果比较容易拉动,则证明气密性不好,如果不容易被拉动,则证明气密性良好;(3)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外界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根据可得此时外界大气压的数值;(4)根据F内=F大气-F拉分析注射器内气体压力的变化,再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解答】 (1)如图甲所示,注射器刻度部分左端对准零刻线,右端对准10cm刻线,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刻度部分的长度l=10.00cm;活塞的体积V=20mL=20cm3,则活塞的横截面积为:;(2)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为了检验是否漏气,不增加器材,方法是:用手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拉动一定距离后松手观察活塞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3)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则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为20N,那么此时的大气压强为:;(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增大时,根据F内=F大气-F拉可知,注射器内气体产生的压力减小,那么得到结论: 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随气体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26.【答案】(1)(2)0.28;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3)所用灯泡规格相同【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解析】【分析】(1)电流表与被测的用电器串联,根据电路图确定串并联关系,并对电路进行补充即可;(2)根据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3)从灯泡规格相同分析。【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两个灯泡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那么它需要接在干路上,如下图所示:(2)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则IB=0.28A;分析数据可知:0.14A+0.28A=0.42A,那么得到: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3)在第2次实验中测得A、B两点的电流相等,原因可能是选用的灯泡规格相同。27.【答案】(1)不同单色光对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的影响(2)形成对照(3)小麦幼苗长势旺盛,实验现象更明显(4)橙光照射下的胚芽鞘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倾角比绿光照射下的大【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其中的变量,进而确定要探究的问题;(2)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3)跟机小麦的长势是否旺盛解答;(4)倾角越大,则色光对胚芽鞘的影响越大。【解答】(1)本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单色光对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的影响;(2)该实验中单色光照射的是实验组,所以实验中设置无光组的目的是与单色光照射的实验组形成对照。(3)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生长素。且是感光部位。胚芽鞘的尖端下部是生长素作用部位,向光弯曲生长与生长素有关,生长素多实验现象明显。(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橙光下胚芽鞘的弯曲角度更大,故橙光比绿光影响更大。28.【答案】(1)100g(2)50%(3)10【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当溶液饱和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推测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2)根据一定温度下,形成饱和溶液时,该温度下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加入50g硝酸钾时溶液质量为100g,此后溶液质量不再变化,那么此时溶液达到饱和,即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100g,即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0g;(2)该温度下硝酸钾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想要配制100g5%的硝酸钾溶液,设需要取上述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5%=x×50%,解得:x=10g。29.【答案】(1)窗外空气相对于室内的流速大、压强小,所以窗帘会向外飘(2)屋顶所受到的内外压强差为Δp=p内-p外=1×105Pa-9×104Pa=1×104Pa根据p=可得,内外压力差为ΔF=ΔpS=1×104Pa×20m2=2×105N【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1)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解答;(2)根据 Δp=p内-p外 计算屋顶所受到的内外压强差,再根据 ΔF=ΔpS 计算内外的压力差。【解答】(1)起风时部分窗户开着窗,发现屋内的窗帘都向外飘,对此现象的解释是:窗外空气相对于室内的流速大、压强小,所以窗帘会向外飘。30.【答案】(1)下丘脑(2)传出神经;非条件(3)散热速度大于产热速度,导致体温下降;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D【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1)根据对体温调节的认识解答;(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3)当散热速度和产热速度相同时,体温恒定;产热多,则体温升高;散热多,则体温降低。(4) 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解答】(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图中②代表的是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人遇寒冷时,常常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这种反射方式所属类型为非条件反射。(3)长时间给参加冰桶挑战的人浇冰水,其体温下降可能导致“失温”,“失温”的原因是:散热速度大于产热速度,导致体温下降。“失温”现象说明了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在进食的过程中,血糖浓度增大,则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然后浓度降低,则 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D。31.【答案】(1)初始状态下,木块漂浮,所以F浮=G木=1.5N(2)初始状态下,V排=V木,……①由木块漂浮可知,F浮=G木,可得:ρ水gV排=ρ木gV木,……②由①②可得木块的密度:ρ木=ρ水=×1.0×103kg/m3=0.6×103kg/m3(3)不变【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初始状态下,木块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重力;(2)初始状态下,由题知,V排=V木,由木块漂浮可知,F浮=G木可得ρ水gV排=ρ木gV木,据此求出木块的密度;(3)当木块浸没时,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据此分析解答。【解答】(3) 当壶中水面升高时,木块始终浸没在水中,则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始终等于木块的体积,那么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32.【答案】(1)电源(2)或(3)闭合开关,将其中一个灯泡拧下。若另一个灯泡熄灭说明两灯串联,若另一个灯泡继续发光则说明两灯并联。(4)串联【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解析】【分析】 (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一是有电源;二是闭合回路。(2)根据串并联的特点设计电路;(3)根据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否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判断两灯泡的连接方式;(4)根据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解答。【解答】 (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一是有电源;二是闭合回路。所以箱内除了导线,一定还有的电路元件是电源;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提供电压;(2)在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并联电路中,敢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闭合开关,两灯泡都亮;断开开关,两灯泡又都熄灭。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设计电路如图:(3)由题知,闭合开关,两灯泡都亮;断开开关,两灯泡又都熄灭;则两灯泡可能串联,也可能是并联(并联时开关在干路上);根据并联不相互影响,可将一灯泡拧下,再闭合开关,发现另一灯泡仍亮,说明两灯互不影响,则两灯是并联的,且开关在干路上;另一个灯不发光,说明是串联。(4)经过实验后发现两灯是串联的。接下来为了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应在此电路中串联个电流表。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12月八年级科学独立作业(1.1-4.2)(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12月八年级科学独立作业(1.1-4.2)(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