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浙共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能诊断科学试题(全册)1.(2024八上·浙江期末)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为节约用水,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浇灌果园B.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C.天然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后,就可供人们直接饮用D.保护水资源包括防止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答案】D【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体污染和防治【解析】【分析】根据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保护的知识判断。【解答】A.为节约用水,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故A错误;B.海洋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淡水占比很小,故B错误;C.天然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后,还需要进行消毒净化,这样才可供人们直接饮用,故C错误;D.保护水资源包括防止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故D正确。故选D。2.(2024八上·浙江期末)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的别称,早在唐代《外台秘要方》中就有记载。下列操作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是 ( )A.注射生长激素 B.注射生理盐水C.注射胰岛素 D.口服含糖多的物质【答案】C【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解答】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3.(2024八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的是 ( )A.图甲,向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会相互靠拢B.图乙,使用吸管,将杯中牛奶“吸”入嘴中C.图丙,刮大风时,伞面会被向上“吸”起D.图丁,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以确保安全【答案】B【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大气对浸在里面的物体会产生压强的作用,简称大气压。【解答】 A.图甲,向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中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两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中间的压强差,所以纸会相互“吸”起来,故A不符合题意;B.图乙,吸管吸饮料时,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管内气压减小,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故B符合题意;C.图丙,刮大风时,伞面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伞面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升力”,所以伞面会被向上“吸”起,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丁,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因为列车行驶时,靠近列车一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远离列车一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列车一侧的压强差,人如果离列车太近,有可能会被“吸”向列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不小心碰到了高温的物体而不自觉缩手,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Ⅲ”对应图乙中的⑤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C.若图乙的“②”受损,仍能感觉疼痛D.若图乙的“④”受损,不能完成缩手动作【答案】D【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解析】【分析】 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图甲中Ⅰ是感受器,Ⅱ是传入神经,Ⅲ是神经中枢,Ⅳ是传出神经,V效应器;图乙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解答】 A.图甲中的Ⅲ是神经中枢,图乙中③是神经中枢,故A错误;B.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故B错误;C.如果图乙中②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脊髓中央,也不能沿着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质感觉中枢,所以也不能感觉到疼痛,故C错误;D.④为传出神经,所④受损,那么神经信号不能到达效应器而完成缩手动作,故D正确。故选D。5.(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同学参观白酒烧制过程中,观察到图中仪器可以把酒酪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冷却即可得到白酒。此分离方法相当于 ( )A.结晶 B.过滤 C.蒸馏 D.沉淀【答案】C【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白酒烧制过程是把酒酪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冷却即可得到白酒,这是利用了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加以分离的方法,即蒸馏。故选C。6.(2024八上·浙江期末)如图为燕子在筑巢时的图片。下列动物行为的类型,与其相同的是( )A.麻雀给幼鸟喂食 B.婴儿学语C.小狗表演做算术 D.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答案】A【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解析】【分析】①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②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解答】 A.雌性红雀给幼鸟喂食,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故A符合题意;BCD. 婴儿学语 、小狗表演做算术 、 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是它们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2024八上·浙江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6 日,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二号05卫星,卫星高速穿过大气层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下列关于大气层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C.平流层最适合飞机飞行D.卫星先后依次经过了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暖层【答案】D【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解析】【分析】 大气层分为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解答】 大气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可以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故A正确不合题意;风、雷、雨、电等强对流活动都发生在对流层,故B正确不合题意;平流层的大气比较稳定,适合飞机飞行,故C正确不合题意;卫星离开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如图所示的实物图连接电路,发现当开关S闭合时,两灯都不亮。当用一根导线连接在L1 两端时,灯泡L1 不发光L2发光,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 )A.开关S短路 B.灯泡 L1断路 C.灯泡L2断路 D.灯泡L2短路【答案】B【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解析】【分析】 由图可知两灯的连接方式,根据接入导线后灯泡的亮暗判断电路故障。【解答】 闭合开关时两灯均不亮,说明电路中某处断路,或是两灯均短路;用导线先并联在L1两端时,发现L2亮,灯L1不亮,说明电路通路,两灯泡不可能短路,L2不可能断路,只能为灯L1发生了断路。故选B。9.(2024八上·浙江期末)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表示无色透明 B.B表示水C.D方法可为蒸发溶剂 D.C通过升高温度一定可以实现【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征判断;B.根据溶液组成的知识判断;CD.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判断。【解答】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故A错误;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②表示溶剂,但不一定是水,也可能是酒精等,故B错误;C.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式肯定会变成饱和溶液,故C正确;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它升高温度不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C。10.(2024八上·浙江期末)在“会飞的章鱼”表演中,将塑料袋剪成细丝制成“章鱼”,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将摩擦后的“章鱼”抛向空中,在其下方用摩擦后的塑料管靠近“章鱼”,“章鱼”便飞起来,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B.“章鱼”飞起的原理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摩擦后的“章鱼”与毛皮带上了同种电荷D.经摩擦后的塑料管带正电【答案】B【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分析】(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两个物体在摩擦过程中,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答】 AD.因毛皮比塑料易失去电子,所以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AD错误;B.毛皮与“章鱼”细丝摩擦时,毛皮比塑料易失去电子,所以塑“章鱼”细丝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而都带负电,细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C.毛巾与“章鱼”摩擦时,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所以摩擦后的“章鱼”与毛巾带上了异种电荷,故C错误。故选B。11.(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为了探究电路的特点,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当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5 A,电流表A1 的示数为0.3 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连接电路时须断开开关S B.开关S只控制灯泡L1C.灯L1 被断路时灯 L2也不工作 D.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3 A【答案】A【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表所测的物理量,然后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两个灯泡并联,开关S在干路上,电流表A也在干路上。电流表A1与L1串联,测通过L1的电流。A.连接电路时须断开开关S,避免时通时断烧毁灯泡,故A正确;B.开关S只控制两个灯泡,故B错误;C.二者并联,不相互影响,因此灯L1 被断路时灯 L2不受影响,故C错误;D.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I2=I总-I1=0.5A-0.3A=0.2A,故D错误。故选A。12.