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5年级上册-2024-2025学年语文第7单元 题型专练05(课外阅读一)(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5年级上册-2024-2025学年语文第7单元 题型专练05(课外阅读一)(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部编版 5年级上册
第7单元 题型专练05 课外阅读(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海滨仲夏夜
峻青
①夕阳西下,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橘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熊熊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②天色渐暗,当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瞩目的光芒,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③夜色加浓,天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真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④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摩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唰唰声。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那些在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⑤月亮上来了。它像一个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啊!沙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的海滩。
⑥夜深了。海面渐渐恢复平静,皎洁的月亮在水里轻轻地摇晃。有的人躺在那软绵绵的沙滩上睡着了。在这自由的夜空下,热闹的海滨也开始静静地入睡了。
(有改动)
(1)读短文第①~③段,把内容补充完整,并填空。
我发现这是按_________顺序描写的。
(2)第④~⑤段中,作者描写月下海滩时主要抓住了人们休憩、活动的情景,这属于 态描写,写出了 。第⑥段是 态描写,让人感到 。
(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夜色加浓,天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这句话中的“明灯”指的是城市里的灯。( )
②“海水轻轻地抚摩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唰唰声。”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水的温柔、沙滩的细软,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
③“它像一个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这句话运用了静态描写,写出了月亮从海上升起时的样子。( )
2.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泊在月光上的村庄
周锋荣
①月光如水一样涨起,村庄像一只大船,在清澈中晃动。
②月光引领着我走向一片田野。只见稻田荡漾起涟漪,把月光荡漾得如碎银子。一( )已经抽穗的稻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等待着菜农收割时的笑声。稻香飘来,在农人的鼻子里醉了一回。青蛙禁不住忍了一天的寂寞,纵情演奏着此起彼伏的乐章。
③高高低低的庄稼,在月夜更具灵性,飞快地生长。一( )韭菜绿得发亮,舒展着美丽的叶子,在风里婀娜着身姿起舞。茄子、辣椒等蔬菜,沉浸在月光中,蓬蓬勃勃的,被风吹得浪漫,随心所欲地开着各色花朵,守望着各自的位置。一片苦瓜藤,密密麻麻地爬上了院墙,一条条苦瓜被一阵阵夜风拨动,好像许多顽皮的孩子,在月光下快乐地荡秋千。
④浩浩的白光,笼罩着一( )茂盛的瓜园,一( )敞开的瓜棚。绿色的瓜秧欢快地铺满了地,黄色的花朵嬉笑着开满了地,圆滚滚的大西瓜展览着圆滚滚的喜悦与甜蜜。瓜棚下,看瓜人躺在天地之间,用宽厚的鼾声,淹没了蛐蛐、蝈蝈的鸣奏。
⑤月亮越升越高,柔和中撒下一层遐想。小时候的月明之夜,我和小伙伴拿着竹竿和网袋,成群结队地出发,先是在空地上表演自编的舞蹈,然后到小河畔追赶草丛里的青蛙,在水渠边捉拿槐树上的夏蝉。忙活了几小时,最大的收获是第二天的饭桌上,出现一碗青椒炒蛙肉的好菜。偶尔也看到过几条水蛇,惊得四处乱跑,使我们常常忘记了生活的辛酸。
⑥月光轻摇着村庄,把村庄送进梦乡。村庄的月夜里,一切都是从容的。泊在月光上的村庄,教会了我无论物欲如何横流,脚下也要干净如月光。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叠词。
(2)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语表现出了什么。
(3)第⑤段中,作者回忆了小时候的哪三件事?
