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物质的溶解 考前专题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 物质的溶解 考前专题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方法指导:
溶解度 状态 溶质质量分数
不饱和溶液 (溶质不是气体或氢氧化钙) 恒温蒸发溶剂 不变 饱和 增大
增加溶质 不变 饱和 增大
降温 减小 饱和 减小
升温 增大 不饱和 不变
增加溶剂 不变 不饱和 减小
饱和溶液 (恰好饱和,溶质不是气体或氢氧化钙) 恒温蒸发溶剂 不变 饱和 不变
增加溶质 不变 饱和 不变
降温 减小 饱和 减小
升温 增大 不饱和 不变
增加溶剂 不变 不饱和 减小
注意:①影响溶解度的外界因素只有温度和气压(影响气体)
②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
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用溶解度计算 W%= ×100%
④气体、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减小
⑤溶解度是某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物质的量,此时溶液质量为100g+s
1.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2.6 15.3 20.0 25.0 38.2
A. 0℃时,15.9g M溶于1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B. 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
C. 若要配制2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
D. 80℃时,138.2g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g
2.在30℃时,将烧杯中的m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再将烧杯中的物体逐渐升温到固体刚好全部溶解(在升温的过程中假设水分没有蒸发),然后恒温下蒸发水分。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ω)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3.t1℃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15 g,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降温到t2℃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t1℃时a、b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 t2℃时a、b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 t1℃时a、b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D. t2℃时a、b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4.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 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 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5.20℃时,将一杯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不断恒温蒸发水分,图中能表示水分蒸干前其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曲线是( )
A. B. C. D.
6.现有编号为、、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若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 若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7.如图所示是对20℃一定质量的物质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20℃一定质量的物质甲的溶液是饱和的 B.20℃物质甲的溶解度是50g
C.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n=6
8.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乙中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
(3)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9.某温度下,将440 g 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分成等质量的2份。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9 g A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 g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40 g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多少?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0:20℃时的溶解度是34 g。取65 g溶液放入甲烧杯中,按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是的饱和溶液
B.乙和丙烧杯中的质量分数相等
C.丁烧杯中的质量分数为34%
D.若乙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的溶解度为40 g
溶液稀释计算
方法指导:
①溶液的稀释与浓缩,改变的都是溶剂的质量,溶质质量不变
m溶剂=m稀溶液-m浓溶液
②分子之间有空隙,所以V溶剂≠V稀溶液-V浓溶液
V溶剂=
1.有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可以采取的方法有(操作过程中均没有固体析出) ( )
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加入6g硝酸钠固体
把溶剂蒸发掉30g
加入30%的硝酸钠溶液60g
A. B. C. D.
2.读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回答问题。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克/厘米3)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克/厘米3) 0.98 0.95 0.94 0.91 0.90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
(2)将100克12%的氨水稀释成3%的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
(3)配制100克12%的硫酸溶液,需要24%的硫酸溶液多少克?即需取多少毫升24%的硫酸溶液?
3.目前,防治松材线虫的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分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已知每瓶药剂的质量是50克,苦参碱的质量分数为0.3%。欲利用质量分数30%的苦参碱原液,配制这样的免疫激活剂50000瓶,需要原液的质量是多少?
4.某同学在实验室观察到浓硫酸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瓶浓硫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是多少克?
(2)欲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浓硫酸多少毫升?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5.下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 t2< t3)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t1 t2 t3
物质A(克) 36.0 36.2 37.3
物质B(克) 31.6 36.2 110.0
物质C(克) 0.165 0.135 0.076
(1) __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1℃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t2℃时,将10克A固体放入4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方方家有25℃某浓度的氯化钾溶液20kg,为了确定该氯化钾溶液的浓度,方方取出80g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数据见表:
蒸发水的质量(g) 10 20 30 40 50
冷却到25℃时析出
氯化钾的质量(g) 0 0 0 2.6 6.2
(1)蒸发50g水后,剩余溶液有多少克 它是饱和溶液吗 其中还含有氯化钾多少克
(2)原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方方家的氯化钾溶液中有多少克溶质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1.C 2.C 3.B 4.A 5.B 6.B 7.B
8.(1)不饱和 (2)15g (3)丁=丙>乙>甲 (4)增大
9.解:由题意知,40 g水中溶解9 g-1 g=8 g溶质A,形成的溶液恰好饱和。等质量的两份溶液的质量为440 g÷2=220 g。 设此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S,则 ,S=20 g。 设第二份220 g溶液中溶质A的质量为x。 则 ,x=30 g。 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20 g; 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64%。
10.D
溶液稀释计算
1.C 2.(1)增大 减小 (2)300克 (3)50克 42.7毫升
3. 25千克 4.(1)920克 901.6克 (2)108.7毫升 800毫升
5.(1)t2(2)甲
(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6.0g,所以40g溶剂可以溶解A的质量为:
所以10gA能够完全溶解在40g水中,
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6.(1)蒸发50g水后,剩余溶液质量为80g-50g-6.2g= 23.8g。因为蒸发50g水后有氯化钾析出,所以蒸发50g水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蒸发40g水后再蒸发10g水析出氯化钾6.2g-2.6g=3.6g,所以25℃时,10g水最多溶解3.6g氯化钾。则25℃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蒸发50g水后,剩余溶液中含有氯化钾的质量为23.8g26.5%6.3g。
(2)原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00%15.6%。
(3) 方方家的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kg 15. 6% =3.120kg=3120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