(2024八上·浙江期末)多次实验能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下列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时,把水换成其他液体多次测量B.“粗盐提纯过滤”时,多次洗涤滤纸和玻璃棒C.“用刻度尺进行反应快慢的测试”时,对同一个人同一条件下重复多次测量D.“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答案】A【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解答】A.“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时,把水换成其它液体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A符合题意;B.“粗盐提纯过滤”时,多次洗涤滤纸和玻璃棒,是为了减小误差,故B不符合题意;C.“用刻度尺进行反应快慢的测试”时,对同一个人同一条件下重复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D.“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用蔗糖泡糖水,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溶液②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溶液③中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的溶质质量D.溶液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溶液②【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当溶液中没有未溶的晶体时,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B.将②③比较分析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C.溶液中的晶体越多,则溶质越少;D.溶质质量分数=【解答】A.溶液②中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②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B.放置一段时间后,③中温度降低且出现晶体,那么说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C.溶液③中出现未溶的晶体,则③中溶质质量小于②中溶质质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D.②和③中溶剂质量相等,③中溶质质量小,则彡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②,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4.(2024八上·浙江期末)天气与气候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很大影响,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小东说:“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时节总是有下不完的雨”B.小南说:“我们海南不但热,而且雨水也很多”C.小西说:“我们新疆全年降水量少,阳光充足瓜果甜”D.小北说:“明天将要下雪,大家注意多加衣服”【答案】D【知识点】天气的概念【解析】【分析】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解答】A.小东说:“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时节总是有下不完的雨”,描述的是长期的特征,为气候,故A不合题意;B.小南说:“我们海南不但热,而且雨水也很多”,描述的是长期的特征,为气候,故B不合题意;C.小西说:“我们新疆全年降水量少,阳光充足瓜果甜”,描述的是长期的特征,为气候,故C不合题意;D.小北说:“明天将要下雪,大家注意多加衣服”,描述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为天气,故D符合题意。故选D。15.(2024八上·浙江期末)科学小组的同学开展了自制潜水艇项目,图甲为科学小组自制的潜水艇,由生活舱和水舱构成。其材质为硬质塑料瓶,两个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水舱与注射器通过塑料软管相连,移动注射器活塞可以实现潜水艇的浮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潜水艇稳定在 B 时所受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B.图乙中,为了实现潜水艇从A 到B 下潜的过程,要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C.图乙中,潜水艇稳定在 B 时所受浮力小于稳定在A 时所受浮力D.实验前,小金关闭进出水口将自制潜水艇浸没水中,如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时,则表示气密性良好【答案】A【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BC.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判断;D.根据气密性的判断方法分析。【解答】AC.图乙中,潜水艇稳定在 B 时处于悬浮状态,则所受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A正确,C错误;B.图乙中,为了实现潜水艇从A 到B 下潜的过程,需要增大重力,即向外抽动活塞,使外面的水进入针筒即可,故B错误;D.实验前,小金关闭进出水口将自制潜水艇浸没水中,如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时,则表示气密性不好,故D错误。故选A。16.(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同学研究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甲。(1)注射器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是 。(2)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如果要探究液体沸点会不会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该同学接下去的操作是 。(3)图乙是一款家用炖锅,锅盖周边有一圈橡胶圈,顶部有蒸汽阀,蒸汽阀可上下活动,上下活动时橡胶圈与锅体紧密贴合。利用该炖锅蒸制、炖汤易将食物煮熟,原因是 。【答案】(1)改变烧瓶内气压的大小(2)用注射器向烧瓶内注入气体,观察瓶内水是否继续沸腾(3)锅内气压增大,使液体沸点升高,更容易将食物煮熟.【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解析】【分析】 (1)用抽气机可以改变封闭容器内的气压;(2)气压会影响液体沸点,降低沸点能使停止沸腾的液体继续沸腾;(3)气压越大,沸点越高。【解答】 (1)用抽气机可以改变封闭容器内的气压,向外抽气,气压减小,向内打气,气压增大;(2)若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立即用注射器抽出烧瓶里的空气,则水会一直沸腾,无法探究气压对沸点的影响,因此不应该立即抽出烧瓶里的空气,应该移开酒精灯等温度降低再抽气;(3) 利用该炖锅蒸制、炖汤易将食物煮熟,原因是: 锅内气压增大,使液体沸点升高,更容易将食物煮熟。17.(2024八上·浙江期末)“天宫课堂”第三课刘洋展示了生命生态实验柜里的水稻(水稻根部植入含水的土壤中)。经过70多天的生长,水稻已从饱满的种子变成了水稻植株。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的样子看起来东倒西歪(茎没有直立生长),这主要是因为失去了 的刺激。(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种向性现象是由于茎的尖端产生的 分布不均引起的。【答案】(1)重力(2)生长素【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 (1)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所以在生态实验柜里的水稻,经过70多天的生长,水稻已从饱满的种子变成了水稻植株。不过,它们的样子看起来东倒西歪,这主要是因为失去了重力刺激,水稻的茎生长方向也变得杂乱无章了。植物的大部分根都会扎到土壤去,是因为土壤中有水分,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2) 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茎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尖端在单侧光的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多,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解答】(1)水稻的样子看起来东倒西歪(茎没有直立生长),这主要是因为失去了重力的刺激。(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种向性现象是由于茎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18.(2024八上·浙江期末) 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科学兴趣小组对水的组成展开了如图研究。(1)实验中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2)a管产生的气体是 ,要正确表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下列三幅图片的正确排序为 (用字母表示)。【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2)氢气;BAC【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纯水不导电,如果加入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就可以导电了;(2)①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②化学变化的本质为分子先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生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解答】(1)实验中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2)①根据图片可知,a管内气体体积大于b管内气体体积,则a管内为氢气;②水电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原子结合生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过程,则顺序为BAC。19.(2024八上·浙江期末)拔火罐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内外受到的压强是相等的。拔火罐时先用火将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迅速将罐子扣在患者的皮肤上,冷却后罐内的气压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罐子就会吸附在皮肤上。人体血液因体内压强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罐内压强而聚集在皮肤处,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留下圆形的血印。【答案】小于;大于【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 拨火罐“粘”在皮肤上,是利用了大气压。外界大气压远大于瓶内气压,大气压力将“拔火罐”紧紧压在皮肤表面【解答】 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内外受到的压强是相等的。拔火罐时先用火将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迅速将罐子扣在患者的皮肤上,冷却后罐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罐子就会吸附在皮肤上。人体血液因体内压强大于罐内压强而聚集在皮肤处,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留下圆形的血印。20.(2024八上·浙江期末)人体的体温调控机制能使人体的温度基本保持稳定,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1)春季流感盛行,小金因感冒发烧,体温持续维持在39℃不退,此时产热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2)寒潮来袭,室温急剧下降,处在低温中的小金的血管为图 (填字母)中的形状。【答案】(1)等于(2)C【知识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 (1)产热大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等于散热,则体温恒定;产热小于散热,则体温下降;(2)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管口径最小;炎热时,皮肤血管舒张,血管口径最大。【解答】(1)春季流感盛行,小金因感冒发烧,体温持续维持在39℃不退,此时产热等于散热。(2)寒潮来袭,室温急剧下降,处在低温中的小金的血管收缩,血管口径变小,故选C。21.(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利用的器材如图甲所示,实验板上固定了A、B、C、D四根金属丝,S表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A、C、D长度相同。