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5.3 多样的文化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民居是地理环境的映射,一个地方的房屋样式往往反映了当地的地貌和气候特征。甘多村是非洲西部一个偏僻小村庄,下图示意甘多村民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甘多村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2.甘多传统民居窗户很小,主要是为了隔绝室外( )A.噪音 B.洪水 C.冷空气 D.热空气3.甘多传统民居房顶坡度较大,有利于( )A.采光 B.防风 C.排水 D.防盗世界文化丰富多彩,全世界现存6000多种语言,如图为部分语言使用情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汉语 B.英语 C.阿拉伯语 D.西班牙语5.读图可知( )A.使用英语的国家或地区数量仅次于汉语 B.使用汉语的国家只有中国C.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D.西班牙语使用人数比日语少聚落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世界各地的聚落千姿百态,既体现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也反映出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影响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资源 D.交通7.根据下面两幅图片提供的信息,判断景观图片所反映的聚落类型,甲聚落比乙聚落( )A.绿地面积少 B.建筑物密度小C.居民受教育程度高 D.生活水平高8.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纽特人特别耐寒 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C.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意 D.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地坑院,又称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多见于黄土高原地区。读下图(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完成下面问题。9.有关地坑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坑院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蕴藏着丰富的文化B.“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是该聚落的生动写照C.地坑院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D.地坑院是云贵高原地区的人们,充分利用天然地形而建造的10.对于传统聚落的保护,正确的做法是( )A.拆旧建新 B.整旧如新 C.修旧如旧 D.建新如旧撒马尔罕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这样描绘撒马尔罕:“异方宝货,多聚此国。”下图示意撒马尔罕古城远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古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撒马尔罕( )A.为乡村聚落 B.以渔业为主 C.为城市聚落 D.以工业闻名12.古城中民居建筑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平顶房屋—降水较少 B.木制结构—全年严寒C.底层架空—炎热潮湿 D.门窗宽大—光照不足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撒马尔罕古城整体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目的是( )A.加快当地旅游业发展 B.使人类璀璨文化得以留存C.限制古城的游客数量 D.提高当地古建筑经济价值下图是世界局部地区人口密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③地居民多信奉(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15.②地的主要人种及使用语言分别是( )A.黄种人、汉语 B.白种人、英语C.白种人、法语 D.白种人、葡萄牙语16.观察下图,不同聚落类型景观差别很大,其根本原因是( ) A.房屋高矮、密度不同 B.道路类型、宽窄不同C.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D.设施数量、规模不同被誉为“梦幻之都”的通布图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尼日尔河北岸,由于风沙侵蚀以及越来越多的游客参观,面临着被损毁的危险。如图为通布图古城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如图反映出当地( )A.地势平坦 B.河网密布 C.气候干旱 D.土壤肥沃18.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从传承和保护角度考虑应该( )①及时修缮古建筑 ②修建现代化酒店③限制游客人数 ④在古建筑旁建高楼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9.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佛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B.北美洲大部分地区主要使用英语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非洲北部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20.位于西亚的伊朗古城亚兹德拥有5000多年历史,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人建造房屋时,发明了“风塔”来通风降温,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亚兹德历史城区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地人修建“风塔”,主要是因为( )A.土壤直立性强,便于修建 B.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风沙侵袭C.夏季气温较高,风塔有利于通风降温 D.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便于取水二、解答题21.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24年11月13日至16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最重要活动,会议以“赋能、包容、增长”为主题,习近平主席参加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材料二:当地时间11月26日凌晨,秘鲁南部发生4.3级地震。材料三:图1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分布图;图2为秘鲁附近板块构造图。(1)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分布较广,在除非洲和 ,其余各大洲均有分布,绝大多数成员集中在 洋沿岸。(2)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3)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中国位于 洲东部,主要以 种为主。美国绝大部分位于北美洲,这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 海峡。(4)结合图2,说明秘鲁发生地震的原因。22.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影响村落形成与发展、分布与形态的因素”。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探究课题]影响村落形成与发展、分布与形态的因素[探究资料]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别很大,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各地理要素又相互影响和制约。[探究思考]A.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图①沙漠中,聚落分布在有 的地方;图②山区中,聚落主要分布在 地带;城镇多分布在铁路沿线。此外,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密集。 B.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读图a,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降水多,为方便排水,屋顶坡度设计的较 (大或小);北方地区的房屋设计一般墙体较 (厚或薄),窗子较小,原因是 。