(4)在文中找出与第⑥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用“﹏﹏﹏”画出来。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3.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戈壁日出
于进
①不止一次读到名家笔下的泰山日出、海上日出,然而却不曾见到有人推崇大西北的戈壁日出,但是那种景象别有一番滋味。
②选了一个晴朗的日子,起个大早,一个人单枪匹马,直奔金昌市区东北角。
③在马路上抬头望,见东方天际隐隐现出一片晨光,心下一惊,不由地加快脚步,一刻钟后,便来到了广阔的荒漠戈壁。
④也许是此前视觉误差,或是心中焦急所致,此刻朝东眺望,其实天色尚早。只见遥远的地平线上,底层一抹青灰色,青灰色上方,隐隐透出一线淡淡的晨光。一会儿,底层的青色慢慢减退,上方的晨光渐渐增强,转眼之间,晨光开始向中间聚集,扇形晨光主宰了东方天际。无疑,这便是最早的晨曦了。忽然,晨曦中间裂开一条缝儿;不,两条,三条;不,连成一片,犹如尚未冷却的火山口,又仿佛行将出铁的炉口,似乎即刻就要从火红的熔炉喷吐出一轮滚烫。你正盯着“炉口”出神,冷不防,下方地平线上蓦地浮起一点儿橘红,惊得人不由张大了嘴巴。你一声惊呼尚未落地,仿佛有只巨手自下而上推举,一点儿橘红如硕大的灯笼,一寸寸向上浮动。五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二,不到两分钟,眼见红彤彤的灯笼脱离了地平线——原来下面并没有托举的巨手,一轮红日纯粹是凭借自己的力量,挣脱夜的怀抱,冉冉升空。奇怪的是,一离开地面,满目金光四射,原先的橘红早不见了踪影,金灿灿的太阳直耀得人不能逼视。
⑤这便是名不见经传的戈壁日出。它没有苍山奇峰的陪衬,也没有碧海清波的烘托,而是自浩瀚大漠戈壁脚踏实地、一步步跃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它仿佛大西北千千万万百姓的日子,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然而又每时每刻孕育着创造与辉煌,四季不凋,万古长新!
(1)作者观戈壁日出的时间是 ,地点是 ,作者认为戈壁日出比 更有滋味。
(2)根据文章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将日出时几种颜色变化按顺序补充完整。
( )——火红——( )——( )
(3)文中的“戈壁日出”经历了哪些变化?写一写。
( )→扇形晨光→( )→硕大的灯笼→( )
(4)下列对文章结尾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尾照应开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戈壁日出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B.作者认为,戈壁日出虽然没有苍山奇峰的陪衬,没有碧海清波的烘托,却有着像大西北人民一样的品质,即在平常中孕育着创造与辉煌。
C.没有人推崇戈壁日出,是因为没有名家写过关于它的作品。
D.结尾升华了主旨,点出了作者喜爱戈壁日出的原因。
4.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冬韵
①清晨,月亮还没有完全落下去,东方就早已泛红。随着红晕的一点点放大,太阳终于羞涩地露出它的笑脸。此时,它就像一个腼腆的女孩儿,从地平线慢慢地向上爬着,红晕也随着太阳的升起而渐渐逝去。也许是由于冬夜太寒冷,各式各样的树都穿上了绒衣,那绒衣雪白细腻,晶莹剔透,在温和的红光下闪闪发光,就如钻石一般。
②冬日的白昼虽然寒冷,但有阳光的每一天,总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特别是湛蓝的天空下,温柔的暖阳如母亲的脸颊,亲吻广袤无垠的大地。当这一切都呈现在你的眼前时,你也会挥毫泼墨,舒展情怀,尽享这童话般的温馨与浪漫。
③夕阳的风采也毫不逊色,虽然童话般的世界短暂得让人惬叹,但夕阳西下却能弥补人们心灵上的缺憾。金黄色的圆盘已缓慢移到天边,地平线上被涂上淡淡的粉红色。滞留在天边的薄云也被染成了玫瑰红。太阳开始慢慢往下沉,沉到一半时,下半圆红彤彤的,上半圆金灿灿的。太阳慢慢地向下滑去,最后就剩下一点点的红光,就像是燃在天边的火苗,一闪一闪渐渐地灭掉。最后在太阳落下的地方泛起紫红色的光,直到四周逐渐变黑。
④当黄昏的结束曲响起的时候,夜晚随即拉开了帷幕。没有了白天车辆与人流的喧嚣,只有满天的星星和温柔皎洁的明月。月光下是一片茫茫的白色,有时这白色会被附近的灯火映衬得红彤彤的,继而整个世界都被红色装点着,早已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雪了。每当踏在雪地上,你就会被“咯吱、咯吱”的声音拉入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那“咯吱”声在此时无异于天籁之音,让寂静的冬夜平添了一丝温馨!