实验时,将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中的 M、N两点之间,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将金属丝 (填字母)分别接入M、N两点间,可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2)将C、D两根金属丝分别接入M、N两点间,可探究 。(3)如图乙,高压输电线上有一装置,利用这一装置将四根导线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线的 ,减小了导线的总电阻,从而减少导线上的电能损耗。【答案】(1)BC(2)电阻大小是否与构成导体的材料有关(3)横截面积【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2)根据图片分析C、D金属丝的哪个因素不同即可;(3)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会影响电阻大小,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1)探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只改变长度,故选BC;(2)C、D金属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只有材料不同,那么可以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3)如图乙,高压输电线上有一装置,利用这一装置将四根导线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线的横截面积,减小了导线的总电阻,从而减少导线上的电能损耗。22.(2024八上·浙江期末)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择良种。(1)已知良种籽粒饱满,相比相同体积的次种质量要大,则图中代表良种籽粒的是 (填“A”或“B”)。(2)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会导致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有____(填字母,可多选)。A.用刚清洗过内壁还附着少量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B.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C.将氯化钠加入烧杯溶解时,有少量氯化钠固体残留在滤纸上【答案】(1)B(2)A;C【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1)良种籽粒饱满,比相同体积的次种质量要大,因此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据此分析;(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融资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解答】(1) 根据题意可知,良种籽粒饱满,比相同体积的次种质量要大,因此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则沉在水底的种子B为良种;(2)A.用刚清洗过内壁还附着少量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则溶剂偏大,故A符合题意;B.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则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小,故B不合题意;C.将氯化钠加入烧杯溶解时,有少量氯化钠固体残留在滤纸上,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故C符合题意。故选AC。23.(2024八上·浙江期末)如图为某多挡位加热器的电路图,电热丝R1电阻小于电热丝R2的电阻。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R1和R2的连接方式是 (填“串联”或“并联”),如只让R2工作,只需闭合的开关是 。(2)流经R1的电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流过R2的电流。【答案】(1)并联;S、S2(2)大于【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用电器首尾相连为串联,并排连接电路两点之间为并联。根据图片确定开关的控制作用即可;(2)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结合欧姆定律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开关都闭合后,R1和R2并排连接在电路两点之间,应该为并联。开关S2和R2串联在同一支路上,而S在干路上,那么:只让R2工作,只需闭合的开关是S、S2。(2)两个电阻并联,则它们的电压相等。电阻R1I2,即流经R1的电流大于流过R2的电流。24.(2024八上·浙江期末)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小金发现,相同条件下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阅读配料表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为了探究食盐颗粒大小是否会影响食盐溶解的快慢,小金设置了以下实验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对照实验b、c中,若 (填字母)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2)观察实验装置a和b,若发现a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 (填“能”或“不能”)说明颗粒越小,食盐溶解得越快。理由是 。【答案】(1)C(2)能;水温越高物质溶解得越快,虽然a水温比b要低,但是a反而溶解得比b快【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b、c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2)温度高低和颗粒大小都会影响溶解的快慢,结合a、b中的现象分析解答。【解答】(1)对照实验b、c中,若C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2)观察实验装置a和b,若发现a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说明颗粒越小,食盐溶解得越快。理由是:水温越高物质溶解得越快,虽然a水温比b要低,但是a反而溶解得比b快。25.(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用品测量某地的大气压强。方案如下:①把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针筒上的小孔;②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针筒,当注射器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③读出注射器针筒的容积V;④用刻度尺测出____的长度 L。据此方案回答问题:(1)实验中,大气对活塞的压力等于弹簧测力计对活塞的拉力,其依据是 。(2)将步骤④补充完整: 。(3)她所测的大气压强p= (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 表示)。(4)若采用图乙的方式来测量大气压强,将会造成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二力平衡(2)注射器的零刻度到最大刻度之间的长度(3)(4)偏大【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当活塞刚好被拉动时,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与测力计的拉力相互平衡,那么二者大小相等;(2)根据V=SL可知,注射器的活塞的横截面积等于注射器的容积与注射器针筒内零刻线到最大刻度之间的长度的比值;(3)根据公式计算即可;(4)根据乙图,结合平衡力的知识分析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进而推测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变化即可。【解答】(1)实验中,大气对活塞的压力等于弹簧测力计对活塞的拉力,其依据是二力平衡。(2)根据题意可知,步骤④的内容为: 注射器的零刻度到最大刻度之间的长度 ;(3)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为:;则大气压强为:;(4)根据图乙可知,当活塞刚好被拉动时,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注射器的重力和大气压力之和,则会导致测力计的示数偏大。根据可知,将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大。26.(2024八上·浙江期末)为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 6 V,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1)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 (填“左”或“右”)。图甲中,如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电压表的示数将 (2)正确连接后,小金继续实验,将有关实验数据标记在图乙上。分析图乙可知: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 。(3)他所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能是____(填字母)。A.10Ω 2 A B.25 Ω 2 A C.50Ω 0.5 A【答案】(1)右;增大(2)电阻一定时,经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B【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1)①在闭合开关前,为了避免电流过大烧毁用电器,要求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②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分析电压表的示数变化。(2)根据图像形状分析电流与电阻两端电压的数量关系即可;(3)根据图像确定电流最小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并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此时变阻器接入的最大阻值即可。【解答】(1)①根据图片可知,当滑片在最右端时阻值最大,那么: 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右端;② 图甲中,如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则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此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根据U总=U+U滑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将增大。(3)根据图乙可知,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得到: 电阻一定时,经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根据图片可知,最小电流为0.2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V;则变阻器接入的最大阻值为:;故选B。27.(2024八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为达尔文用某植物胚芽鞘设计的实验,将胚芽鞘置于不透光的纸盒内,一侧有小孔,光线可进入,表示单侧光照射。A中胚芽鞘完整,受到单侧光照射后,向光弯曲生长;B中胚芽鞘切去尖端,受到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C中用不透光的锡箔遮住胚芽鞘尖端;D中用锡箔遮住胚芽鞘尖端下部。(1)受单侧光照射后,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称为 。(2)根据A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可知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 (填部位)有关。(3)为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以下,达尔文设计了 C、D组对照实验,该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最终实验结果是C组胚芽鞘直立生长,D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那么实验结论应该是 。【答案】(1)向光性(2)尖端(3)遮光部位;植物向光性的感光刺激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解析】【分析】(1)根据植物感应性的知识解答;(2)根据图片分析A、B组中哪个位置发生弯曲朝向太阳即可;(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 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以下时,需要控制遮光部位相同,只改变受光还是无光即可。根据C中尖端被遮住,D中尖端没有被遮住分析解答。【解答】(1)受单侧光照射后,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光性。