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标要求】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重点难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和地位【活动过程】活动一:必备知识(对照课本,理出本课必备知识,圈画课本知识点,并写出疑难点,用时10分钟)1.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功能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4.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和地位6.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7.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活动二:构建体系(结合课本,以课为起点,尝试完成本课体系知识,用时5分钟)活动三:主干归纳一、文化的功能角度 阐释引领风尚 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教育人民 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社会 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发展 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对个人的影响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对民族的影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经济、政治的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原因(1)传统文化角度: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2)一般文化角度: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2.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表现(1)增进民族团结,提高民族自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着眼实践发展,解决时代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3)处理国际关系,构建和谐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地位 (1)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中华 民族 精神 的形 成与 发展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3)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活动四:典题训练(独立思考3分钟,按照“一审设问---二审材料---三组答案”的做题步骤完成,调动所学知识,写出主干句,组内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用时6分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从“春运”“春晚”到微信“抢红包”等各种新民俗活动,都为春节不断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目前,近20个国家已将农历新年确立为法定节假日,约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会以不同形式欢庆农历新年。该遗产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意义。活动五:当堂练习(完成小题用时6分钟,组内交流展示2分钟,并由组长选派一人写出本组的答案)一、判断题1.弘扬中国精神可以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力量。( )2.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4.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着眼点。( )5.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6.“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吸收外来”就是要全面吸收外来文化,全面开放。( )7.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 )8.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9.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0.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二、选择题11.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②这中华文明的兼收并蓄,来自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③中华文化的丰富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和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某校“新时代赶考”实践团的师生举行了纪念长征出发90周年活动。寻觅红色足迹 前往多个长征途经地,亲身感悟红军长征路上的苦难与辉煌。 追溯红色记忆 到附近的老村落走访老革命、老党员,交流革命精神和心得体会。 贡献智慧力量 通过与当地座谈等形式,为实地走访过的革命老区提供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此次活动( )①可以引领师生感悟来路初心、见证时代变迁②旨在继承传统文化,踔厉奋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③将革命精神融入实践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④创新传播方式,让革命精神“活”在当代中国人血脉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引发广大干部群众强烈共鸣。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的举行( )①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教化育人的功能,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创新了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是进一步提升人们爱国情感的内在要求③能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为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④旨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人们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锦绣承千载,线里看乾坤”——辽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辽绣运用特有的横向运针、绞线、扁担针法等,结合巧妙晕色的方法,将西方绘画的立体特点与针线相结合。作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辽绣并不因其繁杂的工艺而远离日常,反而更多地展现古色古香与当今热潮的跨时空融合,带动了传统文化的“消费热”。这表明( )①辽绣作为文化本身,丰富了人们的生活②辽绣文化源远流长,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③文化交融丰富了辽绣的绣织技法④消费热潮的兴起展现了文化自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弋阳腔是上饶市弋阳县地方传统戏剧,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4年9月26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上饶市弋阳腔保护传承条例》,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江西首部非遗戏曲保护传承的地方性法规。这表明( )①文化的发展会受到一定政治的影响②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③文化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④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制度载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办,其吉祥物“琮琮”的设计灵感源自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并结合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鼓舞人们激发生命活力,创造美好生活。这启示我们( )①传统文化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②文化创作不能摒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③文化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就能充满活力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7.青铜人像打麻将、地方志著作《华阳国志》变为“冰箱贴”……一件件小巧可爱的文创产品背后,是持续蓬勃生发的大产业。截至2024年10月,三星堆博物馆培育了26个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单品,文创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上述现象( )①见证了借鉴外来有益文化成果取得新进展②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③反映了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不断提高④是我国自身文化发展规律起作用的结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某地依托“平西情报联络站”打造了“特色红色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沉浸式实景+VR虚拟空间”的方式,使游客置身于影视级布景空间中,将搜证、逻辑推理等相关角色扮演与红色主题教育融合起来,加深了游客对老一辈情报人员坚韧不拔革命精神的体悟。该地的做法( )①有力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②厚植了家国情怀,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③借助媒体融合的传播优势改变了文化发展的路径④有助于使参观者建立与红色历史文化的情感连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殷墟上承四方汇集文明之趋势,下启连续不断、多元一体文明之格局,是中华文明进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2024年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同时,该馆展陈注重多元融合、凸显故事趣味、增强沉浸体验。举办该展览( )①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增强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②借助文物体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彰显文化自信的根脉③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④利用现代科技推动文化发展,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10月4日,2024年巴黎奥运会拳击冠军新疆行——“弘扬奥运精神·传递榜样力量”奥运冠军进校园活动在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进行。活动邀请巴黎奥运会冠军吴愉、常园、李倩等运动员与学生互动,分享成长经历,传授体育技能,助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激励学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拼搏精神。“弘扬奥运精神·传递榜样力量”活动( )①有利于确保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永恒不变②有利于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③有利于发挥其引领作用,促进青年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④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三、简答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50年代,面对西方的封锁制裁和战略威胁,党中央毅然做出了发展我国尖端国防科技事业的伟大决策。