(1)文章围绕“冬韵”按顺序写了哪些富有特点的景致?请梳理概括,填写下图。
(2)联系上下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中“毫不逊色”的意思是 ,这个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
(3)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作者为什么以“冬韵”为题?请写出至少两条理由。
理由一:
理由二:
(5)班级创建了一个“小书虫阅读网站”,站长打算把《冬韵》收纳其中,放进哪个栏目里面最合适呢?( )
A.世界风光 B.探索奥秘 C.四时之美 D.童话小屋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美丽的晚霞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技艺高超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的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拄着拐杖,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里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肚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父飘去。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
5.下面哪个不是“我”在梦幻的世界里看到的?( )
A.龙、森林 B.仙鹤、哪吒 C.太乙真人 D.太阳
6.短文中“出神”一词表示什么?( )
A.“我”看呆了 B.“我”分心了
C.“我”陷入思考 D.“我”很有精神
7.对“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一句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仿佛”可以替换为“好像” B.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描写了作者看着云的想象 D.写出晚霞的神奇和美丽
8.如果你看到如此美丽的晚霞,你会产生怎样的想象呢?仿着第三自然段,写几句吧!
我出神的望着,
阅读欣赏,学习方法。
日出即景
6点左右,黑夜悄悄地藏到了茂密的树叶下,躲进了撒满露珠的草丛中。于是,大地从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
啊,变了,变了!6点10分,东方的天空中出现了淡蓝色的云彩,最远处是细细的如抛物线般的金黄色的云彩。
慢慢地,金黄色的云彩向四周扩散,把天空染得如同一幅美丽的油画。不一会儿,东边的天空变得十分耀眼,银白色的光洒满整个天空。这时,一对美丽的云雀从太阳即将升起的地方飞过,给美丽的天空增添了光彩。
转眼间,天空变成了橘红色的。就在这一瞬间,火红的太阳从云层中冉冉升起,犹如一根无形的线扯起的圆形红灯,不到两分钟太阳便跳了起来。太阳起初是红色的,可是转眼间就射出万道金光,金光迅速地洒向天空,洒向大地,洒向天地间的万物。不多时,太阳已升高了很多,阳光给堤下的防护林披上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水红色轻纱。之后,太阳变得像银子一般白,射出银白色的光,给厂房、烟囱、点点片片的田园村舍披上了盛装……
我所熟识的家乡,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更加可爱,更加壮丽了!我沐浴在这温暖的阳光中,浑身散发着无穷的力量。
9.本文开头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 离去、 来临的情景写得生动形象,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10.从“6点左右、 、慢慢地、 ”这些词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 顺序来写日出过程中天空景物的变化的。
11.天空中云彩的颜色有哪些变化?请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写下来。
12.画“——”的句子属于( ),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 )。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13.作者依次写出了“ → → ”三个阶段美景的变化,呈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日出美景图。
阅读。
荷塘月色(节选)
朱自清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wěng)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ò)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宁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蜜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mò)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不齐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
(有删改)
14.“蓊蓊郁郁”的近义词是( ),“参差不齐”的近义词是( )
A.郁郁葱葱 B.郁郁寡欢 C.东倒西歪 D.杂乱无章
15.读短文中画线的句子,感受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1)第①句采用了 (填序号),表现了荷叶很多。