(2)A组和B组中,只有尖端朝向太阳弯曲,则可知: 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3)为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以下,达尔文设计了 C、D组对照实验,该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遮光部位。最终实验结果是C组胚芽鞘直立生长,D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那么实验结论应该是:植物向光性的感光刺激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28.(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1: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2: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3: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验证猜想,他利用弹簧测力计挂圆柱形物体进行实验,如图乙中的图线a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 的关系图像。(1)由图乙图线a可知,浮力与 有关,实验中,物体受到水产生的最大浮力为 N。(2)为了验证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他将水换成酒精重复上述实验,请你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物体在酒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与物体下表面浸入酒精中深度h 的关系的大致图像。(3)图丙的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 原理工作的。当秤盘放上物体时,小筒浸在水中的深度为h,小筒重(包括秤盘)为G0、圆柱形小筒横截面积为S,水的密度为ρ,则所称物体的重力为 (用字母表示)。【答案】(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4(2)(3)pshg-G0【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根据图像分析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利用称重法分别求出圆柱形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2)观察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时,水换成酒精,密度变小,根据水的图线画出酒精的图线;(3)根据称重法,图丙的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其工作原理是物体、秤盘和小筒的总重力等于水对其向上的浮力,即对小筒向上的压力。【解答】 (1)由图乙图线a可知,圆柱形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越小,直到其浸没液体中为止,所以,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由图乙知,物体的重力为G=4.8N,物体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0.8N,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为:F浮=G-F=4.8N-0.8N=4N;(2)根据F浮=ρgV排可知,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小,受到的浮力越小,又根据称重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越大。水换成酒精(ρ酒精=0.8g/cm3)重复上述实验,物体在酒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比在水中时要大,物体下表面浸入酒精中深度h的关系大致图像在原图线的上方,如下图:(3)当秤盘放上物体时,物体的重力为G物,小筒重(包括秤盘)为G0,总重力为:G总=G物+G0,根据可知,圆柱形小筒受到向上的浮力为:F=pS=ρghS,则G总=F=ρghS,那么物体的重力为:G总=ρghS-G0。29.(2024八上·浙江期末)视力测试是学生体检的项目之一。测试时反射过程如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模式为 (填“神经”或“激素”)调节。(2)视力测试时,学生看到待测字母后作出相应手势。从反射弧的组成角度看,图中的手部肌肉属于 。(3)此反射类型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答案】(1)神经(2)效应器(3)条件反射【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解析】【分析】(1)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大类,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主要方式),神经调节具有反应快、持续时间短的特点,而激素调节具有反应慢、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两者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2) 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为:感受器→出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人根据看到的字母做出不同手势,属于神经调节;(2)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从反射弧的组成角度看,图一中的手部肌肉属于效应器。(3)根据题意可知,此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的条件反射。30.(2024八上·浙江期末)浙江沿海某些地方有晒酱油肉的习惯,传统晒酱油肉十分依赖天气,要求低温晴燥。请解读下列图表,回答相应问题。(1)图甲中,甲、乙两地中, (填“甲”或“乙”)处天气晴好,更适合晒酱油肉。代表该地某一时间段的风向 A、B、C、D四个箭头,正确的是 。(2)结合图乙信息,请选出该地最适合晒酱油肉的月份,并说明理由: 。【答案】(1)甲;B(2)1月份;因为该月份气温较其他月份最低,且降水量也很低(或12月份;因为该月份降水量较其他月份最低,且气温也很低)【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解析】【分析】(1)① 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冷锋、暖锋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当气压中心气温比四周气温低时,气流就会下沉,同等质量的气体体积小,比周围地区的压强大,就会形成高压中心,并且气体向四周扩散形成风。在高压系统中天气多晴朗;②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形成风。(2)晾晒酱油肉需要天气干燥,降水要少,而气温低有利于延长保存时间。【解答】(1)①根据图片可知,甲地比乙地气压高,则甲处天气晴好;②甲地气压高,乙地气压地,则空气从甲向乙流动,则风向为B。(2)结合图乙信息,该地最适合晒酱油肉的为1月份,理由:因为该月份气温较其他月份最低,且降水量也很低(或12月份;因为该月份降水量较其他月份最低,且气温也很低)。31.(2024八上·浙江期末)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用葡萄糖注射液。如图为葡萄糖注射液的部分标签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输液过程中,当瓶中溶液刚好剩下250 mL 时,此时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某病人一天共输入该葡萄糖注射液1000mL,此病人这一天共补充葡萄糖 g。(3)为某一特殊用途,取该瓶葡萄糖注射液300g,加水稀释成3%的溶液,求需加水多少mL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5%(2)50(3)m溶质=300g×5%=15gm溶液(稀)=15g÷3%=500gm加水=500g-300g=200g,【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分析;(2)根据“500mL内含葡萄糖25g”计算即可;(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列式计算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再与原来溶液质量比较得到加水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加水的体积。【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葡萄糖注射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从该溶液中取出250mL,则取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2)根据图片可知,500mL内含葡萄糖25g,则1000mL注射液内含有葡萄糖的质量为:。32.(2024八上·浙江期末) 湖州水乡有一种木制的“菱桶”(可看做是圆柱体),是江南地区常见的采菱时的载人工具。已知一只菱桶的底面积为2m2,高约25 cm,质量为20 kg。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1)这只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 N。(2)采菱时为了安全,当水面距离桶口10cm时就须返回岸边。若采菱人质量为60kg,用这“菱桶”一次最多能采摘多少 kg的菱角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200(2)h浸=25 cm-10cm=15 cm=0.15m,G总=0Nm总=G÷g=3000N÷10N/kg=300kgm菱角=300 kg-60kg-20kg=220kg【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根据图示可知,一只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菱桶”处于漂浮,此时浮力等于重力,根据F浮=G=mg求出空“菱桶”受到的浮力;(2)先根据“菱桶”露出水面的高度,根据h浸没=h-h露算出此时菱桶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根据V=Sh求出此时“菱桶”排开水的体积,再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此时“菱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浮力等于人、“菱桶”和菱角的总重力,并结合G=mg求出“菱桶”内人和物体的总质量。【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这只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F浮=G=mg=20kg×10N/kg=200N。33.(2024八上·浙江期末) 小金同学设计的“风力测试仪”的原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4.5V,R。为保护电阻,AB 是阻值为30Ω的均匀电阻丝。OP 为质量、电阻均不计的金属细杆,下端连接一个小球 P。闭合开关S,无风时,OP 下垂并与电阻丝的B 端接触;有风时,球P 受风力作用,使金属细杆OP 绕悬挂点O 偏转,当偏转到电阻丝的A 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3A。金属细杆OP 始终与电阻丝AB 接触良好且无摩擦。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时,说明此时风力在 (填“增强”或“减弱”)。(2)计算 R。的阻值。(写出计算过程)(3)求无风时电流表的示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增强(2)当偏转到电阻丝A 端时,只有电阻R。连入电路,由 可得,R。的阻值:(3)无风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电阻丝全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电阻 且电阻 与 串联,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0.1A【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确定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进而判断AB段接入电路长度的变化,最终确定风力的变化即可。(2)当偏转到离电阻丝A端时,只有电阻R0连入电路,又知道此时电源电压和电流,利用欧姆定律 可求R0的阻值;(3)AB和OP的共同作用相当于滑动变阻器,无风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最大电阻,R0与RAB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流表的示数。【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 当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时, 那么AB段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即AB段接入电路的长度变小,则此时OP与数值方向的倾角变大,即风力增强。1 / 1浙江省浙共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能诊断科学试题(全册)1.(2024八上·浙江期末)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为节约用水,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浇灌果园B.