之后几十年,无数建设者和科学家舍小家顾大家,隐姓埋名,前赴后继,克服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十分困难的保障条件,成就了中国导弹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强到辉煌。此次洲际导弹试射,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决心和能力,这无疑给投资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我国导弹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我国导弹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力量。请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加以说明。参考答案活动四:典题训练①春节申遗成功,有利于赓续中华文脉,融通各种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②春节申遗成功,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③春节申遗成功,有利于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分析】背景素材:春节申遗 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运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自信的知识,说明“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意义。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从“春运”“春晚”到微信“抢红包”等各种新民俗活动,都为春节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可联系有利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效信息②: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可联系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华文化的特点。有效信息③:该遗产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可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文化自信。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活动五:当堂练习一、判断题1.错误【详解】弘扬中国精神可以为民族振兴提供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因此本题观点错误。2.错误【详解】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不是唯一途径。故该观点错误。3.正确【详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故本题观点正确。4.错误【详解】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因此本题观点错误。5.错误【详解】文化具有两面性,优秀文化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腐朽文化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故题目观点错误。6.错误【详解】“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故该说法错误。7.错误【详解】创作者的灵感在文化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社会实践,故该判断是错误的。8.错误【详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故本题观点错误。9.错误【详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故本观点错误。10.错误【详解】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因此本题观点错误。二、选择题11.B【详解】①: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这表明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①入选。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自豪和自信,兼收并蓄强调的是吸收借鉴外来有益文化,②不选。③:中华文化的丰富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而不是其经验的总和,③不选。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体现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④入选。故本题选B。12.B【详解】①③:某校“新时代赶考”实践团的师生,通过寻觅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活动,引领师生感悟来路初心、见证时代变迁;同时将革命精神融入实践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贡献智慧力量,踔厉奋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①③符合题意。②:此次活动旨在继承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无关,且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选项说法错误,②排除。 ④:材料强调实践团的师生通过亲身感悟、走访交流、座谈等形式,纪念长征、传承革命精神,并没有主要强调创新传播方式,④排除。故本题选B。13.D【详解】①: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的举行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教化育人的功能,提升的是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而非科学文化修养,①错误。②: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并不是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它是一种对英雄模范人物的表彰形式,②排除。③④: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引发广大干部群众强烈共鸣。由此可见,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的举行能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为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旨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人们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4.D【详解】①:任何文化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辽绣是文化的载体,辽绣不等于辽绣文化,并且材料未体现辽绣丰富了人们的生活,①不选。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辽绣文化源远流长,但不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②不选。③:“辽绣运用特有的横向运针、绞线、扁担针法等,结合巧妙晕色的方法,将西方绘画的立体特点与针线相结合”体现了文化交融丰富了辽绣的绣织技法,③正确。④:辽绣更多地展现古色古香与当今热潮的跨时空融合,带动了传统文化的“消费热”,这展现了文化自信,展现了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④正确。故本题选D。15.B【详解】①: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保护非遗,体现了文化的发展会受到一定政治的影响,①正确。②:题干没有涉及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②排除。③:题干反映江西通过法制保护非遗,没有反映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④: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江西通过法制保护非遗的传承,体现了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制度载体,④正确。故本题选B。16.B【详解】①: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①说法错误。②:亚运会吉祥物的设计灵感源自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②符合题意。③:吉祥物的设计结合了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鼓舞人们激发生命活力,创造美好生活,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符合题意。④: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且应该是吸收外来优秀文化,④排除。故本题选B。17.C【详解】①:材料中三星堆文化是我国文化,材料中的现象与借鉴外来文化无关,①排除。②:截至2024年10月,三星堆博物馆培育了26个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单品,文创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这说明我国文化产业蓬勃生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②正确。③: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没有体现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不断提高,③排除。④:一件件小巧可爱的文创产品背后,是持续蓬勃生发的大产业。这说明我国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是自身文化发展规律起作用的结果,④正确。故本题选C。18.D【详解】①:材料展现的是革命文化而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不符合题意。②:将搜证、逻辑推理等相关角色扮演与红色主题教育融合起来,加深了游客对老辈情报人员坚韧不拔革命精神的体悟,这有利于厚植家国情怀,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②符合题意。③:通过“沉浸式实景+VR虚拟空间”的方式创新了文化传播的形式,并没有改变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③排除。④:通过“沉浸式实景+VR虚拟空间”的方式,使游客置身于影视级布景空间中,将相关角色扮演与红色主题教育融合起来,这有助于使参观者建立与红色历史文化的情感连接,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9.C【详解】①:材料中未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且先进文化对经济才有促进作用,①说法错误。②:殷墟上承四方汇集文明之趋势,下启连续不断、多元一体文明之格局,是中华文明进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出文物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彰显了文化自信的根脉,②符合题意。③:举办该展览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③符合题意。④:要利用现代科技推动文化发展,但不能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0.C【详解】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不是永恒不变的,①说法错误。②③:“弘扬奥运精神·传递榜样力量”活动邀请巴黎奥运会冠军等运动员与学生互动,分享成长经历,传授体育技能,激励学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拼搏精神,这有利于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青年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早已形成,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1.①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是无数建设者和科学家们舍小家顾大家奋斗出来的,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梦想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和团结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我国在导弹事业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自主创新技术,提高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