(3)图b所示是北冰洋沿岸的民居,当地纬度高,气候寒冷,人们就地取材,用 (石头、冰块、竹木或黏土)建造房屋,防寒保暖。[探究结论](4)由探究思考A可知,村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写出三点)(5)由探究思考B可知,村落的形态受当地 、建筑材料等条件影响。23.看下图回答问题。(1)①地的人种主要是 使用的语言是 。(2)②③之中,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填代码)人口增长快的是 (填代码),②处的宗教信仰是 。(3)⑧地的人种是 ,信仰 ,⑨地属黑色人种,此地是 的发源地。(4)从图中等温线分布可以看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逐渐降低。(5)在图中找到青藏高原的位置,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地区要 ,说明同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 ,一般情况下地面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度。24.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某档游学探访节目以组团游的方式横跨亚欧大陆,途经沙特阿拉伯、克罗地亚、冰岛三个国家,深入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日常生活中,感受当地的人间烟火气,以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融。材料二:图1为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2为冰岛位置示意图。第一站:沙特阿拉伯。(1)旅游团在出发前,了解到当地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居民多信仰 ,沙特阿拉伯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是 。(2)旅游团参观了前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古都遗址,其部分建筑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分析这两个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二站:克罗地亚。旅游团来到了杜布罗夫尼克古城,这座位于克罗地亚南部的城市是该国最大的旅游中心和海港城市。(3)杜布罗夫尼克古城的气候类型是 。第三站:冰岛。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被誉为“冰与火之国”,境内火山分布广,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加剧,海平面上升,这对冰岛产生重大威胁。(4)读图2可知,冰岛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5)试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冰岛的威胁: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一点)。(6)冰岛是著名的“冰与火之国”,冰岛多冰原多火山的原因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试卷第1页,共3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C A C A B D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B B B C C B B C1.B 2.D 3.C【解析】1.读气候资料图可得,甘多村各月气温均高于20℃,气温年较差小,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属于热带草原气候,B正确,ACD错误,故选B。2.读图可知,甘多传统民居常常没有窗户或者窗户很小,因为甘多位于热带地区,气候炎热,窗户小主要为了隔绝室外热空气,D正确,ABC错误,故选D。3.读气候资料图可得,甘多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降水丰富。读图可知,甘多传统民居房顶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水。C正确,ABD错误,故选C。4.A 5.C【解析】4.由图可以看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约有13亿人使用汉语,主要在中国的汉族使用,故选A。5.由图可知,使用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居世界第一位,故A错误。使用汉语的国家主要是中国,还有其余国家或地区也会使用,故B错误。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故C正确。西班牙语使用的人数远远远高于日语,故D错误。故选C。6.A 7.B 8.D【解析】6.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聚落分布比较密集,故A正确;;气候也会影响聚落分布,但与题意分布在平原地区的设问不符,故B错误;河流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其他资源不一定丰富,故C错误;河流中下游地区交通便利,也是因为地形平坦所影响,故D错误。故选A。7.甲聚落为乡村聚落,乙聚落为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绿地面积多,城市聚落绿地面积少,故A错误;乡村聚落建筑物密度小,城市聚落建筑物密度大,故 B正确;乡村聚落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城市聚落居民受教育程度高,故C错误;乡村聚落生活水平低,城市聚落生活水平高,故D错误。故选B。8.聚落的位置和形态以及建筑特色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就地取材用冰块建造了冰屋居住,保温功能很好,由此可见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9.D 10.C【解析】9.由材料可知,地坑院多见于在黄土高原地区,而非云贵高原地区,其结合了黄土地区土质的特点,利用地形挖掘而建造。云贵高原地形与黄土高原迥异,不适合建造地坑院。D错误,符合题意;地坑院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是该聚落的生动写照;地坑院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10.对于传统聚落的保护,修旧如旧是指在保护和修缮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其原有的风貌、结构和材料,以保证传统文化和建筑形式的传承和延续。拆旧建新、整旧如新、建新如旧等做法可能导致传统聚落的特色丧失或改变,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C 12.A 13.B【解析】11.读图可知,古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撒马尔罕城人口和建筑物密集,为城市聚落;“异方宝货,多聚此国”,说明以商贸交易闻名,C正确,AD错误;当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河湖稀少,不适合发展渔业,B错误。故选C。12.撒马尔罕古城位于亚欧大陆内部,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以平顶房屋为主,屋顶坡度小,A正确;当地气候干旱,以荒漠为主,缺乏木材,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寒冷是寒带地区,B错误;底层架空的房屋,是在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C错误;当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光照充足,D错误。故选A。13.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撒马尔罕占城整体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目的是使人类璀璨文化得以留存,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B正确;将撒马尔罕占城整体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对其加以保护,有可能限制当地旅游业发展,A错误;如有需要,限制古城的游客数量是手段,不是目的,C错误;目的是为了保护当地的古建筑文化价值,不是为了提高经济价值,D错误。故选B。14.B 15.B【解析】14.由图可知,图中③地位于非洲的北部,多信奉伊斯兰教,其宗教建筑为清真寺。故B正确。故选:B。15.由图可知,②地北美洲东部的主要人种是白种人,使用语言主要是英语,故B正确;黄种人主要分布在④亚洲东部及东南亚,汉语主要是中国人使用,故A错误;法语主要是法国人使用,其次是部分非洲和欧洲的国家和地区使用,故C错误;葡萄牙语主要是葡萄牙人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使用,故D错误。故选B。