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C.天然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后,就可供人们直接饮用D.保护水资源包括防止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2.(2024八上·浙江期末)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的别称,早在唐代《外台秘要方》中就有记载。下列操作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是 ( )A.注射生长激素 B.注射生理盐水C.注射胰岛素 D.口服含糖多的物质3.(2024八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的是 ( )A.图甲,向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会相互靠拢B.图乙,使用吸管,将杯中牛奶“吸”入嘴中C.图丙,刮大风时,伞面会被向上“吸”起D.图丁,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以确保安全4.(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不小心碰到了高温的物体而不自觉缩手,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Ⅲ”对应图乙中的⑤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C.若图乙的“②”受损,仍能感觉疼痛D.若图乙的“④”受损,不能完成缩手动作5.(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同学参观白酒烧制过程中,观察到图中仪器可以把酒酪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冷却即可得到白酒。此分离方法相当于 ( )A.结晶 B.过滤 C.蒸馏 D.沉淀6.(2024八上·浙江期末)如图为燕子在筑巢时的图片。下列动物行为的类型,与其相同的是( )A.麻雀给幼鸟喂食 B.婴儿学语C.小狗表演做算术 D.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7.(2024八上·浙江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6 日,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二号05卫星,卫星高速穿过大气层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下列关于大气层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C.平流层最适合飞机飞行D.卫星先后依次经过了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暖层8.(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如图所示的实物图连接电路,发现当开关S闭合时,两灯都不亮。当用一根导线连接在L1 两端时,灯泡L1 不发光L2发光,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 )A.开关S短路 B.灯泡 L1断路 C.灯泡L2断路 D.灯泡L2短路9.(2024八上·浙江期末)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表示无色透明 B.B表示水C.D方法可为蒸发溶剂 D.C通过升高温度一定可以实现10.(2024八上·浙江期末)在“会飞的章鱼”表演中,将塑料袋剪成细丝制成“章鱼”,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将摩擦后的“章鱼”抛向空中,在其下方用摩擦后的塑料管靠近“章鱼”,“章鱼”便飞起来,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B.“章鱼”飞起的原理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摩擦后的“章鱼”与毛皮带上了同种电荷D.经摩擦后的塑料管带正电11.(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为了探究电路的特点,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当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5 A,电流表A1 的示数为0.3 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连接电路时须断开开关S B.开关S只控制灯泡L1C.灯L1 被断路时灯 L2也不工作 D.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3 A12.(2024八上·浙江期末)多次实验能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下列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时,把水换成其他液体多次测量B.“粗盐提纯过滤”时,多次洗涤滤纸和玻璃棒C.“用刻度尺进行反应快慢的测试”时,对同一个人同一条件下重复多次测量D.“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13.(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用蔗糖泡糖水,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溶液②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溶液③中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的溶质质量D.溶液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溶液②14.(2024八上·浙江期末)天气与气候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很大影响,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小东说:“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时节总是有下不完的雨”B.小南说:“我们海南不但热,而且雨水也很多”C.小西说:“我们新疆全年降水量少,阳光充足瓜果甜”D.小北说:“明天将要下雪,大家注意多加衣服”15.(2024八上·浙江期末)科学小组的同学开展了自制潜水艇项目,图甲为科学小组自制的潜水艇,由生活舱和水舱构成。其材质为硬质塑料瓶,两个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水舱与注射器通过塑料软管相连,移动注射器活塞可以实现潜水艇的浮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潜水艇稳定在 B 时所受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B.图乙中,为了实现潜水艇从A 到B 下潜的过程,要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C.图乙中,潜水艇稳定在 B 时所受浮力小于稳定在A 时所受浮力D.实验前,小金关闭进出水口将自制潜水艇浸没水中,如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时,则表示气密性良好16.(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同学研究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甲。(1)注射器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是 。(2)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如果要探究液体沸点会不会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该同学接下去的操作是 。(3)图乙是一款家用炖锅,锅盖周边有一圈橡胶圈,顶部有蒸汽阀,蒸汽阀可上下活动,上下活动时橡胶圈与锅体紧密贴合。利用该炖锅蒸制、炖汤易将食物煮熟,原因是 。17.(2024八上·浙江期末)“天宫课堂”第三课刘洋展示了生命生态实验柜里的水稻(水稻根部植入含水的土壤中)。经过70多天的生长,水稻已从饱满的种子变成了水稻植株。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的样子看起来东倒西歪(茎没有直立生长),这主要是因为失去了 的刺激。(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种向性现象是由于茎的尖端产生的 分布不均引起的。18.(2024八上·浙江期末) 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科学兴趣小组对水的组成展开了如图研究。(1)实验中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2)a管产生的气体是 ,要正确表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下列三幅图片的正确排序为 (用字母表示)。19.(2024八上·浙江期末)拔火罐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内外受到的压强是相等的。拔火罐时先用火将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迅速将罐子扣在患者的皮肤上,冷却后罐内的气压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罐子就会吸附在皮肤上。人体血液因体内压强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罐内压强而聚集在皮肤处,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留下圆形的血印。20.(2024八上·浙江期末)人体的体温调控机制能使人体的温度基本保持稳定,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1)春季流感盛行,小金因感冒发烧,体温持续维持在39℃不退,此时产热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2)寒潮来袭,室温急剧下降,处在低温中的小金的血管为图 (填字母)中的形状。21.(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利用的器材如图甲所示,实验板上固定了A、B、C、D四根金属丝,S表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A、C、D长度相同。实验时,将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中的 M、N两点之间,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将金属丝 (填字母)分别接入M、N两点间,可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2)将C、D两根金属丝分别接入M、N两点间,可探究 。(3)如图乙,高压输电线上有一装置,利用这一装置将四根导线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线的 ,减小了导线的总电阻,从而减少导线上的电能损耗。22.(2024八上·浙江期末)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择良种。(1)已知良种籽粒饱满,相比相同体积的次种质量要大,则图中代表良种籽粒的是 (填“A”或“B”)。(2)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会导致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有____(填字母,可多选)。A.用刚清洗过内壁还附着少量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B.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C.将氯化钠加入烧杯溶解时,有少量氯化钠固体残留在滤纸上23.(2024八上·浙江期末)如图为某多挡位加热器的电路图,电热丝R1电阻小于电热丝R2的电阻。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R1和R2的连接方式是 (填“串联”或“并联”),如只让R2工作,只需闭合的开关是 。(2)流经R1的电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流过R2的电流。24.(2024八上·浙江期末)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小金发现,相同条件下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阅读配料表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为了探究食盐颗粒大小是否会影响食盐溶解的快慢,小金设置了以下实验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对照实验b、c中,若 (填字母)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2)观察实验装置a和b,若发现a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 (填“能”或“不能”)说明颗粒越小,食盐溶解得越快。理由是 。25.(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用品测量某地的大气压强。