(2)第②句采用了 (填序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塘里叶子和花的颤动比作 ,十分生动传神。
(3)第③句描写的是 ,句中把月光比作 ,“ ”字化静为动,表现了月光十分 的特点。
16.读例句,照样子进行扩写,把景物写具体。
例句:月光服在叶子和花上,
扩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荷塘四面都是杨柳。
扩写: 。
17.结合短文内容,下列关于动态措写和静态描写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静态指写是指描绘人物、景物静止状态下的情景,比如“层层的叶子”写出了莲叶之密。
B.动态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运动时状态的描绘,如文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浮”字写活了雾的缥缈、朦胧。
C.动态描写要赋予描写对象生气和活力,静态描写则重在描写对意的静谧之美,
D.“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是静态描写,为下文描写树的影子作辅垫。
品读
夏天最美——夜晚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是蒙蒙细雨的夜晚,(  )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18.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19.选段写了 、 、 三种场景中的夏夜美景。
20.“这情景着实迷人”中的“这情景”是指 的情景,呈现了一种朦胧的美。
21.对作者笔下的夏夜之美理解正确的是(  )
A.由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描写,静中有动,让景物充满了活力。
B.由动态描写转入静态描写,动中有静,把景物写活了。
C.运用静态描写,写出了月夜的美丽。
22.文中说“明亮的月夜固然美”,下列诗句中写夏天月夜的一项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3.夏夜的美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写一写。
即使是 的夜晚,也有 ,这情景着实迷人。
阅读。
清塘荷韵
有人从潮北来,带来了几块决湖蓬子,外先呈思色,极健。据说,如果理在染泥中,能够干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________ 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_______ 壳而出,不至于永远_______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___________ 入空荡荡的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我已经完全灰心,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现奇迹。我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片圆圆的绿叶,颜色虽极葱人喜爱,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kuī xī)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片叶片。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凄清的秋天又降(jiànɡ xiánɡ)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片叶片。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漂浮着五六片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在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真是惊人地快!几天后,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màn wǎn)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yù yū)泥里走动的,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这个局面。
24.第1自然段四条横线处应填入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敲 脱 藏 扔 B.砸 破 埋 投
C.锤 穿 躺 丢 D.击 钻 没 掷
25.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6.从文中找出一句拟人句,用“ ”画出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这句话中的“跃”字用得很好,请分析好处是什么?
28.“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课外阅读。
美丽的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正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们马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上儿跑,……”
29.第2自然段侧重于 (动态静态)描写,突出草原 的特点;第4自然段侧重于 (动态静态)描写,突出了草原 的特点。
30.读完了这篇短文,你从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
雷 雨