16.C【详解】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聚落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人事农业生产,聚落规模小,房屋低矮、稀疏;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聚落规模大,交通四通八达,房屋高大密集;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很大不同,C正确;房屋、道路和设施都不是根本原因,ABD错误。故选C。17.C 18.B【解析】17.从图中民居可以看出,这里的民居墙厚、窗小,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日温差大的特点,厚墙、窗小是为了隔热,防止风沙,地势、河网、土壤均与该民居特征关系小。故选C。18.据材料可知,通布图古城由于风沙侵蚀以及越来越多的游客参观,面临着被损毁的危险。为了保护古城应及时修缮古建筑,要限制游客人数,①③符合题意。若在古城内修建酒店会破坏古城原貌,在古建筑旁建高楼加剧古城的破坏程度,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19.B【详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A错误;英语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和北美洲,B正确;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C错误;非洲北部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D错误。故选B。20.C【详解】由材料“位于西亚的伊朗古城亚兹德拥有5000多年历史,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人建造房屋时,发明了“风塔”来通风降温”可知,伊朗亚兹德位于西亚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土壤直立性差,A错误;修建风塔的目的是为了通风和降温。风塔的设计可以有效利用自然风和蒸发制冷来降低室内温度。因此,当地人修建“风塔”主要是由于夏季气温较高,风塔有利于通风降温。不是为了预防风沙侵袭。C正确,B错误;这里气候干旱,地下水补给少,地下水资源缺乏,D错误。故选C。21.(1) 南极洲 太平洋(2)汉语(3) 亚洲 黄色人 白令(4)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边界,地壳活跃。【分析】本题以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语言以及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详解】(1)读图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除非洲和南极洲没有外,其余各大洲均有分布,绝大部分成员(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秘鲁等)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2)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3)读图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主要以黄色人种为主,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为白令海峡。(4)读图秘鲁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22.(1) 河流(水源、绿洲) 盆地和山谷(2) 大 厚 北方冬季寒冷,这样有利于保暖(3)冰块(4)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气候适宜、资源丰富。(5)气候【详解】(1)读图可知,图①沙漠地区因为干旱,聚落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或者河流沿岸;图②山区地形崎岖,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势比较平坦的盆地和山间谷地。(2)传统民居的特点受到当地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南方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北方地区冬季比较寒冷,为了保暖,一般墙体较厚、窗子较小。(3)由图b可知,北冰洋沿岸地区气候寒冷,当地居民用冰块建造冰屋,防寒又保暖。(4)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聚落的形成与分布往往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探究A分析可知,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更容易形成聚落。(5)通过探究B分析可知,聚落的形态受到当地气候、建筑材料的影响。23.(1) 黄种人 汉语(2) ② ③ 基督教(3) 白种人 伊斯兰教 佛教(4)低纬度到高纬度(5) 低 低 0.6摄氏【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①地是亚洲东部,主要分布着黄色人种,使用的语言是汉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2)读图可知,②地位于欧洲,③地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两地中,人口稠密的是②,这里气温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③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长较快,这里经济落后,都是发展中国家。②位于欧洲主要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3)读图可知,⑧是阿拉伯半岛,这里以白色人种为主,主要信仰伊斯兰教,⑨是印度半岛,这里佛教的发源地。(4)读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知,从总体上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5)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降低,说明同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一般情况下,近地面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所以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低。24.(1) 伊斯兰教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多雨(2)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热量(言之有理即可)、减少吹进室内的热风和沙尘(言之有理即可)(3) 地中海气候(4)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5) 淹没沿海地区 植树造林,绿色低碳出行,少用一次性筷子等等(6)纬度高,气温低且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详解】(1) 由所学知识可知,沙特阿拉伯的官方语言是了解到当地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西亚和北非是世界上阿拉伯人分布的主要地区,被称为“阿拉伯人的世界”。读图1可知,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阿拉伯半岛,读气温降水统计图可知,该地全年高温少雨,为热带沙漠气候。(2) 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昼夜温差大,多大风沙尘天气。墙厚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热量,窗小可以减少吹进室内的热风和沙尘。(3)由图1可知,杜布罗夫尼克古城位于欧洲南部,结合气温降水统计图可知,当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4) 读图2可知,冰岛位于欧洲西部海域,结合图1的气温降水统计图可知,冰岛主要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5)全球气候变暖,海水受热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面,沿海低地和岛屿面临淹没的风险。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候增多,植物光合作物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因此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色低碳出行,少用一次性筷子等,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6)读图2可知,冰岛纬度高,气温低,高海拔处受西风影响多降雪,形成冰原;又由于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多火山。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