方案如下:①把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针筒上的小孔;②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针筒,当注射器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③读出注射器针筒的容积V;④用刻度尺测出____的长度 L。据此方案回答问题:(1)实验中,大气对活塞的压力等于弹簧测力计对活塞的拉力,其依据是 。(2)将步骤④补充完整: 。(3)她所测的大气压强p= (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 表示)。(4)若采用图乙的方式来测量大气压强,将会造成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6.(2024八上·浙江期末)为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 6 V,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1)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 (填“左”或“右”)。图甲中,如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电压表的示数将 (2)正确连接后,小金继续实验,将有关实验数据标记在图乙上。分析图乙可知: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 。(3)他所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能是____(填字母)。A.10Ω 2 A B.25 Ω 2 A C.50Ω 0.5 A27.(2024八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为达尔文用某植物胚芽鞘设计的实验,将胚芽鞘置于不透光的纸盒内,一侧有小孔,光线可进入,表示单侧光照射。A中胚芽鞘完整,受到单侧光照射后,向光弯曲生长;B中胚芽鞘切去尖端,受到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C中用不透光的锡箔遮住胚芽鞘尖端;D中用锡箔遮住胚芽鞘尖端下部。(1)受单侧光照射后,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称为 。(2)根据A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可知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 (填部位)有关。(3)为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以下,达尔文设计了 C、D组对照实验,该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最终实验结果是C组胚芽鞘直立生长,D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那么实验结论应该是 。28.(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1: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2: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3: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验证猜想,他利用弹簧测力计挂圆柱形物体进行实验,如图乙中的图线a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 的关系图像。(1)由图乙图线a可知,浮力与 有关,实验中,物体受到水产生的最大浮力为 N。(2)为了验证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他将水换成酒精重复上述实验,请你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物体在酒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与物体下表面浸入酒精中深度h 的关系的大致图像。(3)图丙的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 原理工作的。当秤盘放上物体时,小筒浸在水中的深度为h,小筒重(包括秤盘)为G0、圆柱形小筒横截面积为S,水的密度为ρ,则所称物体的重力为 (用字母表示)。29.(2024八上·浙江期末)视力测试是学生体检的项目之一。测试时反射过程如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模式为 (填“神经”或“激素”)调节。(2)视力测试时,学生看到待测字母后作出相应手势。从反射弧的组成角度看,图中的手部肌肉属于 。(3)此反射类型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30.(2024八上·浙江期末)浙江沿海某些地方有晒酱油肉的习惯,传统晒酱油肉十分依赖天气,要求低温晴燥。请解读下列图表,回答相应问题。(1)图甲中,甲、乙两地中, (填“甲”或“乙”)处天气晴好,更适合晒酱油肉。代表该地某一时间段的风向 A、B、C、D四个箭头,正确的是 。(2)结合图乙信息,请选出该地最适合晒酱油肉的月份,并说明理由: 。31.(2024八上·浙江期末)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用葡萄糖注射液。如图为葡萄糖注射液的部分标签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输液过程中,当瓶中溶液刚好剩下250 mL 时,此时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某病人一天共输入该葡萄糖注射液1000mL,此病人这一天共补充葡萄糖 g。(3)为某一特殊用途,取该瓶葡萄糖注射液300g,加水稀释成3%的溶液,求需加水多少mL (写出计算过程)32.(2024八上·浙江期末) 湖州水乡有一种木制的“菱桶”(可看做是圆柱体),是江南地区常见的采菱时的载人工具。已知一只菱桶的底面积为2m2,高约25 cm,质量为20 kg。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1)这只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 N。(2)采菱时为了安全,当水面距离桶口10cm时就须返回岸边。若采菱人质量为60kg,用这“菱桶”一次最多能采摘多少 kg的菱角 (写出计算过程)33.(2024八上·浙江期末) 小金同学设计的“风力测试仪”的原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4.5V,R。为保护电阻,AB 是阻值为30Ω的均匀电阻丝。OP 为质量、电阻均不计的金属细杆,下端连接一个小球 P。闭合开关S,无风时,OP 下垂并与电阻丝的B 端接触;有风时,球P 受风力作用,使金属细杆OP 绕悬挂点O 偏转,当偏转到电阻丝的A 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3A。金属细杆OP 始终与电阻丝AB 接触良好且无摩擦。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时,说明此时风力在 (填“增强”或“减弱”)。(2)计算 R。的阻值。(写出计算过程)(3)求无风时电流表的示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体污染和防治【解析】【分析】根据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保护的知识判断。【解答】A.为节约用水,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故A错误;B.海洋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淡水占比很小,故B错误;C.天然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后,还需要进行消毒净化,这样才可供人们直接饮用,故C错误;D.保护水资源包括防止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故D正确。故选D。2.【答案】C【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解答】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3.【答案】B【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大气对浸在里面的物体会产生压强的作用,简称大气压。【解答】 A.图甲,向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中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两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中间的压强差,所以纸会相互“吸”起来,故A不符合题意;B.图乙,吸管吸饮料时,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管内气压减小,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故B符合题意;C.图丙,刮大风时,伞面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伞面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升力”,所以伞面会被向上“吸”起,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丁,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因为列车行驶时,靠近列车一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远离列车一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列车一侧的压强差,人如果离列车太近,有可能会被“吸”向列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答案】D【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解析】【分析】 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图甲中Ⅰ是感受器,Ⅱ是传入神经,Ⅲ是神经中枢,Ⅳ是传出神经,V效应器;图乙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解答】 A.图甲中的Ⅲ是神经中枢,图乙中③是神经中枢,故A错误;B.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故B错误;C.如果图乙中②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脊髓中央,也不能沿着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质感觉中枢,所以也不能感觉到疼痛,故C错误;D.④为传出神经,所④受损,那么神经信号不能到达效应器而完成缩手动作,故D正确。故选D。5.【答案】C【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白酒烧制过程是把酒酪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冷却即可得到白酒,这是利用了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加以分离的方法,即蒸馏。故选C。6.【答案】A【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解析】【分析】①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②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解答】 A.雌性红雀给幼鸟喂食,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故A符合题意;BCD. 婴儿学语 、小狗表演做算术 、 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是它们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答案】D【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解析】【分析】 大气层分为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解答】 大气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可以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故A正确不合题意;风、雷、雨、电等强对流活动都发生在对流层,故B正确不合题意;平流层的大气比较稳定,适合飞机飞行,故C正确不合题意;卫星离开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答案】B【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解析】【分析】 由图可知两灯的连接方式,根据接入导线后灯泡的亮暗判断电路故障。【解答】 闭合开关时两灯均不亮,说明电路中某处断路,或是两灯均短路;用导线先并联在L1两端时,发现L2亮,灯L1不亮,说明电路通路,两灯泡不可能短路,L2不可能断路,只能为灯L1发生了断路。故选B。9.【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征判断;B.根据溶液组成的知识判断;CD.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判断。【解答】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故A错误;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②表示溶剂,但不一定是水,也可能是酒精等,故B错误;C.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式肯定会变成饱和溶液,故C正确;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它升高温度不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C。