夏日的中午,连空气也发烫。笔直的大道,无遮无盖地暴晒在阳光下。路旁的几株柳树热得无精打采,低垂着枝条。柏油路软绵绵的,一脚踩出一个浅浅的脚印。一串汗珠摔下地,“吱”的一声,冒着一道白气,就没有影了。
空气闷得人发慌……
“热死了,热死了。”树上的知了拉开嗓子高叫着。
方才还是烈日炎炎,万里蓝天不见一丝云絮。一转眼,狂风尖厉地呼啸着,旋转着,把路边的几株柳树吹得东倒西歪。“沙沙沙”,一些小沙子平地飞起,撞到窗户的玻璃上,发出声响。不知谁的草帽,被风吹得像风筝似的,一翻一翻地飞向空中。天色骤然暗下来,半空中一大块一大块墨灰色的云,差一点擦着高楼顶,不一会儿就连成了一片,像块大墨布似的遮着天空,并且一点一点地压下来,压下来……
“嚓!”闪电似乎看不惯这闷人的天地,它发怒了,用闪亮的宝剑挑破了黑幕布。
“轰隆隆!”雷公公似乎也看不惯这闷人的天地,它发怒了,用震耳欲聋的吼声震倒了黑云山。
不一会儿,“嗒嗒嗒嗒”,豆大的雨点急速落下来了。它们敲打着柏油马路路面,敲打着玻璃窗,溅起白蒙蒙的水雾。接着,一丝清凉湿润的空气便浸入人的肺腑。
闪电不那么刺眼了,雷声不那么震耳了,雨幕不那么密集了……仅仅半个钟头,就雨过天晴了。这一阵雨,把整个天地洗刷一新。你再看路边那几株柳树,伸展着枝条,叶儿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多么精神啊。
3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地点变换顺序
32.关于本文第一至三自然段,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描写雷雨到来前的景象
B.动静结合,表现天气的炎热
C.景物描写,为下文作铺垫
D.动态描写,突出天气的炎热
33.对第四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描写雷雨前的狂风
B.描写雷雨前天空中的变化
C.描写雷雨前景物的变化
D.描写雷雨前吹刮的狂风和天空的变化
34.下面关于文章的写法说法正确的是(  )
A.详写雷雨前的景象
B.详写雷雨时的景象
C.详写雷雨后的景象
D.详写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
35.“路旁的几株柳树热得无精打采,低垂着枝条。”请仿照这句话的写法,写一个句子。
36.有同学认为,文章详略不当,题目为“雷雨”,那么详写雷雨到来时的景象就可以了,其他的都应略写,你同意吗?请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1.(1)①夕阳西下 ③明灯高挂
②夜色加浓
时间
(2) 动 海滨的热闹景象 静 海滨夏夜的宁静之美
(3) 比喻 写出了夜晚人们在海滩上休憩、活动时开心热闹的情景,欢笑声此起彼伏,从四面八方涌来
(4) × √ ×
2.(1)棵棵 畦畦 片片 个个
(2)“欢快”“嬉笑”两个词都形容人高兴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瓜秧和花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瓜秧和花朵充满生机的样子,流露出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3)①在空地上表演自编的舞蹈。②到小河畔追赶草丛里的青蛙。③在水渠边捉拿槐树上的夏蝉。
(4)月光如水一样涨起,村庄像一只大船,在清澈中晃动。
(5)现在是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但村庄依旧那么从容淡泊,它在“我”心中,给予“我”力量,让“我”走得正,心灵保持纯洁。
3.(1) 一个晴朗的日子的清早 金昌市区东北角的荒漠戈壁 泰山日出、海上日出
(2) 青灰色 橘红 金色
(3) 淡淡晨光 火红的熔炉 一轮红日
(4)C
4.(1)昼之暖阳 夜之雪月
羞 静
(2) 夕阳的光彩也很美,一点不落后于白天的美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清晨时太阳慢慢升起的柔和。
(4) “冬韵”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选取冬天从晨到夜景物的变化,写出了冬天特有的美。 “冬韵”是文眼,通过对“朝阳”“暖阳”“夕晖”“明月”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5)C
5.D 6.A 7.B
8.我仿佛看见天际的孤帆远影,我仿佛听见岸上的踏歌道别声 我仿佛听见那瀑布的声音
9. 拟人 黑夜 白天
10. 6点10分 转眼间 时间
11.淡蓝色 金黄色 橘红色
12. A B
13.日出前 日出时 日出后
14.A D
15.A B 闪电 荷塘的月色 流水 泻 灵动
16.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杨柳。轻软的柳枝垂入荷塘,像一位美丽的姑娘梳洗着长长的秀发。远看,它们又像一团烟雾,将这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17.D
18.即使 也
19.月夜 暗夜 雨夜
20.萤火虫在雨夜飞行
21.A 22.B
23. 阴云密布 三五个孩童在庭院中嬉戏
24.B
25.xī jiànɡ màn yū
26.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迅速生长的形态以及叶片长出来以后作者的喜悦之情。
27.动态描写,“跃”字化静为动,把水浮莲爆发式的生长力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28.表现了作者对莲子发芽、长出荷叶的渴盼心情。
29. 静态 美丽 动态 欢腾
30.我体会到作者对草原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1.A 32.D 33.D 34.A
35.树叶在空中跳舞。
36.不同意。作者除了写雷雨到来时的景象,还详写了雷雨到来前的景象,这样可以为雷雨的到来烘托气氛,造足声势,让读者对后面雷雨的到来充满期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