10.【答案】B【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分析】(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两个物体在摩擦过程中,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答】 AD.因毛皮比塑料易失去电子,所以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AD错误;B.毛皮与“章鱼”细丝摩擦时,毛皮比塑料易失去电子,所以塑“章鱼”细丝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而都带负电,细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C.毛巾与“章鱼”摩擦时,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所以摩擦后的“章鱼”与毛巾带上了异种电荷,故C错误。故选B。11.【答案】A【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表所测的物理量,然后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两个灯泡并联,开关S在干路上,电流表A也在干路上。电流表A1与L1串联,测通过L1的电流。A.连接电路时须断开开关S,避免时通时断烧毁灯泡,故A正确;B.开关S只控制两个灯泡,故B错误;C.二者并联,不相互影响,因此灯L1 被断路时灯 L2不受影响,故C错误;D.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I2=I总-I1=0.5A-0.3A=0.2A,故D错误。故选A。12.【答案】A【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解答】A.“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时,把水换成其它液体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A符合题意;B.“粗盐提纯过滤”时,多次洗涤滤纸和玻璃棒,是为了减小误差,故B不符合题意;C.“用刻度尺进行反应快慢的测试”时,对同一个人同一条件下重复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D.“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当溶液中没有未溶的晶体时,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B.将②③比较分析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C.溶液中的晶体越多,则溶质越少;D.溶质质量分数=【解答】A.溶液②中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②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B.放置一段时间后,③中温度降低且出现晶体,那么说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C.溶液③中出现未溶的晶体,则③中溶质质量小于②中溶质质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D.②和③中溶剂质量相等,③中溶质质量小,则彡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②,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4.【答案】D【知识点】天气的概念【解析】【分析】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解答】A.小东说:“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时节总是有下不完的雨”,描述的是长期的特征,为气候,故A不合题意;B.小南说:“我们海南不但热,而且雨水也很多”,描述的是长期的特征,为气候,故B不合题意;C.小西说:“我们新疆全年降水量少,阳光充足瓜果甜”,描述的是长期的特征,为气候,故C不合题意;D.小北说:“明天将要下雪,大家注意多加衣服”,描述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为天气,故D符合题意。故选D。15.【答案】A【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BC.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判断;D.根据气密性的判断方法分析。【解答】AC.图乙中,潜水艇稳定在 B 时处于悬浮状态,则所受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A正确,C错误;B.图乙中,为了实现潜水艇从A 到B 下潜的过程,需要增大重力,即向外抽动活塞,使外面的水进入针筒即可,故B错误;D.实验前,小金关闭进出水口将自制潜水艇浸没水中,如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时,则表示气密性不好,故D错误。故选A。16.【答案】(1)改变烧瓶内气压的大小(2)用注射器向烧瓶内注入气体,观察瓶内水是否继续沸腾(3)锅内气压增大,使液体沸点升高,更容易将食物煮熟.【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解析】【分析】 (1)用抽气机可以改变封闭容器内的气压;(2)气压会影响液体沸点,降低沸点能使停止沸腾的液体继续沸腾;(3)气压越大,沸点越高。【解答】 (1)用抽气机可以改变封闭容器内的气压,向外抽气,气压减小,向内打气,气压增大;(2)若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立即用注射器抽出烧瓶里的空气,则水会一直沸腾,无法探究气压对沸点的影响,因此不应该立即抽出烧瓶里的空气,应该移开酒精灯等温度降低再抽气;(3) 利用该炖锅蒸制、炖汤易将食物煮熟,原因是: 锅内气压增大,使液体沸点升高,更容易将食物煮熟。17.【答案】(1)重力(2)生长素【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 (1)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所以在生态实验柜里的水稻,经过70多天的生长,水稻已从饱满的种子变成了水稻植株。不过,它们的样子看起来东倒西歪,这主要是因为失去了重力刺激,水稻的茎生长方向也变得杂乱无章了。植物的大部分根都会扎到土壤去,是因为土壤中有水分,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2) 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茎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尖端在单侧光的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多,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解答】(1)水稻的样子看起来东倒西歪(茎没有直立生长),这主要是因为失去了重力的刺激。(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种向性现象是由于茎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18.【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2)氢气;BAC【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纯水不导电,如果加入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就可以导电了;(2)①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②化学变化的本质为分子先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生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解答】(1)实验中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2)①根据图片可知,a管内气体体积大于b管内气体体积,则a管内为氢气;②水电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原子结合生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过程,则顺序为BAC。19.【答案】小于;大于【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 拨火罐“粘”在皮肤上,是利用了大气压。外界大气压远大于瓶内气压,大气压力将“拔火罐”紧紧压在皮肤表面【解答】 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内外受到的压强是相等的。拔火罐时先用火将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迅速将罐子扣在患者的皮肤上,冷却后罐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罐子就会吸附在皮肤上。人体血液因体内压强大于罐内压强而聚集在皮肤处,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留下圆形的血印。20.【答案】(1)等于(2)C【知识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 (1)产热大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等于散热,则体温恒定;产热小于散热,则体温下降;(2)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管口径最小;炎热时,皮肤血管舒张,血管口径最大。【解答】(1)春季流感盛行,小金因感冒发烧,体温持续维持在39℃不退,此时产热等于散热。(2)寒潮来袭,室温急剧下降,处在低温中的小金的血管收缩,血管口径变小,故选C。21.【答案】(1)BC(2)电阻大小是否与构成导体的材料有关(3)横截面积【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2)根据图片分析C、D金属丝的哪个因素不同即可;(3)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会影响电阻大小,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1)探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只改变长度,故选BC;(2)C、D金属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只有材料不同,那么可以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3)如图乙,高压输电线上有一装置,利用这一装置将四根导线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线的横截面积,减小了导线的总电阻,从而减少导线上的电能损耗。22.【答案】(1)B(2)A;C【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1)良种籽粒饱满,比相同体积的次种质量要大,因此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据此分析;(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融资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解答】(1) 根据题意可知,良种籽粒饱满,比相同体积的次种质量要大,因此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则沉在水底的种子B为良种;(2)A.用刚清洗过内壁还附着少量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则溶剂偏大,故A符合题意;B.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则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小,故B不合题意;C.将氯化钠加入烧杯溶解时,有少量氯化钠固体残留在滤纸上,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故C符合题意。故选AC。23.【答案】(1)并联;S、S2(2)大于【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用电器首尾相连为串联,并排连接电路两点之间为并联。根据图片确定开关的控制作用即可;(2)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结合欧姆定律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开关都闭合后,R1和R2并排连接在电路两点之间,应该为并联。开关S2和R2串联在同一支路上,而S在干路上,那么:只让R2工作,只需闭合的开关是S、S2。(2)两个电阻并联,则它们的电压相等。电阻R1I2,即流经R1的电流大于流过R2的电流。24.【答案】(1)C(2)能;水温越高物质溶解得越快,虽然a水温比b要低,但是a反而溶解得比b快【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b、c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2)温度高低和颗粒大小都会影响溶解的快慢,结合a、b中的现象分析解答。【解答】(1)对照实验b、c中,若C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2)观察实验装置a和b,若发现a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说明颗粒越小,食盐溶解得越快。理由是:水温越高物质溶解得越快,虽然a水温比b要低,但是a反而溶解得比b快。25.【答案】(1)二力平衡(2)注射器的零刻度到最大刻度之间的长度(3)(4)偏大【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当活塞刚好被拉动时,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与测力计的拉力相互平衡,那么二者大小相等;(2)根据V=SL可知,注射器的活塞的横截面积等于注射器的容积与注射器针筒内零刻线到最大刻度之间的长度的比值;(3)根据公式计算即可;(4)根据乙图,结合平衡力的知识分析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进而推测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变化即可。【解答】(1)实验中,大气对活塞的压力等于弹簧测力计对活塞的拉力,其依据是二力平衡。(2)根据题意可知,步骤④的内容为: 注射器的零刻度到最大刻度之间的长度 ;(3)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为:;则大气压强为:;(4)根据图乙可知,当活塞刚好被拉动时,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注射器的重力和大气压力之和,则会导致测力计的示数偏大。根据可知,将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大。26.【答案】(1)右;增大(2)电阻一定时,经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B【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1)①在闭合开关前,为了避免电流过大烧毁用电器,要求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②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分析电压表的示数变化。(2)根据图像形状分析电流与电阻两端电压的数量关系即可;(3)根据图像确定电流最小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并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此时变阻器接入的最大阻值即可。【解答】(1)①根据图片可知,当滑片在最右端时阻值最大,那么: 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右端;② 图甲中,如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则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此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根据U总=U+U滑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将增大。(3)根据图乙可知,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得到: 电阻一定时,经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根据图片可知,最小电流为0.2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V;则变阻器接入的最大阻值为:;故选B。27.【答案】(1)向光性(2)尖端(3)遮光部位;植物向光性的感光刺激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解析】【分析】(1)根据植物感应性的知识解答;(2)根据图片分析A、B组中哪个位置发生弯曲朝向太阳即可;(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 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以下时,需要控制遮光部位相同,只改变受光还是无光即可。根据C中尖端被遮住,D中尖端没有被遮住分析解答。【解答】(1)受单侧光照射后,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光性。(2)A组和B组中,只有尖端朝向太阳弯曲,则可知: 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3)为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以下,达尔文设计了 C、D组对照实验,该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遮光部位。最终实验结果是C组胚芽鞘直立生长,D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那么实验结论应该是:植物向光性的感光刺激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28.【答案】(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4(2)(3)pshg-G0【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根据图像分析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利用称重法分别求出圆柱形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2)观察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时,水换成酒精,密度变小,根据水的图线画出酒精的图线;(3)根据称重法,图丙的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其工作原理是物体、秤盘和小筒的总重力等于水对其向上的浮力,即对小筒向上的压力。【解答】 (1)由图乙图线a可知,圆柱形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越小,直到其浸没液体中为止,所以,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由图乙知,物体的重力为G=4.8N,物体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0.8N,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为:F浮=G-F=4.8N-0.8N=4N;(2)根据F浮=ρgV排可知,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小,受到的浮力越小,又根据称重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越大。水换成酒精(ρ酒精=0.8g/cm3)重复上述实验,物体在酒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比在水中时要大,物体下表面浸入酒精中深度h的关系大致图像在原图线的上方,如下图:(3)当秤盘放上物体时,物体的重力为G物,小筒重(包括秤盘)为G0,总重力为:G总=G物+G0,根据可知,圆柱形小筒受到向上的浮力为:F=pS=ρghS,则G总=F=ρghS,那么物体的重力为:G总=ρghS-G0。29.【答案】(1)神经(2)效应器(3)条件反射【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解析】【分析】(1)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大类,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主要方式),神经调节具有反应快、持续时间短的特点,而激素调节具有反应慢、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两者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2) 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为:感受器→出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人根据看到的字母做出不同手势,属于神经调节;(2)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从反射弧的组成角度看,图一中的手部肌肉属于效应器。(3)根据题意可知,此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的条件反射。30.【答案】(1)甲;B(2)1月份;因为该月份气温较其他月份最低,且降水量也很低(或12月份;因为该月份降水量较其他月份最低,且气温也很低)【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解析】【分析】(1)① 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冷锋、暖锋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当气压中心气温比四周气温低时,气流就会下沉,同等质量的气体体积小,比周围地区的压强大,就会形成高压中心,并且气体向四周扩散形成风。在高压系统中天气多晴朗;②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形成风。(2)晾晒酱油肉需要天气干燥,降水要少,而气温低有利于延长保存时间。【解答】(1)①根据图片可知,甲地比乙地气压高,则甲处天气晴好;②甲地气压高,乙地气压地,则空气从甲向乙流动,则风向为B。(2)结合图乙信息,该地最适合晒酱油肉的为1月份,理由:因为该月份气温较其他月份最低,且降水量也很低(或12月份;因为该月份降水量较其他月份最低,且气温也很低)。31.【答案】(1)5%(2)50(3)m溶质=300g×5%=15gm溶液(稀)=15g÷3%=500gm加水=500g-300g=200g,【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分析;(2)根据“500mL内含葡萄糖25g”计算即可;(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列式计算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再与原来溶液质量比较得到加水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加水的体积。【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葡萄糖注射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从该溶液中取出250mL,则取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2)根据图片可知,500mL内含葡萄糖25g,则1000mL注射液内含有葡萄糖的质量为:。32.【答案】(1)200(2)h浸=25 cm-10cm=15 cm=0.15m,G总=0Nm总=G÷g=3000N÷10N/kg=300kgm菱角=300 kg-60kg-20kg=220kg【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根据图示可知,一只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菱桶”处于漂浮,此时浮力等于重力,根据F浮=G=mg求出空“菱桶”受到的浮力;(2)先根据“菱桶”露出水面的高度,根据h浸没=h-h露算出此时菱桶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根据V=Sh求出此时“菱桶”排开水的体积,再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此时“菱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浮力等于人、“菱桶”和菱角的总重力,并结合G=mg求出“菱桶”内人和物体的总质量。【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这只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F浮=G=mg=20kg×10N/kg=200N。33.【答案】(1)增强(2)当偏转到电阻丝A 端时,只有电阻R。连入电路,由 可得,R。的阻值:(3)无风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电阻丝全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电阻 且电阻 与 串联,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0.1A【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确定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进而判断AB段接入电路长度的变化,最终确定风力的变化即可。(2)当偏转到离电阻丝A端时,只有电阻R0连入电路,又知道此时电源电压和电流,利用欧姆定律 可求R0的阻值;(3)AB和OP的共同作用相当于滑动变阻器,无风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最大电阻,R0与RAB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流表的示数。【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 当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时, 那么AB段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即AB段接入电路的长度变小,则此时OP与数值方向的倾角变大,即风力增强。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浙共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能诊断科学试题(全册)(学生版).docx 浙江省浙共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能诊断科学试题(全册)(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